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经典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前瞻记忆情绪效应及其理论模型。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观察被试在高兴、悲伤和自然情绪状态下前瞻记忆任务和当前任务成绩。结果发现,情绪前瞻记忆出现反转效应,即在高兴背景下前瞻记忆负词比正词成绩好,在悲伤背景下前瞻记忆正词比负词成绩好。实验结果支持前瞻记忆注意—搜索模型,不支持自动激活模型

  • 标签: 前瞻记忆 情绪一致性记忆 反转效应
  • 简介:人格问题是人格心理学中最活跃、也是最有争议研究课题之。对待人格与可变性,西方传统的人格理论持两种观点,即论与可变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跨时间及跨情境上具有。本文在综述这些研究基础上,对人格问题争论进行了详细评价。作者同时指出,要想走出人格是还是可变两难境地,必须首先解决人格研究领域中些关键性问题。

  • 标签: 人格一致性问题 人格心理学 西方国家 一致论 可变论 人格特质
  • 简介:处理数量语义信息时存在左右轴表征作用,还是更多为上隐喻语义表征。本文从具身认知观视角,探讨中文数量语义信息处理时是否存在空间表征效应。阅读数量信息句子,实验受试用手指顺上下轴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实验二,受试用手指顺左右轴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研究发现空间动作效应在上下轴中存在。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更多为上隐喻原则基础上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文数量 句子处理 具身认知 感知动觉计划 空间动觉兼容性效应
  • 简介:以96名大本科生为被试.采用120张情绪效价人物图片,运用加工分离范式研究心境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结果发现:(1)心境效应不仅存在于外显记忆,而且也存在于内隐记忆;(2)心境效应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上没有性别差异;(3)在心境实验中,自然抑郁组被试可能存在外显记忆缺损。

  • 标签: 心境一致性 大学生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抑郁
  • 简介:Jessor曾提出问题行为理论,认为可用个公共因素解释青少年饮酒、性行为、违纪等问题行为。本文试图利用吸烟、饮酒、活动、违纪四项指标,以验证型因素分析方法,对问题行为单因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各种问题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初高中男女生问题行为都可以用个公共因素解释;并且除活动在公共因素上负荷为初中女生略高外,其余负荷系数在初高中男女学生之间是不变。本研究不仅在中国青少年中验证了问题行为单因素结构,对中学生问题行为预防和干预也有重要提示作用。

  • 标签: 问题行为 因素结构 因素不变性 青少年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熟练度较高晚期汉-英双语者对英语长距离主谓结构加工敏感性.实验材料采用简单并列肯定句,句法违反句子中,主谓错误出现在句子第二个动词处.实验结果显示,尽管被试句法判断成绩良好,但在句子句法违反处没有引发反映句法自动化加工左半球前部负波(LAN),也没有产生P600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熟练度较高晚期汉-英双语者,难以实时、自动化地加工长距离条件下英语主谓信息.研究结果支持了浅层结构假说观点.

  • 标签: 第二语言 主谓一致性 句法加工
  • 简介:通过个相关研究和个实验研究探索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与消费者对仿制商品消费意愿关系,以及反过来个体在使用仿制商品后对其行为影响。研究中,呈现给被试三组同品牌正品和仿制商品,让被试评价,相对于正品,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程度以及对仿制商品购买意愿,结果发现被试评价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程度越高,其对仿制商品购买意愿越高;研究二中,被试被要求使用正品或仿品钢笔完成矩阵谜题任务,并根据成绩自行兑换奖励,结果发现,相比使用正品钢笔,被试使用仿制商品后更倾向于谎报成绩,表现出与仿制商品相虚假欺骗属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概念影响贯穿于消费行为始终,自我概念和仿制商品形象会促进消费行为,而对仿制商品消费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自我,使消费者行为倾向和仿制商品负面特征趋于

  • 标签: 仿制商品 自我概念 形象一致性 消费者行为
  • 简介:主-谓数是言语产出过程中种重要现象。主-谓数产出中分布效应是指产出句子时,谓语数受中心名词概念数影响而出现错误。早期研究发现,词汇屈折变化越丰富语言,分布效应越大,并用最大化理论观点进行解释;近期研究发现,词汇屈折变化越丰富语言,分布效应越小,并用最小化理论观点进行解释。今后研究应采用更为直接方法考察中心名词概念数对分布效应影响,进步考察研究方法差异等因素对结果影响。

  • 标签: 主-谓数一致 分布性效应 屈折变化
  • 简介:目的:本文从当事人视角,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于团体成员所产生作用。方法:采用协商研究(CQR)方法,对15个来自不同团体的当事人深度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团体辅导效果相关域有4个,即团体辅导过程效果、团体辅导效果获得过程和体验、团体辅导效果影响因素,团体辅导后续效果。结论:当事人眼里团体辅导效果内容广泛且丰富,团体依恋既是团体辅导效果内容也是基础疗效因子。

