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角膜曲率分布特点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并行Pentacam检查的门诊患者138例(254眼),其中20~39岁51例(102眼)作为A组;40~59岁41例(73眼)作为B组;60岁及以上46例(79眼)作为C组。分别收集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Simk)和全角膜屈光力(TCRP)数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Simk和TCRP差异,并使用Bland-Altman散点图描述Simk与TCRP之间的一致性。角膜曲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采用回归分析,不同直径区域的Simk与TCRP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以瞳孔为中心2、4 mm区域Simk与对应区域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P=0.002;t=4.44,P=0.001);而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的Simk和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2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10;F=3.87,P=0.022),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4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5,P=0.001;F=6.07,P=0.003),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下,3组间的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1,P<0.001;F=10.15,P<0.001),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瞳孔为中心不同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与全角膜屈光力的变化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应在人工晶状体计算及屈光手术中引起重视。Simk与TCRP数值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变陡峭,40岁之后趋于稳定。

  • 标签: 区域 年龄 模拟角膜曲率 全角膜屈光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角膜曲率、眼表变化。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整形科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88例(194眼),男100例103眼、女88例91眼;单眼182例、双眼6例;年龄1~3 (2.12±0.28)岁。根据病情分别给予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观察术后矫正效果、角膜曲率、眼表变化。结果3种术式矫正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低于术前、术后7 d (P<0.05)。术后7 d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F=2 910.05,P<0.05)。术后7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F=758.12,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结膜充血评分低于术后7 d,术后3个月睑板腺功能障碍、睫毛角度异常发生低于术后7 d(t=113.56,χ2=11.02、11.46,P<0.05)。术后3个月角膜定点为中心,3、5 mm平均屈光度较术前增高(t=12.35、15.19,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眼表、角膜曲率,可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 标签: 眼睑 儿童 先天性上睑下垂 角膜曲率 眼表
  • 简介:摘要早产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大多数国家及我国早产儿发生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产儿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别,不同胎龄早产儿占比也在不断变化,主要以中晚期早产儿增加为主。本文综述早产儿发生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以期加强对早产的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 标签: 婴儿,早产 发生率 胎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CGHD)患儿与特发性矮小(ISS)患儿大脑皮质脑沟深度与曲率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CGHD与ISS患儿各12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CGHD组男8例、女4例,年龄5~14岁,生长激素刺激释放试验的峰值水平<5.0 μg/L;ISS组男9例、女3例,年龄5~14岁,生长激素的峰值水平>10.0 μg/L。选取患者首诊时所采集的颅脑T1WI MRI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双侧半球与全脑皮质的脑沟深度与曲率均值应用FreeSurfer软件获得。将同一脑区的脑沟深度与曲率测量值进行组内平均与组间相减,以分别获得每个脑区该测量值的组内均值分布图与组间差异值分布图。两组患儿上述测量均值的组间差异应用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GHD组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脑沟深度分别为(0.405±0.073)mm、(0.416±0.073) mm、(0.411±0.060)mm;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曲率(×10)分别为(0.264±0.023)mm-1、(0.259±0.017)mm-1、(0.261±0.019)mm-1。ISS组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脑沟深度分别为(0.493±0.069)mm、(0.502±0.062) mm、(0.497±0.057)mm;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曲率(×10)分别为(0.250±0.021)mm-1、( 0.247±0.025)mm-1、(0.249±0.022)mm-1。两组患儿的双侧大脑半球与全脑脑沟深度比较(F左=9.288、F右=8.874、F全=12.545)、左侧半球与全脑曲率比较(F左=4.688、F全=5.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儿脑沟深度与曲率在全脑的分布规律相似,但存在脑区间测量值大小与分布范围的差异。结论CGHD患儿与ISS患儿大脑皮质脑沟深度与曲率的MRI测量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其运动、智力或其它相关功能发育相对落后相关。

