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护理计划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部设计的个性化急诊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患者预后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计划、危急处理能力、病情设置、文书记录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中毒症状消失、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的比例、患者治愈率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护理计划的应用可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

  • 标签: 急诊护理计划单 急性有机磷中毒 护理质量 预后 满意率
  • 作者: 雷锦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 简介:目的:对患者非计划重返ICU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非计划重返ICU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该院ICU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26例患者中转出ICU后重新返回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23例患者重新返回ICU的原因。结果:非计划重返ICU的最主要疾病原因是呼吸道问题26.87%(6/23),其次为误吸13.04%(3/23)、心力衰竭13.04%(3/23)和感染性休克13.04%(3/23),这与患者转出ICU到普通病房后不适当护理有关。结论:通过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严格遵守ICU出入标准管理规范,提高临床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对减少患者重返ICU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非计划;重返ICU;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精准护理、数据共享的理念,设计与研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护理计划模块,为开发更加智慧化、系统化的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参考国际护理术语分类体系构建循证知识库;结合临床需求设计护理计划模块,从护理问题、目标、措施及活动的生成、排序和停止三方面制订模块逻辑推理规则,最终形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护理计划模块。结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护理计划模块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阳性评估项及权重值、护理问题、目标、措施及活动等内容;该模块能够依据患者个体特征指标(阳性评估项)自动推导出护理计划,并根据产生时间、权重值、关联度对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和活动进行排序,且能自动判别护理问题、目标、措施和活动停止的时机,实现了智能决策。结论本系统护理计划模块界面清晰,逻辑推理规则严谨,突破了长期以来临床情境下依据个人专业知识及经验进行护理决策的瓶颈,能够保证护理方案的同质化,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 标签: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护理计划 智能决策 精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精准护理、数据共享的理念,设计与研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护理计划模块,为开发更加智慧化、系统化的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参考国际护理术语分类体系构建循证知识库;结合临床需求设计护理计划模块,从护理问题、目标、措施及活动的生成、排序和停止三方面制订模块逻辑推理规则,最终形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护理计划模块。结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护理计划模块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阳性评估项及权重值、护理问题、目标、措施及活动等内容;该模块能够依据患者个体特征指标(阳性评估项)自动推导出护理计划,并根据产生时间、权重值、关联度对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和活动进行排序,且能自动判别护理问题、目标、措施和活动停止的时机,实现了智能决策。结论本系统护理计划模块界面清晰,逻辑推理规则严谨,突破了长期以来临床情境下依据个人专业知识及经验进行护理决策的瓶颈,能够保证护理方案的同质化,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 标签: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护理计划 智能决策 精准护理
  • 简介:摘要出院计划是一项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举措,在我国有限医疗资源的背景下,其对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质量效益视角对出院计划的构建和优化进行分析,包括出院计划护理模式的构建以及模式内核心要素的优化等,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动出院计划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综述 护理 出院计划 医疗资源 质量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肺癌患者操作孔全胸腔镜下手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8例,所有患者全部进行操作孔全胸腔镜下手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细节护理,对患者并发症、肺功能进行比较,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操作孔全胸腔镜下手术后行细节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恢复效果,提升肺功能,确保患者睡眠质量等术后康复效果,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肺癌 单操作孔 全胸腔镜 护理效果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计划靶体积(PTV)和内靶体积(ITV)概念计划差异,论述PTV概念不适合于肺癌质子调强治疗(IMPT)计划,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上海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固定束模型和商业化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对6例肺癌患者在平均CT图像上分别制作基于PTV的常规IMPT计划(PTV-IMPT)和基于ITV稳健的IMPT计划(ITV-IMPT)。所有计划均设置3个射束,采用蒙特卡罗剂量算法进行最终剂量计算。评估PTV-IMPT和ITV-IMPT计划计划质量和稳健性能。结果ITV-IMPT、PTV-IMPT计划的ITV适形指数分别为0.58、0.43,均匀指数分别为0.96、0.92,双肺V5Gy(RBE)分别为13.1%、13.5%,脊髓Dmax分别为8.9、9.5 Gy(RBE),机器跳数分别为338、401 MU。在分别轻度扰动和重度扰动场景的7种状态下,ITV-IMPT、PTV-IMPT计划的靶区覆盖稳健性指数λ范围分别为0.003~0.032、0.02~0.28,双肺500 Gy(RBE)剂量体积指标ΔV5Gy范围分别为0.06~0.11、0.07~0.13。结论与PTV-IMPT比较,ITV-IMPT具有计划质量高、稳健性好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临床推荐使用ITV概念设计肺癌的质子调强计划

