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提出并评述了关于人口分布传统研究的三个衍生问题:空间尺度不同可能产生“人口分布悖论”现象、空间相互独立的假设不尽合理、特定空间区域人口分布的复杂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局Moran'sI值为0.7404,指示川西复杂地形区人口分布有十分显著的集群特征。以川西4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建立人口密度相关影响因子的OLS估计、SLM估计和SEM估计,经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表明考虑了空间依赖性的估计方法能更好的刻画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经相关判别检验,确立SLM为最优模型,其纠正了OLS模型总体上高估自然环境因子而低估经济社会因子对人口密度影响的缺陷。并以SLM估计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特征,特别解析了川西“人口分布悖论”的事实和原因。

  • 标签: 复杂地形区 空间依赖 人口分布悖论 空间计量模型 影响因子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2007),运用Two-Part模型研究户籍管制放松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有7~16岁在读子女进城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发现,户籍管制放松会影响进城家庭子女就读地选择;对于有子女在城市就读的进城家庭,户籍管制放松对其教育支出水平的影响取决于家庭收入,放松户籍管制将会降低低收入进城家庭的教育支出份额,但会提高高收入进城家庭的教育支出份额,具体影响大小因家庭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总样本均值处,户籍管制放松1个百分点,进城家庭教育支出将减少1.3945个百分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放松户籍管制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更在于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改善进城家庭消费结构和提振国内消费.

  • 标签: 户籍管制 教育支出 Two-Part模型
  • 简介:为深化对城市空间犯罪关系的认识,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进行了个案分析.结合报纸报道、社区警务数据和实地研究发现,多发犯罪具有较强的流动群体空间指向性,涵盖了流动人口直接居住和活动的邻近区域、流动人口消费和出行习惯相联的场所.要改善犯罪阻遏的效果,应增强流动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防御能力,强化流动人口和各方常住预期和长期责任感,从治安短板入手提升总体社会管理水平.

  • 标签: 犯罪 环境 流动人口 东莞
  • 简介:本文探讨了Y村村民共同体“苦痛”的记忆当地村民所践行的“闪婚”模式以及当地婚恋模式变迁之间的关联.村庄共同体的整体利益需求构成发生在村民个体身上的婚姻失败事件转化为“苦痛”的集体记忆的意义转换机制,同时也构成这种苦痛记忆代际承续的动力.这一在不同代际间被不断表述的“苦痛”记忆经由关涉婚姻的地方感行动主体婚姻实践的结合引发了对当地婚姻规范的动态建构,致使当地婚恋模式的变迁和“闪婚”模式的映现,而这种被行动主体建构出的新的婚姻模式和婚姻规范又在规制着当地村民的婚姻实践.

  • 标签: “苦痛”的记忆 闪婚 青年农民工 婚姻实践 村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