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古代的对外活动中,通商贸易是一个主要的内容,另一个主要内容,则是佛教中僧人的往来海外,这两者构成了古代海外交通史的主要部分。古代对外交往中,僧人的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外僧人或海路、或陆路,或求法、或弘法,往返于中国大陆与海外诸国之间,他们的动机或目的尽管是源于宗教信仰,但不管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都为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载。研究古代海交史,就不能不注意古代僧人的对外活动,不能不借鉴他们所留下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记载。佛教起源

  • 标签: 师子国 弘法 对外活动 佛国记 昙摩耶舍 义净
  • 简介:本刊讯建于东晋时期的羊城古刹光孝寺,最近移交佛教界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这是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又一体现。光孝寺是岭南最古老、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该寺创建于魏晋间。东晋隆安元年(397)罽宾国(今克什米尔)昙摩耶舍法师来此营建佛殿。南朝刘宋时期,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于此创建戒坛、传授戒法。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印度智药三藏法师带来一棵菩提树植于寺内。梁大通元年(527),菩提达摩大师驻锡于寺内,留有洗

  • 标签: 光孝寺恢复 宗教活动场所 广州光孝寺
  • 简介: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本论文专题探讨派佛教一切有的涅槃学说。一切有的涅槃学说建立在关于法的实有学说的基础之上,所谓法的实有,是指宇宙构成成分的实有,每一种实有的成分又包含有不变的法体与刹那的作用。所谓涅槃就是指止灭刹那的作用,达到唯有法性的寂灭状态,或者说是圣者证入法体的解脱状态。有的涅槃是一种实有自体的存在,这是以法体实有为基础的涅檠概念。有的涅檠概念又称作择灭无为,而最终的解脱状态又细分为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两种。本论文对这些与涅槃相关的概念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证。并指出,一切有是以脱离现象界的生命,消融于无生命的绝对界为解脱的最终目的,与印度哲学中的解脱论的传统,尤其是胜论学派的解脱论从思想本质上是相一致的。

  • 标签: 实有涅槃 法体 刹那作用 择灭无为 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
  • 简介:最近,一名广州穆斯林在搬家时,发现他祖母萨三姑生前收藏得密密实实的一本线装书,是他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两粤萨氏宗谱》。他得知笔者从事广州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就拿来给我过目。见到这本《两粤萨氏宗谱》后,我最感兴趣的是谱首序跋,阅毕不禁喜出望外,心中对广州回族历史上的三个待解之谜顿时得到解答。

  • 标签: 广州 新证据 后裔 唐代 回族历史 历史文化
  • 简介:我们前面谈到,初期佛教的时代大体为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380年,约150年左右。在这150年中,前45年释迦牟尼创立宗教交亲自领导教团的时期。其后约40余年.是释迦牟尼的两位大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相继领导教团的时期。阿难逝世以后的约60年中,佛教教团领导人的更替情况,虽有种种传说.但至今缺乏详细的考证。

  • 标签: 分裂 释迦牟尼 领导人 公元前 大迦叶 佛教
  • 简介:随着释尊的人灭,弟子将其四十九年(有说是四十五年)所宣讲的教法结集成四《阿含》或五《尼柯耶》,说名“经藏”;将释尊所有教示重颂及教规编辑成所谓的“达磨”、“毗奈耶”,此包含了早期佛教的精髓。释尊的说法,是针对不同对象的,所以都很简短和片断,对当时的弟子来讲,是能够接受的,但对于后来的弟子,释尊的教理就不容易领悟,便有了阐述的必要。(关于阿毗达磨的起源与成立的经过,可

  • 标签: 缘起说 弟子 教理 教规 佛教 对象
  • 简介:2004年12月18日,广州市千年古刹六榕寺住持释法量法师荣膺该寺四十三代方丈。升座仪式在六榕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

  • 标签: 升方丈 寺升 广州榕
  • 简介:五台山、恒山与霍山是山西省的三座名山。五台山,又称清凉山,它与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同为佛教四大名山,而其寺院规模则堪称首位。北岳恒山乃道家圣地,《水经注》中亦称玄岳,其山重峦迭嶂,气势雄伟,山间不乏琼楼玉宇、飞瀑幽泉,号为一方胜地。霍山,又名太岳山,《禹贡》分天下为九州,霍山为冀州之镇,名刹广胜寺就在它的范

  • 标签: 四大名山 清凉山志 玄岳 北岳恒山 《水经注》 太岳山
  • 简介:行云流水一孤僧苏曼殊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创作于一身的"奇人异僧".从革命的角度说,他意志坚定,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推翻清朝统治和袁世凯帝制尽心竭力;从创作的角度说,他多才多艺,以风格独特的诗歌、小说、散文、翻译、绘画树帜文坛,赢得生前和身后无数读者的击节和赞赏;从身份的角度说,他是个亦僧亦俗、亦侠亦儒的革命者和文艺家.他曾获得的桂冠大体停留在不大反映本质的"诗僧"、"情僧"、"风流和尚"、"革命和尚"等一类称号上,然而随着这位传奇的历史人物的"真面目"越来越清晰呈现于世,而不再继续充当人们揣测的对象.

  • 标签: 苏曼殊 佛教文化 文学创作 生平
  • 简介:广州市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于1993年9月13日至15日在六榕寺举行,8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宗教局、省佛协、市委统战、市人大、市政协、市宗教局的领导均到会指导并讲了话。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教会的领导到会祝贺。

  • 标签: 佛教协会 代表会议 宗教局 日至 云峰法师 沈信
  • 简介:作为派佛教的一支,有承认佛乘(菩萨乘)的存在,并从各个方面对佛、菩萨、波罗蜜道及三乘差别进行了深入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本文所做的只是对相关材料的归纳与梳理。

  • 标签: 佛教文化 大乘观念 波罗蜜道 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