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类学研究状况的归纳分析,阐明了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和民族志的概念、学科体系及演变历史,并对其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及其最新发展态势作出了评价。

  • 标签: 人类学 民族志 分析模式 变迁
  • 简介:由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教授任编委会主任,马戎、杨圣敏、王铭铭、彭兆荣等教授任学术指导,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文化人类学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迄今为止,已出版七卷。随着《丛书》中部分卷册的不断再版,“并被中央民族大学以及云南大学等拥有民族学/人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的‘985’或‘211’名校列为本、

  • 标签: 社会文化人类学 丛书 云南大学出版社 简评 意义 云南民族大学
  • 简介:回顾政治人类学的崛起与发展历史,并集中讨论了过去七十多年来该领域的几种有影响的范式的形成与发展,尤其对结构功能、行动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几个主导范式作了较深入的讨论。认为政治人类学的崛起虽然有为殖民主义服务之嫌,但应当看到,这并非当年那些为政治人类学的奠定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类学家的初衷。相反,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是殖民地政治的反对者。

  • 标签: 政治人类学 政治学 政治制度 政治结构
  • 简介:全世界的岩画研究,揭示出在岩画中有一些经常出现的东西,不管在哪个大陆,都有这种东西.诸如所使用的简单的技术和色彩;某些经常出现的主题;用相同的方法去组织不同的因素;相同的逻辑性;反复出现的符号性的表意文字.特别是那些组合的方式,不管是图画型、表意型、感情型的都是如此.更有甚者,它们的创作可能有着相同的结构基础,相同的逻辑的基础,以及相同的观念上的动力.这就是这里所的对世界岩画的一个普通的概念.我们不能忘记岩画是一种艺术,一种视觉艺术,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岩画被人所感知的时候,一般通过视觉的渠道.岩画是人类原始时代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虽然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幼稚和粗糙的痕迹,但却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朴素的和富于幻想的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具有不可为后世任何卓越的艺术品所代替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 标签: 岩画 逻辑性 表意文字 视觉艺术 艺术风格
  • 简介:将视觉人类学“工具化”、“技术化”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对视觉研究理论的陌生,导致视觉人类学被“边缘化”。视觉人类学的当代研究,不仅需要研究人类视觉文化遗物和通过镜像聚焦和折射的文化视像,还需要直接面对人类活态的视觉文化现象,面对不同群体的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和视觉行为,研究人类的群体性图像信息、视觉符号和视觉文化行为,关注视觉媒体和媒体革命对文化的影响,考察在现代视觉媒体影响下的文化涵化、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

  • 标签: 人类学 视觉人类学 媒介 虚拟
  • 简介:视觉人类学除去它所包含的艺术和科技的成分之外,反映了人类学一个最根本的人文价值取向。即关注视觉背后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时,除了通过影视手段记录、表达民族志或人类文化内容及观念的拍摄和研究,它还应该研究视觉工具与人类视觉力的开发,研究视觉认知与视觉思维、视觉符号、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及视觉文化的传承模式等,另外。关于视觉文化的社会分层、社会控制、时代意象等。都应该是当代视觉人类学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图像志 视觉人类学 学科建设
  • 简介:当代人类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多样化情形,尤其重视现在不断网络化的世界里变迁的时空观念。这就要求影视人类学去除过时的文化观念及传统的“二分法”思维,走自己的路,探讨发展影视人类学的理论潜质,多层次地分析研究日益媒体化的世界。

  • 标签: 当代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文化观 传媒技术 图像转型
  • 简介:1984年,考古人员在友谊县境内的七星河北岸,发现了总占地面积1.14平方公里,距今2000年左右的凤林古城遗址。考古人员发现,凤林古城总体呈不规则形,外垣周长6330米,大部分为双垣双壕,由内城墙围隔成9个城区,似九曲连环城,是目前已知三江平原汉魏时期及至东北亚极边地区发现的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且保护最好的城址,被看做三江平原早期文明古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的首要标志。

