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壮民族和越南民族(主要是京族,也称越族)是历史上同一古越人后裔的两个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中原文化的逐渐影响下,这两个民族都先后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创制了自己本民族语化的古文字。壮民族古文字今称古壮(或称“土俗字”,壮语称为Sawndip);越南民族古文字称作喃(越南语称

  • 标签: 字喃 古壮字 越南民族 借音 假借字 喃字
  • 简介:巴基斯坦总理娜齐尔·布托1953年6月21日出生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毕业后进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学成回国在外交部工作.1977年至1984年过着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1984年获释并流亡英国,1986年回国参加政治斗争.1988年12月当选巴基斯坦总理,1990年8月6日她的政府在执政20个月后被总统解散.1993年,下野3年后再度任巴基斯坦总理,1996年被总统解职,至今流亡国外.1987年12月与阿西夫·扎尔达里结婚,生有3个男孩.

  • 标签: 总理 解散 执政 监狱 回国 巴基斯坦
  • 简介:美国的马汉和英国的科特都是享誉世界的海权战略学家,他们的海权思想在产生背景、理论内容和后继影响等方面既存在共性又有着明显区别:虽然他们的海权思想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但马汉海权论诞生于亟待海外扩张的美国,而科特的海权思想诞生于海洋霸权国英国;二者均重视海洋的重要性,但马汉强调海权优于陆权,科特则支持海陆均衡;马汉认为海权的核心是绝对制海权,科特则认识到了制海权的相对性;在海军战略和建设等方面,马汉建议建设进攻性舰队,强调海上决战,科特主张建设攻防兼备的均衡舰队,并阐释了有限战争思想;马汉的海权思想对当时世界各国海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到现在,科特海权思想对战后美国海军转型和当下美国的海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系统比较他们的海权思想,可为当下我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海权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标签: 马汉 科贝特 海权 海军战略
  • 简介:世界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外交纵横捭阖引人注目。这要归功于中国外交突出一个“和”。“和”是中国处理同各同关系的原则,也是对待国际关系的原则。中国外交的这一特色,来源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也来源于中国的古老哲学和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崇高理想。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 发展中国家 社会主义 崇高理想 世界
  • 简介:佩·格里洛原名朱塞佩·皮耶罗·格里洛(GiuseppePieroGrillo),媒体多称其为佩·格里洛,是意大利社会活动家、戏剧演员和博客作家,民粹政党五星运动领导人。他性格张扬、富有表演欲,对内政策理念激进,对外立场个性鲜明,对华有不友好记录,其政策主张对意大利和欧盟主流政治构成挑战。

  • 标签: 意大利 领导人 运动 社会活动家 戏剧演员 政策理念
  • 简介:<正>17世紀期間,荷兰、英国和尾随它们后面的法国,在消減了葡葡牙的独占地位后,与东方发生了直接的烸上貿易,这給它们带來神話般的利潤。它們在这个时期开始奠下其殖民帝国的基础。研究殖民主义这一历史时期的學者—般都特別注意作为当时主要商业国家的荷兰,而荷兰是最早

  • 标签: 十七世纪 半叶法 殖民者 殖民主义 历史时期 殖民帝国
  • 简介:拙文《试论喃的演变规律及其消亡的社会原因》(下简称《试论》)在《东南亚纵横》1990年第3期发表后,林明华同志在《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喃演变规律及“消亡”原因管见——兼与罗长山同志商榷》下简称《商榷》的专论,不吝赐教,实令笔者感激不已!《商榷》不乏创见性和启发性论述,而且涉及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但针对《试论》而发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曰”(“六个”),即一曰“反推”;二曰“虚拟”;三曰“无关”。现笔者拟就这“曰”分别进行如下“思辨”,作为对《商榷》的答复,期望林同志和专家学者们赐教。

  • 标签: 字喃 喃字 林明华 假借字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纵横
  • 简介:19世纪后半期,正当马汉海军战略理论风靡全球之时,产生了以朱利安·科特为代表的“英国学派”海权理论,它强调海权的相对性、保护海上交通线的重要、商业封锁、陆海协同和两栖作战等。20世纪的战争史全面印证了朱利安·科特的海权理论对于海权帝国运用海权影响国际政治事务。特别是影响陆地事务的战略思路。了解朱利安·科特海权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当代海权国家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运用海权的可能选择。

  • 标签: 朱利安·科贝特 海权理论 海权帝国
  • 简介:俄国极东北地区地处遥远边疆,经济开发较晚,至20世纪初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原始渔猎和养鹿业是该地区土著居民主要经济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下半起,外国企业家、商人的滥捕盗猎行为和经济渗透破坏了该地区原有经济平衡,且愈演愈烈。沙皇政府试图改变极东北地区困境,着手开发其经济,改善其交通运输环境,但收效甚微。20世纪初,极东北地区吸引了各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俄国和国外极地研究者们在极东北陆地和周边海域开展自然生物、地质地理、水文测绘和矿产资源勘探等调查研究工作,形成对极东北地区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科学认识。

  • 标签: 俄国 极东北地区 科学考察
  • 简介:拉敏·贾汉格鲁(RaminJahanbegloo),1956年生于伊朗,1974年进入法国索邦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师从保罗·利科、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等著名哲学家,并与英国以赛亚·伯林和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交往甚密,曾进入哈佛大学从事伊斯兰哲学研究,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致力于推动跨文化对话和非暴力主义研究,先后出版著作20余部,其中已翻译成中文并最为中国知识界熟悉的有《伯林对话录》等。

  • 标签: 人道主义本质 伊斯兰人道主义 伊朗裔
  • 简介: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思潮 伊斯兰现代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中东 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