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通道C3-C4和平均参考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图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电图正常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从单通道C3-C4和平均参考获取的aEEG数据,比较两种不同中各通道宽带和窄带的上、下边界振幅,并分析其aEEG波形差异。结果共纳入90例患儿,单通道C3-C4的宽、窄带上、下边界振幅及带宽均高于平均参考,与平均参考9个通道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参考O1-AV及O2-AV通道识别睡眠-觉醒周期的误判率分别为40.0%、46.7%;在脑电背景活动分析中,90例平均参考中有6例宽带下边界振幅<5 μV,导致对脑电背景活动的误判,误判率为6.7%。结论单通道C3-C4与平均参考获取的aEEG波形模式存在差异,使用平均参考获取的aEEG图形进行分析可能导致误判。

  • 标签: 婴儿,新生 脑电描记术 平均参考导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直立性高血压患儿的12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进行诊治的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34例作为OHT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卧位、立位12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卧、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差和ST段振幅差。结果OHT组患儿的Ⅱ、V5、V6T波振幅差分别为(0.07±0.11)mV、(0.13±0.12)mV、(0.14±0.11)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2±0.07)mV、(0.05±0.06)mV、(0.03±0.04)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3.48、5.48,P=0.029、0.001、< 0.001),两组儿童其余T波振幅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儿童的12ST段振幅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Ⅱ、V5T波振幅差在预测儿童OHT上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6、0.67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71%、55.88%和70.59%、61.76%,诊断效能相对较低。V6T波振幅差的AUC为0.73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7%、67.65%,诊断效能中等。结论V6卧、立位T波振幅差对于预测诊断儿童OHT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2心电图检查能够为儿童OHT的临床预测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儿童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心电图描记法 卧位心电图 立位心电图 T波振幅 ST段振幅
  • 简介:摘要心电图机是用于记录心脏活动时心肌激动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是临床诊断和急救时常用的医疗电子仪器,但现有技术中心电图机采用线的连接方式,容易在移动中发生线交织缠绕、拖拽牵拉的情况,既会使线折断、磨损,又会因整理线延误救治时间。另外,传统心电图机电池容量小,需要频繁充电,影响了仪器使用及救治速度,而且原有吸附胸电极与皮肤接触面小,患者舒适度低且易脱落。为解决上述问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急救用无线心电图机,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2267837.3)。该心电图机采用无线连接电极的方法,避免了线缠绕,并增加了携带电源,延长了续航时间,同时改进了胸联接触电极的性能,增大了接触面,使医护人员的医疗操作流程得到优化,更有利于临床急救和常规检查,具有使用简便、携带方便、安全性强的优点。

  • 标签: 急救 心电图机 导联线 电源 电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极射频联合超声对腹部肥胖人群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对24例(男4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35岁)肥胖患者进行单极射频联合超声治疗,共治疗4次,每次间隔(10±4) 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脐上5 cm、脐中、脐下5 cm腹围,并在治疗4次后1、2个月随访患者体重和腹围。同时B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次后皮下脂肪厚度。治疗4次后2个月,第三方医师对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进行改善百分比评分,同时患者根据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次后检测患者空腹血脂、肝肾功能情况。结果24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治疗4次后2个月,患者腹围明显下降,其中脐中下降最明显,由治疗前(96.14±11.92) cm下降到(93.82±10.7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 P<0.05)。经过4次治疗,皮下脂肪厚度(24.31±3.77) mm比治疗前(25.56±4.3) mm下降(t=6.26, P<0.05)。相比治疗前,16例患者被医师评为改善0%~25%,8例患者改善26%~50%。根据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2例患者评为0分,18例评为1分,4例评为2分。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单极射频联合超声对腹部肥胖人群减少腹围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腹部 肥胖症 单极射频 超声 腹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实用、固定稳妥的新型心电图机专用车的线防缠绕装置,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72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59例)和对照组(361例)。两组患者均由护士进行12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新型的心电图机专用车的线防缠绕装置,分析对比两组操作心电图的时间,心电图操作伪差发生率,护士对心电图检查过程在安全性、省力、省时、便捷、可操作性、稳固性方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心电图的时间(92.32±0.36)s,对照组(120.63±0.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操作伪差发生率为8.91%(32/359),对照组为14.96%(5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心电图过程在安全性、省力、省时、便捷、可操作性、稳固性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心电图机专用车的线防缠绕装置能有效缩短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时间,降低操作伪差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 标签: 心电图 导联线 防缠绕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劳力性胸痛入中日友好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严重狭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患者即刻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示V1~V5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再次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血流正常,但右心室支闭塞,诊断为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绘图解法的实训教学对12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判读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0个教学班48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理论讲授+传统实训教学,实验组采用理论讲授+自绘图解法实训教学。比较两组学生ECG专项测试成绩、考核优秀人数及期末考试ECG部分成绩。发放调查问卷,评估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的ECG专项测试成绩、优秀人数及期末考试ECG部分成绩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ECG异常图形掌握程度、学习主动性及自信心方面均较高,对ECG整体教学的满意度也较好(P<0.01)。结论基于自绘图解法的实训教学能够提高ECG的判读技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信心得到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心电图 心电图判读 自绘图解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图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四关节内骨折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四关节内骨折患者172例,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7),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思维图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感受负担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得分为(41.44±4.24)分,对照组为(27.93±4.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1,P<0.01);观察组无自我感受负担者占70.6%(60/85),对照组为20.7%(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4,P<0.01)。结论基于思维图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四关节内骨折患者遵医行为,缓解自我感受负担。

