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10月1日《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意见》开始在全国试行,这标志着一种相对独立量刑程序在中国正式确立。按照这一量刑程序,检察机关可以提出量刑建议,当事人可以提出量刑意见,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有义务收集量刑证据,法律援助适用范围得到扩大,改革者在简易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普通程序以及被告人不认罪案件普通程序中分别确立了各不相同量刑审理程序。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确立,对于量刑裁判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和适度对抗化固然有着积极保障作用,但仍然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 标签: 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量刑建议 量刑意见 量刑情节 量刑调查 量刑辩论
  • 简介:作为量刑正当性表征,量刑程序以英国普通法上“自然正义”及美国宪法中“正当法律程序”为法律渊源,而在英美法系国家风行至今,经久不衰,有其自身理论基础和价值构造。中国应在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建构独具特色与符合国情量刑程序。其中,在刑事审判中实行定罪阶段和量刑阶段分离,从技术与制度上制定量刑程序规则,从举证和责任上完善量刑证据规则,是目前中国建构量刑程序要补“功课”。

  • 标签: 量刑程序 正当法律程序 证据规则 程序规则 证明责任
  • 简介:我国2010年五机关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虽然在适用程序上进行了系统规定,但在裁判程序独立性、诉讼效率、二审程序救济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程序模式主要有审前证据禁止动议、审判之中审判、声明异议和庭前听证几种,其形式虽然各异,但背后所蕴含价值考量却具有极大相似性。针对我国目前立法及司法现实,应借鉴国外规定,建立以庭前排除为核心,以审中、审后救济为辅助多层次程序结构,为排除非法证据提供有效操作平台。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适用程序 庭审程序
  • 简介:随着试点工作步入深水区,量刑程序改革面临越来越多困难。独立量刑程序不应成为刑事审判必经程序,控辩双方有权选择是否启动。目前,实行相对独立量刑程序具有一定现实合理性,但从长远来看,完全独立量刑程序才能更好地实现量刑改革目标。在开展量刑程序试点改革工作时应防止一种倾向,即将量刑建议制度强行施行于每个案件中,而不顾量刑建议可能带来消极影响。并非所有的量刑情节都是在量刑程序待证事实。在量刑程序中,量刑情节证明标准应该与定罪事实证明标准有所区分,从重处罚和死刑量刑情节应该有更高证明标准。

  • 标签: 量刑程序改革 量刑建议权 模式选择 证明标准
  • 简介:2010年8月,《参考消息》以《美高院仍坚持黑人死囚“不清白”》为题引用法新社一则消息,批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2010年8月24日在没有凶器、DNA或指纹等证据能够证明黑人TroyAnthonyDavis有罪情况下仍然裁定Davis未能证明自己清白。

  • 标签: DAVIS 死刑程序 美国 《参考消息》 2010年 联邦最高法院
  • 简介:自2000年以来,法国刑事诉讼便进入一段前所未有的动荡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乌特罗案件将法国审前程序改革推向台前,并直接导致了2007年3月5日《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颁布。从内容上看,改革主要围绕三大主轴,即以保障自由为主轴先行羁押制度改革、以发现真实为主轴预审程序改革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轴审前准备程序改革。法国立法者初衷是在刑事诉讼中建构某种“平衡”,这大抵也反映了法国近十余年来(从1993年起)立法改革发展脉络。但“平衡”却未必是刑事程序改革最佳逻辑起点。

  • 标签: 法国 审前程序 《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
  • 简介:我国现行侦讯制度与侦讯实务偏重侦讯效率,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足。理论界提出侦讯改革方案偏重权利保障,有失侦讯效率提高。合理规制侦查讯问,需要更新理念,正确处理犯罪嫌疑人侦讯程序主体与证据来源关系,有效化解犯罪嫌疑人与被追诉人在侦讯中目标冲突,适当矫正侦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力量严重失衡状况。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制裁相结合综合机制,为侦讯制度提供配套制度保障,以利于实现侦讯制度兼顾讯问效率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双重目标。

  • 标签: 侦查讯问 权利保障 讯问效率
  • 简介:关于检察机关错捕赔偿程序设想傅宽芝国家赔偿法是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损害后,得以要求和取得国家赔偿重要法律依据和保障,是国家用以减轻和挽回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害所不...

  • 标签: 赔偿程序 国家赔偿法 检察机关 检察院 错捕 请求人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设了强制医疗程序,对其适用范围、决定主体、启动程序、审理程序、救济程序、解除和制约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是,仍有一些法律规定不甚明确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通过制定有关司法解释予以解决,以利于强制医疗程序正确实施。

  • 标签: 强制医疗 立法构建 司法完善
  • 简介:辨认结论与一般言词证据可能由同一个人作出,但辨认与提供证言却存在着不同心理基础,辨认主要建立在“再认”之上,而提供言词则主要建立在“再现”之上。合理辨认有较高可信度,但是辨认过程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辨认真实性。遵循合法程序,遵守符合心理规律辨认规则是获得正确辨认程序保障;把握辨认心理机制,审查辨认过程影响因素,可以评价辨认证据真实性程度。

  • 标签: 辨认程序 辨认结论 审查工作 言词证据 刑事诉讼 证据收集方式
  • 简介:审查逮捕实践中,由于诉讼价值目标发生偏秽、执法理念出现偏差、逮捕条件难以操作以及司法机制存在缺陷等原因,造成当前以捕代侦普遍化、批延程序形同虚设、逮捕条件掌握失范等。完善逮捕决定程序,需要从认识层面进行价值纠偏与理念重塑,从立法层面对逮捕条件内涵进行准确解析并对审查逮捕规则予以细化,从司法层面进行制度建构和探索完善相关机制。

