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浙江省乐清市“古诗经典诵读工程”立足传统,着眼时代,在促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开展8年来获得国际国内多项荣誉,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工程,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全市15余万未成年人参与此项工程,辐射到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约40万人。今年5月的一项调研表明100%的家长和老师都赞成“古诗经典诵读工程”继续深入开展。

  • 标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品牌工程 传统文化 古诗文 乐清市 诵读
  • 简介:在全国人民隆重热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告别风云激荡的2018年后,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三百六十五里路整装待发。时光交错,催人奋进,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充满波澜。40年物转星移,40年岁月如歌,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昭示着我们再创新的业绩,迎接新的辉煌。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标签: 伟大成就 热烈庆祝 小康社会 全国 新的一页 物转星
  • 简介:教学活动,如同一个由教和学共同构成的链条,运转起来的前提,是二者的有机契合,即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统一。若二者相互脱节,则教学活动要么劳而无功,要么误人子弟。随着高职生走进成人高校的大门,作为基础写作教学主要文体之一的散文教学,就面临着一个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的新课题。

  • 标签: 散文 意境
  • 简介:元代巴蜀作家,影响较大者不多。真正在全国享有盛名,受到朝野广泛尊崇者,首推虞集。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国,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升任国子助教。仁宗时,任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土,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惠宗即位后;他谢病回乡,至正八年(1348)卒,享年七十七岁。虞集出生于南宋末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他年仅五岁(虚岁);南宋残余力量被消灭时,他也只有八岁。当地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时,元王朝建立已二十六年;而他称病回乡时,距元朝灭亡尚有三十余年。因此,他从政和进行文学活动的时问,主要是在元代中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元朝的统治相对比较稳定,但因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仍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就虞集个人的境遇而言,表面...

  • 标签: 虞集诗文
  • 简介:意境作为中国美学和文学的核心范畴,指的是文学和艺术作品里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及所形成的“意与境浑,情与景化”的审美想象空间,它高度凝结了中国人对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概括。实际上,企业对于品牌名字的选择,是对一种文化的选择和这种文化所体现意境的认可。所以,能否利用中国文学和艺术所具备的独特意境,创造出大气而有意境的品牌名字,

  • 标签: 意境 品牌命名 中国文学 应用 艺术作品 中国美学
  • 简介:一、巧用古诗导人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教学内容,用古诗开头导人新课,在“迎来诗意”的同时,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新课前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自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一步步启迪:“枯荣”到“又生”正体现了前面我们刚学到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哲理,而“一岁一”到“春风吹”又体现了“这种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哲理。通过古诤瀹当地导人新课,一下子就能引生人诗,然后在诗的意境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

  • 标签: 古诗 巧用 运动变化 教学内容 教学情境 求知欲望
  • 简介:80岁的陈守明是华北石油一机厂的退休职工,几十年来,一本《毛主席诗词》随着他走南闯北,亲身感受到党和领袖的英明伟大。退休后,赶上《邓小平文选》陆续发行,他百学不厌,决心把它全部抄下来。没有书法功底的他为了圆梦,报名参加了县书画培

  • 标签: 邓小平文选 抄写 左手 领袖 毛主席诗词 大学书法
  • 简介:刘广泉是南阳诗词学会卧龙区小组的组长,虽然年届八旬,却依然精神矍铄,诗友们尊称他是铁杆古诗迷。1992年,他离休后上了老年大学诗词班。从此,他迷上了格律诗的撰吟,原本文化水

  • 标签: 古诗 南阳汉画 诗词 铁杆 学会 初读
  • 简介: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逝于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是我国四、五世纪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年少博学,胸怀济世之志、经国之才,但由于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不可能受到重视和重用,仕途颇多坎坷。经历了官场的乌烟瘴气之后,孤高自守的诗人进仕之心逐渐冷却,终于走上“躬耕自资”的归隐之路。仕途的不如意、同下层人民的长期接触以及田园生活的恬静自如,使陶渊明的诗文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和意与境会、妙合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隐居乡里后,过上了归园田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 标签: 陶渊明诗文 思想内涵 陶渊明的作品 艺术风格的形成 田园风光 客观环境
  • 简介:意境是属于我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范畴,它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意境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虚实相生的创作技法,创造性的审美视角,往往能使文学作品产生韵味无穷的美学境界.因此,意境也成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之一.

  • 标签: 意境 创造 审美
  • 简介: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 标签: 席慕蓉 云影 一本 七里香 在路上 画诗
  • 简介:《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以孔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孔氏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原因、发展脉络和整体特征,尤其对于家族女作家给予了充分的发掘与关注。该书角度新颖,论述全面,内容深刻,富于启发性,是山东古代文学研究的突出成果。

  • 标签: 曲阜 孔氏家族 诗文 女作家 文学成就
  • 简介:化方是个词人,相识前因其诸多歌曲作品广泛传唱而早有耳闻。直至相见,于觥筹交错间偶然领略其画作,顿觉惊艳。化方的书画作品,很难让人在第一时间给其一个明确的风格或流派的定义,有中有西,非古非今。既有传统中国画的写意,大片的留白中,看似不经意的轻抹和点染,便是远山、人影,大风、旷野。

  • 标签: 书画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
  • 简介:“寻常行处寻常景,但有诗情分外香。”语文教学中诗词的鉴赏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对此,学生其实是渴求的。但鉴于阅读和品析的难度,诗词教学往往处于尴尬境地。本文旨在将日常教学实践中凝炼的三个训练方法和角度呈现出来,探究一条通往诗词世界的佳径,通过教学引领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爱上古诗词,提升鉴赏能力。

  • 标签: 古诗词 鉴赏 美文化 画面化 动态化
  • 简介:凭实力站上决赛舞台2017年2月6日,自茹云从百人团“突围”站在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决赛舞台上。穿着女儿的藕粉色羽绒服,以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亮相。

  • 标签: 诗意人生 古诗词 抗癌 农家 中国诗词 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