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辽宁棚户区是历史的产物,体制转型加剧了这一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辽宁部分矿区初现连片工棚。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工矿企业上马,大量产业工人拥集而来,为满足生活之需,修建了大量临时居所,棚户区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工矿企业的关、停、并、转,大量产业工人失去工作,他们无法改善住房条件,住房质量不断退化,棚户区最终形成。如何让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再现活力、让人们生活更幸福,成为中央及辽宁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 标签: 辽宁 20世纪90年代初 新中国成立 工矿企业 产业工人 棚户区
  • 简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高发问题,不仅是社会不平衡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侵财类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总结出这一人群在基本情况、打工经历、收入消费、犯罪情况等方面的特征和状况,为预防这一群体犯罪提供启发和参考。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侵财类犯罪 特征
  • 简介:社会调查报告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涉及社会调查的主体、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又相互矛盾和冲突,司法实践中对于社会调查报告的应用更加混乱。从规范、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调查报告具有证据属性,应当被视为量刑证据,并在将其定位为准书证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适用程序进行法律设计。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程序 社会调查报告 证据
  • 简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态势。面对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严峻挑战.为了认清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形势.笔者对四川省宜宾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具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宜宾市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改革开放 社会结构 四川省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在审判程序中,社会调查报告不是刑事证据,而仅能作为量刑的参考,具有“量刑参考”机能。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秉承教育刑理念、坚持罪责与预防必要性并重、注重人身危险性以及奉行刑罚个别化为此种“量刑参考”机能构筑了坚实的法理根基。其亦能与刑事实体法的相关规定相互协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为其提供了政策依据。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社会调查报告 人身危险性 量刑参考
  • 简介:全国未成年犯调查结果显示,侵财犯罪近七成,居各类犯罪之首。侵财犯罪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同类不良行为高度相关,团伙抢劫比例最高,犯罪时平均年龄不满16岁,多数与本人和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分析认为,未成年人侵财犯罪是贪图享受和追求虚荣的价值观、哥们义气和不良交往、社会舆论引导偏颇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侵财犯罪预防需着力防微杜渐,未成年人理财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未成年人 侵财犯罪 相关因素分析 犯罪预防 理财教育
  • 简介:2013年,北京市将开展300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试点工作。据了解,2012年,首都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开展了百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自2012年6月至12月共办理案件120件。2013年,

  • 标签: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 北京市 试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
  • 简介:未成年人强奸犯罪发生时的空间环境多为室内,被害人多为少女和幼女,被害人(或其监护人)在犯罪发生中多具有一定的责任。鉴于以上特点,为防范未成年人强奸犯罪,被害人应尽量避免单身活动或因自身过错招致性侵害,监护人应切实尽到监护责任,成年女性则可以在犯罪过程中采取各种积极措施进行反抗。

  • 标签: 未成年人 强奸犯罪 情境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