  • 标签: 人生长激素 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 特发性矮小 脑沟深度 曲率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inoceros软件定量测量虹膜前表面曲率的精确性,并用于评估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前后虹膜曲率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计划接受LPI治疗的PACS患者16例(16眼)作为PACS组,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取不同轴位的眼前节图像,采用Rhinoceros 5.0软件定量测量虹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并对眼前节图像成像的一致性及测量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比较接受LPI治疗前后虹膜曲率变化,并与年龄、眼别、瞳孔直径匹配的正常人16例(16眼) (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PACS组虹膜曲率与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6 mm处周边前房深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LPI治疗前后虹膜曲率变化与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前房容积变化、6 mm处周边前房深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眼眼前节图像成像的变异系数为3.02%,同一图像测量的变异系数为2.54%。PACS组患者虹膜曲率半径为(7.81±1.63)mm,接受LPI治疗后虹膜曲率半径为(9.20±2.2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5,P<0.001)。对照组虹膜曲率半径为(9.99±4.00)mm,与PACS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01)。PACS组在校正中央前房深度后,0°(r=0.879,P<0.001)、90°(r=0.684,P=0.005)、180°(r=0.619,P=0.014)、270°(r=0.740,P=0.002)轴位虹膜曲率半径与对应轴位6 mm处周边前房深度之间均有相关性。在接受LPI治疗后,除下方270°(r=0.453,P=0.078)轴位方向外,0°(r=0.693,P=0.003)、90°(r=0.560,P=0.024)、180°(r=0.580,P=0.019)轴位虹膜曲率变化量与对应轴位6 mm处周边前房深度变化量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该虹膜曲率定量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并可用于PAC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疗效的量化评估。

  • 标签: 虹膜曲率 定量测量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9年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和人群住院变化情况,为国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中获取2009年至2019年我国住院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和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不同人群住院及不同病种住院变化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我国住院持续升高,从2009年的9.95%升至2019年的19.0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住院分别由9.7%、9.9%、10.8%升至17.0%、19.3%、21.5%,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8%、6.9%和7.1%。公立医院住院量增加了1.2倍,民营医院增加了4.5倍;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量分别增长292.9%、80.8%、166.4%、4.5%; 2009年至2018年,医院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从4.5人增至5.7人,2019年下降至5.6人。城市居民住院增长幅度小于农村居民;0~4岁和≥55岁居民住院增速最快。近年来出院疾病以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为主。结论医改十年间我国住院持续上升,整体趋势合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住院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住院 新医改 住院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对孕产妇死亡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方法以1991至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和2009至2018年我国各省市孕产妇死亡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的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RIMA(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对全国、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在孕产妇死亡时空分布方面:199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为80.0/10万,到201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为18.3/10万,比1991年降低77.1%,年平均增长为-5.3%;2009年西藏孕产妇死亡最高,为232.2/10万,江苏孕产妇死亡最低,为5.2/10万,两者相差44.7倍,经过9年的发展,西藏依然为全国孕产妇死亡最高的省份,为56.5/10万,上海孕产妇死亡最低,为1.4/10万,两者相差40.4倍;1991年,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分别为46.3/10万和100.0/10万,城市与农村死亡比为1∶2.16,到2022年,我国城乡死亡之比为1∶0.95。孕产妇死亡的预测: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是10.1/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的预测值是16.0/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的预测值是15.0/10万。结论我国孕产妇死亡大幅降低,城乡之间孕产妇死亡的差距由1991年的53.7/10万下降至2022年的0.7/10万,呈下降趋势。但是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城市孕产妇的死亡出现轻微反弹现象,农村孕产妇死亡则保持平稳状态。

