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5),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2001年,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堰',是古代对挡水堤坝之类工程的称谓。通济堰大坝呈弧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筱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通济堰得以建成,首功当属1500年前的詹司马、南司马司马,是中

  • 标签: 前司 司马 通济堰前
  • 简介:司马光其家世代贵胄,家族累世聚居,人口众多,常是几十口人,却都能和睦相处,宗族间也从无闲言。这个家族对内勤俭自励,苦心经营,治家有方;对外,慷慨尚义,关心乡里,抚恤孤寡,很受乡里尊重。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司马光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

  • 标签: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人口众多 和睦相处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有一次宴请部下。作为助兴节目,齐景公参与了射箭比赛,没中靶子,反而赢得一片齐声喝采,为此闷闷不乐。对弦感叹道:“晏子在世时,看到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总是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从不阿谀奉迎。如今再没有这样的人了。昨天,我席间射箭不中,群臣却全都违心地叫好,这怎不令人烦恼?”

  • 标签: 射箭 比赛 晏子 节目 参与 地方
  • 简介:“和谐”作为中国社会珍贵的思想传统和恒久的价值追求,它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充分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经济和谐、民族和谐”的“和谐”思想。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和谐思想
  • 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毛泽东很喜欢读它。据他晚年说,《资治通鉴》读了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又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噢!《资冶通鉴》写了自战国至五代1362年史事,共300万字。它的主编是北宋的司马光。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毛泽东 中国 生平事迹
  • 简介: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不重视经济的古代社会,其经济思想显得尤为可贵。以《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为依据,分析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可以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中国就有了十分先进的经济思想。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不仅有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而且有领先于世界的经济思想。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经济思想 先进性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国庆节,各地徽章厂都要制作发行国庆纪念,这成为庆祝国庆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发现的国庆纪念有千余种,其中开国纪念、国庆十周年纪念、庆祝建国二十周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较为多见。

  • 标签: 浮雕像 周年纪念 沈阳造币厂 乒乓球比赛 中华民族历史 徐州专区
  • 简介:最近去吴玉奄的老家荣县采访,听到几则关于吴的小故事。故事的讲述者是其侄孙吴健康,他现在是吴玉故居的管理者。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吴玉一家去看组织上要求大家观看的电影。几个孙辈正准备上轿车,就被吴玉给拦了下来:“这是组织上给我准备的工作用车.别人不能使用。你们几个娃娃,就走路去吧。”

  • 标签: 吴玉章 家风 70年代 管理者 故事 组织
  • 简介:丰碑:英雄的雕像龙岩虎岭山烈士陵园,高耸着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记。虎岭山——闽西英烈之山,我投进了你的怀抱。带看崇仰,带着渴望,我又一次领略了你的风采,感受你的伟大。我崇敬地伫立碑前,默诵碑铭,如同踏进了历史的长河,抚摸遥远的烽火岁月,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一种追

  • 标签: 三章 烈士纪念碑 人生旅途 杀猪 威武雄壮 中花白
  • 简介:加拿大友人、原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文幼的故居,位于乐山市市中区白塔街72号。这处占地面积339平方米的临街院落,是加拿大基督教传教士于晚清时期修建的。文幼(詹姆斯·安迪考特)于1898年12月24日诞生在这里。他的父亲文焕章和母亲文萨拉,受加拿大卫理公会的派遣来到中国四川传教,从1895年起在乐山居住了近十年。他们喜欢中国文化,一家人都取姓文的汉名。文幼6岁随父离乐山到成都,7岁至重庆,

  • 标签: 乐山市市中区 故居 基督教传教士 中国文化 加拿大 世界和平
  • 简介:毛泽东喜爱的藏书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拥有大量的古今书籍。打开他的藏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藏书印章"毛氏藏书"。毛泽东非常欣赏他的这方细朱文藏书印章,看书时往往先仔细欣赏一番,然后才翻阅内页。这枚印章的镌刻者,是上海著名篆刻家吴朴堂先生。1963年,...

  • 标签: 毛泽东 藏书章 藏书印 篆刻家 国家领导 印章
  • 简介:远行阳光挂满枝头的时候,远方的思念如同拔节的嫩绿,总把情感的绳索拉得很长很长。我侧耳聆听到岁月的号角,吹起潜伏在村庄角落里曾经的往事,让透明的水域变得波光粼粼。从子夜的站台出发,沿途的呓语被月光无声地剔透,唯有远方传来的几声空洞的犬吠,打乱了我贫血的思绪,故乡在跋涉的回望中渐远渐隐,我不再回首,生怕一滴忍咽不下的泪打湿你甜美的梦。

  • 标签: 告诉我 汽笛声 锄禾 亘古不变 犬吠 禅意
  • 简介:我的父亲李大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党,曾担任青年团旅欧支部秘书长。自1926年受命回国参加反殖民、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以来,先后在中共北方局、太行分局、东北局做白区和根据地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担任四川省和原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领导,直至1976年病逝。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里,他忠诚于党的事业,勤勤恳恳、不计名利,恪守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操,严于律己,虽然身居要职却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半点私利,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今年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追忆往昔,以下几件小事反映了父亲的高尚品质,作为对他的深切怀念。

  • 标签: 李大章 法国 勤工俭学 中国 四川 党员
  • 简介:士钊(1882—1973)字行严。湖南省长沙县人。1903年5月在上海任《苏报》主笔,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等职。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参与镇压学生爱国运动,造成“三一八”惨案。1949年4月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北平的和平谈判,

  • 标签: 章士钊 毛泽东 政府秘书长 国民党政府 《苏报》 日本留学
  • 简介:风骨·气节·道义凡研究福建和漳州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谁也绕不过去,如果没有他的明朝,就如没有屈原的春秋战国。他就是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理学家、民族英雄黄道周。

  • 标签: 黄道周 文化名人 春秋战国 民族英雄 书画家 文学家
  • 简介:在河北阜平晋察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一位著名少数民族诗人的名字。他,就是湖北利川籍抗日英雄司马军城烈士。1943年4月7日,在丰(润)滦(河)地区白官屯附近,冀东抗日根据地5位战地记者同数十倍于己的日军激战,年仅24岁的司马军城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 标签: 民族诗人 太行山 司马 晋察冀边区 党组织 战地记者
  • 简介:开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虽德高望重、位高权重,却严格自律、为人表率,都曾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制定过律己治家的“约法三”。这些振聋发聩的操行守则,简明扼要,字字千斤,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

  • 标签: “约法三章” 领袖 革命战争年代 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 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