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我与真禅法师的认识,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但多限于工作上的联系。真禅法师曾想以玉佛寺领衔举办一次国际佛学研讨会,找人与我商议。当时我对佛协的情况并不清楚,总认为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佛教协会的名义举办,代表面会更大些,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现在看来,自己想问题还是太简单,我慢心毕竟大了些。

  • 标签: 法师 八十年代 佛教协会 复旦大学 玉佛寺 佛学
  • 简介:隋朝时有一位已经得证二果的书生,名叫苟藉,他擅长书法,但不食酒肉。如果有人请他去写字,必须要心存恭敬,再设素斋才能请他到家里去,否则他是不会应请的,就即令勉强请他去了,他也不肯写字。

  • 标签: 隋朝 苟藉 《金刚般若经》 佛教文化
  • 简介:本文从宗教医疗的角度,探讨敦煌“患文”所展现出来的佛教医疗观。“患文”是佛教专为解除病患所举行坛法仪规中所念诵的应用文书,大约有一定的范文模式,经由建坛作法来启请诸佛,为患者解除病痛。“患文”是一种讽诵的祷词,将佛教义理融入到坛场仪规中,在神圣的仪式操作下展现出语言的感染力量。这种倾向现世的大众化仪轨,是藉助佛

  • 标签: 敦煌写卷 “患文” 佛教医疗观 语言形式 礼仪文本 宗教文化
  • 简介:石家庄的一家饭店,吃完饭的刘正军悄悄叫来服务员,“请把那堆人家吃过的贝壳打包、我要带回去。”看服务员满脸疑惑,他笑笑说,“我不是卫生防疫站的,你照做好了,我有用的。”这天晚上,刘正军用细小的字、把完整的一部《心经》写在了小小的贝壳上。

  • 标签: 局长 文物 佛经 菩提 卫生防疫站 《心经》
  • 简介:敦煌卷S.5588,首尾皆残缺,故学界多以其现存首句"只为求因果"中"求因果"三字冠名。《求因果》与大多数敦煌卷一样,为唐五代时期的作品,但具体年限难以断定。这是一篇佛教思想笼罩下的"劝善文",尽是佛教语言和思想。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甚至民间思想。这与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时代背景相关,因为儒、道思想在中国的根基和影响巨大,佛教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与其调适兼容,当然各个教派之间思想的共通性也是一大因素。"求因果"吸纳了儒、道思想中与佛教教义相通的某些成分,甚至只是借用某些表达方式和思想框架,来表达佛教劝人修身向善的思想。

  • 标签: 求因果 佛教 援道入佛 孝道 礼教
  • 简介:关云长水淹七军,活捉魏国名将于禁,斩首庞德,威名大震。徐晃受命前去抵挡,旗开得胜,把关羽之子关平打了个落花流水。徐晃当年与关羽交情深厚,关羽准备责斥徐晃,来到阵前点名:“徐公明安在?”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

  • 标签: 公共利益 私利 成功 人格修养
  • 简介: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指二十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目前年龄在20岁到30岁。据统计,中国80群体超过2亿人。前些年,不看好80后者居多,对80后有不少负面评价,如盲目跟风、不求上进、自私脆弱、缺乏责任感,等等。但近些年,80的各方面表现使得这些负面说法骤减,向80鼓掌者多起来,称赞80后有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公平公义,

  • 标签: “80后” 社会责任感 负面评价 社会人口学 80年代 二十世纪
  • 简介:我们知道,上帝的智慧出现在旧约中,都是作为女性的化身,然而,大部分基督徒都没有意识到智慧历程的漫长发展。她的历程同其它的旧约传统有很大差别。例如.人们一直违背上帝律法的历史,或是种种关于如何藉着圣殿中的赎罪来保持以色列的纯洁,以便上帝能居在其中的教训。为了明白智慧的故事,接受靠它自身而来的传统是很重要的,并且不能把它同其它的圣经传统混同。当我们的孩子从《创世记》中听到关于约瑟的故事时,他们很喜欢描绘出约瑟的彩衣,

  • 标签: 智慧人格 上帝 基督徒 耶稣基督 以色列 基督教
  •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 标签: “90后” 现代化社会 多元化发展 青年团 文化水平 职业阶层
  • 简介:哈吉们,真主恩赐了你们,使你们完成了朝觐功课,你们将得到真主的喜悦和宽恕,真主说:“你们在举行朝觐的典礼之后,当记念真主,犹如记念你们的祖先一样,或记念得更多些。有人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他在后世,绝无福分。”(2∶200)在这节经文中,真主命令哈吉,完成朝觐功课后多多地记念真主。

  • 标签: 哈吉 《古兰经》 穆圣 阿卜杜 欧麦尔 圣门弟子
  • 简介: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基督徒的葬礼。在这个葬礼中我应该算做一个局外人。也许正因为是一个局外人才会有时间思考问题。我静静地站在人群中,望着鲜花簇拥的遗体和那一双双浸满泪水的眼睛,听着沉痛的悼词和那哀伤的挽诗……眼前的一切让我突然想到了人世间许多许多的事情。

  • 标签: 葬礼 基督徒 局外人 时间
  • 简介: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会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对于中国道教而言,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一同讨论。

  • 标签: 中国道教 WTO 道教文物 传统文化 宗教工作
  • 简介: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亲饶锷先生,颇富藏书,著有《潮州艺文志》等。选堂先生自幼承家学渊源,谙熟岭南文献掌故,而且于经史、释道书,皆有深嗜,打下了极好的学问根柢。抗战前后,在两广一带整理乡邦文献,并助叶恭绰先生编《全清词钞》。曾应顾颉刚先生之约,编《古史辨》第八册,并撰《新莽史》。

  • 标签: 饶宗颐 敦煌学研究 《古史辨》 家学渊源 选堂先生 岭南文献
  • 简介:早在1980年丁光训主教就指出中国教会已从"三自"进入"三好"的阶段。在今天,办好教会已是广大信徒的强烈愿望。然而在社会不断向现代化、多元化和世俗化的新纪元迈进的同时,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在改革浪潮冲击下教会受到了来自不断变化中社会的严重挑战,也承受着由于自身建设不完善而产生的种种压力和危机。本文拟从宏观角度概括现阶段教会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尝试框架性地提出解决的一些途径,以期能引起主内众肢体作更深入的思考。

  • 标签: 国教会 自身建设 世俗化 神学理论 信徒 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