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国内外关于教师对儿童数学态度发展影响研究的文献为基础,系统总结了教师在儿童数学态度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并指出当前该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建议。

  • 标签: 数学态度 教师 儿童 性别刻板 内隐智力理论
  • 简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很多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日蒲表现出巨大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我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参考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新的要求,结合学校的传统、办学条件、教师队伍、领导班子、生源等方面的不同状况和特点等条件。决定根据学校多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这一办学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把这一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具体措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 标签: 学生 过失行为 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教育 课程改革 教育课题研究
  • 简介: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目前,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却在逐步丧失,表现在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冷漠、嫉妒、不满、自私、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小学生 公民道德建设 榜样教育 公益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拒绝上学是很多教师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国外学者对该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行为治疗的角度验证了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文章总结了儿童拒绝上学行为的功能,并对国外拒绝上学的行为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总体来说,负强化的干预方法主要有示范、暴露等,正强化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正强化法、消退、父母培训等。

  • 标签: 拒绝上学 功能性行为评估 行为干预方法
  • 简介:自Block于1971年对人格类型进行划分以来,人格类型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增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进行探究以引导其健康成长迫在眉睫。有研究表明,不适应型,尤其低控型人格是各种问题行为的预测因素。本文主要从低控型初中生的人格类型划分及人格特点、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和对当前教育的启示等几方面展开。

  • 标签: 低控型人格 问题行为 教育启示 初中生
  • 简介:学生的问题行为与自身一些不合理信念或观念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引发不正常的情绪和行为。由于其自身年龄特点和认知发育的不成熟,他们在描述事件时模糊不清,矛盾、不合理,使问题变得复杂,这时需要教育者运用心理咨询中的具体化技术,使谈话话题指向具体的事实和细节,使双方讨论的问题更加清晰、准确,有利于教育者准确地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性质、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知,积极归因,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本文借助学生问题行为引发冲突的三个具体案例阐述了具体谈话法的概念、应用原则与使用方法。

  • 标签: 具体谈话法 问题行为 校园暴力
  • 简介:培养儿童青少年乐于助人的品质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心理学中,乐于助人的行为称为利他行为(AltruisticBehavior)。利他行为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提出。后被斯宾塞等人沿用。利他行为是出于自愿的,不期望他人任何回报或奖赏的一种自觉无私、有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主要包括帮助、安慰、救援、保护别人或与人分享等。从小对孩子进行利他行为的培养很有必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罗森汉(Rosenhan)、康内尼(Konecni)等人分别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诸多因素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 标签: 利他行为 影响因素 儿童
  • 简介:采用自编问卷对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交往行为、道德行为进行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受到影响,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小学生面对面交流减少,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网络信息等新媒体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小学生利用好新媒体的策略和建议。

  • 标签: 新媒体 小学生 日常行为 问卷调查
  • 简介:中学生自残行为具有模仿性和传播性,一旦发现,需要立即主动干预。心理教师或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对青少年自虐、自残与自杀等行为的前兆应有高度的警惕,发现情况立刻要上报学校,并展开疏导和教育。

  • 标签: 自残 中学生 辅导个案 生命教育
  • 简介:为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并考察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0名1~3年级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选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PSQ)、王宇中《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刘文、杨丽珠编制的《基于教师评定3~9岁儿童气质结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夫妻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儿童专注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调节效应显著,即儿童专注性越低,父母婚姻质量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负效应越大。结论: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 标签: 父母婚姻质量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气质 1~3年级儿童
  • 简介:一、案例简介周一上班时,我刚打开办公室房门,就发现有什么东西掉下来,捡起来一看,这是学生小唐的一封咨询来信。平时学生的咨询来信都是放在咨询室外面的悄悄话信箱里的,而且许多学生喜欢使用很精致的信封信纸,小唐的信件却显得尤为特别——信封是拿透明胶布手工粘的,信纸也是作业本上撕下来的,最让我惊讶的是,

  • 标签: 偶发性偷窃 角色扮演 空椅子技术 认知领悟
  • 简介:《地理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实现课程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侧重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乡土地理极富地方特色,往往是绝无仅有。

  • 标签: 乡土地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简介:本文使用中科院心理所修订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经常感受的情绪、具体的学法和时间管理等十个维度的心理行为进行自我检查与优化调适。笔者对面向高中班级团体和大量学生个案访谈所得到的典型观点和方法作对照分析,揭示能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良好的学习策略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并提出方便一线教师选用的指向优化高中生学习策略指导亟待关注的基本问题。

  • 标签: 高中生 学习策略量表 十大心理行为因素 学习策略
  • 简介:教师运用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方法,帮助一名学生改正陋习,养成了优秀的行为习惯。通过代币法、榜样与示范法等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渐戒掉上课接话的坏习惯,重新建立新的行为习惯。

  • 标签: 代币法 强化 行为训练
  • 简介:同伴侵害是指个体受到同伴攻击的经历,包括身体侵害、言语侵害、关系侵害财物侵害四种类型。研究表明,同伴侵害会给儿童带来多方面的伤害,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近十年国内同伴侵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全面介绍了同伴侵害的特点、影响因素危害,并在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同伴侵害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求为儿童同伴侵害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 标签: 同伴侵害 研究述评 展望
  • 简介:为了测试人类的从众心理,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某办公大楼内的电梯口,有位职员站着等电梯。一会儿,电梯下来了,门一打开,只见电梯内每个人都脸朝内、背朝外地站着。当然,这些人都是心理学家事先安排好的。那位职员起初感到有些

  • 标签: 隐性从众心理 对策 学生 独立判断能力 个性心理品质 小学
  • 简介:一、台湾学校生命教育的现状(一)台湾学校生命教育的历史沿革生命教育的历史发端于美国。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的思想。随后,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但“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这一概念名称起于1979年澳洲成立的LifeEducationCenter。台湾地区学校生命教育的兴起则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20世纪中叶台湾在经济与科技上获得了巨大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匮乏,但精神心灵却空虚贫瘠,尤其是青少年的一些反生命行为,诸如吸毒、自残、自杀、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等问题日益严重,且年龄层也逐渐下降,由此引发台湾社会各界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与探讨。台湾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正如前台湾教育厅长陈英豪所指出,“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人文之教育……知识技能可以成为社会的用处,而不是拿来戕害社会的工具”。

  • 标签: 生命教育 台湾地区 学校 现状 CENTER 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