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以川藏公路和鲁朗社区为例,基于田野调查以探讨旅游语境中道路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分析道路变迁对沿线地方社区产生的影响,以及边缘地区如何借助道路变迁卷入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借此寻找偏远社区去边缘化的基本逻辑。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川藏公路实现了意义转变和功能重构,道路与社区的关系因而引申为景观空间乃至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社区被纳入道路旅游空间,实现旅游联结,推动社区从被动卷入向主动参与、从单向发展向多元现代化的转变。鲁朗社区也依托重要道路而进入国家政策话语中并构建政治联结,边缘社区借助川藏公路而实现'旅游中心化'及去边缘化。

  • 标签: 道路人类学 川藏公路 鲁朗 旅游中心化
  • 简介: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者主体的个性特征.因为对学习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造就独立人格的教学理念,已日益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阐述外语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的树立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各自不同的角色意义.

  • 标签: 中心意识 教学策略 学生角色 教师角色
  • 简介:《山海经》中保存着上古东夷地区大量珍贵史料,学界缘于对《山海经》神怪“谬悠难信”的认识,未能对相关史料寄寓的东夷上古史迹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山海经》所记东夷地区原始宗教中鸟崇拜史料与文献、考古和民族志资料进行多重互证,揭示了《山海经》相关史料编撰的古老渊源。

  • 标签: 《山海经》 东夷 古史 鸟崇拜 可信性
  • 简介:本文从家庭结构角度出发,在分析金代社会主要家庭结构类型的基础上,选取石刻文献中189个金代直系两代际家庭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出金代家庭子女生育平均数应不超过4.1人,并据此估算出金代家庭人口数量应不超过6.1人。本文从家庭结构角度估算出的金代家庭人口数量结果与唐宋两代家庭人口平均数无明显差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标签: 金代 家庭 人口数量 石刻文献
  • 简介:荀子强调人性本恶,因而既"隆礼"也"重法",其"礼"、"法"观念具有较为明确的制度属性与丰富的制度伦理蕴涵。荀子"礼"、"法"制度设计中的"明分使群"、"明刑弼教"的伦理本质与维护等级秩序的社会功能,以及相应的制度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其制度伦理精神的基本体现;而"圣人制礼"和"礼三本"论则为荀子论证礼法制度存在与运行之合理性的主要依据。荀子的制度伦理思想对于今天的制度建设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荀子 礼法 制度 伦理
  • 简介:鄂伦春族是典型的森林民族,在漫长的狩猎、迁徙、发展和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深厚而独特,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深人,鄂伦春非遗保护得到高度重视,摩苏昆、古伦木沓节、桦皮船制作技艺等均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但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渐缺失。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刻不容缓,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和开发则是更为迫切的问题。

  • 标签: 鄂伦春族 非遗项目 传承研究 对策建议
  • 简介:灾难叙述是灾难人类学行为反应研究取向的视角之一。文章以1933年川西叠溪地震的灾难叙述为个案,尝试了解特定时代中各色人群对这场灾难的叙事方式。透过邓锡侯灾情通电、叠溪积水疏导纪念碑文、《叠溪地质调查特刊》、《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等四份灾难叙述文本的阐释,不仅可获悉书写者对灾难本身的情绪、企图与立场,更能深刻理解文本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与历史语境。

  • 标签: 岷江上游 叠溪地震 灾难叙述
  • 简介:目前,关于所有权立法的问题正处在激烈的论争之中.笔者认为,"三分法"的模式已不符合当今中国的经济结构,但在物权法中不对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加以规定,令这两种重要的所有权失之规范,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因此取消"三分法",构建统一的所有权制度,在此基础上特别规定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所有权体系的合理格局.

  • 标签: 所有权体系 所有制 国家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
  • 简介:广西民族大学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1月9日,由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八桂学者”李俊清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该中心以广西民族大学校内研究力量为依托,开发和协调区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吸引了谢尚果教授、李珍刚教授、齐爱民教授、黄素心教授、周伟萌副教授等一批校内外专家学者,成立了公共安全政策法规与制度、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和应急管理三个研究团队,现有成员15人。中心依托广西“八桂学者”岗位,致力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和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着眼于广西和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 标签: 中央民族大学 边疆民族地区 安全治理 广西 公共政策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
  • 简介:笔者根据文献记录对朱蒙神话与布库里雍顺神话进行了比较,着重考察两个不同民族的建国神话的母系形象、父系形象以及始祖形象体系,试图探索朝鲜和满族的建国神话中出现的诸神的形象及意义。如果说朱蒙神话具有天父水母的血统,布库里雍顺神话具有天父天母或者水父天母的血统。其血统无论属于天神界还是水神界,都是古代崇拜天神或者崇拜水神的民族的结合。

