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中国留学生欺凌事件引起国内对学生欺凌问题的普遍关注。此后,学生欺凌现场视频不断被上传于网络,负面影响滋生蔓延。学生欺凌问题成为学校安全管理新的聚焦点。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惩戒措施矫治学生欺凌行为。然而,对于什么是学生欺凌,如何以惩戒处理学生欺凌行为等问题,至今尚未在理论与实践中达成共识。因此,澄清学生欺凌的概念、确认惩戒的性质、厘清惩戒与体罚的关系、明确惩戒的具体措施和必要程序,是确保惩戒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也是综合治理学生欺凌行为的当务之急。

  • 标签: 中小学生 校内欺凌 惩戒
  • 简介:促进中小学法治教育建设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仍存在目标不清、制度保障不力等问题。法治教育的目标有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培育法治信仰是法治教育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的抽象性以及青少年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决定了开展法治教育亦应有阶段性目标。法治教育可从事理到法理,从生活经验中分析法律背后的道理。法治教育的公共属性要求有国家的宏观动力推动,中央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理应承担主导中小学法治教育制度建设的责任,激励地方政府和学校履行应尽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

  • 标签: 法治信仰 法治教育 动力机制
  • 简介: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个人或群体恶意利用力量或地位优势,通过侮辱手段持续反复地伤害其他学生,使其身体和精神遭受痛苦甚至出现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它与校园暴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间的一般冲突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作为一种违法行为,校园欺凌侵权的构成要件与一般人身伤害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特殊性,其归责原则适用过错法律归责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国家加大校园欺凌的教育立法与教育执法。

  • 标签: 校园欺凌 中小学生 法律干预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置法治知识课程。中小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法治启蒙的任务,法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必然会影响法治教育的实施效果。中小学法治教育应确立以从'法制'到'法治'转变为主线的价值取向,注重从'法律知识传授'到'法治意识培养';从'消极被动学法'到'积极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要求'个人守法'到'国家守法'。

  • 标签: 中小学法治教育 价值取向
  • 简介:本文从教育法理学视角探讨了教育惩戒权的法律特征与教育属性。教育惩戒权有教育基础但缺法律依据。'教育惩戒权'的实质是'教师管理权'。教师管理学生需要适度行使教育惩戒权,但有待国家立法确权与赋权,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规制。

  • 标签: 学生管理 教育惩戒 立法确权 依法规制
  • 简介:厘清学校在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注意义务和合理限度不仅有助于校园安全事故中双方责任的认定,更有助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对244例中小学学生安全事故司法案例的研究,发现学校在因学生之间行为、体育教学及竞技性活动、学校场地及设施以及学生自身原因引发的事故中具有不同内容和程度的注意义务。衡量学校注意义务的合理限度应综合考虑安全风险的来源及强度大小、学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能力与成本、学校对安全风险的可预见性、受害学生自我认知与判断能力等因素。立法部门、法院、学校、学生监护人及媒体需要反思在面对学生安全事故时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 标签: 安全管理 注意义务 合理限度 学生安全事故 司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