  • 标签: 计划靶体积 内靶体积 质子调强治疗 稳健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的发肾癌患者总肾、患肾及健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发肾癌患者(肾癌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65 (54.2±9.7 )岁]的术前临床资料,并以中国肾癌高发年龄段(47~68岁)的60名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56.1±8.6 )岁]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肾癌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同期均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比较2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总肾及肾GFR。肾癌组总肾GFR与对照组总肾GFR,肾癌组患肾、健肾GFR与对照组肾GFR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肾癌组患者中非对称肾功能的发生情况和健肾代偿情况,比较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比、年龄、吸烟情况、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0.021,t=0.656~1.980,均P>0.05 )。肾癌组患者总肾GFR[(103.9±15.9)mL/min]与对照组[(103.2±10.6)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 ,P=0.908 )。与对照组肾GFR[(51.2±5.9)mL/min]相比,肾癌组患肾GFR[(47.4±13.0)mL/min]明显降低,健肾GFR [(56.1±10.9)mL/min]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8、2.837,均P <0.05)。50例肾癌患者中,21例患者患肾与健肾GFR占总肾GFR的百分比之差的绝对值>10%;16例患者健肾GFR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肾GFR参考值范围的上限。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分别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1±26.1)mL/(min·1.73 m2)vs. (108.7±13.4)mL/(min·1.73 m2),t=3.765 ,P<0.05]且二者具有相关性(r=0.54,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可获得患肾和健肾GFR变化的准确信息,为肾癌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癌,肾细胞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动态显像 Gate's法 分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术式选择、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小切口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5例,其中男381例(75.4%),女124例(24.6%),年龄(61.39±9.79)岁。采用左前外侧肋间切口(MIDCAB)479例,机器人辅助MIDCAB(RA-MIDCAB)2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DIMS-CABG)5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因MIDCAB病例占大多数,本研究主要分析MIDCAB组479例患者数据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衰竭。因出血二次开胸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7例因乳内损伤或胸膜粘连术中转正中开胸;另7例乳内动脉损伤,术中获取右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续接左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81例,其中旁路移植血管闭塞8例(9.88%)。完成电话随访405例,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微创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前详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充分的应急预案和合理的应对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小切口
  • 作者: 王明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总院二病区,山东济宁272100
  • 简介: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4例ICU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人。一组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在术后进行对插管治疗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插管治疗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面,集束化护理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帮助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促进老插管治疗患者的有效恢复,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使患者有更好的诊疗体验,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加速患者康复速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模式;预防非计划性拔管;行气管插管治疗患者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多种基因肾结石病被认知,基因肾结石病可引发肾结石、肾钙质沉积、肾外脏器表现以及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该类疾病的诊断也更快捷有效。同时,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基因编辑等技术将有可能改变基因肾结石病的现有治疗方式。现就基因肾结石病的种类、基因型和表型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 标签: 单基因 肾结石病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囊(MCMA)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终止妊娠的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年龄为(31.0±4.1)岁,其中,初产妇44例(73%,44/60)、经产妇16例(27%,16/60)。经产前诊断并在产后证实为MCMA双胎妊娠58例,中位超声确诊时间为12周(范围:8~30周)。60例MCMA双胎妊娠中,产前超声检查提示6例合并联体双胎、5例合并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TRAPS)、另有10例存在其他胎儿结构畸形。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中,19例孕28周内自然流产或由于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等原因引产,41例进入围产期,共70例新生儿存活。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胎儿发育异常。结论MCMA双胎妊娠有较高的胎儿异常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早期诊断、加强孕期管理及监测、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 标签: 妊娠,双胎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 胎儿监测 妊娠结局
  • 作者: 徐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 简介:目的:评价对胎顺产产妇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评价对象选择于2022.1~2023.1就诊于我院产科的胎顺产产妇72例,随机方法分组评价,36例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产妇纳入试验组,36例予以常规护理的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和评价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77.78%)对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胎顺产产妇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突出,可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建议推广。

