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偏头痛与出血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偏头痛与出血卒中发病风险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SE 1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6项病例对照研究和7项队列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全部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于偏头痛可增高出血卒中发病风险[优势比(odds ratio, OR)1.4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3~1.76;P<0.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好。亚组分析显示,有先兆偏头痛(OR 1.38,95% CI 1.05~1.81;P=0.019)、无先兆偏头痛(OR 1.46,95% CI 1.19~1.80;P<0.001)、男性(OR 2.10,95% CI 1.72~2.56;P<0.001)和女性(OR 1.53,95% CI 1.22~1.92;P<0.001)偏头痛均可增高出血卒中发病风险。结论无论患者性别如何以及有无先兆,偏头痛均可显著增高出血卒中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偏头痛 颅内出血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出血直肠溃疡综合征(AHRU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15例AHRUS患者资料。结果15例中女性12例(80.0%),年龄(66.0±12.6)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9±5)分,血红蛋白(71.6±4.7)g/L,内镜检查溃疡多发性6例,孤立性9例,距离齿状线2~6(4.1±1.0)cm。5例采用钛夹止血成功;5例采用经肛门缝合结扎法,1例复发,再次行缝扎止血成功;5例采用纱布填塞压迫法,其中3例复发,改用缝合结扎法。15例出血得到控制,但有9例终因严重的基础疾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AHRUS伴发于危重症,少见但棘手,以局部针对性治疗为主,临床应增强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治疗手段。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急性出血性溃疡综合征 疾病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出血结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出血结膜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出血结膜炎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根据扫描结果判定是否存在HT。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定义为脑实质血肿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患者在发病36 h内死亡。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CRP与溶栓后HT以及sICH的独立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CRP水平对溶栓后HT以及sICH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6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3例(13.9%)在静脉溶栓后发生HT,其中9例为sICH。单变量分析显示,HT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非HT组[(14.49±13.12)mg/L对(7.40±8.05)mg/L;t=2.171,P=0.04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增高为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78,95%可信区间1.022~1.137;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CRP预测溶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95%可信区间0.570~0.830;P=0.006)。最佳截断值为5.77 mg/L,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59%。sICH组CRP水平与非sICH组无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为溶栓后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459,95%可信区间1.050~5.759;P=0.038)。结论入院后24 h内血清CRP水平增高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HT风险,但不能预测sICH发生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颅内出血 C-反应蛋白 血糖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 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确定是否存在HT,sICH定义为存在脑实质血肿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ac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在术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VT后HT以及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43例患者,94例(21.2%)发生HT,其中24例(5.2%)为sICH。HT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国际标准化比率、基线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和重度卒中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HT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EVT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1.0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0~1.113;P<0.001]。sICH组与非sICH组饮酒、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卒中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080,95% CI 1.025~1.137;P=0.004)以及心源性栓塞(OR 3.579,95% CI 1.101~11.631;P=0.034)是EVT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HT组及sICH组转归不良率和病死率均显著更高。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为临床预测EVT后发生HT和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转归不良并增高死亡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颅内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PCIS)患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危险因素和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PCIS的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HT定义为发病后首次头颅CT/MRI未发现颅内出血,而发病后10 d内复查头颅CT/MRI检查时发现颅内出血。有症状HT定义为影像学复查提示颅内出血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高。在发病3个月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T、有症状HT以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2例PCIS患者,年龄(68.02±12.0)岁,女性111例(45.9%),基线中位NIHSS评分为5.9分(四分位数间距:3.1~8.8分)。19例(7.9%)发生HT,其中14例(73.7%)为有症状HT。3个月时随访显示,74例(30.58%)患者转归不良,其中12例死亡。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收缩压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21~1.135,P=0.006;OR 1.161,95% CI 1.087~1.240,P<0.001]和梗死体积较大(OR 31.293,95% CI 4.542~215.592,P<0.001;OR 2.084,95% CI 1.414~3.073,P<0.001)是HT及有症状H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511,95% CI 1.307~1.746;P<0.001)、糖尿病(OR 2.041,95% CI 1.054~3.952;P=0.034)和有症状HT(OR 4.514,95% CI 1.458~13.979;P=0.009)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T在PCIS患者中较为少见。基线收缩压较高和梗死体积较大是PCIS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较高、糖尿病和有症状HT是PCIS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 作者: 钟晓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3