  • 标签: 骨折 思维导图 遵医行为 自我感受负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对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Maroteaux型中发育不全(AMD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3岁3个月,身高83 cm(-3.84 SD),表现为非匀称性矮小,前臂和小腿不成比例缩短,指趾粗短,基因检测显示NPR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640T>A(p.Val547Asp)/c.682G>A(p.Gly228Ser),2个变异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蛋白质功能预测有害,确诊为AMDM。患儿于门诊随诊至4岁8个月,身高90 cm(-4.35 SD),生长速率(GV)=4.9 cm/年,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并定期随诊,已使用rhGH 9个月,身高98.2 cm(-3.07 SD),GV=10.9 cm/年。该病例丰富了AMDM的基因突变谱。rhGH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身高,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诊和观察。

  • 标签: 身材矮小 Maroteaux型肢端肢中发育不全 NPR2基因 重组人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幻痛和幻觉是临床治疗难点。本文报道1例幻痛伴幻觉的病例,在超声引导下经残肢末端神经脉冲射频术加残端神经瘤连续射频热凝术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其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以供疼痛临床诊疗参考。

  • 标签: 幻肢 疼痛 感觉 神经瘤 射频热凝 脉冲射频治疗
  • 简介:摘要端发育不全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PRKAR1A基因或PDE4D基因突变导致GPCR-Gsα-cAMP-PKA信号通路异常引起,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障碍,伴或不伴内分泌激素抵抗。诊断需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相关疾病鉴别,主要是临床诊断,而分子遗传学诊断为金标准。治疗上采取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报道端发育不全症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等数据,该文对国内外有关端发育不全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肢端发育不全症 PRKAR1A基因 PDE4D基因 短指症 激素抵抗
  • 简介:摘要患者男,44岁,左手小指皮下结节3年。皮肤科检查:左手小指末节背侧一0.4 cm × 0.4 cm皮下结节,触之橡皮样硬度,无压痛,末端指间关节活动不受限。术后组织病理:肿瘤含有丰富的纤维样、软骨样、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呈卵圆形至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有丝分裂。细胞排列杂乱或呈小团簇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转录因子ERG、SOX9,不表达S100、P63、广谱角蛋白(AE1/AE3)、上皮膜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Ki67增殖指数小于1%。诊断:端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 标签: 黏液样肿瘤 纤维软骨 肢端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THBS1-ADGFR5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1例87岁女性高血压患者因咳嗽服用苏黄止咳胶囊3粒(每粒0.45 g)。服药0.5 h后,患者突然出现四震颤症状,伴心悸,大汗,持续约10 min左右自行缓解。患者血压145/79 mmHg(1 mmHg=0.133 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脑电图和头颅CT均无明显异常。考虑可能与苏黄止咳胶囊中的麻黄碱成分有关,停用该药,并给予阿普唑仑0.4 mg口服、2次/d,患者四震颤症状未再发作。

