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患者第一跖骨旋转在足外翻(HV)形成与发展、影像学评估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外翻”“跖骨旋转”“外翻矫正手术”“旋转畸形”以及“hallux valgus”“hallux valgus corrective surgery”“rotational deformity”“metatarsal rotation”等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以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第一跖骨旋转相关文献共396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8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讨论。结果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表明,第一跖骨旋转是HV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一跖骨旋转与籽骨的真假脱位密切相关,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目前,已经使用了多种影像学方法从多平面立体评估和测量第一跖骨的旋转,其中负重CT对第一跖骨旋转的多平面评估进步揭示了第一跖骨旋转与HV的关系,也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针对HV中的旋转、平移畸形进行手术改良,进而降低了HV术后的复发率。结论第一跖骨旋转在HV畸形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对HV的进步理解、标准化的影像学测量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是纠正HV多平面畸形的关键。

  • 标签: 外翻 跖骨旋转 评估 手术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平均39.6岁(27~54岁);左足5例,右足7例。术中应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固定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及跖跗关节不稳,若合并其他跖跗关节损伤则同时行背侧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9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12例患者伤口均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跖屈、背伸及内外翻肌力正常,X线片示跖跗关节复位无丢失。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2~96分(平均88.9分),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分)。结论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主要骨折块位于跖侧的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跖骨 骨板 Lisfranc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跖骨皮质指数(MCI)对跖骨应力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6.2±8.9)岁;选取同时期4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4.9±9.7)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Ⅰ型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和25-羟维生素D[25-(OH)D]、跖骨皮质指数(MCI Ⅰ~MCI 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骨密度(BMD)小于对照组(t=-2.043,P<0.05),试验组CTX-Ⅰ水平高于对照组(t=3.670,P<0.05),试验组PINP、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164、-2.075,均P<0.05),试验组第一跖骨MCI(MCI Ⅰ)、第二脚跖骨MCI(MCI Ⅱ)、第三脚跖骨MCI(MCI Ⅲ)、第四脚跖骨MCI(MCI Ⅳ)、第五脚跖骨MCI(MCI Ⅴ)均小于对照组(t=-2.062、-2.019、-2.012、-5.889、-2.083,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每个跖骨皮质指数与跖骨应力性骨折均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X-I为跖骨应力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6 065.508,P=0.021),而MCI Ⅳ为跖骨应力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OR=0.011,P=0.001)。CTX-Ⅰ和MCI Ⅳ诊断跖骨应力性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95%CI 0.735~0.914)和0.869(95%CI 0.793~0.945),CTX-Ⅰ和MCI Ⅳ的最佳截点值(cutoff值)分别为0.34 μg/L和1.7%,CTX-Ⅰ和MCI Ⅳ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和81%,CTX-Ⅰ和MCI Ⅳ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3%和85%。结论CTX-I和MCI Ⅳ为应力性骨折的影响因素,CTX-Ⅰ和MCI Ⅳ可作为诊断跖骨应力性骨折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跖骨皮质指数 跖骨应力性骨折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25-羟维生素D 受试者工作曲线
  • 简介:摘要2019年5月,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1例左足部多发跖骨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通过腓动脉嵌合折叠腓骨瓣方式期重建多跖骨、足部前横弓及软组织缺损。术后2年随访,重建足弓弧度完好无塌陷,无关节炎病变,跖骨高度、弧度及宽度与健侧接近,皮瓣及足底皮肤光滑无磨损及破溃,行走、跑步及单足负重无障碍,能够继续从事重体力工作。

