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38岁女性,因侧输卵管梗阻继发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胚胎植入后7 d,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伴眩晕。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阳性,诊断为生化妊娠,早孕反应。给予对症治疗,眩晕症状未改善且逐渐加重。于孕3+2周给予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孕24周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妊娠,2个胎儿唇裂,不除外腭裂可能。孕28周复查确诊后行引产术,2个胎儿均为严重唇腭裂,无其他外观畸形。考虑胎唇腭裂畸形可能与孕期海拉明暴露有关。

  • 标签: 妊娠 苯海拉明 母亲暴露 唇裂 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效果。方法抽取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PCI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ea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病情相关因子[β1-淀粉样蛋白(Aβ1-4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47/48)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治疗后,观察组Vmean、Vmax均高于对照组,PI、FIB、D-D、NSE、Aβ1-42、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CI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脑动脉血流,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脑卒中风险,缓解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双联抗血小板
  • 作者: 卢凤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4-07
  • 出处:《东方药膳》2021年 第22期
  • 机构: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收治的共计1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9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的90例患者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而针对观察组的90例患者则采用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平均血压下降水平。结果:采用了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且采用了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平均血压下降程度比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更为显著,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确切,患者的不良反应更少,预后的血压情况更为稳定,生活质量更佳,临床上更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不良反应;生活水平
  • 简介:摘要1例25岁男性患者自行服用巴比妥东莨菪碱约60片(每片含巴比妥30 mg和氢溴酸东莨菪碱0.2 mg),约1 h后出现昏迷伴四肢阵发性抽搐。诊断为药物中毒,予洗胃、导泻,以及咪达唑仑10 mg静脉注射抗癫痫等治疗。6 h后患者心率53次/min,呼吸11次/min,偶发抽搐,并出现血尿。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16.97 μmol/L、总蛋白54 g/L,白蛋白27.6 g/L、凝血酶时间25.0 s,考虑多脏器损伤。给予血液净化治疗。1 d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率68次/min,呼吸16次/min,未再出现抽搐;2 d后,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8.69 μmol/L,总蛋白54.7 g/L,白蛋白34.0 g/L,凝血酶时间16.7 s。

  • 标签: 苯巴比妥 东莨菪碱 药物过量 中毒 抽搐
  • 作者: 李如一 贺玉伟 刘振 崔凌凌 薛晓梅 赵婷 李鑫德 李长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 266003 ,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青岛大学代谢病研究院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 266003;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 266003;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青岛大学代谢病研究院 266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痛风患者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招募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专病门诊就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痛风患者140例,经2周洗脱,给予溴马隆降尿酸治疗,连续12周,检测降尿酸治疗前后血生化、体脂肪(BF)、体脂百分比(BFP)和内脏脂肪面积(VFA),观察检测指标的前后差异及影响BF、BFP及VFA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降尿酸治疗后患者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酸(sUA)、BF、BFP和VFA均显著降低(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肌酐(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影响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降尿酸治疗前、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越低,体脂及内脏脂肪面积改善越显著(P<0.05)。结论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内脏型肥胖密切相关,降尿酸治疗不仅显著改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

  • 标签: 痛风 血尿酸 体脂 内脏脂肪面积
  • 简介:摘要2-芳基并噻唑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杂环化合物,是构建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功能材料和很多生物活性分子的骨架。由于这些良好的特性,2-取代的并噻唑类化合物在医药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它在抗菌、抗肿瘤、抗过敏、抗惊厥、消炎、保护神经系统和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活性。

  • 标签: 2-芳基苯并噻唑 合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肽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丁肽组各35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丁肽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丁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结果丁肽组总有效率为100.0%(35/3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91.4%(3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38)。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8、0.691);治疗后,丁肽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分别为(0.68±0.76)分、(21.60±2.50)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15±0.77)分、(27.62±3.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7.82,P=0.012、< 0.001)。结论丁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丁苯肽 吞咽功能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一硫(Diallyl sulfide,DAS)对诱导大鼠细胞遗传毒性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于2018年9月,选取SPF级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5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DAS组、模型组、+DAS低剂量组、+DAS中剂量组、+DAS高剂量组,每组10只。+DAS低中高各剂量组和DAS组分别以40、80、160、160 mg/kg DAS剂量灌胃染毒,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2 h后,模型组和+DAS各剂量组给予(1.3 g/kg)-玉米油混合液(体积分数50%),对照组和DAS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1次/d,连续4周。收集样品,用于后续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低65.06%、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微核率(‰)增加(P=0.003、0.000、0.000),BMC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分别增加32.69%、32.64%(P=0.001、0.008),PBL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分别增加397.70%、396.26%(P=0.000、0.003);与模型组比较,+DAS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WBC计数均增加(P=0.000、0.003、0.006),微核率(‰)分别降低(P=0.000、0.000、0.000);与模型组比较,+DAS高剂量组BMC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明显(P=0.000、0.000),+DAS高剂量组PBL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明显(P=0.000、0.000)。结论DAS能有效拮抗诱导的大鼠细胞遗传毒性损伤。