  • 标签: 孕产妇健康 时空分析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样本量体检人群肾小球滤过(eGFR)增龄变化,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成年患者,依据年龄分为7组(18~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岁)。使用基于血清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Scr)计算eGF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eGFR<60 ml·min-1·1.73m-2发生的差异。结果共33 824例体检者纳入本研究,eGFR随增龄下降,平均年下降速度为0.83 ml·min-1·1.73m-2,在30~39岁及70~79岁组eGFR的年平均下降速度显著增快(F=9.51、5.37,均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非老年组或老年组,年龄均为eGFR降低的最主要因素(β=-0.604、-0.534,均P=0.000),其次为血尿酸(BUA)(β=-0.270、-0.280,均P=0.000)及空腹血糖(FBG)(β=-0.064、-0.046,均P=0.000)、收缩压(SBP)(β=-0.015、-0.028,均P<0.05)和舒张压(DBP)(β=-0.010、-0.026,均P<0.05)。非老年组中eGFR与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β=-0.028、-0.047,均P=0.000);在老年组中eGFR与ALB呈正相关(β=0.022,P=0.031),但与BMI、TC、LDL-C无明显相关性。体检人群eGFR<60 ml·min-1·1.73m-2的发生随增龄而增加,总发生为1.55%(523/33 824),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73.80%;各年龄组发生自18~29岁组的0.22%(14/6 453)升至≥80岁组的22.57%(214/948),上升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71,P=0.000)。结论体检人群eGFR随增龄显著降低,老年人eGFR<60 ml·min-1·1.73m-2发生高;除年龄外,BUA、FBG、SBP、DBP水平增高及ALB降低是老年人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2016年6至12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H.pylori初治患者根除方案和根除,结果显示H.pylori根除呈下降趋势[总根除76.5%(202/264)比73.8%(276/374)],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使用比例增加3.2倍[12.9%(34/264)比54.5%(204/374)]。募集深圳多中心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呈阳性、初治、行胃镜检查患者,H.pylori培养阳性为74.7%(557/746),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耐药为1.3%(7/557),克拉霉素为34.1%(190/557),左氧氟沙星为42.4%(236/557),甲硝唑为92.5%(515/557),呋喃唑酮为0,盐酸四环素为0,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联合耐药为56.2%(313/557);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H.pylori根除成功率为94.2%(483/513),依据本地区耐药背景,H.pylori根除为86.1%(136/158)。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高耐药是导致深圳地区H.pylori整体根除下降的主要原因,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耐药背景选择方案可提高H.pylori根除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细菌培养 耐药 多中心研究 深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MSM的HIV检测尤其是HIV自我检测(自检)变化趋势,初步评估HIV自检在扩大MSM的HIV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Blued男性社交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既往HIV检测与自检等,并对历年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2013-2016、2018年,分别招募1 342、1 424、1 173、2 105、699名MSM。2013年研究对象年龄(30.6±6.6)岁,之后年份的研究对象年龄较2013年更为年轻化。2013年MSM的HIV检测为60.0%(805/1 342),并于2018年增至77.3%(540/699),2013-2016年与2018年MSM的HIV检测呈现增长趋势(趋势检验Z=19.3,P<0.001)。2013、2018年MSM的HIV自检分别为19.3%(259/1 342)和58.1%(406/699),2018年是2013年的3倍(χ2=237.5,P<0.001),在HIV检测者中HIV自检比例由2013年的32.2%(259/805)增至2018年的75.2%(406/540)(趋势检验Z=14.3,P<0.001)。结论基于男性社交平台的MSM的HIV检测、HIV自检、HIV检测者中HIV自检比例,2013-2016、2018年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提示HIV自检可提高MSM的HIV检测覆盖面,对我国MSM艾滋病防控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自我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9省≥18岁成年农民高血压患病、知晓和治疗变化趋势及人口经济学差异。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9轮调查的资料,选择≥18岁、具有完整人口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特征、疾病史、体格测量数据,且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人(农民)"的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定义高血压。分析9省成年农民高血压患病、知晓和治疗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8 236人。1991-2015年,9省成年农民高血压患病、知晓和治疗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45岁组农民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较18~44岁组高98%,超重或肥胖的农民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分别是对照组(BMI<24.0 kg/m2)的1.58倍和5.21倍,肥胖的农民高血压知晓和治疗分别是对照组的5.77倍和7.52倍;文化程度为初中或高中及以上的农民高血压知晓分别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的0.23倍和0.12倍,初中文化程度农民高血压治疗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的0.30倍。结论1991-2015年我国9省成年农民高血压患病呈显著上升趋势,但知晓、治疗尚不理想。高龄、超重及肥胖是农民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农民高血压的筛查和治疗,尤其要提高不同文化程度和肥胖农民高血压知晓和治疗

  • 标签: 成年农民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人口经济学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CEL)患者角膜曲率、散光和像差的特征,为术前人工晶状体(IOL)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双眼CEL患者55例(55眼)作为CEL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门诊体检者54例(54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测量2组角膜前、后表面及总角膜曲率、散光及像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对组间角膜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2组及各亚组间的散光类型分布。CEL组角膜参数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EL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总角膜曲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62、-6.25、-5.66,P<0.001)。CEL组角膜前表面散光、总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0,P=0.028;U=3.06,P=0.002);2组间的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散光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8、0.001)。CEL组总角膜像差、高阶像差及低阶像差高于对照组(U=3.95,P<0.001;U=2.24,P=0.025;U=3.87,P<0.001),而球差低于对照组(U=-3.7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与年龄呈负相关(r=-0.31,P=0.032)。结论:与健康者相比,CEL患者角膜曲率更小,角膜散光程度更高,角膜像差更大,角膜球差更小。CEL术前选择IOL时应参考总角膜散光情况,建议选择零球差或者球面IOL。

