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微表情能够准确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真实情感情绪和心理状态,突审中注意观察犯罪嫌疑人微表情,能了解犯罪嫌疑人真实感受和动机。侦查员可以对眼部、眉部、鼻部、嘴部微表情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合理运用讯问策略,进而在突审实现重大突破。

  • 标签: 微表情 突审 讯问策略
  • 简介:新修改刑事诉讼法建立了争议案件关键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通过分析我国司法实践证人出庭作证难、证人出庭率低现状和原因,考察刑事诉讼法对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规范变革,对新修改刑事诉讼法文本规范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检察机关在公诉实践贯彻落实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提出建议。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证人出庭作证 直接言词原则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呼声空前高涨,监管当局试图修正监管规则,以适应最新金融产品结构和业务变化。但是,影子银行凭借其创新性、自由化、复杂化,开创了一条“创新一监管制止一再创新”监管套利模式,而政府监管总是滞后于金融创新。为提高影子银行监管有效性,需引入市场约束规则,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市场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官方监管缺陷,即逐步在以政府监管为主体系运用市场约束,以实现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最佳配合。

  • 标签: 影子银行 金融监管 市场约束
  • 简介:从自由刑和财产刑选择这个视角切入,探讨我国现阶段关于刑罚合理适用一些问题。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定位我国现阶段刑罚目的;阐述和分析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短期自由刑适用存在弊端、财产刑执行难以到位、贪污贿赂犯罪中国家损失难以弥补等问题;通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刑罚制度引入刑罚效益原则,提出法官在对刑事被告适用刑罚时,在不违背立法者刑罚目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刑罚效益建议。法官运用刑事自由裁量权过程,在自由刑和财产刑做出合理、适当选择,以实现最大法益,达到社会主义刑法刑罚制度运行所追求公平、正义加效率目标。

  • 标签: 刑罚目的 刑罚效益 自由刑 财产刑
  • 简介:选择匹配治理工具对实现环境治理目标至关重要。环境信息工具重要性源于环境治理方式变革和软法机制兴起,其效能发挥取决于问题意识、情境要素与目标群体相容程度。收集工具、流动工具、识别工具和补强工具等信息工具都有自己局限和不足,在环境治理实践应进行慎重比较和权衡。在既定领域内,信息工具是对传统命令控制工具和新兴市场工具恰当取代或有益补充。以信息工具视角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检视.就会发现它们存在一些缺失、不当或错误。按照匹配和一体化原则.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以弥补缺失,修正不当或错误,达到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治理目标的统一。

  • 标签: 信息失灵 环境治理 命令控制工具 市场工具 环境法律制度
  • 简介:只有当行为符合某种重罪中止犯成立条件,同时构成了某种轻罪既遂犯时,才能认定为中止犯“造成损害”;“造成损害”行为必须是中止前犯罪行为,而不应是中止行为;重罪中止犯因“造成损害”而构成轻罪既遂犯时,不论轻罪与重罪是何种关系,均应认定为重罪中止犯;在对“造成损害”中止犯减轻处罚时,应当考虑与轻罪法定刑协调关系。

  • 标签: 中止犯 造成损害 定罪 量刑
  • 简介:没有行为就无所谓犯罪,行为要件在刑法学犯罪论体系构造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对行为认定则是刑法学研究争议比较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澄清。在美国刑法,行为要件构造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行为理论有相通之处,也有所区别,本文以美国刑法中行为要件为切入点,通过对美国刑法行为要件进行剖析,来反观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行为构造问题。另外,对行为要件中比较特殊不作为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因果关系
  • 简介:区分故意与过失犯罪是刑法发展史上重要进步。通过对唐代以前过失犯罪立法源流、《唐律》过失犯罪法律用语及其内涵、刑事责任特点以及对后世之影响梳理与分析,阐明《唐律》过失犯罪立法进步、历史局限及其当代镜鉴意义。

  • 标签: 唐律 过失犯罪 借鉴
  • 简介: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关键在于,在单位业务活动中发生违法行为到底是单位自身意思还是作为单位成员自然人意思体现。只有属于单位意思体现场合,才可能被认定为单位犯罪。在认定单位意思时,原则上,必须依据单位属于拟制人格主体基本原理,将作为单位代表机构即单位领导自然人意思视为单位本身意思;但是,在单位领导意思完全背离单位基本宗旨和目的,违反单位相关制度等时,则不能如此考虑,而只能看作为单位领导自然人意思。而且,在认定单位意思时,不能仅只考虑单位领导自然人意思,还必须参考单位自身特征如结构、政策、措施、习惯等。

  • 标签: 单位犯罪 意思 自然人
  • 简介:“如实供述”作为自首成立实质要件,应适用于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两种制度。一般自首“如实供述”没有主观态度要求,供述时间只能在一审判决前,供述内容是“自己”主要犯罪事实;特别自首“如实供述”特殊性在于供述内容是司法机关还未掌握本人其他罪行。司法机关范围应限于直接办案司法机关,“其他罪行”宜界定为“不同罪行”。

