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近五年来,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局面.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惹事,也不怕事”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理论.中印双方通过高层互访、经济合作、外交和谈、军事沟通、民间交流等形式深化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管机制.中国政府在应对“帐篷对峙”、“藏南演说”、“中国入侵论”等危机事件中较好地管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危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 标签: 中国 印度 领土争端 危机管控 实践
  • 简介: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总体发展及历史贡献,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认为,抗战新诗在继承五四新诗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主题和时代要求。抗战前期和中后期诗坛上精神风格的不同变化,既反映了历史的合理性,又包含着历史的不成熟性。抗战新诗至少有两点给我们以启示:一是真正的民族解放必须有赖于社会解放;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顽强生存精神不可轻侮。这后一点,对敌人是个教训,对历史则是一条经验。

  • 标签: 精神风格 抗战诗 中国诗歌会 抗战初期 郭沫若 抗日战争
  • 简介:河内六年的自由市场改革计划至今没有给覃三妹(音)带来什么好处。三妹是一位少数民族瑶族妇女,她在接近中越边界老街省陡峭的山坡上耕耘着一块土地。这位53岁的老妈妈说,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共产党热火朝天向社会主义迈进的日子里建立起来的村合作社取消了。

  • 标签: 少数民族经济 三妹 改革计划 中越边界 社会边缘 新经济区
  • 简介:哈尔滨市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经贸城市,其本质是要解决哈尔滨走向国际化的问题.建设“国际经贸城”是实现哈尔滨市国际化的重要阶段和举措.为此,认真地从宏观上分析哈尔滨市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内在因素及其思路对策,对于正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建设“国际经贸城”无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一、哈尔滨市国际化的东北亚区域经济态势研究哈尔滨市的国际化问题,首先应将其置于大的区域环境中加以考察,以便客观地评价其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1.东北亚地区范围的界定.从经济与地理相融合的角度来界定东北亚这一地域的范围,它应包括中国的东三省、山东半岛、黄海、渤海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这一地区的面积约2000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以上,其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2.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按经济发展的梯度划分可分为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个不同层次.该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增长状态,形成了“增长级”、“次增长级”和“滞缓级”三个参差错落的梯次.该地区的生产要素的供给比例,存在相对的优势和不足,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日本和韩国具有资金、技术的优势,但市场狭小,自然资源严重贫乏;中国东北和黄海渤海地区

  • 标签: 哈尔滨市 东北亚区域 国际化 东北亚地区 国际经济 国际经贸
  • 简介:一、中国疫情形势及挑战(一)艾滋病。中国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截至2007年7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1430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56758例,死亡18246人。疫情评估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中国 传染病 防控 传播途径 病人
  • 简介:白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之后成为独立国家以来,在继承和改组原苏联时期遗留在其国内的边防武装力量的基础上,陆续与周边国家签订了有关边界的条约,划定了与邻国的边界。为贯彻落实《白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应对边境地区出现的威胁国家与边界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白俄罗斯政府通过适时分析国家边境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态势,通过改组和加强边防机构体系,制定和颁布有关边界和边防部队法律,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边界安全防体系建设,有力地维护了本国的边境安全利益。

  • 标签: 白俄罗斯 边防部队 边界 国家安全
  • 简介:机制外霸权的规则执行会引发潜在的冲突,而美国航行自由项目的军事行动宣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却不引发冲突,行动层面的自约束是降低冲突爆发可能的主要因素。沉没成本与文化内化使得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宣示形成了长期化的自维持,而常态化与长期化的航行自由项目可能为美国带来议程设置权,这一情形既有可能继续约束冲突的发生.也会侵蚀沿岸国的权益。

  • 标签: 机制外霸权 航行自由 危机冲突管控 中美关系 行动互信
  • 简介:今年5月,俄中两国首脑在莫斯科会晤并签订了一系列旨在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和睦邻友好关系的协议,决定两国经贸关系提高到21世纪所要求的水平.落实这些协议将给两国人民带来实际利益.

  • 标签: 俄中 经贸合作 目标
  • 简介: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美国本不属于该区域争端国,但作为域外最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由最初的“消极中立”、“积极中立”到如今的“积极干预”,由“离岸制衡”逐渐向“危机管”过渡,参与力度明显增强。但鉴于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客观存在及中美在相关领域合作的需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较为克制,现阶段美国的南海政策已发生变化,其走向将会成为今后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重点。

  • 标签: 离岸制衡 危机管控 美国 南海 外交政策
  • 简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与(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治理机制,以缓和目前全球权力更迭出现的紧张局势.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以共同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通过建立合作框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避免了大国之间的战争.文章以现代大国协调机制为框架,探索管未来权力更迭的可行性,并借此为权力转移理论补充了两点新内容:衰落霸权国对未来秩序的(不)满意情绪的重要性;以更广泛的大国多边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传统的双边“决斗”情势.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机制化的权力转移管

  • 标签: 权力转移 权力更迭 大国协调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机制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