  • 标签: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 角膜散光 角膜像差 高阶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治疗不同曲率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共78例(78眼)圆锥角膜的临床资料。每例任选1眼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最大角膜曲率值(Kmax)≥55,共39例(39眼);B组患者Kmax<55,共39例(39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核黄素/UV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62,P=0.007)。两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99,P=0.00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4,P=0.018)。术后B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高,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较低。结论去上皮CXL治疗Kmax<55的圆锥角膜患者效果较好。

  • 标签: 圆锥角膜 交联术,胶原,角膜 曲率,角膜 效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巩膜筛板曲率(SLC)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PXG (PXG组)、POAG (POAG组)和CPACG患者(CPACG组)各30例,共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三组患者之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25,P=0.001);性别构成比(χ2=2.158,P=0.276)、眼压(t=4.993,P=0.078 )、眼轴长度(t=1.956,P=0.532 )、角膜中央厚度(t=1.407,P=0.724 )、视野平均缺损(t=2.725 ,P=0.496 )、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t=2.185,P=0.4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深部增强成像(OCT EDI)技术测量患眼平均以及0°、30°、60°、90°、120°、150°SLC,并计算SLC指数(SLCI)、SLC深度(SLCD)。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CT EDI检查结果显示,PXG、CPACG患眼SLC明显陡峭,POAG患眼SLC相对平坦。除150°这一角度外,PXG组、CPACG组患眼其余6个角度SLCI、SLCD均较POAG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PXG组、CPACG组7个角度SLCI、SL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SLCI[比值比(OR)=1.498,95%可信区间(CI)1.137~ 2.018,P=0.001]、年龄(OR=1.074,95%CI 1.019~ 1.143,P=0.016)与PXG发生显著相关;平均SLCI (OR=1.625,95%CI 1.192~ 1.997,P=0.001 )、眼压(OR=1.383,95%CI 1.106~ 1.993,P=0.012)与CPACG发生显著相关。POAG组(β=0.143,95%CI 0.032~ 0.208,P=0.016)、CPACG组(β=0.132,95%CI 0.079~ 0.315 ,P=0.043)眼压与平均SLCI相关;PXG组所有因素与SLCI均无相关(P>0.05)。结论与POAG比较,PXG、CPACG患眼SLC更陡峭且与疾病发生相关。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青光眼,闭角型 筛板曲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1990-2019年中国早产患病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早产患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分性别评估早产的患病和疾病负担分布情况,并将中国、全球及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早产患病和DALYs进行对比。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为6.34%[95%不确定区间(UI):6.23%~6.4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1.24%,95%UI:11.16%~11.32%)及低收入(13.15%,95%UI:12.97%~13.33%)、中低收入(12.53%,95%UI:12.39%~12.68%)、中高收入(8.22%,95%UI:8.15%~8.29%)、高收入(8.75%,95%UI:8.67%~8.84%)国家平均水平;早产DALYs(人年/10万)为217.12(95%UI:191.30~246.69),低于全球(886.81,95%UI:762.12~1 034.49)、低收入(1 905.24,95%UI:1 542.35~2 377.54)、中低收入(1 349.98,95%UI:1 154.04~1 583.81)和中高收入(366.56,95%UI:321.51~416.88)国家平均水平,但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6.21,95%UI:179.96~234.90)。1990-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及DALYs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56%(95%CI:0.54%~0.58%)和5.87%(95%CI:5.54%~6.19%)。男性早产儿患病总体下降速度均高于女性(男性:0.64%,95%CI:0.62%~0.66%;女性:0.46%,95%CI:0.44%~0.48%),男性早产儿DALYs下降速度均高于女性(男性:5.90%,95%CI:5.56%~6.24%;女性:5.81%,95%CI:5.50%~6.13%)。结论1990-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及DALYs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早产儿患病及DALYs下降速度高于女性。应继续加强对早产,尤其是自发性早产危险因素的病因研究,制定全面、完善的早产监测、预防和保健制度。