  • 标签: 腓动脉 腓骨瓣 嵌合移植 多跖骨 前横弓缺损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态骑缝钉治疗跖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4例第2~5跖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采用静态骑缝钉治疗,17例采用逆行克氏针治疗。静态骑缝钉组: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4.6岁(范围:21~50岁),右侧10例,左侧7例。逆行克氏针组: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36.2岁(范围:23~53岁),右侧9例,左侧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前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患侧跖趾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对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范围:12~1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静态骑缝钉组和逆行克氏针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11.2±2.1)周比(11.5±3.1)周,t=0.030,P=0.743]。末次随访时,静态骑缝钉组和逆行克氏针组的VAS[1.00(1.00)分比1.00(1.50)分M(QR),Z=-0.443,P=0.658]和AOFAS中前足评分[(90.9±5.3)分比(88.6±6.1)分,t=1.174,P=0.24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侧跖趾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35.1±4.3)°比(31.2±6.4)°,t=2.055,P=0.048]及屈曲活动范围[(34.7±4.5)°比(30.2±5.3)°,t=2.681,P=0.01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态骑缝钉组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坏死,3例患者负重行走后出现跖痛症。逆行克氏针组4例负重行走后出现跖痛症,2例出现轻度背伸挛缩及关节疼痛。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静态骑缝钉治疗第2~5跖骨颈骨折,手术微创,固定牢靠,有效减少肌腱、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 标签: 跖骨 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跖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第1跖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山东省警官总医院骨科收治第1跖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40岁。均采用第1跖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供区以刃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0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均获12~22个月随访,皮瓣无臃肿、破溃,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结论第1跖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穿支恒定,切取简单,皮肤质地与周围相近,皮瓣切取后对足部血供无影响,是修复第1跖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第1跖底动脉 穿支皮瓣 第1跖趾关节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左侧第一胸肋关节旁痛风结节例。患者男,40岁。CT平扫显示左侧第一胸肋关节周围混杂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病灶包绕锁骨,胸锁关节间隙增宽,邻近骨质不光整,呈穿凿状改变,且病灶与胸大肌分界欠清。MRI上病灶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分隔样不均匀强化。病理诊断为痛风结节。

  • 标签: 痛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2019年2月,收治1例开放性第1跖骨头背侧软骨及骨缺损患者,伴软组织、肌腱及关节囊缺损,经多次创面清创治疗后二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带血管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嵌合组织瓣修复跖骨头复合组织缺损。术后18个月随访,负重患足无疼痛、行走无跛行,供区无不适,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跖趾关节 骨软骨嵌合组织瓣 修复 重建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产程的正确处理对于促进安全分娩、降低初次剖宫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正常和异常产程的认识、管理,近年来直是学术界的焦点和热点。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中引入新产程的理念并推荐以宫口扩张6 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而在2020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发布的《正常分娩指南》中,基于近几年发表的些高质量的研究,则推荐以宫口扩张5 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针对目前有关潜伏期与活跃期界定标准的争议,本文将对第一产程研究的发展史、特别是活跃期界定的变迁进行回顾及综述,阐明不同活跃期定义的依据及其变迁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就其对于临床实践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向临床医师更新产程处理中的理念,对产程的管理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以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为母儿安全保驾护航。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罕见病患病率低、临床特征复杂,因此目前口腔罕见病的范畴尚不明确。为统认识、提高口腔罕见病诊治水平,本名录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遗传病与罕见病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段小红主笔、全体委员讨论和通过,涵盖139种具有典型口腔和颅颌面异常特征的罕见病,涉及每种疾病的中文和简单释义,英文名称、患病率、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ICD-11)代码、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分类号及其对应链接、参考文献等信息请扫描二维码查询详细版。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一书记已成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收集、整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档案,既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更是各级各部门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 标签: 第一书记 工作档案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8年5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三科收治外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13岁;右侧2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缺损伴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2.0 cm×2.0 cm~4.0 cm×5.0 cm,骨缺损范围1.0~3.0 cm。切取患侧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其中皮瓣面积2.5 cm×2.5 cm~4.5 cm×5.5 cm,第2跖骨头长度1.0~3.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影像学评价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是否同步;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评分标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观察供区足部活动度有无影响,负重、行走有无影响。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患儿均获6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颜色及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无踝关节内翻畸形发生,负重及行走满意。影像学评价显示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按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2例,良2例。供区足部活动无影响,稳定性较好。结论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可期修复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外踝可随小儿的生长同步发育,是重建小儿外踝外伤性缺损的种较好方法。

