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非同案共犯的陈述是被告人供述抑或是证人证言,不仅会影响被告人的实体权利,且实践中认定不一致也会与法律的统一性相悖。文章通过对证言说和供述说的介绍及对证言说在域外实践的分析,进而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状况,认为将非同案犯陈述认定为被告人供述符合证据分类的逻辑、更有利于妥帖保护被告人的法定权利,同时利于避免冤案的发生。

  • 标签: 非同案共犯 被告人供述 证人证言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
  • 简介:确切地讲,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短信把文浩从茅乱的睡梦中惊醒的,尽管短信铃声在寂静中骤然响起时文浩并不晓得它重要还是不重要。文浩如释重负地从光怪陆离的噩梦中醒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奇怪的是文浩虽然被短信铃声吵醒,但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却不是伸手够到手机查看短信内容,而是一动不动,任由脑海里不合时宜地跳动着瘦弱伶仃的两个字:离婚。

  • 标签: 短信内容 证据 不合时宜 铃声
  • 简介:现行法并未确认有限责任公司可适用种类股制度,这造成了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多元化构造空间有限且效力不明、股东权利内容单调划一等问题。立法认可有限责任公司对种类股制度的适用性,不但可以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基本目标,还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等。我国公司法应认可有限责任公司可适用种类股制度,并确认其对部分股权构造事项的专门适用、对部分股权构造事项的扩张适用及在转让事项上的更大自治权。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种类股制度适用
  • 简介:对电子邮件真实性的鉴定,除当事人双方的认可外,还可考量对方、第三者、网络服务商的记录或者发送人的签名,对网站信息真实性的鉴定需区分一般网站信息和社交网站信息,采取不同的标准。对网络聊天记录真实性的鉴定需考察发送时间、用户名、内容。

  • 标签: 电子数据证据 网络信息 电子邮件 聊天记录
  • 简介:随着心理测试技术不断臻于成熟,关于其结论是否具备证据能力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各国司法实务对此亦有着不同态度。从考察域内外心理测试结论的应用状况为出发点。并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角度对其是否具备证据资格进行比较分析。要使心理测试结论达到合法性标准,应从实施心理测试技术的主体资格、启动要件、操作程序及结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规范。

  • 标签: 心理测试技术 测谎 证据资格 法律规制
  • 简介:法官之所以不排除非法证据,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法官不知道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对何为非法证据证据合法性调查的程序等问题存在认知困难。其次,法官不愿排除非法证据。如有的法官认为在非法证据本身的真实性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 标签: 非法证据 法官 证据合法性 认知困难
  • 简介: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五个部分、42个条文的篇幅就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和程序等重点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有利于维护程序公正,彰显程序独立价值,夯实人权司法保障。排除非法证据,一直在努力

  • 标签: 人权保障 夯实人权 排除证据
  • 简介:乘客在公交车上摔倒,事隔两天后经医院诊断为骨折。因司机否认,又因运营时的车载视频损坏,公交公司拒绝赔偿。事实难以查清,缺失证据支持的乘客打得赢官司吗?乘客:紧急刹车致其摔伤家住安徽省合肥市区的盛琪,是位幸运的“90后”女孩儿。说她幸运,是因为现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堪忧,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许多年轻的大学学子。

  • 标签: 公交车 摔伤 证据 “90后” 公交公司 紧急刹车
  • 简介:从实证角度出发,以"生效判决曾被判死刑(含死缓)而再审后改判无罪"为标准筛选出19起死刑冤假错案,运用案例统计分析的方式,对样本案例中暴露出的被告人供述虚假、鉴定活动非法、证人证言真实性存疑、关键物证缺失、辨认出现误认、审讯录像存在造假等证据问题进行类型化分析可知,死刑冤假错案证据问题之成因在于严重的刑讯逼供导致被告人供述的虚假性、盲目轻信及制度缺陷导致鉴定乱象丛生、暴力取证及立法瑕疵影响证人证言的真实性、证据搜集不充分导致关键物证缺失、程序违法及瑕疵导致辨认出现误认、电子证据规则的缺失导致审讯录像未规范化使用。应规范口供取证程序,完善鉴定体制设计,健全证人出庭相关立法规定,增强辨认过程的程序性,修正侦检部门协作机制瑕疵,完善电子证据规则,严格死刑案件证据制度,提高死刑案件质量,构建死刑冤假错案的预防和纠正机制。

