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艾司氯胺酮用于不同年龄段患儿术前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儿,年龄1~6岁,ASA分级Ⅰ级,术前父母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分≥3分。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1岁≤年龄<4岁低龄组(L组)和4岁≤年龄<6岁高龄组(H组)。每组首例患儿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剂量为0.5 mg/kg,根据PSAS评分确定下一例给药剂量,若上一例患儿PSAS评分≥3分则下一例调高剂量;若上一例患儿PSAS评分<3分则下一例调低剂量,相邻剂量梯度为0.1 mg/kg,直到出现7个转折点结束试验。采用Probit法计算艾司氯胺酮术前镇静的ED50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儿54例,L组26例,H组28例。L组和H组艾司氯胺酮用于患儿术前镇静的ED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13(0.314~0.530) mg/kg和0.282(0.252~0.318) mg/kg。与L组比较,H组ED50降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1岁≤年龄<4岁患儿术前镇静的ED50为0.413 mg/kg,用于4岁≤年龄<6岁患儿ED50为0.282 mg/kg,随年龄增大艾司氯胺酮术前镇静效力增强。

  • 标签: 氯胺酮 儿童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清醒镇静 手术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9;准直宽度40 mm时0.516、0.984)、等扫描参数,分别采集24个序列图像。记录鼻窦组织前(A)、左(L)、后(P)、右(R)4个方向管电流(mA)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感兴趣区(ROI)的CT值均值(AV)、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影像品质因子(FOM)。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进行3分制主观评分。结果不同扫描条件组合下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鼻窦组织A方向的管电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观察组L、P、R方向管电流和CTDIvol、DLP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D、SNR、CNR、FO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ODM技术行鼻窦部CT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有效地降低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 标签: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鼻窦 眼晶状体 辐射防护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试基于患者解剖结构三维剂量重建进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剂量验证系统(3DVH),并探索其临床应用。方法对ArcCheck行阵列校准后按10 cm×10 cm射野、源轴距100 cm、投照量200 MU标定其绝对量,标定时将FC65-G置于模体中心测量。根据实测剂量、3DVH重建中心点及百分深度剂量与对应计划值间差异,调整绝对量标定值或ArcCheck CT密度值,使上述差异最小。选择肺癌、宫颈癌VMAT病例各10例,使用TrueBeam投照并用ArcCheck、FC65-G测量,由验证后的3DVH重建各测试例三维剂量并与计划值及实测值比对。结果ArcCheck不同阵列校准文件对ArcCheck二维面剂量测量及3DVH三维剂量重建影响不同。使用自行阵列校准文件及249.96 cGy为标定值时得到最优结果。所有测试例重建与原计划剂量相比靶区Dmean、D95%偏差<±4.2%,部分危及器官差异较大;点剂量差异平均值为负,重建值更接近实测值。各器官三维γ通过率中部分病例靶区通过率较低,50%处方剂量包绕区域稍高,其他器官大都较高。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能准确完成3DVH模型建立和测试,其能提供详实直观的信息用于剂量验证。

  • 标签: 三维剂量重建 三维γ分析 剂量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现有证据系统评价低剂量全肺照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Scou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截止到2022年5月所有与低剂量全肺照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盲法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篇符合研究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共包含194例患者。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接受低剂量全肺照射患者在临床康复率、经口气管插管率、影像学改善率和28 d总生存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全肺照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无显著的疗效。不推荐常规使用低剂量全肺照射治疗中度至重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低剂量 全肺照射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小野剂量学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中小照射野物理剂量精确性的理论基础。相比于常规射野,小野的应用增加了临床剂量的不确定度,而且剂量误差较常规射束大。为了确保小野剂量学和探测器标准化使用,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结合国内临床需求以及加速器特点等因素,建立了国内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内容主要涵盖了静态小野参考剂量和相对剂量的实践规程,使国内放疗单位能够安全可靠、快速准确地开展与小野相关的放射治疗技术。