  • 标签: 麻黄 麻黄碱 震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aVR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其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者心电图aVRST段是否抬高,将其分为ST段抬高组(n=26)与非ST段抬高组(n=4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心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检查,ST段抬高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在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占比高于非ST段抬高组患者,左前降支远端占比低于非ST段抬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短于非ST段抬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ST段抬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高于非ST段抬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aVRST段抬高能够有效判断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段抬高 aVR导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缝合肾部分切除术(SFPN)中不同功率单极电凝对猪肾的病理损伤程度。方法2018年4—7月,选取贵州小型猪9头,平均年龄3岁,平均体重48 kg。9头猪均行开放式SFPN,根据术中单极电凝止血功率不同分为60W、80W、100W 3组,每组各3头。手术取左侧与腰骶肌平行切口,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于左肾中极切除约2 cm×2 cm×2 cm肾组织,分别采用60W、80W、100W单极电凝止血,然后松开动脉夹观察创面出血情况,如有出血继续夹闭动脉夹后电凝止血,直至松开动脉夹后肾脏创面无出血,肾动脉夹闭总体阻断时间均控制在20 min。术中应用多路测温仪探针于距离单极电凝钩2 mm、5 mm、10 mm处和远离操作区域的肾上极垂直肾脏切面插入正常肾组织,测量温度。记录手术时间、肾脏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和上述测温部位的温度。术后第7天取术肾行病理检查,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9头猪手术均顺利完成,60W、80W、100W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1.2±5.5)min、(35.1±3.7)min、(31.3±2.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出血量分别为(35.3±4.1)ml、(21.4±4.7)ml、(15.3±4.1)ml,100W组和80W组出血量少于60W组(P<0.05),100W组出血量少于80W组(P<0.05);止血时间分别为(15.2±1.9)min、(10.1±1.4)min、(6.4±0.8)min,100W组和80W组止血时间少于60W组(P<0.05),100W组止血时间少于80W组(P<0.05)。3组距离电凝钩2 mm、5 mm、10 mm处的温度均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电凝钩10 mm处60W、80W、100W组的温度分别为(33.1±1.1)℃、(34.0±1.0)℃、(34.3±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各自肾上极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离电凝钩5mm和2mm处,100W组[(41.7±1.3)℃、(61.4±6.4)℃]和80W组[(38.6±2.4)℃、(50.3±6.0)℃]的温度高于60W组[(36.9±4.1)℃、(42.0±4.7)℃],且100W组温度高于80W组(P<0.05)。病理检查60W、80W、100W组创面病理损伤总深度分别为(7 323±50)μm、(8 119±100)μm、(8 896±40)μm,100W组和80W组深于60W组(P<0.05),100W组深于80W组(P<0.05)。结论在SFPN中,使用60W、80W、100W功率单极电凝对创面止血的效果均较满意。随着电凝功率的增加,止血速度更快,但是周围正常猪肾组织的温度更高,病理损伤总深度更深。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免缝合 电凝 功率
  • 简介:摘要四血压测量已经从科研工具逐步发展成为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四血压同步测量可获得臂间血压差、踝间血压差和踝臂指数等指标,综合应用这些指标,能够提高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和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检出率,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该共识就四血压测量的设备、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四血压异常的病理基础、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意义,对需要进行四血压测量的重点人群进行了推荐,对于测量和结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以指导临床规范测量四血压、科学解读测量结果。

  • 标签: 血压测定 外周血管疾病 臂间血压差 踝间血压差 踝臂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肢严重创伤保失败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保失败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上肢严重创伤患者87例(完全离断18例,不完全离断32例,Gustilo ⅢC型骨折37例),其中67例保成功,20例保失败(完全离断8例,Gustilo ⅢC型骨折12例)。20例患者中年龄≤50岁7例,年龄>50岁13例;损伤平面为前臂下段4例,前臂中、上段11例,上臂中、下段5例;中度贫血16例,轻度贫血4例,接诊时有休克13例。创伤类型:13例机器绞伤,4例重物砸伤,1例挤压伤,1例热压伤,1例电锯切割伤。分别对这20例患者的截肢原因、受伤至急诊清创的时间、受伤至肢体通血的时间、创面修复的时间及术式、细菌培养结果及首诊医生职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受伤至急诊清创的时间为7~13 h,平均10.3 h;受伤至肢体通血的时间为10~16 h,平均13.2 h。创面修复术式为游离皮瓣2例,带蒂皮瓣4例,皮肤移植5例,直接缝合9例。创面覆盖时间为2~32 d,平均11.9 d;首诊医生职称为主治医师6例,高年资住院医师14例。最终截肢原因为感染的11例,其中单种细菌感染6例,多种细菌感染5例,感染菌种多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细菌;因肢体血供障碍而截肢的有7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有2例。结论上肢严重创伤的保失败与综合考量手术指征、早期彻底清创、及时建立肢体血液循环和有效的创面早期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感染、缺血时间和经治医师的临床经验是主要原因。

  • 标签: 上肢 外科皮瓣 严重创伤 保肢失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