  • 标签: 二烯丙基一硫 流式细胞术 骨髓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作业工人健康现况,为制定合理的健康监护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收集2017年江西省150家企业7 810名接触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年龄、性别和工龄等一般情况及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评估健康状况。结果7 810名接触作业工人中男性5 451人、女性2 359人,平均年龄为(40.5±9.9)岁,接触作业工龄中位数为3.5年。接触作业工人高血压检出率为17.0%(734/4 317),尿常规异常率为15.7%(1 227/7 810),肝功能异常率为8.6%(356/4 147),心电图异常率为12.3%(963/7 810)。接触作业工人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指标减少检出率以及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4.6%(360/7 810)、1.4%(108/7 810)、4.2%(330/7 810)和1.4%(110/7 810)。女性工人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接触作业工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和工龄增大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接触作业工人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及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外商经济企业较高,其次为私有经济企业;不同企业规模接触作业工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及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微型企业较高,其次为小型企业。结论江西省2017年接触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对微小型企业、外商经济企业和私有经济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完善健康监护,切实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 标签: 职业暴露 职业健康 监护 职业卫生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呼出气在线分析系统筛查暴露小鼠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3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m3)、3、32、324、648、1 296 mg/m3六个组,采用静式吸入法进行染毒28 d。染毒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小鼠血浆染毒HL60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次电喷雾电离源高分辨质谱(SESI-HRMS)收集小鼠呼出气数据,进行代谢产物和氧化应激小分子代谢物的靶向分析,并筛查呼出气中暴露及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暴露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白细胞(WBC)的下降最为显著,32和324 mg/m3组的WB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7.76%和52.87%(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324 mg/m3组中小鼠外周血细胞的GSH含量降低了13.16%(P<0.05),324 mg/m3组小鼠的血浆处理HL60细胞后MDA含量增加了18.11%(P<0.05)。小鼠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三酚和反-反式粘康酸(t,t-MA)4种代谢产物,可作为暴露生物标志物(R2>0.8,P<0.001);5种氧化应激相关的小分子代谢产物(ω-羧脂肪酸C5H10O3、ω-羧脂肪酸C6H12O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的峰值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与WBC数量降低呈负相关(P<0.001),可作为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结论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三酚和t,t-MA可作为暴露标志物;ω-羧脂肪酸C5H10O3、ω-羧脂肪酸C6H12O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可能作为效应标志物。

  • 标签: 代谢 生物学标记 呼出气直接质谱法 血液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酞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68.7±1.2)岁;研究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68.9±1.2)岁。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丁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能力、Cys-C、AQP4。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1%(67/70)比82.86%(58/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78.4±10.2)分比(65.3±12.7)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ys-C[(0.67±0.04)mg/L比(1.43±0.11)mg/L]、AQP4[(0.10±0.03)mg/L比(0.39±0.10)m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酞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奥拉西坦 丁苯酞 脑出血 胱抑素C 水通道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三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ET治疗的428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再根据移植前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接受药物治疗组(A组)、术前静脉滴注阿托西班组(B组)、术前联合术中注射阿托西班组(C组)、术中静脉滴注间三酚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年龄、优质胚胎数及移植前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P=0.031、P=0.039、P=0.020)。D组患者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01)、B组(P均<0.001)及C组(P<0.001,P<0.001,P=0.001);其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及C组(P均<0.001);流产率低于A组(P<0.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4组患者均未见不适主述及过敏反应,所有出生婴儿均无出生缺陷。结论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术中静脉注射间三酚可明显提升IVF-ET患者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并降低其流产率。

