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典流通转译甚蕃。汉地尚文,笔录相继,因此天竺多读诵受持,而中土兴书写供奉。自六朝以来,尽管雕版渐行,但是写经修性,蔚然中国,由笔墨入三昧,以丹青做佛事,即是文字般若的一种。因此而演绎出中国佛教书法之大观。本期的书法作品选自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青年法师写经展”。

  • 标签: 文字般若 佛教传入 受持 中国佛教 写经 书法作品
  • 简介:(一)从“山鸡救林火”的故事说起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卷十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意译如下:从前,有一处森林被野火所烧,熊熊烈焰,一片火海,照得满天通红。林中飞出一头山鸡,以自己勤奋的身力,投入水中,企图把羽毛浸湿后,用那点滴的水来熄灭林火。可是火大水少,无济于事,但山鸡却不顾疲劳,仍不停地往返渍水,不以为苦。这时,天帝来问它说:“山鸡啊!你这样不停地飞来飞去在干什么啊?”山鸡回答道:“我是为了怜愍众生,救

  • 标签: 法音 弘法 龙树菩萨 身力 歌曲集 大智度论
  • 简介:住持古刹、广妙法的成佛法师福生五台山显通寺在全山所有寺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地位最高,是五台山佛教协会的驻锡之地,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弘法利生的成佛法师住持的寺庙。成佛法师,俗名张福胜,1908年农历4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宁阳县西关乡大井街。曾娶一...

  • 标签: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法师 吉祥寺 住持 五台山佛教 佛教文化
  • 简介:上海地区的正一道士,擅长道教仪。称为“做法事”。一出法事似同演一出戏,有内容,也有表演形式,做法事有书,也有目的和要求。在上海地区的追思超度道场中最普遍的法事,就是度桥仪.俗称“造度桥”。在我们闵行地区这个仪共分6个章节。有的地方还加灵前奠酒。

  • 标签: 道教科仪 安全 上海地区 表演形式 法事
  • 简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跨越了30个年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们国家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歌猛进。常言道,国家兴则佛教兴。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必将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之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发挥独特作用。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百期 创刊 纪念 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 简介:《血湖灯》仪,用于敕破血湖地狱,超度亡魂。长期以来,关于血湖的方位、血湖仪的功能、喝血湖汤的意义,众说纷纭。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仅就有关血湖的说法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想。

  • 标签: 科仪 管见
  • 简介:宋代以来道教仪爆发式出现,其中既有独具特色的创造,也有承先启后的总结。在仪文本的编撰过程中,既有吸取前代资源的地方,也有自行改编与挪借的地方。风动幡动作为著名的禅宗公案出现在道教仪中,无疑是十分有趣的现象。除作为典故引用,一般不存在意义的变化以外,有关文本往往道教化,与原本的公案存在意义与功能上的差异。其中,在清末广东全真仪《先天斛食济炼幽》中,有关文本运用于摄召仪节,具有觉悟亡魂的意涵。而该公案之所以能被运用于道教仪并生发新的意涵,与宋代以来道教仪中召魂法术及用幡规矩的变化以及中古道教经典文本《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在宋代道教仪中的意义转变有关。

  • 标签: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 摄召科仪 禅宗
  • 简介:《坛经》的解脱思想中,“三法门”和“三十六对”的理论很有特点。在这个理论中,“三”是牵引“三十六对”的先导,有了“三”的思想,才能悟得“三十六对”,把握出离二法的禅法本质。“三十六对”解释了世界万法的本质,正由于有了事物的差别与对立,才有了纷繁万象的大千世界。惠能教人要以“三”的分类来知解万物,再用“三十六对”来悟得万物的自性,从而获得涅槃解脱之道。在中外学者中,曾对“三”“三十六对”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不是惠能的思想,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惠能的这个思想对禅门弟子的修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里面无疑包含了“出没即离两边”的辩证思维。

  • 标签: 《坛经》惠能 三科 三十六对 辩证法
  • 简介: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仪戒律钞》。《要修仪戒律钞》共十六卷,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以前5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该典籍的学习,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供各庙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

  • 标签: 斋醮科仪 戒律 道教 道士 上海城隍庙 道心
  • 简介:澳门道教仪的特色是融合了正一派及全真派仪。由於澳门散居道士的宗源大部份从广东省顺德县或中山县移居澳门及参考现存於澳门吴庆云道院,的正一派及全真派仪典籍,例如:光绪十九年(1893)凤城^4镜湖道院之金刚水幽金和玉山净供、

  • 标签: 澳门 科仪音乐 乐团 道教科仪 全真派 正一派
  • 简介:殿试,又称廷试或御试,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皇帝亲自主持,在金殿举行。应考者只有通过殿试才能成为进士。殿试试卷是中国封建帝王选拔高级人才的重要凭证,自科举制度发端以来,历代殿试原卷在内阁填榜后,都要保存在内阁大库,由于普通人难得一见而充满了诸多传说和神秘色彩。

  • 标签: 回族进士 殿试 试卷 人生 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