  • 标签: 小野剂量学 机器特定参考射野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侧向带电粒子平衡 探测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γ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在宫颈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剂量验证中的应用,并评估两者反映剂量偏差的能力。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VMAT病例,由TrueBeam投照、使用FC65-G及ArcCheck测量并与Eclipse计算点、面剂量比对。由3DVH软件重建患者剂量,比较重建靶区Dmean、D95%、D98%、D2%,左右股骨头V20Gy,直肠V40Gy,脊髓D1cm3及50%处方剂量包绕区(IDV) D98%、D2%、D50%与计划值差异并对各器官行三维γ分析。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点剂量偏差、二维γ通过率及其平均值、各器官三维γ通过率与剂量偏差相关性。结果电离室实测、3DVH重建与计划计算点剂量间偏差小,二维γ比对均通过(3%/3 mm,≥90%)。靶区平均剂量、IDV各参数偏差小于3%,直肠V40Gy偏差差异最大。左右股骨头三维γ通过率最高,脊髓差异波动最大。实测、重建点剂量偏差大都与剂量偏差呈中等强度相关,二维γ通过率与各器官剂量偏差未发现明显相关,各病例靶区三维γ通过率与自身及IDV D50%偏差间存在极强相关,其余相关性强弱无规律。结论基于γ和DVH评估均能一定程度揭示剂量误差,但均存在一定局限,临床中应将两者联合应用。

  • 标签: 剂量体积直方图 伽马法则 剂量验证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5 T MR加速器的临床剂量调试方法和结果。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医科达Unity型1.5 T MR加速器,使用磁场兼容测量设备对其进行剂量调试。调试项目包括绝对剂量校准、数据采集和计划系统模型验证。结果磁场下绝对剂量校准需要使用磁场修正因子修正,参考条件下的绝对剂量为87 cGy。将采集的射束数据和计划系统计算结果进行γ分析(3%/2 mm),标准野测试例剂量验证平均通过率为96.41%,TG119测试例为98.24%,美国休斯敦肿瘤放疗和成像质控中心(IROC)端对端测试例为97.5%(7%/4 mm)。结论计划系统模型和射束采集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标准野和TG119测试例剂量验证结果达到AAPM TG218号报告的通用容差限值要求,端对端测试例验证结果满足IROC中心标准。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剂量调试 模型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适宜的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康复训练剂量与患者运功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但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围绕运动剂量的定义、衡量方法、脑卒中运动剂量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剂量 任务导向性运动
  • 简介:摘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吸收剂量校准是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当前普遍开展的精准放疗,对吸收剂量测定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相对基于空气比释动能/照射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具有吸收剂量测定不确定度更小、无需量的转换计算、物理概念更简单、计算公式更简化等优势。本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射束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方法及相关要求作出了规定,为国内医疗机构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测定外照射高能光子束和高能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提供指导,为精确放疗的广泛开展提供支持。

  • 标签: 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高能光子束 高能电子束 吸收剂量测定
  • 简介:摘要胸部放疗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与之相关的剂量分割存在一定争议。超分割放疗方案(2次/d)作为前瞻性研究确立的标准方案,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的不便利,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其他治疗策略代替。另外在不可手术的淋巴结阴性的Ⅰ期小细胞肺癌中,立体定向消融放疗为部分高龄且预计难以耐受长疗程放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合适的剂量分割方案既可以保证治疗疗效,也能降低放疗相关急性及晚期损伤。本文将对目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剂量分割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癌,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剂量分割 现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口服大剂量敌草快致突发性抽搐死亡的案例,探讨敌草快所致中枢损害的机制及治疗方法,为提高大剂量敌草快中毒的救治成功率,同时积累临床救治经验。

