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采用经典R/K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编码阶段和检索阶段异质情境流畅性对再认影响。实验1为2(异质情境:高流畅性预期情境和低流畅性预期情境)×2(测试词类型:目标词和分心词)混合实验设计,异质情境发生在编码阶段;实验2与实验1设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结果发现: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时只对K反应产生影响,目标词高流畅性情境中比低流畅性情境K反应率更高,而分心词低流畅性情境中比高流畅性情境K反应率更高。研究表明,检索阶段异质情境流畅性只影响熟悉性再认,支持双系统加工理论。

  • 标签: 熟悉性再认 回想再认 异质情境流畅性 清晰度 检索阶段
  • 简介: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物体和场景关系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68名知识背景不同文理科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差异。结果表明,知识背景对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有影响,其主要作用于分类加工首次加工阶段。文科学生在首次加工对问题区分配注意多于选项区,而理科学生对问题区和选项区平均分配注意。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能够更早注意到正确选项,加工重视对上位概念概括(问题区目标概念)和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间(选项区待分类概念和目标概念)比较,而理科生更加重视同水平概念间比较。

  • 标签: 知识背景效应 分类加工 眼动 大学生
  • 简介:4-9岁儿童为被试,用6张主要是相同事物多少有差异刺激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部呈现刺激图片和逐一呈现刺激图片,并且利用有无目标图方法,来探讨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提高。(2)按目标图分类方式分类结果显著好于自由分类方式分类结果。(3)逐一呈现刺激方式分类成绩显著好于全部呈现刺激方式分类成绩。

  • 标签: “相似性” 分类能力 儿童 分类结果 分类方式 数据处理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转型期中国入社会性格调查分析,发现:中国人社会性格结构由八个维度构成,它们分别是忠信感、进取性、保守性、顺从性、疏远性、开放性、适应性和独立性。个体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对社会性格特点具有影响作用。常态被试可被进一步分为进取开放型、保守顺从型和中间型三类。创造条件促进人格向趋于现代化方向发展社会发展结果,亦是实现社会发展必要前提。

  • 标签: 社会性格 社会转型时期 分类研究 社会发展 性格结构 影响作用
  • 简介:本实验采用ERP技术,对图片分类任务线索效应进行研究。实验任务为:图形形状判断、动物/非动物判断。靶刺激图片前呈现线索。线索分为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中性线索。结果发现:(1)有效线索条件下对靶刺激早期知觉再认得到易化——知觉加工成分波幅下降;(2)有效线索条件下,靶刺激与任务相关信息得到加工——任务相关特异性成分增强。有效线索易化对靶刺激知觉辨认,提取与线索提供背景相关信息,促进行为反应。

  • 标签: 线索效应 物体分类 认知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正>毒品是困扰全球公害,一旦吸食成瘾,不仅给吸毒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带来深重灾难,而且也易促发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危害国家和社会。近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我国基本绝迹这一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吸食毒品,不仅对吸毒者身体造成很大损伤,而且会使吸毒者在心理上产生对它依赖。

  • 标签: 厌恶疗法 戒毒工作 丑恶现象 促发 人格特点 吸毒成瘾
  • 简介: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影响显著。

  • 标签: 4~8岁儿童 大学生 背景知识 分类
  • 简介:小学三、四年级60名儿童为被试,采用对基本算术应用分类方法测量图式,探讨了图式作用以及影响图式获得因素.结果表明,被试对问题分类有前图式水平、图式水平、按解题程序分类三种情况,前两个水平又分成若干亚水平;图式水平对问题解决成绩有预测作用;图式水平和问题解决成绩均有显著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 标签: 问题解决 图式 成绩 水平 应用题分类 解题程序
  • 简介:初中代数应用题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分类结果与数学成绩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分类结果差异显著;数学成绩优生与数学成绩差生对代数应用分类结果差异显著。

  • 标签: 代数应用题 代数应用题的结构 分类 数学成绩
  • 简介:用Allan和Brooks实验范式,采用2(学习轮次:5轮、10轮)×2(项目类型:旧项目、新项目)×2(项目匹配性质:正向匹配、反向匹配)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规则分类中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样例效应。结果发现,在学习5轮条件下,获得了错误率上样例效应,在学习5轮和10轮条件下都没有获得反应时上样例效应。实验得出样例效应产生和突显非规则特征有关结论。

