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无疑在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的困境在于现行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缺乏合理的配套注销机制,从司法实践来看其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以司法体制改革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为契机,以期立法做出相应调整,尽快建立完善法律职业准入的配套注销机制,以实现我国司法职业队伍的"有进有出"。

  • 标签: 司法体制改革 法律职业准入 司法考试 配套注销机制
  • 简介:迄今为止,我国对法律制度废止时的制度善后并没有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流程。废止一项法律制度犹如从制度灌木丛中连根拔除其中的一株灌木,涉及的基本问题有三个:为什么要拔除,这可称为制度供给;如何干净彻底地拔除,这可称为制度实施;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填补拔除后出现的空白,这可称为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的理性建构主要包括确定制度供给的主体、说明制度废止的理由、阐明制度废止的法律依据、明确制度废止的形式等;制度实施包括正向度的制度配套和反向度的制度清理两个部分;法律制度废止后并不必然引发制度创新,如果需要创新,则创新后的制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制度善后 制度供给 制度实施 制度创新 法治 劳教
  • 简介:主审法官责任制是尊重司法规律的必然要求,由法官审理、法官负责的审判权运行模式对法官裁判说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建设,任何裁判文书都要在阳光下晾晒,裁判文书公开也倒逼着法官必须将其裁判决策的过程显现在裁判文书中。但当下裁判文书说理仍然过于简略,主要表现在:裁判依据存在一定欠缺;事实认定与法律的解释不足;情理不足,裁判说理缺乏人文关怀。主要基于法官传统思维、知识“前见”、认知心理的分析,认为法官法律思维运用不成熟,法官思维与当事人思维的殊异,裁判解释知识的缺乏,不良知识“前见”的误导,裁判的保守心态及知觉选择性心理等因素制约着裁判充分性说理。其根源还在于法官囿于裁判说理可利用素材的有限性,裁判决策的过程不科学。要解决这一问题,法官应当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扩展思维的视野,寻求裁判说理可利用的素材,将科学的裁判决策转化为裁判文书的合理表达,即公开法律依据的正当化引证,合理运用裁判解释知识,适当运用法律修辞等论证裁判结论,从而提高裁判说理质量。

  • 标签: 法官裁判 有限性 说理 决策 素材 法官责任制
  • 简介:"Wefeelourselvesleastfreewhenweknowthatrestraintsmayatanymomentbeplacedonanyofouractions,andyetwecannotanticipatetheserestraints…Knowngenerallaws.howeverbad,interferelesswithfreedomthandecisionsbasedonnopreviouslyknownrule."F.W.Maitland一、引言法律上的"犯罪"既是一个以社会事实为基础的概念,也是一个以社会价值为支撑的问题。"法律只有在涉及价值的立场框架中才可能被理解。"[1]社会对犯罪的定义、国家对犯罪的反应,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现代

  • 标签: 犯罪化 联邦最高法院 FREEDOM 社会事实 interfere 刑事程序法
  • 简介:本文引用厦门地区法院司法实践的4个案例,说明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习惯对法律空白填补、当事人利益衡平、接近正义等司法目标的实现,与制定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可以在纠纷解决上积极促成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统一。

  • 标签: 习惯 司法适用 法律渊源
  • 简介:公共视频监控不可或缺,但公民隐私权也亟待保护.对公共视频监控进行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控制”终将导致公共视频监控目的的落空.对公共视频监控进行“结果控制”有其正当性,能够实现公共安全利益与个人隐私权益的平衡.对公共视频监控进行法律规制,应当将“非公共场所”限于进行相关活动以暴露个人隐私信息为必要的区域,并严格规范监控责任主体、监控信息的使用以及相应法律责任.

  • 标签: 公共视频监控 隐私权 结果控制
  • 简介:企业不法行为往往因企业管理人员的贪婪以及法律保护的不足所致。对于企业犯罪规制体系进行的直言不讳的批评,亦佐证了以上的论点。但是,很少有人对于不同类型或者不同构造的犯罪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关于更具惩罚性的命令一控制策略与自我规制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更是匮乏。本文中,我们在可能增加环境领域不法行为可能性的个人和情境的风险因素的背景下,对于这些犯罪预防

  • 标签: 环境犯罪 控制策略 不法行为 规制方法 犯罪预防 环境保护署
  • 简介:在现代宪政视野下,赋予被告人配偶拒证权的功能在于维系夫妻关系的和睦以及家庭关系的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中赋予被告人配偶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但该规定却存在适用范围不合理,未出庭配偶审前陈述证据效力不明确等缺陷,使得这一制度在现行司法实践中不仅难以维护家庭和睦,甚至还存在损害真实发现的风险。

  • 标签: 配偶拒绝出庭作证 风险 控制
  • 简介:作为国家权力在纵向层面的进一步配置,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兼具治理价值与民主价值.此外,其价值还在于满足地方立法需求、实现治理路径的转变、降低立法试错成本.但其目前的风险在于地方立法机关不具备与全面赋予立法权相适应的立法素质、立法监督的不完善使得地方立法权有被滥用的风险、立法权限的限缩致使地方立法需求受到抑制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的法律化.而此类可能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全面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过程中未能较好地实现收权与放权之间的平衡.为此,欲对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有必要在收权与放权之间寻得平衡.

  • 标签: 地方立法权 主体扩容 纵向分权 立法法
  • 简介:在财产犯罪中,"占有"和"控制"应当可以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而控制即为实际支配,进而,控制作为一种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支配,也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支配人的状态。进而,在以控制说作为财产犯罪的既遂标准的前提下,应当通过对"占有"作整体的判断、以被侵害财物的特征作具体的认定和以行为人取得财物的时点作占有判断的补充,对控制说进行规范意义上的理解,而不能通过生活事实上的情况来进行认定。财产犯罪既遂与否的认定,与财产犯罪既遂后,在现场尚能挽回损失的情形下可以正当防卫不是一个问题。财产犯罪的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与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不能作等同理解。

  • 标签: 财产犯罪 既遂 控制说 正当防卫
  • 简介:电气工程的施工很复杂,涉及到电气设备、电线敷设以及导线连接等,因此,其施工难度很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电气工程的价值发挥,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不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根据电力企业电气工程的特点与施工要求,对电气工程施工准备过程中、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的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希望能为电气工程相关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电力企业 电气工程 施工 质量控制
  • 简介:8月11日至14日,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崔智友深入百色市6个基层检察院和崇左市4个基层检察院对司法办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推进检察改革和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工作开展调研。崔智友强调,全区检察机关要努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 标签: 基层检察院 崇左市 检察工作 强调 调研
  • 简介:绕开死刑既有学说抽象层面的存废之争,在现有的司法运作体制下,探究如何从实体法层面有效限制死刑适用无疑是务实性的做法。定位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视角,先把犯罪行为人置于主体性地位审视再作死刑适用与否的判断,不仅与我国刑法对死刑限制性适用的初衷相契合,而且与刑罚思潮的主流价值相一致。人身危险性理论可以对死刑的司法适用进行双重限制,即一方面以侵犯生命权为坐标从死刑的外延上限制死刑的罪名种类,另一方面则以司法裁量中的量刑基准作为参照系予以死刑适用的限缩。

  • 标签: 人身危险性 死刑 控制 司法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