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招募评估纳入40例亚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 w包括职能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标准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键盘和电子鼓的音乐运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被动运动、伸展和阻力练习的上肢锻炼,两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训练时间相等。评价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疲劳和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中语言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但能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音乐运动疗法 康复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朱红梅 矫玮 孙秀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北京市女性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北京 100084,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北京 10008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北京市女性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 简介: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盆底肌训练(PFMT)是其主要的康复手段。但近年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运动方案,并提倡用来预防和治疗PFD,如何提高盆底康复的效果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运动疗法在运动损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指利用自身重量、徒手或器械,通过某些或某种形式运动,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运动疗法在盆底康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直接盆底肌运动、间接盆底肌运动、组合式或整体式运动、体态调整及适当的日常体力活动等方法。但目前的临床研究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运动疗法的有效性。本文旨在综述与女性PFD相关的运动疗法,总结盆底运动疗法的具体方法及运动负荷,为女性盆底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康复作为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已证实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各类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可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特点,其在呼吸康复中普遍存在运动耐量减低以及气道黏液清除障碍等问题。吸入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呼吸康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合理应用吸入疗法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康复中的运动耐量减低、提高气道廓清效果;而呼吸康复技术亦有助于提升吸气肌力量、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等,从而提高吸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因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学科知识体系不同,临床应用仍存在问题。为推动两者有机融合,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组织呼吸病学、康复学相关专家共同制订了《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可对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具有康复作用。现对音乐疗法的背景和目前国内外对音乐疗法在老年人神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音乐疗法在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音乐疗法 康复 脑卒中 痴呆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是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发育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活动受限症候群。艺术疗法侧重创造性艺术表达,通过对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互动表达方式分析和解释,以达到治疗目的。针对脑瘫症状,艺术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身体结构与功能、作业活动表现以及参与能力。本文综述国内外脑瘫康复领域艺术疗法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标签: 脑性瘫痪 艺术疗法
  • 简介:摘要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80%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日常活动执行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应在临床救助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镜像疗法是脑卒中早期康复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减少废用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促进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注意力、记忆力等脑高级功能。本研究旨在综述镜像疗法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提供可行性方案。

  • 标签: 镜像疗法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的特点,可能导致运动、语言、情绪、认知等功能的障碍,任一种功能障碍均可严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中。本文就近年来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以期为音乐疗法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音乐疗法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阳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CD34+KDR+)占单核细胞百分比、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6.4±3.8)分、(17.9±5.2)分和(3.56±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4±5.6)分、(23.7±6.4)分和(5.39±0.87)分(t=7.896、7.258、6.935,均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BI指数)、Fugl-Meyer评分(FMA)和功能独立性测评得分(FIM)分别为(79.7±20.8)分、(54.6±17.2)分和(96.8±8.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4±17.6)分、(39.6±14.8)分和(83.1±9.7)分(t=8.123、7.251、8.00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4+KDR+占单核细胞百分比、SDF-1α分别为(1.58±0.19)%和(1.84±0.11)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0.73±0.20)%和(1.34±0.09)μg/L(t=7.125、6.983,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D34+KDR+占单核细胞百分比、SDF-1α含量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心理疗法 康复 单核细胞 蛋白质转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表现焦虑量表 抑郁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实施远程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居家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注意力、语言、记忆、定向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五个维度评分、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将远程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居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远程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患者 居家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混合痔术后康复护理中采用五音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14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与中药熏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五音疗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情绪状态、便秘及睡眠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的疼痛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Wexner评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7 d的疼痛发生率、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Wexner评分与PSQ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痔术后康复护理中采用五音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便秘程度,并积极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混合痔 康复护理 五音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感觉刺激疗法的内容、作用机制、操作原则、在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加以综述,指出感觉刺激疗法的操作标准有待统一,未来需开展更多感觉刺激疗法在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应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实施感觉刺激疗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感觉刺激疗法 神经重症 意识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炎性腰背痛和关节活动受限。运动康复疗法因在AS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联合制定的治疗指南中亦强调了运动康复疗法是A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各种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和内容在AS临床应用效果方面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就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干预内容进行综述,明确不同运动康复疗法对AS的干预作用,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运动康复疗法 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与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rTMS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森田疗法。观察患者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AQI)量表、精神护理康复量表(NO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及NO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BP、EGF含量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血清NGF-β含量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森田疗法结合rTMS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血清MBP、EGF、NGF-β水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森田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质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合作策略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疗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树兰(杭州)医院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队合作策略为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合作策略有助于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运动依从性,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老年人 心肌梗死 团队合作 心脏康复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康复疗法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8年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包含健康指导、氧疗、呼吸生理治疗和运动训练的肺康复疗法。于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估,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2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并分别采用6 min步行训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比浊法评估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L、FEV1%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CRP、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Q评分总分和情感、疲劳、喘息、病情控制能力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肺康复疗法可有效地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

  • 标签: 肺康复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能力 肺功能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骨关节性疾病,传统运动、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疗法是缓解KOA的临床方法。MRI显示KOA与脑皮质变薄、脑区功能连接异常等大脑结构和功能网络变化相关,而中医康复疗法通过恢复KOA患者脑功能、结构的异常变化来发挥作用。因此,本综述基于MRI技术在以下方面进行回顾总结:(1)KOA疼痛会导致皮质变薄、灰质体积、密度缩小等大脑结构网络异常改变;(2)KOA会出现特定脑区异常激活、不同脑区功能连接异常改变等功能网络变化;(3)规范的运动训练可以调节大脑网络;(4)针灸、推拿可以改善多个脑区的功能结构。以期通过本综述为促进中医康复与影像学技术结合,及为通过中医康复缓解KOA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中医康复疗法 针灸 运动疗法 脑网络 磁共振成像 综述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患者个人及社会危害巨大。肺康复(PR)作为目前最具成本效益的COPD治疗策略之一,有助于减少COPD患者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还能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以及有部分患者不愿或不能外出进行PR治疗,故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进行PR训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基于家庭能开展的物理康复疗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居家环境下实施COPD康复治疗提供选择方案及理论指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物理康复 家庭环境 肺康复治疗 家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功能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发育疗法联合稳定性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施神经发育疗法联合CST干预后,观察组平衡功能Ber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干预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为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发育疗法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疗法联合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干预模式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康复积极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疗法。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康复积极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2.11±3.85)分、(30.19±4.5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6.58±5.12)分、(35.17±4.92)分(t=3.42,3.65,均P <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康复积极性评分分别为(68.79±8.25)分、(71.06±7.8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15±8.08)分、(65.72±9.20)分(t=2.82,2.17,均P <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为(81.47±11.41)分,高于对照组的(64.98±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5,P < 0.05)。结论正念疗法联合PDCA循环干预可缓解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提高术后康复的积极性和治疗积极性,改善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骨折,开放性 胫骨骨折 临床护理研究 围手术期护理 心理疗法 疼痛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