  • 标签: 早产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周围剂量当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辐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42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14~68(38.7±11.9)岁。测量131I治疗后2、4周距离患者颈部正前方0、0.3、1.0、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摄碘、131I的有效半衰期及服药剂量与周围剂量当量的相关性。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周围剂量当量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2、4周的周围剂量当量随测量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131I治疗后2周,距离患者≥2.0 m处,周围剂量当量均<25 μSv/h;131I治疗后4周,距离患者≥0.3 m处,周围剂量当量均<25 μSv/h。不同性别患者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7~1.766,均P>0.05)。131I治疗后2周,测量距离为0、0.3、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8~0.487,均P<0.05);测量距离为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均与服药剂量呈正相关(r=0.546、0.491,均P<0.01);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与患者的年龄和甲状腺摄碘均无相关性(r=-1.158~0.162,均P>0.05)。131I治疗后4周,测量距离为0、0.3、1.0、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9~0.380,均P<0.05);测量距离为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1);测量距离为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与甲状腺摄碘呈正相关(r=0.353,P<0.05);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与服药剂量均无相关性(r=0.020~0.157,均P>0.05)。结论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4周内应尽量避免与家属亲密接触,临床医师应根据周围剂量当量的测量结果及131I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对甲亢患者的居家隔离进行辐射防护指导。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辐射防护 碘放射性同位素 周围剂量当量率 有效半衰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不同县(市、区)肝癌死亡的空间聚集性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癌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肝癌死亡数据取自山东死亡登记系统和全国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利用死亡和年龄调整死亡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肝癌变化趋势,采用死亡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采用ArcGIS 10.2软件用于空间分析,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进行肝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2011-2013年山东省肝癌粗死亡(29.89/10万)较1970-1974年(9.72/10万)和1990-1992年(22.08/10万)分别上升208.00%和35.37%,与2004-2005年(30.44/10万)相差不大。肝癌年龄标化死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3年标化死亡(12.62/10万)较1970-1974年上升60.97%,较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分别下降22.38%和21.81%。不同年代肝癌死亡的差别分析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肝癌粗死亡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因素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口因素对肝癌死亡上升的贡献值从1990-1992年的3.38%,上升到2004-2005年的29.36%,2011-2013年达到了46.16%。而非人口因素对肝癌死亡升高的贡献值呈下降趋势。从肝癌死亡空间分布来看,不同县(市、区)肝癌粗死亡差异较大,粗死亡在9.33/10万~65.33/10万之间。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进行肝癌死亡空间聚集分析可以发现多个肝癌高死亡聚集区,2011-2013年主要聚集区分布在胶东半岛地区,覆盖青岛、烟台及威海市的20个县(市、区),该聚集区内的肝癌死亡风险是其他区域的1.54倍。1970-1974年肝癌死亡空间聚集性分布与2011-2013年结果明显不同,主要聚集区分布在山东省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结论1970-2013年山东省肝癌死亡发生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应根据这些变化趋势以及其地理空间聚集性,进一步探索肝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肝癌区域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癌 死亡率 空间聚集性分析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骶骨发育异常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31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确诊时年龄为(5.09±3.97)个月;低位畸形38例,中位畸形181例,高位畸形97例。将低位畸形患儿作为低位组,将中位畸形患儿作为中位组,将高位畸形患儿作为高位组。通过影像学图像测量各组患儿骶骨指数(sacral ratio,SR)值、D值、R值、骶骨曲率(sacrum curvature,SC)值以及联合指标SR+SC值,统计分析各测量值和各分型的相关性。其中,SR值=BC/AB,在骶尾骨正位X线片上,A线为双侧髂骨上缘的连线,B线为经过双侧骶髂关节下缘的A线的平行线,C线为经过骶尾骨最下缘的A线的平行线,BC为B线到C线的距离,AB为A线到B线的距离。SC值=R值/D值,D值为骨盆侧位X线片中骶骨上端前缘(E点)到骶骨最下端前缘(F点)的距离,P线为骶骨到EF最远的平行线,R值为EF与P线的垂直距离。通过Fisher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通过方差分析连续变量。结果低位组的SR值、D值、R值、SC值和SR+SC值分别为0.99±0.38、(6.05±1.19)cm、(1.50±0.40)cm、0.45±0.04、2.03±0.22;中位组数值分别为0.76±0.20,(4.83±1.16)cm,(1.07±0.73)cm,0.22±0.14,2.18±0.18;高位组数值分别为0.72±0.21,(5.38±1.76)cm,(0.92±1.00)cm,0.14±0.18,2.26±0.21。低位组和中位组SR值相比,低位组和高位组D值相比,低位组和中位组R值相比,中位组和高位组SC值相比,中位组和低位组、中位组和高位组的SR+SC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值及SR+SC值相对于SR值而言更能分辨出中位和高位畸形。结论SC值可以反映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骶骨发育的异常,可作为术前评价指标。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骶骨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