  • 标签: 分类 规则 样例效应 感知特征突显度
  • 简介:根据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IM)软件工具使用行为差异将用户划分为两类,使用“大五人格问卷”获取了该两类IM用户的人格特征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类用户“适应性”和“社交性”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开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三个因子上得分差异不显著。据此,用户“适应性”与“社交性”因子上得分为输入和用户分类类别为输出,构建了IM用户基于人格特征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模型拟合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可利用人格测量数据对IM用户进行有效分类

  • 标签: 人格特征 IM用户 神经网络 分类模型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中国翻译和修订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以便用于评价中国儿童对成人依恋行为。来自中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44名专家参加了本研究。他们根据自己对理想中国儿童理解,使用中文版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进行了行为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中文翻译版分类卡片再测信度是,r=0.96(p<0.01);中文和英文版再测信度是r=0.97(p<0.01);英文原版和英文再译版再测信度为r=0.91(p<0.01)。根据44名中国专家所做行为分类平均数,我们建立了中国版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这一指标与美国原版儿童依恋行为安全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r=0.83(p<0.01)。研究结果表明,被广泛用来测量西方儿童依恋行为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分类卡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文化差异影响,相对有效地测量中国儿童对成人依恋行为。本报告还初步探讨了、英文版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单项行为评分差异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

  • 标签: 依恋 Q分类 儿童社会性发展
  • 简介:运用微观发生学设计,对30名6岁儿童矩阵填充任务策略获得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从策略获得来源看,实验处理(教育干预)是图形推理策略获得重要来源;从策略获得个体差异看,儿童遵循是学习领会半学习领会策略获得发展方式;从策略获得路径看,快速组儿童达到策略获得标准后正确率不高,而标准组和延迟组则能保持较高正确率;从策略获得速率看,实验前3个阶段正确率有快速变化,而到后期则保持正确率稳定不变.

  • 标签: 图形推理 策略 正确率 教育干预 个体差异 任务
  • 简介: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3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眼动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眼动指标存在显著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分类 呈现方式 眼动
  • 简介:三套分别含有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三类、四类物理学科问题分类实验材料,对济南市6所中学3个年级766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分类表征层次差异显著,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趋势,学优生水平明显高于学困生,学优生更多地倾向内在分类表征;随着分类任务类别数量增多,更多学生倾向外在分类表征;不同性别学生分类表征层次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学生物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物理学科问题 分类表征层次 中学生 学优生 学困生
  • 简介:<正>《外国心理学》1985年第1期中曾提出《心理测验编制过程取样问题》,主要涉及作为测验常模受试者选取,这是取样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方面,是有关测验项目内容选取。怎样使所编测验项目内容能恰当

  • 标签: 心理测验 编制过程 项目内容 取样工 斯坦福成就测验 测验项目
  • 简介:应储方式(waysofcoping)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情绪困扰而采用方法、手段策略,有时又可称作就会策略(copingstrategies)应储机制(copingmechanisms)。应付方式是构成一个人在特定应激情境应付形式(copingpatterns)和带有个人特点、可能具有某些跨情境一致性应储风格(copingstyles)基本成分,也是分类应付主要依据。

  • 标签: 应付方式 实证研究 分类 估价 个人特点 情绪困扰
  • 简介:使用自由分类法探查了300名日本大学生对11个基本颜色词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两大类4个子类:(1)暖色;(2)白色;(3)暗色;(4)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包括两个维度:(1)亮色/暗色;(2)暖色/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维度和对颜色词分类与中国大学生明显不同,反映了日本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影响。

  • 标签: 颜色词 分类 日本大学生
  • 简介:<正>苏联心理学界,有许多研究者象Ш.Н.契哈尔奇斯维里那样主张把人需要分成三类,即生物性需要、精神性需要社会需要,并认为社会需要在个人动机结构起着主导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他们认为社会需要形成和发展问题是摆在心理学家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重要问题。

  • 标签: 社会性 动机结构 少年期 生物性 精神性 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