  • 标签: 跖骨 外科皮瓣 踝损伤 儿童
  • 简介:摘要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解剖系统具有复杂性、变异性及多样性,遗漏根管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本病例的上颌第一磨牙因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导致牙髓炎,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具有7个根管,其中近中颊侧第二根管、远中颊侧根管及腭侧根管均为低分叉的Ⅴ型根管,作者借助锥形束CT影像学指导,采用显微超声治疗技术,成功完成1例上颌第一磨牙7根管的显微根管治疗,术后24个月复查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造成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损伤机制尚未阐明。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74例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数据及临床资料,利用Mimics 17.0软件将所有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数据进行重建,再利用3-Matic软件在所有患者的第五跖骨立体图形中一一标识骨折线,绘制骨折线热图。探讨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中的骨折线三维立体分布特点,为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跖骨 足损伤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有症状的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例;受伤时年龄平均为26.2岁(19~36岁)。2例患者初诊时被漏诊。术前主要症状为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受限,X线和CT提示远折端向背侧翻转移位。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次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AOFAS-LM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跖趾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7.8个月(6~4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LMI评分平均为90.6分(82~100分),VAS疼痛评分中位数为0分(0~2分),跖趾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中位数为40.0°(35°~45°),均较术前[70.6分(59~79分)、4分(2~5分)、10.0°(5.0°~10.0°)]改善。所有患者均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活动水平。3例患者出现跖趾关节关节炎改变。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跖骨 关节内骨折 治疗结果 次趾
  • 简介:摘要心电图是医学史上逾百年而经久不衰的检查和诊断技术之。心电图机是国内临床最基本的医疗设备,甚至目前已成为可自购的穿戴设备。然而,百年前第一台心电图机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凝聚了众多中国医学先驱及协和前辈们的艰辛心血和不懈努力,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动乱及新生。本文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照片,追溯了北京协和医院心电图百年发展史,以及心电先驱们对中国心电图机的使用、改造及普及作出的卓越贡献。

  • 标签: 心电图机 心电学 发展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跖骨近端闭合楔形截骨术(proxim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PCWO)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度外翻患者45例(50足),其中男14例,女31例;年龄(40.1±13.0)岁(范围17~67岁)。50足均采用微创PCWO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均通过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distal articular set angle,DASA),趾骨间角(interphalangeal angle,IPA),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 ankle score,OM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第一跖骨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并计算前后差值。结果4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0±2.04)个月(范围12~22个月)。无复发病例,无转移性跖痛。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VA分别为42.83°±4.63°、12.83°±1.53°、13.49°±1.33°、14.08°±1.49°、14.12°±1.35°,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IMA分别为18.29°±0.94°、7.84°±1.22°、8.31°±1.03°、9.01°±1.08°、9.09°±1.11°,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分别为(50.64±7.94)分、(88.80±2.68)分、(90.10±3.51)分、(91.20±3.89)分、(91.37±3.7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MA评分为(61.00±7.00)分、(90.90±5.02)分、(91.60±4.57)分、(93.20±3.61)分、(93.48±4.9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第一跖骨绝对短缩3.03 mm,相对短缩0.72 mm。结论微创PCWO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外翻可有效矫正外翻畸形,并且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拇趾外翻 截骨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孕前健康是生育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孕前保健对改善育龄夫妇及子代的健康至关重要。孕前优生检查是通过对育龄夫妇孕前进行系列的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医学干预等措施,将育龄夫妇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很低水平,保障育龄夫妇在最佳的身体状态下孕育子代,是生育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本文总结了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及其促进人群生育健康的研究进展,并对孕前优生检查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生育健康 妊娠 孕前优生检查 育龄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