  • 标签: 当事人 团体辅导效果 CQR
  • 简介:本研究试图化解道德与道德平衡间争议。研究通过实验发现绝对捐赠额高被试在下次捐赠中也保持较高绝对捐赠额。相比前个时间点捐款额增加会导致下个时间点捐款额减少。研究二通过对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分析发现在t年度捐款多企业家在t+1年可能有较多捐赠。但与t-1年度相比t年度企业家捐款增加会导致t+1年度企业家捐款额减少。研究二显示道德平衡还受到慈善榜中社会比较信息调节。

  • 标签: 捐赠 道德一致 道德平衡 社会比较 企业家 地位
  • 简介:通过对576名大学生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性状态影响中自我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除对同获得状态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外,主要通过自我不中介作用对同获得状态和早闭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对扩散状态产生负向影响;(2)自我不在分离-个体化对同性状态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分离-个体化负向预测自我不,消极分离-个体化正向预测自我不,进而以自我不为中介对同性状态产生影响;(3)亲子依恋依次通过分离-个体化、自我不中介作用对同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产生较强影响。

  • 标签: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亲子依恋 分离-个体化 自我不一致 中介作用.
  • 简介:旨在对攻击初中生进行分类,以攻击行为特征来划分初中生.294名初中生参加了为期短期纵向追踪研究,在年中分四次完成问卷.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了初二到初三时攻击青少年类别,结果表明初中生存在三种攻击类别——高攻击型、低攻击型和混合型.研究还发现相比于低攻击型,混合型攻击初中生在初二及初三中期有显著性别差异.

  • 标签: 攻击行为 潜在类别分析 性别差异
  • 简介:采用“适应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市三所中学和所大学431名被试,结果表明:(1)在学生成就动机系统中存在着两组目标,其是掌握目标;第二组包括业绩目标、成人赞扬目标和消极同伴赞扬目标。前者与适应性行为(如深度加工策略、对学校积极情感、对学校和班级归属感等)有非常显著相关,后者与非适应性行为(如学业焦虑、回避努力和自我价值保护等)有非常显著相关;(2)学校文化环境比学校类型、性质在学生目标定向中有更大影响;若学校强调任务目标,学生则采用掌握目标定向,表现出适应性行为;若环境(学校、家庭)过于强调业绩表现、能力比较,学生目标定向则会追求赞许,表现出非适应性行为;(3)本研究初步提出了青少年适应学习模型构思并指出了进步研究可能方向。

  • 标签: 适应性动机模型 掌握目标 业绩目标
  • 简介:求助者王某是名初三学生,1个多月前因期末考试失利,又临近中考,对考试充满焦虑,学习效率下降,同时有睡眠差、食欲下降等症状,根据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因考试失利引发焦虑情绪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协商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采用了认知疗法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很快进入了正常学习生活中,取得了比较好咨询效果。

  • 标签: 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个有调节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间接效应受到自控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 标签: 校园氛围 学业成就 学校依恋 自控 有调节的中介
  • 简介:近些年来多项课题与研究都围绕高效数学学习学生心理结构展开,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数学教育等.影响学习效率因素众多使得已有研究主题分布广泛.以质分析方法基于NVivo10软件对47篇相关文献进行质分析,初步建立了高效数学学习学生心理结构模型.数学学习效率高学生应当以非智力因素为学习动力源泉,以较为完善心理机制作为前提,以高水平元认知作为监控系统,以有效学习策略作为学习保障,以较高数学学习素养作为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体现.当这五部分结构要素全部或者部分之间相互促进,高效率数学学习就发生了.

  • 标签: 高效数学学习 心理结构 质性分析
  • 简介:在社会比较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影响.建构了个有调节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通过消极社会比较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幸福感;(2)该间接效应受到社交焦虑调节,相对于低社交焦虑青少年,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诱发更多消极社会比较。

  • 标签: 社交网站使用 消极社会比较 社交焦虑 幸福感 青少年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浙江省四所初中50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关系,提出个有调节中介模型,考察共情中介作用和自尊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对初中生人际宽恕既有直接预测作用,又可通过共情间接影响人际宽恕;(2)亲子依恋通过共情间接效应受到自尊调节,即相对于低自尊个体,共情对高自尊初中生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关系影响更显著。本研究表明,安全依恋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共情,进而促进人际宽恕,但是较低自尊水平会阻碍共情作用发挥。结果提示培养良好亲子关系和提高自尊水平对于初中生宽恕品质发展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际宽恕 亲子依恋 共情 自尊 初中生
  • 简介:职务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个关键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有关职务绩效评估因果模型,揭示了这些模型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理论变化。同时也指出了以往研究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围上些不足,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职务绩效 评估 因果模型 任务绩效 周边绩效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态度研究中种理论模型——双重态度模型。该模型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该模型中内隐态度界定;双重态度理论假设;基本类型;双重态度与相关概念区别。另外本文还回顾了有关双重态度实证研究。

  • 标签: 双重态度模型 内隐态度 社会心理学 外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