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进入90年代以来,在以中东为核心,西起北非摩洛哥,东到高加索和中亚穆斯林聚居的'新月'地带,重新泛起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浪潮,其势头咄咄逼人,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西方专家预言,它将取代共产主义成为与资本主义相对峙的政治力量,为90年代西方最大的威胁。

  • 标签: 原教旨主义 《古兰经》 伊斯兰革命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国家 国际社会
  • 简介: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是其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而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具体帮助中所出现的失误,又助长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因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大革命 陈独秀 右倾投降错误 共产国际
  • 简介: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一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 标签: 新泛突厥主义 地缘文明 意识形态安全
  • 简介:北一辉是二战前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他的代表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圣经”。北一辉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中国革命领导人相交莫逆,他所撰写的《支那革命外史》在二战后被誉为描绘日本人参与辛亥革命的最佳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北一辉的两部著作——《支那革命外史》和《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五四运动对北一辉有关亚洲国际战略构想的影响,以期揭示五四运动期间北一辉思想的变化在他的法西斯主义国家改造论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北一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国际战略
  • 简介:曾经辉煌一时的俄罗斯共产党,近几年来势力不断下降,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在此情况下俄共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决定它命运的关键是能否与时俱进。

  • 标签: 俄罗斯共产党 俄罗斯政治 政党改革
  • 简介:在印度尼西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伊斯兰教和民族主义是两面重要的旗帜,伊斯兰教集团和民族主义集团是两股重要的领导力量,双方在抵抗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上目标一致,相互合作;但在领导权和立国理念上意见相左,互有冲突和争论。最终民族主义占上风,建立了以“潘查希拉”为基础的共和国。本文主要探讨印尼独立时期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关系,重点在于双方的争论和结果。并分析其根源。

  • 标签: 伊斯兰教 民族主义 民族独立运动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朱锋区域主义(regioalism)和全球主义(globalism)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研究中引起普遍争论的两大问题,是对当前国际关系结构和现状发生重大变化的概括和总结。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亦即区域化和全球化。...

  • 标签: 区域主义 全球主义 国际关系 区域化 世界经济 区域经济集团
  • 简介: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是1898年3月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3月7大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12月14大改为全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10月19大改为苏联共产党。它迄今已有长达93年的历史。1991年'8·19'事件后,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向苏共发起全面进攻,以苏共领导人'参与政变'的理由停止苏共活动。在此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停止苏共在全苏境内活动。至此苏共处于完全解体状态。苏共之所以会有今天这个结局,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中内因有历史上的,也有现实的。本文试将苏共自赫鲁晓夫时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苏共中央 激进民主派 苏联最高苏维埃 勃列日涅夫 持不同政见者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社会运动(革命)的大众抗议运动,一般通称为新社会运动(NewSocialMovements,NSMs)。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社会运动又呈现出与此前新社会运动不同的特征,有学者称之为最新社会运动(NewestSocialMovements)。上述两种社会运动代表了当代最典型的社会运动形式,并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 标签: 新社会运动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世界范围 运动形式
  • 简介:当中日两国军队在济南发生的冲突在中国大陆重新燃起人们的抗日怒火时,抵制日货运动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迅速发生。在北方,抵制日货直到7月份才开始,在南方,广东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但广东政府由于害怕该运动会助长共产党的骚乱,因而不但不予以支持,而且还采取措施加以禁止:汕头中华商会主动采取了抵制行动,并希望能进行得不太过火。

  • 标签: 抗日 南洋华侨 汕头 侨民 中华 南方
  • 简介:在移居国外的少数民族中,南洋(东南亚)华侨的行为和举止最容易被人们过于简单地加以概括。人们总是指责华侨是“东方犹太人”、对其母国以及居住国的政治漠不关心、或采取骑墙观望态度。然而,这样指责南洋华侨缺乏足够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L.E.威廉姆斯教授出版了一份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侨民族主义的开拓性研究成果,他认为在荷印华侨,特别是在土生华人(Peranakans)当中,

  • 标签: 侨民 南洋华侨 民族主义 证据 华人 说服力
  • 简介: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能源国际合作和竞争都是国际体系内的突出现象。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新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背后的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影响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新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深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并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应该包括全球能源治理、国际交流对话、双边合作等三个方面。中国要倡导能源全球主义的发展理念,通过合作共赢参与和塑造国际能源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及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

  • 标签: 新能源 功利主义 全球主义 气候变化 能源安全 国际合作
  • 简介:区域组织如何促进成员国之间密切合作是区域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东盟旅游合作进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东盟在缺乏霸权国家主导和硬机制运行的背景下如何形成集体行动,有效供给区域公共产品。东盟旅游合作的动力在于全球旅游竞争环境变化催生了东盟各国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唯有依靠区域合作才能突破自身旅游发展瓶颈。本文对东盟区域旅游公共产品供给动力、合作机制建设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为核心的协商一致对话合作机制、最大程度满足成员国旅游发展需要的包容性公共产品选择机制、以外部性特征为驱动的区域外国家渗透参与机制保证了区域旅游公共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但区域内国家发展程度不一、资金缺乏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也削弱了旅游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信心。

  • 标签: 区域公共产品 东盟旅游合作 集体行动
  • 简介:对时代的准确把握,是理解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亦是每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其发展道路作出正确战略和策略选择的必要前提.本文以越南为个案,试图分析越南共产党人在当今世界局势发生新的变动之后,是如何认识当今时代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越南国家应该具有的发展战略,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国际环境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老挝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推翻了美帝国主义的新殖民主义统治。可是,由于越南黎笋集团出于地区霸权主义野心,对老挝实行军事占领和全面控制;也由于老挝凯山集团背叛人民,背叛革命,致使老挝继续丧失民族独立。今天,老挝人民正在重新进行一场反对外来统治,争取真正独立的斗争。一九八○年九月十五日,中、下寮正式宣布成立了“老挝人民民族解放联合阵线”,阵线发表的公报要求“越南侵略军从老挝撤走,解散越南的殖

  • 标签: 军事占领 下寮 民族解放 九六 老挝爱国战线 黎笋
  • 简介:<正>“布托主义”一词在巴广泛流传,它实际上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党纲领明文写道:“信仰是伊斯兰,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一切权力归人民”。(一)信仰——伊斯兰布托从青年学生时代到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关于忠于穆斯林的言论,而且把信仰伊斯兰教作为人民党和巴基斯坦国家的最高指导思想,他公开宣布:“伊斯兰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宗教,是巴斯斯坦的基础”,“伊斯兰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为其事业可以贡献我们的生命”,“伊斯兰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相信伊斯兰永恒的宗教”等等。①

  • 标签: 巴基斯坦 伊斯兰社会主义 人民党 伊斯兰教 马克思主义 基本指导思想
  • 简介:拉美反美主义由来已久,无论是其持续时间还是影响范围,在世界反美主义浪潮中都值得关注。拉美反美主义长期存在的主要根源是美国长期以来在拉美实行一系列霸权主义政策。只要美国不放弃对拉美的霸权主义政策,拉美反美主义就会持续存在,并可能出现新的高潮。

  • 标签: 拉丁美洲 反美主义 根源 特征
  • 简介:恐怖主义是一种突发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呈蔓延趋势,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当代恐怖主义主要有民族主义、宗教、极右和极左等类型。世界各国普遍谴责恐怖主义,并且在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 标签: 恐怖主义 暴力 民族主义 宗教 政治思潮 反恐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