  • 标签: 古城遗址 人类活动 双鸭山 商周时期 三江平原 占地面积
  • 简介:在相距凤林古城遗址1.65公里的七星河南岸形似炮台的孤山上,一处占地约0.46平方公里、城垣总长5184米的炮台山古城遗址,再度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拥有的古代文明。炮台山古城遗址中的古城建制独特,城坛结合,八垣九重,结构复杂,特别是顶城中的“北斗七星祭坛”由按北斗七星排列的七个“天坑”所包围,被称为“七星祭坛”,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以天文星座——北斗星形象为城市核心建筑布局的首例古城遗址,更是汉代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最高品位的建筑,也是三江平原汉代遗址群中的最高阶层核心遗址,亦是东夷人在天象、历法、等级、礼仪、军事等方面的突出体现,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黑龙江省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规模最大且具有天文景象的山城祭坛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 标签: 古城遗址 人类活动 双鸭山 商周 北斗七星 建筑布局
  • 简介:医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其核心在于医学可以开启一扇了解当地文化经验与日常生活的窗户,包括鲜活的身体生命、日常生活、本地人的历史意识等。同时医疗的重要性在于医者必须干预真实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一定带有形形色色的特征及其各色各样的不适。知识存在于社会中,追踪“社会中的知识的生命”,可以为人类学和人文科学乃至注重实践的医疗相关人员提出许多有趣的哲学和实践层面的问题。

  • 标签: 医学 民族医药 文化人类学 民族志
  • 简介:人类学最大特点就是如何用分群的方法、分类的角度,而不是个体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整个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质的研究,也要擅长使用量的研究方法。但是最为重要的,人类学研究还应该加强概念提炼。以往的人类学研究都是描述太多,而提炼太少。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需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 标签: 人类学 概念提炼 调查研究
  • 简介:就“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主题,学者们各抒己见,认为中国人类学要有自己对于田野材料的理论提升即“话语权”,就必须做好研究,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以及跨学科整合。

  • 标签: 人类学 中国话语 文本 对话
  • 简介: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则是本世纪的事。对于这门年轻学科在中国由最初传入到九十年代这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想必人们还相当缺乏了解。本文便是针对这个问题,而对八十多年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简明而具体的总结,以期引起更多的人们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兴趣,为尽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而共同努力。

  • 标签: 中国人类学 民族学 分科发展
  • 简介:今天,互联网作为一种开发、利用、传播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的网络载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各类网站已达67万之多。人们对互联网也不再陌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早已引起了社会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而言,人类学对于互联网的研究比较滞后,对于互联网能否纳入其研究视阈意见也不统一。

  • 标签: 社会生活 互联网 人类学 互动研究 虚拟社区 网络文化
  • 简介: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 标签: 生态人类学 出版 导论 人与环境 环境因素 风俗习惯
  • 简介:抢婚风俗作为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习俗,不仅具有文献资料证据,而且还有文化人类学方面的证据,尤其是采用文化人类学中的泰勒残存法,与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相结合,能够揭开古史上的一些谜团.我国的民族文化遗留丰富,利用泰勒残存法进行分析说明,能更有力地证明抢婚风俗的存在.

  • 标签: 抢婚风俗 文化人类学 泰勒残存法
  • 简介:小说《白鲸》以现实主义、科学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美国捕鲸业、捕鲸船、捕鲸人与捕鲸文化的真实情况,流露出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但却通过象征主义手法以及人鱼双亡的凄惨描写,营造出浓浓的悲剧气氛,给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以深刻的启示。

  • 标签: 白鲸 披谷德号 埃哈伯 人鱼双亡
  • 简介:彝族人类学影视片是彝族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的彝族人类学摄影是在本世纪初出现。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始拍《凉山彝族》这部民族志影片,是为新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开创性工作。八十年代又拍摄出一些彝族人类学片。今后彝族文化的更新和交融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剧烈,因此拍摄彝族或彝区人类学影视片的题材与日俱增。彝族人类学影视片的拍摄将是一项任务繁重且前景广阔的工作。

  • 标签: 中国彝族 人类学 影视片
  • 简介:两场关于叙事方式转向的讨论会,揭示出后现代主义批评的确成功打开了许多新的大门,并使我们反思、重新定义和重新表述关于人类学作品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民族志电影的表达方式的问题.现在是规避那些废话和检视这些新的大门的确切意义的时候了.很久以来人们就认识到,甚至比那些废话在历史偶然中产生还早,人类学家的确是在讲神话,不是吗?

  • 标签: 叙事方式 后现代主义批评 视觉人类学 表达方式 民族志电影
  • 简介: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促使哀牢归附东汉,东汉在哀牢分布区设置永昌郡,使中国与印度两个大国在地理上第一次相连接,所以哀牢分布区不但是中印两国最早的边贸区,还是中印两国的重要文化通道;哀牢地区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神奇的“九隆”神话,产出了丰富的物品,因此哀牢人物质文明发达,人口众多;以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哀牢社会政治结构合理稳定.对周边民族有包容性,对东南亚僚、掸、泰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过积极贡献。

  • 标签: 哀牢人 哀牢国 永昌郡 东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