  • 标签: 单胎顺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社区联动的出院准备计划在COPD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0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予以COPD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联动的出院准备计划,进行为期半年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COPD评估测试量表评分、慢性病管理评价量表评分、BODE指数,以及干预期间患者再次入院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COPD评估测试量表各条目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除咳嗽、咳痰外,其余条目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OPD评估测试量表各条目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慢性病管理评价量表评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BODE指数得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半年内再次入院率为13.59%(14/103),低于对照组的31.07%(32/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8,P=0.003)。结论基于社区联动的出院准备计划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提高患者对慢性疾病管理水平的认可度及降低再次入院率,整体提高患者延续护理质量。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出院准备计划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植入输液港的肿瘤患者640例,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取港,分为取港组和正常组。采用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患者随访期间33例发生非计划性取港,取港率5.16%。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感染、置管护士工作经验是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感染、置管护士工作经验是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非计划性取港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不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预防并降低非计划性取港率。

  • 标签: 肿瘤 输液港 非计划性取港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PD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计划模式(TCM),探讨其对患者过渡时间、功能状态、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的16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96)和对照组(n=7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TCM管理。记录两组患者过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和肺功能指标,采用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问卷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过渡时间为(5.02±1.79)个月,对照组为(3.75±1.3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8,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6MWD(278.15±51.26)m,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67.48±10.21)%,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68、3.224;P<0.05)。干预后观察组一般性自理需求评分(46.12±4.54)分,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评分(50.74±4.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991、9.626;P<0.01)。结论TCM管理用于院外COPD患者过渡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过渡护理计划模式 肺功能 自我护理行为
  • 简介:摘要Pedro Delgado及其同事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善人群合作方式,达到缩小医疗公平差距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迅速提升,在诸多科技中,航天科技的发展尤为显著。各种飞行器以及探测器的发明与实现,不仅体现出我国在航天方面所达到的成就之高,也体现了我国对世界航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航天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在日渐拓宽,同时在改进的还有航天生产计划管理及车间作业计划,现如今这些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主要研究航天生产计划管理及车间作业调度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及建议。

  • 标签: 航天生产计划管理 车间作业计划调度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脚本,开发一种适用于多病种多计划类型的自动计划平台,以此提高计划设计效率。方法采用IronPython计算机语言和WPF用户界面框架编写应用程序,针对不同病种不同类型计划在设计中的差异问题,分别从处方识别、可视化计划参数输入和目标优化函数的设置方面进行程序设计。将该自动计划程序应用于全脑照射、鼻咽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病种的测试,包括IMRT和VMAT,对比人工计划评估计划设计效率,并选择全脑照射评估计划剂量学参数。结果程序应用中物理师只需输入并选择必需的计划参数,即可实现放疗计划自动设计。对比5个病种自动计划程序设计效率最大可以提高至2.4倍,全脑照射剂量学参数评估中,人工计划和自动计划均满足临床需求,靶区D2%、CI、HI相近(P>0.05),人工计划靶区D98%和晶体Dmax的平均值高于自动计划0.4%和7.1%(P<0.05)。结论本程序具备了自动计划系统的功能,能够实现多病种多类型放疗计划的自动设计,大幅提高计划设计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自动计划 Raystation系统 多病种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