  • 标签: 神话 比较 朝鲜 满族 朱蒙 布库里雍顺
  • 简介:对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汉人社会生活状况,一直以来研究不多。对于康区、西藏中部人文地理结合部的工布江达地区,更是尚无专文论及。根据台湾地区最近公布的国民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本文复原了当时西藏工布江达一地“汉人社会”的历史面貌,并大致勾勒出其轮廓。

  • 标签: 民国时期 “康西”边缘地区 工布江达 在藏汉人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
  • 简介: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本质特征是汉化而非鲜卑化.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高齐皇室婚媾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文化修养的胡汉土族,而非是鲜卑化浓厚的怀朔镇勋贵.怀朔镇勋贵通婚的原则也不是鲜卑化,而是北边六镇时代的出身和现实权势.高齐皇室出于巩固执政地位、皇位传承的政治需要,仍然要与具有军事实权的怀朔镇勋贵联姻,从而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以高齐皇室为中心,包括了主要怀朔镇勋贵家族在内错综复杂的、庞大的婚姻圈,这使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汉化特征被浓厚的鲜卑之风所掩盖.

  • 标签: 东魏北齐 婚姻圈 怀朔镇勋贵 婚媾 汉化
  • 简介:西北土司制度起于元,完备于明清。分布于河湟流域的蒙古弘吉刺部宁濮郡王——岐王系家族入明后分化为众多的土司,延续着其部落式的统治。土司制度在维护中央对民族地区统治的同时,也维系了蒙元后裔的政治文化联系,使"土鞑"这一政治、文化群体长期存在,最终催生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土族。永登鲁土司家族的联姻既反映了明清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政治网络建构的情况,也是"土鞑"这一共同体内部认同的真实写照。

  • 标签: 土司 土族 岐王 鲁土司 联姻
  • 简介:人文社科类学术成果不同于自然科学,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研究周期相对较长,评价方式更加复杂。目前对于人文社科类的期刊评价,因为期刊具有较强的出版周期固定,数量较少等因素,研究相对成熟;而对于学术图书,由于图书发行量大且出版周期不固定等因素,评价体系的构建仍值得进一步讨论。希望对后期资助项目的学术成果的评价实践,能够对图书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一些有益的补充。

  • 标签: 图书 评价 后期 资助
  • 简介:伴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黔湘边区少数民族村寨的普及,当地古老的"唱山歌"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迁,传统歌场被搬上网络平台,在QQ群、微信群中对歌已成为一种时尚。黔湘边区四十八寨歌场田野考察所见表明,QQ群、微信群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以往苗侗山歌的生存样态和传承方式,新媒体已经成为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 标签: 山歌传承 互联网+ 黔湘边区 QQ群 微信群
  • 简介:从教学效率的角度看,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指师生双方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共同建立并完善课堂教学环境的成本或成本努力。它的本质是对教学环境的管理,它与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有着不同的特点,它的标准可以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来衡量。

  • 标签: 课堂管理 有效性 教学效率
  • 简介:为探究我国道教研究近年来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文以1991—2015年期间立项的190项与道教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458篇成果论文为研究对象,从项目信息、成果信息、研究热点、相关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全面地展现我国道教25年的研究与发展的状况。研究表明儒释道三教关系、道教史、典籍研究与整理等为道教研究的热点;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为我国道教研究的重镇;《宗教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是刊载道教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论道教的洞穴信仰》、《论道教与科学》等论文被引用频次最高。

  • 标签: 道教 国家社科基金 信息计量
  • 简介: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管理工作对民族院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把民族院校办成人民满意的高校,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 标签: 民族院校 民族教育 教学管理
  • 简介:如何对握有兵权的武将进行管理,是政权稳固与否的大事。以武立国的金王朝,非常重视对武将的管理,为强化对武将的考核和监管,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太宗时期制定了“申画封疆,分建守令”之制;熙宗时期有循行四方的“廉察”之使;世宗时期的“修养生息”之策等。通过对武将进行考核、奖赏、惩处等一系列措施,规范了武将的行为,防止了武将的过度嚣张,稳固了金朝的统治。

  • 标签: 金代 武将 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