  • 标签: 中毒 敌草快 抽搐 死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纯化技术(SPS)、器官剂量调制技术(OBTCM)以及两者结合对婴幼儿头部CT扫描器官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两个头部仿真体模(CIRS 1岁和5岁),分别采用参考扫描模式(Reference)、Reference + OBTCM、SPS及SPS+OBTCM 4种模式进行扫描;测量并比较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晶状体、脑部前侧及脑部后侧的辐射剂量,眼眶和脑实质区域的噪声水平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相比Reference模式,1岁与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在Reference + 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21.89±0.01)%和(28.33±0.34)%;在SPS模式下,1岁和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减少分别为(71.38±1.30)%和(53.72±2.42)%;SPS+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71.12±2.54)%和(55.73±1.90)%。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眶及脑实质的噪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85.47,P<0.05);与Reference模式相比,Reference + OBTCM模式的噪声水平在不同体模不同部位中略有增加(<1.45HU),而SPS和SPS+OBTCM模式产生较小的噪声增加(<2.58 HU);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不同部位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S和SPS+OBTCM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头部CT扫描中眼晶状体及整个图像平面的辐射剂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 标签: 能谱纯化 器官剂量 辐射剂量 眼晶状体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较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R)在改善胸部低剂量CT(LDCT)图像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胸部LDCT体检或因肺内结节定期复查的77例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不同算法重建,获得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标准和强级别DLR图像。在3种图像的肺实质、主动脉、肩胛下肌及腋下脂肪内选取感兴趣区并测量其CT值和标准差,用于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2名影像医师按照Likert 5分量表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且记录肺磨玻璃结节(GGN)的数量,并对其显示情况进行评分。2名医师评分不一致时由第3名医师评分决定。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对3种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评分进行分析,若总体存在差异,则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3种图像在肺实质、主动脉、肩胛下肌及腋下脂肪处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图像噪声、SNR和图像的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标准和强级别DLR图像的CNR分别为0.71(0.49,0.88)、1.06(0.78,1.32)和1.14(0.84,1.48)。标准级别和强级别DLR图像均较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的主观和客观噪声低及SNR和CNR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对主要解剖结构(肺裂、肺血管、气管和支气管、淋巴结、胸膜和心包)和GGN的显示上,标准级别和强级别DLR图像评分明显优于Hybrid IR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Hybrid IR相比,DLR可以明显降低LDCT图像的噪声,且对GGN的显示良好,有助于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时保证图像质量,从而改善采用CT行肺癌筛查及肺结节随访的安全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重建 磨玻璃结节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剂量和低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5例。高剂量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16±5.05)岁,给予左氧氟沙星0.6 g/d;低剂量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3.27±5.12)岁,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灶吸收率、治疗后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及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5.56%(43/45)、91.11%(41/45),均高于低剂量组75.56%(34/45)、66.67%(3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8.073,均P<0.05)。高剂量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1.25±9.46)分、(81.82±9.39)分、(89.05±8.26)分、(88.03±9.96)分,均高于低剂量组(67.34±7.56)分、(64.31±7.42)分、(65.58±7.47)分、(61.81±7.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7)。结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病灶吸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增加,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左氧氟沙星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CT扫描部位中不同尺寸参量对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的影响,以建立SSDE的快速转换因子。方法于2021年3月8日至5月1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集颅脑、鼻骨、鼻窦、颈部、胸和腹盆6个临床常见扫描部位共189个临床病例。利用Matlab自编程序进行批量图像处理,计算横断面图像的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以及平均CT值信息,由病例的真实有效直径和水当量直径得到估算体型特异性剂量值的转换因子,并比较两种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ED和SSDEWED)值的差异。根据临床实践中便于得到的前后径、左右径、前后径+左右径、估算有效直径,以及程序所得真实有效直径和水等效直径,建立便于应用的成年人各部位SSDE快速修正因子。得出水当量直径和有效直径的便捷转换关系。以水当量直径对应的修正因子为基准,比较各种尺寸参量对应的修正因子之间的相对误差。结果颅脑、鼻骨、鼻窦、颈部、胸部和腹盆6个CT检查部位的真实有效直径对应的SSDE快速转换因子分别为1.01、1.01、1.01、0.97、1.28、1.32,水当量直径对应的SSDE快速转换因子分别为0.87、0.97、0.98、0.99、1.42、1.36。不同类型转换因子之间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0.68%~18.05%。腹盆部的各种尺寸参量的转换系数相差最小,胸部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对应的转换系数误差最小。颅脑使用左右径对应的转换系数误差最小。鼻窦、胸部和腹盆的CTDIvol与SSDEED和SSDEW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鼻窦=2.44、4.23,t胸部=17.67、17.00,t腹盆=17.93、18.75,P<0.05);颅脑和鼻骨的CTDIvol与和SSDEW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2.80,P<0.05),与SSDE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颈部CTDIvol与SSDE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与SSDEW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SSDEWED可以更加精准的评估受检者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不同扫描部位可选择不同的尺寸参数进行修正。快速转换因子可便捷用于临床操作,提高受检者辐射剂量估计的准确性。