  • 标签: 审查逮捕 逮捕说理 业务考评 跟踪帮教监督机制 案件分类办理机制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中,对刑事被告人精神病鉴定权赋予了司法机关,当事人只能向司法机关申请鉴定而无权自行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提交法庭。这种鉴定体制有违“程序参与原则”、“程序对等原则”、“中立原则”等正当程序原则,未来可借鉴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精神病鉴定合理因素,将精神病鉴定权赋予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并规定在当事人自行聘请鉴定人进行精神病鉴定时,负举证责任。

  • 标签: 正当程序 精神病鉴定 体制 构建
  • 简介:加强刑事诉讼程序法制建设,既要制订科学刑事诉讼法,也要树立正确刑事诉讼程序观念,否则刑事诉讼法将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造成纸面上立法与行为中司法相背局面。目前,各种违背刑事诉讼程序司法行为禁而不止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法律文化角度看,诉...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 程序法 实体法 程序行 刑事诉讼程序
  • 简介:依据刑事诉讼性质和目的,遵循刑事启动程序运行规律和启动原则,考察国外刑事启动程序制度设计,结合我国诉讼文化传统和刑事启动程序现状,改革我国刑事启动程序被动、封闭、单一特征,应该在宏观上由程序型启动转变为随机型启动,由二方组合结构模式转变为任意性措施启动二方组合和强制性启动措施司法控制三方组合双重结构模式;在微观制度设计上建立案件信息登记制度替代立案制度,把它作为侦查工作前期工序.加强启动程序分流功能,实行两步式侦查模式;在配套措施上扩大辩护律师权利,完善被追诉人权利救济机制,保障控辩力量平衡,以适应随机型启动模式需要.

  • 标签: 刑事诉讼 启动程序 宏观走向 具体方案 刑事诉讼 程序改革
  • 简介:案件管理制度作为检察机关一项内部工作机制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就现有的案件管理制度而言,其所追求价值目标不能仅局限于应然层面的管理效能提升和案件质量保证,而应将视角转化到程序化功能发挥,应注重从多维度视角理解该制度,继而总结出程序正义价值理念下案件管理制度运行规律,以便对现行案件管理制度运行目标进行新诠释。因此,将案件管理制度功能设定为对管理理念更新和程序正义价值实现多元化目标更为合适。

  • 标签: 程序正义 案件管理 目标构建 管理理念
  • 简介:就两岸“告诉乃论罪”诉讼程序相比,大陆“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轻微刑事案件”有关规定事实上扩展了“告诉才处理”案件范围,可与台湾地区“告诉乃论罪”之范围媲美;台湾地区“告诉乃论罪”被害人或其他法定关系人可走“告诉——公诉”(为主)和自诉(为辅)两种程序,大陆“告诉才处理”案件只能走“告诉——自诉”程序;由此决定两者“告诉乃论罪”“告诉”合法要件及“告诉”撤回、“告诉”可分性原则等方面各自具有自身特点。两岸同根同源,台湾地区“告诉乃论罪”诉讼程序对大陆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 标签: 大陆 台湾地区 “告诉乃论罪”(告诉才处理案件)
  • 简介: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是适应刑事司法实践需求一项改革举措,其目的既在于通过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实现办案资源重新调配,也在于迅速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述目的达成,其落脚点集中于速裁程序“效率”实现。试点中刑事速裁程序效率导向集中体现于起诉与审批环节,侦查阶段效率提升则未引起足够关注,这对于速裁程序实效产生了消极影响。实现速裁案件侦查阶段效率性,改革以往侦查模式,首先必须解决合法性授权需求矛盾。在此基础上,应当通过明确侦查阶段速裁程序适用标准、精简侦查流程、构建符合速裁程序特点强制措施适用等具体方式来解决侦查工作拖沓、强制措施适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 标签: 刑事速裁程序 侦查效率 强制措施
  • 简介:若以诉讼立场为标准,公诉人与被害人均为刑事诉讼中承担控诉职能诉讼参与主体,二者在惩治犯罪目标的指引下有一定协同性。基于各自程序利益重点不同,检察机关公权力与被害人权利之间存有分歧,甚至是冲突也在所难免。其中原因不仅仅是价值观念差异,更多是公诉权在程序运行中未能顾及被害人个人利益需要。在域外,公诉权运行虽不受被害人意志左右,但却十分尊重其情感需要并给予适当程序参与机会。从被害人取得公理基本原则出发,国家权力充分尊重权利,是实现我国公诉权与被害人权利程序协调理性选择。

  • 标签: 刑事诉讼 公诉权 被害人权利 冲突 协调
  • 简介:犯罪主观要件证明,作为一个程序法与实体法交错问题,长久以来被学界所忽视。犯罪主观要件证明虽然很多可以借助推理、推论来完成,但在一些疑难案件中控方却很难完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推定。推定通过直接认定事实,可以节省证明成本,并减轻控方证明责任。刑事实体法上对于犯罪主观要件规定,应当考虑到证明难度设立一些必要推定,同时规定一些要求被告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情形,以利于程序法上公平而合理地完成证明任务。

  • 标签: 犯罪主观要件 证明 推理 推论 推定 证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