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公共外交是一个新的领域,切忌用自以为是的所谓“经验”去套用和“规范”,必须具有创新和突破的探索精神,必须持有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必须具备与传统外交不一样的思维.公共外交的实质是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人听.南京的公共外交说到底就是向外国人讲述南京的故事.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利用好南京资源,选准切入点,讲出让别人听得懂,有兴趣,受感染的南京故事.

  • 标签: 南京人 故事 公共外交 “经验” 探索精神 外国人
  • 简介:德和解的成就及其对欧洲和平稳定产生的积极影响被广泛赞赏.德和解堪称公共外交的典范,其开创的青年交流与友好城市机制表明,通过公共外交促进两国公民社会间各层次多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有助于消融历史仇恨,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 标签: 公共外交 法德和解 价值 友好城市 公民社会 伙伴关系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系教授施摩罗·桑德(ShlomoSand)的著作《虚构的犹太民族》。在这本书中,桑德追溯了犹太的起源和变迁,指出了犹太复国主义在民族建构中的想象成分,质疑了现代以色列国家的民族叙事,以及民族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在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为读者理解巴以问题和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镜像。

  • 标签: 施摩罗·桑德 虚构的犹太民族 卡扎尔汗国
  • 简介:公共外交是俄罗斯日益重视的外交方式,而俄语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后苏联空间,俄语具有相当的历史基础,但也经历了困难时期,俄罗斯政府通过俄语规划的实施不仅推广了俄语,也实现了外交目标,但仍然面临着亟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 标签: 俄罗斯政府 俄语 规划 空间 苏联 公共外交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的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的新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的领域。面对在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的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的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国际海洋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开展海洋公共外交必须坚持走和平路径,这种路径的本质在于消除威胁和互惠互利。当前中国开展海洋公共外交必须以此为基础,通过海上军事力量的防御化与维和化发展,增进海洋贸易对他国的互惠关系,推广中国海洋文化,以及推动海洋事务的机制化与制度化建设这四条路径来开展以和平发展为理念的公共外交,树立负责任大国及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

  • 标签: 公共外交 制度化建设 互惠关系 文化发展史 机制化 中国海军
  • 简介:自2004年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亚太自贸区”,FTAAP)的倡议以来,对亚太自贸区的研究与规划逐渐进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专门通过了一些政策文件。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领导非正式会议对建设亚太自贸区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为今后有关亚太自贸区的研究和落实进程提供了行动计划框架。从目前来看,亚太自贸区建设主要有四种政策途径:促进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单独依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RCEP与TPP,实现茂物目标。但上述四种政策途径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甚至会出现FTAAP、TPP和RCEP共同存在的可能。从趋势上看,FTAAP建设正融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程讨论和议题落实的过程中,并随之不断推进而进入更具体的政策实践中。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自贸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茂物目标
  • 简介:公共外交作为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在西方国家对外政策中起到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开始发展其公共外交工具.回顾两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两国的公共外交具有不少共同特征,并且体现出了不同于西方公共外交的“东方路径”.

  • 标签: 公共外交 路径 东方 中俄 西方国家 国家软实力
  • 简介: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中菲南海争议、“南海仲裁案”导致的两国政治互信不足和菲方出现战略误判致使菲律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认知不足,猜疑有余,中菲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合作明显滞后。近期,菲律宾新政府关于在南海争议上可以同中国协商谈判的表态为中菲关系的改善及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契机。中菲建交以来达成的诸多共识、中菲贸易的逆势提升,以及两国进出口贸易的优势互补、中菲人文交流的逐渐恢复和地方友城交往,为中菲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政治、经济和人文基础。但同时,中菲合作也面临政治互信不足、美日掣肘、菲律宾国内政治文化和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不利影响。中菲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策沟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建设、海洋事务、风险评估等领域的合作符合两国的发展战略需求,符合中菲关系的长远发展。

  • 标签: 中菲关系 一带一路
  • 简介:在1923年中国商标的交涉过程中,外国商人组织主张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本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和交涉过程.而中国商人组织也以外交后援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抗争,但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及所起的作用都无法与外国商会相比.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工商界应意识到:在处理各种对外经济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经济组织维护会员利益、沟通政府和会员的特殊功能,积极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中国内政 商人组织 商标法 交涉 民间经济组织 外交立场
  • 简介:国际交往是多层次、多面向的交往,我国文化、外交等领域国际交往成绩斐然,然作为体现一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法律'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却体现不多,表现平平。我国于1997年正式签署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但自签署以来我国的人权保障问题却屡受一些国家诟病。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全方位多层面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水平的长足进步,诸多内容已与《国际人权公约》接轨,法律层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因此国际交往中法律的交流我们缺的不是告知世界我们将会如何做,而是传递给国际社会我们已经做了什么。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国际交往 国际人权公约 人权发展 刑事被告人 被告人人权
  • 简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向经济欠发达、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背后的大国博弈、小国平衡外交以及民主化转型等因素都使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但通过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资企业在东道国投资项目时的利益分配不均是企业承担政治风险的主要原因。相关企业应当落实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推行分散风险、利益均沾的投资模式,尽快建立自主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 标签: “一带一路” 政治风险 缅甸 斯里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