  • 标签: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间苯三酚 妊娠结局
  • 作者: 陈曦 王宏 李笑天 石凡华 王文荣 丁桂春 费晓萍 王霞红 张美华 余淑芳 彭杨 吴红波 成晓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11(现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11,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71000,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222000,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2500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2153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201821,嘉兴市海盐县妇幼保健院产科 314300,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15300,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412000,宁波市第四医院产科 315700,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26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绒毛膜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tic, DCDA)胎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11家医院分娩的1 757例DCDA病例。以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20%为出生体重不均衡诊断标准,据此将1 757例分为出生体重均衡组(1 520例)和出生体重不均衡组(237例)。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及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体重不均衡组与出生体重均衡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5% (58/237)与12.8% (194/1 520)]、胎儿结构异常[4.2% (10/237)与1.0% (15/1 520)]、胎儿窘迫[6.3% (15/237)与1.4% (21/1 520)]、脐带异常[3.8% (9/237)与1.2% (18/1 520)]、脐带附着异常[3.8% (9/237)与1.4% (21/1 520)]等发生率较高(χ2值分别为22.882、15.160、22.602、7.607及34.904,P值均<0.05),但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低[11.0%(26/237)与16.5%(250/1 520),χ2=4.645,P=0.034]。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CDA胎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258,95%CI:1.620~3.148,P<0.001)、胎儿结构异常(OR=4.268,95%CI:1.892~9.631,P<0.001)、脐带异常(OR=2.889,95%CI:1.245~6.705,P=0.014)、脐带附着异常(OR=2.318,95%CI:1.012~5.311,P=0.047)。结论DCDA胎发生出生体重不均衡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结构异常、脐带异常、脐带附着异常等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双生,二卵 出生体重 危险因素 妊娠并发症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医院影像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诊断疑似患有痛风的患者时,采用源CT能量成像辅助诊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从进入本院诊疗的疑似痛风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并均应用源CT能量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与诊断。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源CT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结果,此技术的特异性达到94.44%、敏感度达到92.86%、准确率达到93.33%;结晶位置分布在足(38.10%)、膝盖(30.95%)、双手(23.81%)、肘部(7.14%)。结论:在诊断痛风疾病患者时可采用源CT能量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医师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痛风;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急性系类稀料中毒的血清毒物浓度变化和预后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2013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系类稀料中毒患者44例,在行毒物检测明确稀料种类后分为血液净化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毒物浓度及预后,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结果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毒物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6.76,P<0.001),毒物浓度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t=3.33,P=0.002)。血液净化组总体好转率为91.7%(22/24),高于常规治疗组(60.0%,12/20)。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OR=7.605×10-5,95%CI:6.604×10-8~0.087,P=0.008),中毒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协同因素(OR=1.038,95%CI:1.008~1.068,P=0.011)。结论急性系类稀料中毒患者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能快速降低血液毒物浓度,避免病情进展,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中毒 稀料 毒物分析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胎母输血(fetomaternal hemorrhage, FMH)综合征是指因某种原因胎儿血液通过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胎儿贫血或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组症候群。FMH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漏诊,围产儿死亡率高。可通过超声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率及Kleihauer-Betke试验评估胎儿贫血程度及失血量,处理方法包括宫内输血及终止妊娠。胎母输血量>20 ml/kg与胎儿/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病率或死亡率有关。FMH在胎妊娠中的发病罕见报道。本例患者为绒毛膜羊膜囊胎妊娠,其中一胎出现FMH表现,胎死宫内,另一胎儿在严密监测下期待至足月分娩,结局良好。

  • 标签: 胎母输血综合征 妊娠,双胎 死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切口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膝关节内外侧切口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术后6个月及1年Rasmussen膝关节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及胫骨平台内翻角度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较对照组升高(χ2=12.874,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及开始锻炼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缩短(t=8.327、10.528、13.539,均为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04、6.60,均为P<0.05);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度数显著高于研究组(t=-2.22、-7.63,均为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326,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切口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板 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邻二甲酸二丁酯(DBP)和并(a)芘(BaP)致大鼠肝功能损伤中的作用,为丰富DBP、BaP致大鼠肝脏损伤的机制提供支撑。方法于2019年9至12月,将160只SPF级SD大鼠按性别、体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DBP 50 mg/kg(DBP50)组、DBP 250 mg/kg(DBP250)组、BaP 1 mg/kg(BaP1)组、BaP 5 mg/kg(BaP5)组、DBP 50 mg/kg+BaP 1 mg/kg(DBP50+BaP1)组和DBP 250 mg/kg+BaP 5 mg/kg(DBP250+BaP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染毒90 d。染毒结束后收集大鼠血清、分离肝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趋化因子-13(CXCL-1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赖氏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除BaP1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大鼠肝组织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DBP与BaP联合染毒组大鼠肝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各DBP、BaP单独染毒的低、高剂量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BaP1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大鼠血清CXCL-13、IL-6水平均增加,且以DBP250+BaP5组增加更明显(P<0.05)。各染毒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DBP与BaP联合染毒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各DBP、BaP单独染毒的低、高剂量组(P<0.05)。此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BaP1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大鼠血清AST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DBP与BaP联合染毒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皆明显高于各DBP、BaP单独染毒的低、高剂量组(P<0.05);而各染毒组ALB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DBP250组、BaP5组和DBP250+BaP5组TP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以DBP250+BaP5组降低更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BP单独染毒时,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L-6、TNF-α、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2、0.951、0.924,P<0.05)。BaP单独染毒时,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TNF-α、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11、0.910,P<0.05)。DBP与BaP联合染毒时,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CXCL-13、IL-6、TNF-α、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711、0.764、0.955、0.903、0.827,P<0.05)。另外,DBP、BaP单独染毒时,大鼠血清TNF-α与ALT呈正相关关系(r=0.883、0.894,P<0.05)。DBP与BaP联合染毒时,CXCL-13、IL-6、TNF-α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71、0.925、0.942,P<0.05),与AST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r=0.910、0.892、0.890,P<0.05)。结论DBP、BaP单独及共同暴露可上调大鼠肝脏组织内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下游相关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进而导致大鼠肝细胞损伤;DBP、BaP共同暴露时肝脏损伤作用增强。

  • 标签: 大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苯并芘 肝功能异常 核因子-κB p65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酞注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是否接受丁酞注射治疗,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丁酞注射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动力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及预后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峰流速[(69.42±4.88)cm/s]和平均流速[(35.45±2.85)cm/s]高于参照组[(61.53±4.98)、(31.44±2.32)cm/s],脉动指数(0.55±0.25)低于参照组(0.82±0.12),P<0.05;研究组血管生长因子浓度、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参照组,一氧化氮浓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脑神经损伤评分低于参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丁酞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力指标,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丁苯酞 脑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