  • 标签: 如实供述 一般自首 准自首
  • 简介:本文对当前案件管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在吸收学界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改进案件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笔者认为,目前案件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如案件质量评查问题,案件管理行政化问题,案件管理精细化问题,案件管理的人性化问题,案件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案件管理中奖惩机制落实问题等等。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案件管理工作才能逐步完善。

  • 标签: 案件管理 管理权 案件质量评查
  • 简介:公众参与效力即公众参与对公共权力约束力,具有规范性和可执行力特点。谢莉·安斯坦梯级模型为我们研判公众参与效力问题提供了基本理论分析工具。在地方立法过程,公众参与效力主要表现为公众参与对地方人大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编制活动约束力。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制度规范性和可执行力都较弱,尚处于从"无参与"到"象征性"参与较低层次,既缺乏全国统一上位法规范,也没有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地方性法规体系。我们有必要加强公众参与效力机制建设,健全公众参与权利救济与保障体系,并强化公众参与程序效力水平与立项决策责任制度。

  • 标签: 公众参与 法律效力 立法规划 立法计划 地方性法规
  • 简介: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权限和程序取得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单位、个人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所有权并给予公平补偿行为。合法土地征收行为应当具备公共利益目的、补偿合理性、程序正当性等要件。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是国家行使土地征收权前提,是集体土地所有权让渡唯一正当理由,也是判断土地征收行为合法性根本标准。实现公共利益,有利于控制土地征收行为,保护我国有限农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征收权滥用以及公共权力向房地产市场过度扩张。需要特别指出是,本文研究土地征收仅限于行政机关基于公共利益目的,在给予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强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以及对农民房屋等土地附着物拆迁等行政行为。开发商基于商业目的对土地权利买卖和拆迁,牵涉到是平等民事主体民事行为,不在土地征收范围之列。

  • 标签: 土地征收权 公共利益 农民集体所有 集体土地所有权 行政行为 程序正当性
  • 简介:技术侦查措施在我国司法实践早已得到适用,但“可做不可说”,极具神秘化。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其增设为一种法定侦查行为,并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制,这有利于防止其滥用而侵犯侦查相对人基本人权。但许多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技术侦查 秘密侦查 实体限制 程序控制
  • 简介: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案件在实践是一种普遍现象,对此问题在借鉴参考国外理论与相关规定同时,研究更要有针对性,围绕“本土问题”展开才有实际意义。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纠纷观”与法院“案件观”存在一定冲突,此类案件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以何种依据主张权利,对当事人诉讼请求处理需要平衡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利益,以达到纷争妥善处理。

  • 标签: 侵权 违约 竞合 诉讼请求
  • 简介:集体土地征收公共利益和补偿标准开放性和动态性,强化了征地对程序正义性依赖性。集体土地征收应当顺应参与式行政发展趋势,进一步强调程序参与和程序平等原则,保障被征地人提前、全面和深度介入土地征收,强化其征收话语权,保障其土地财产权。从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认定公共利益、设计补偿安置方案、分配土地补偿款项、争议解决程序和司法救济机制等各个环节,都应当拓宽被征地人畅通、平等参与渠道。

  • 标签: 土地征收 程序正义 参与式行政
  • 简介:政府规制模式转型是我国当代社会管理创新重要内容,“从公权力到公共事务”以及“规制缓和与政府职能强化”标示着主体与行为两种规制变迁路径。而法治水平作为行政法实施动态亦可以被假设为一种创新标准,适用于社会管理创新评价体系。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规制 自治 法治
  • 简介:在国际巨额融资实务,多采用银团贷款或项目融资方式,借款人能否提供充足担保是银行是否愿意放款关键。浮动担保虽是一套十分适合于国际银团贷款或项目融资担保机制,但有其先天局限性,须辅以消极保证条款、合同权利让与担保、直接协议及债权人合意等其他担保机制。尽管这些契约性辅助担保机制对于银行而言的确可起到完善和补充法定担保作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此并未作明文规范,因而在我国可能仅有债权相对效力而无物权对世效力。故须研讨其实务运作优劣利弊,以促进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金以及我国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

  • 标签: 消极保证条款 合同权利担保 直接协议 债权人合意
  • 简介:离婚案件,既有双方因感情彻底破裂而闹上法庭起诉离婚,也有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离婚协议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而离婚。男女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离婚协议后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时,必须要提供不违反法律规定和不损害公共利益及公序良俗离婚协议,民政部门方能为其办理离婚手续。司法实践,男女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离婚协议,时有涉及赠与性质条款,笔者就遇到这样一起案件。

  • 标签: 离婚协议 法律属性 效力 离婚手续 民政部门 离婚案件
  • 简介:典型经济法法律文本显示,在经济法立法,遵循了国家干预内在逻辑,在干预主体、干预目标、干预方法、干预边界以及干预责任五个方面都有相当数量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不仅客观地证成了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基本法律形式,还揭示了经济法国家干预是一种尊重市场机制干预。虽然经济法国家干预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地方,但已成为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重要标志,也是经济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独立法律部门重要原因。

  • 标签: 经济法 国家干预 法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