  • 标签: 容积CT剂量指数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 有效直径 水当量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早期干预治疗肺炎合并脓毒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器官衰竭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96/100),高于对照组的77.0%(7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P < 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5、-34.56、-3.77,均P < 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分别为(4.23±0.89)d、(3.21±0.58)d,均短于对照组的(8.96±1.58)d、(7.26±0.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8、-64.52,均P <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器官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0%(2/100)、1.0%(1/100)、2.0%(2/1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0%(18/100)、20.0%(20/100例)、10.0%(1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19.20、5.67,均P < 0.05)。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早期干预治疗肺炎合并脓毒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 标签: 肺炎 脓毒症 多巴酚丁胺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治疗结果 呼吸功能 试验 住院时间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局限期前列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经过几十年发展,作为单纯治疗或结合外照射增量治疗,与其他治疗相比,具有众多优势:精确提升靶区剂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等。前列腺癌α/β值较小,单次高剂量HDR会诱导肿瘤基因的转录,提高放射敏感性。本文从HDR近距离放疗发展历史、患者选择、技术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近距离放疗 高剂量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上海先进质子放疗设备(SAPT)水平固定束,利用开源剂量计算引擎搭建质子放疗独立剂量计算平台并验证该平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测量SAPT水平固定束的绝对积分深度剂量以及空气中束斑大小,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水中束斑大小增量,笔形束参数与剂量计算引擎相结合,搭建了适用于该水平固定束的剂量计算平台。计算平台精确性的验证主要通过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实现。绝对剂量验证主要是比较单个立方体计划射野中心轴线上不同深度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点对点误差。相对剂量验证主要是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横向一维及二维相对剂量分布。同时,对单高斯束斑模型和双高斯束斑模型的精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点对点绝对剂量偏差在2%以内。3个立方体在中心深度的二维平面相对剂量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20%~80%半影宽度及半高全宽的偏差分别在1、2 mm以内。3个立方体计划及2个临床病例在中心深度的二维平面相对剂量分布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二维γ通过率(3 mm/3%)均>95%。双高斯束斑模型在剂量梯度变化较大或者射程较大的计划中相较于单高斯束斑模型计算得更准确。结论独立剂量计算平台的精确度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利用此平台研究其他剂量相关的问题。

  • 标签: 质子放疗 剂量计算平台 束流建模及验证
  • 简介:摘要低剂量胸部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而定量CT(QCT)是利用CT数据进行对第1~2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和第2腰椎水平腹部脂肪面积等进行测量的方法,二者结合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可以在筛查肺癌同时,进行骨质疏松,脂肪肝和肥胖的评价。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是前瞻性队列研究,已经采集了6万多人的低剂量胸部CT和QCT的数据,以及体检人体参数和血常规检查结果。通过分析这些大数据,他们总结出中国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正常值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同时分析了腹内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以及骨密度与血清蛋白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的实施表明低剂量胸部CT结合QCT在健康管理的应用前景和科研价值。

  • 标签: 低剂量胸部CT 定量CT 骨密度 脂肪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