  • 出处:《健康忠告》2019年 第13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药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6
  • 简介: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用硫糖铝干预急性出血胃炎的疗效。方法:2017年02月~2019年08月,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出血胃炎患者。 对照组21例,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21例,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硫糖铝口服混悬液治疗。一个疗程(7天)后,对两组止血效果、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天,对照组存在出血者6例,占28.6%;观察组存在出血者1例,占4.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出血胃炎使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合治疗,有利于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及出血表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出血性胃炎;奥美拉唑;硫糖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联合治疗出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急性或亚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脑实质出血或伴有脑梗死。8例患者术中均联合应用机械碎栓、支架取栓、导管抽吸、球囊扩张、接触性溶栓等方案。1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迅速,血管内治疗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及随访时观察静脉窦的再通情况,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8例患者均经CT静脉成像或磁共振静脉成像提示静脉窦部分再通后拔除微导管。术后患者均于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系统,留置时间为4~10 d,其中7例行3~8 d的接触性溶栓治疗,并规律应用抗凝药物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见出血进展,闭塞的静脉窦均大部分再通;1个月内颅内出血吸收、水肿消退。8例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15个月,未见静脉窦血栓复发及新发神经系统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mRS ,其中0分3例,1分3例,2分1例,3分1例。结论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种血管内治疗方案,可在短时间内减轻静脉窦内的血栓负荷,是治疗出血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窦血栓形成,颅内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流程进行抢救;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急诊科室收治的45例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抢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急诊救治流程、急诊护士接诊效率、急诊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急诊就诊环境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优化患者抢救流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救治满意率。

  • 标签: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抢救 满意率
  • 简介:摘要水痘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预后多良好。成人水痘一般较严重,基础情况差、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易出现重症水痘。现报道一例重症水痘患者,全身密集血疱,既往有结核、哮喘病史,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死亡,临床少见。临床医师需提高对其认识,并尽早诊断及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丙种球蛋白类 水痘疫苗 重症播散型水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例HH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为检索词分别在万方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搜索建库至2019年12月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例1男,11岁,因"发热、咳嗽6 d"入院。既往曾被诊断3次左侧肺炎,近1年3次轻微鼻衄。胸背部软组织超声提示血管瘤并血管畸形。肺部增强CT和血管重建提示左舌叶肺动静脉畸形;肝内多发小动静脉瘘。行肺动静脉瘘栓塞介入治疗,病情好转。例2女,12岁11月龄,因"面色苍白3年"入院。外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曾因"结肠多发息肉"行消化内镜钳除术。高分辨肺部CT示双肺多发分布磨玻璃结节影。消化系统超声提示小肠息肉继发慢性松散小肠套叠。入院后行小肠套叠复位术,并结扎息肉蒂部切除息肉。出院后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SMAD4杂合变异。HHT国内报道数十例,国外大量文献报道,经基因诊断的HHT患儿主要为1和2型。结论儿童HHT可表现为出血、贫血及反复肠道息肉,常伴有内脏动静脉畸形如肺动静脉畸形甚至肺动静脉瘘,增强肺CT加血管重建可协助诊断肺动静脉畸形,基因诊断可以协助诊断HHT。

  • 标签: 出血 毛细血管扩张 贫血 动静脉畸形 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出血肺泡炎(DA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APL并发DA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APL诱导治疗后初始发生DAH,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同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症状好转,继续诱导分化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出院。结论APL并发DAH病情极为凶险,应早期重视并注意与分化综合征相鉴别,尽早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并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 分化综合征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行基因检测后发现患者COL5A2基因突变,疑似为新发突变,目前国内外尚无该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文献报道,完善致病基因库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细血管扩张,遗传性出血性 COL5A2基因 基因突变 鼻出血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出血转化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会加重神经功能恶化,导致不良预后。出血转化的发生与高龄、大面积梗死、糖尿病、心源性栓塞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了炎症与出血转化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了多种炎性细胞的聚集与激活,释放炎性因子,破坏血脑屏障,导致出血转化的发生。本文旨在探究炎症在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和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脑出血 炎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小胶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