  • 标签: 死刑 冤假错案 非法证据 刑讯逼供 电子证据
  • 简介:监听侦查措施较之传统侦查手段更为深刻地介入公民的私人空间,严格的监听措施之审批、实施程序则构成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实现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的平衡统一。我国非法监听的判断标准仍然缺乏,审查监督不严,被监听人权利救济渠道缺失,监听材料可变换形式规避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之启动。程序法定原则要求赋予非法监听所获证据在一定条件下予以排除的不利后果:对于违法正当程序、侵犯当事人隐私权的非法监听,应当绝对无条件地予以排除;对于附带监听,应当对其予以进一步细分,不可监听罪名之附带监听应当排除;对于一方当事人同意之监听,应当结合"隐私合理期待规则"由法官进行具体的判断。由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监听证据排除规则系统。

  • 标签: 监听 立法 人权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对以DNA证据为代表的科学证据的有效审查判断是法庭科学在司法实践中应用的关键,然而,DNA证据的"科学"属性使这一任务陷入困境,证据审查流于形式,质证虚化均是其鲜明体现。从学理与实践不同层面予以分析则可开辟审查DNA证据的新路径。学理层面上对DNA证据的审查以考察英美法系国家证据规则、判例的演变以及大陆法系国家自由心证基础上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分析为基础,推出我国对DNA证据的审查应以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及合法性为内容;司法实践中审查DNA证据则采取分阶段审查模式,具体指侦查阶段的成证审查、起诉阶段的书面审查以及审判阶段的实质审查,其目的在于改变庭审质证虚化及公、检、法配合有余、制约不足的状态,体现庭审中心主义。

  • 标签: DNA证据 证据能力 证明力 成证审查 书面审查 实质审查
  • 简介:鉴定意见作为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属于言词证据和间接证据,提供的是技术服务而非法律服务,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的背景下,对鉴定意见所具有的证据价值应当辩证看待,重新严格加以全面审视,并综合其他证据加以合理运用。

  • 标签: 刑事诉讼 审判中心 鉴定意见 证据价值
  • 简介:司法证据效力是影响审判质量的关键因素。司法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在本质上源于证据的模糊性。从问题证据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证据效力认定权力过分集中在检察院和法院等司法机关是首要原因;而从既有的非法证据排除机制运行的现实状况来看,非法证据也并没有被有效排除。在通过司法程序本身来解决证据效力问题存在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势必需要建构存疑性听证制度,致力于解决司法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存疑性听证制度只是我国刑事司法证据认定制度体系的补充,性质上属于司法辅助程序。以存疑性听证来完善司法证据认定制度,要求构建司法证据听证前置程序,将具有程序性质的证据效力问题与事实认定问题相分离。

  • 标签: 存疑性听证 证据模糊性 非法证据 举证模式 监督机制 制度体系
  • 简介:在我国职务犯罪审判中,书面证言的大量使用剥夺了被告人对质诘问的权利。为了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在明确何种证据为传闻证据的前提下,探索如何在职务犯罪审判中运用传闻证据规则,有助于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

  • 标签: 传闻证据 职务犯罪 排除规则 书面证据 言词证据
  • 简介:刑事侦查技术是刑事侦查与刑事科学技术的简称,是研究犯罪和抓捕罪犯的各种方法的总和。痕迹检验技术作为刑事侦查技术的重中之重一直都是公安机关顺利开展刑侦工作不可或缺的砝码。目前,在我国刑事案件的侦查取证中依然存在着重“口供主义”轻“物证取得”的现象。要做到与新刑诉法修改的无缝对接,快速精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就要充分利用痕检的实践价值为破难案、要案提供全新视野。

  • 标签: 痕迹检验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侦查
  • 简介:本文利用2001—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回归计量模型,考察了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聚与产业成长的关系,结论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同产业增长呈显著"倒U"型关系。进一步基于分省统计数据和产业梯度转移系数的定量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江苏和浙江3省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向外转移的重点地区,北京、上海和福建3省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具有向外转移的趋势;重庆和四川2省市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贵州6省可以作为次选地区;河北、山西、江西、山东、云南、陕西和甘肃7省尚不具有承接转移的综合优势,应重点通过提升专业化能力、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率,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电子信息制造业 产业集聚 过度集聚 区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