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关节是前足最重要的活动关节,一旦发生病变将会严重影响前足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疾病的手术方式很多,但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是金标准。目的:分析硅胶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各种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各种关节疾病患者11例,男1例,女10例;年龄21-68岁,平均39.5岁;左足6例,右足5例;2关节8例,3关节1例,4关节1例,5关节1例;Freiberg病7例,外伤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关节融合术后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关节活动度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功能。结果:1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38个月,平均25.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术前(60.8±8.9)分,术后(89.9±3.1)分;关节活动度为术前27.3°±16.0°,术后41.9°±10.9°;VAS评分为术前(5.7±1.0)分,术后(0.2±0.4)分。结论:硅胶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关节活动明显改善,中短期效果确切,是治疗关节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硅胶假体 跖趾关节置换
  • 简介:mu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背伸、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作用,修复mu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mu的创面可用植皮、传统带蒂皮瓣、邻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等术式修复,但常由于这些术式各自的某些条件限制,如:局部无感觉,当摩擦、受压时易溃疡;皮瓣面积小,无法覆盖整个创面;需吻合血管,手术难度大等,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自1995年1月始,我们依据1背动脉的解剖学特性,设计其逆行岛状皮瓣修复mu,临床应用6例,全部成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创面 动脉 修复 临床应用 术式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逆行1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改进逆行1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端缺损10例.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达11~14mm.结论应用改进逆行1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第1跖背血管 逆行岛状皮瓣 (足母)趾趾端缺损
  • 简介:背景:1关节融合是治疗拇外翻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应用这一技术尚不能很好地矫正拇外翻,联合应用Akin截骨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1关节融合联合拇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1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31例43足。其中男4例6足,女27例37足;年龄为42-84岁,平均(60.5±8.6)岁。测量术前、术后的HVA角和IMA角,并对患者进行AOFAS关节评分。结果:31例43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7±3.3)个月。HVA从术前的37.7°±7.6°改善为术后的10.8°±3.6°(P〈0.01)。IMA从术前的14.3°±3.8°,改善为术后的5.8°±2.3°(P〈0.01)。AOFAS评分从术前的(48.6±6.8)分改善为术后的(83.5±5.3)分(P〈0.01)。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者无关节不融合现象发生,无拇外翻复发出现。结论:1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不适用于轻度拇外翻以及不合并1关节松弛的患者。

  • 标签: 外翻 第1跖楔关节 融合 Akin截骨
  • 简介:足[足母]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背伸、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重要作用。修复[足母]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自1995~2007年我科采用第一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足母]创面17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足母]趾 第1跖背动脉 创面 护理 第一跖背动脉
  • 简介:患者。男,48岁,已婚,工人,囚右足车撞伤肿痛活动受1h于2005年10月31日入院。该患者于1h前行走时被后面行驶的摩托车撞倒,挫伤右足趾致右拇趾畸形,疼痂逐渐肿胀,话动受限。经拍片以“右足第一关节脱位,右第二跖骨骨折”收入院。入院后经查,见右足关:竹背仲约60度位畸形,弹性固定,活动受限。X线片见右足第一关节远端向背侧成角移位,

  • 标签: 弹性固定 活动受限 摩托车 X线片 第一跖趾关节闭合脱位 第二跖骨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螺钉贯穿1、2关节关节面对关节面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跗l关=声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1年6—12月选取新鲜成年人足部标本20例进行研究。将足部标本从关节之间离断,确保关节面的软骨的完整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足部离断标本随机分成A、B组,每组10例。A组用1.0mm导针由跖骨向楔骨方向贯穿1、2关节1次,拧入4.0mm空心钉固定;B组分别用1.0mm导针和4.0mm空心钉以同样方向贯穿1、2关节2次。观察2组标本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测量1、2跖骨底关节面和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的面积,计算螺钉贯穿造成1、2跖骨底以及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结果20例标本的1、2跖骨底关节面及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的面积分别为(3.13±0.32)cm2、(2.15±0.31)cm2、(3.44±0.40)cm2、(1.70±0.30)cm2。A组10例标本的1、2跖骨基底关节面和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均为螺钉造成的孔洞,损伤面积占相应关节而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11%±0.26%、7.44%±0.86%、4.65%±0.58%、9.41%±0.45%,孔洞周围关市面良好、无骨折。B组中10例标本的1跖骨基底关节面、楔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和6例标本的2跖骨基底关节面、楔骨远端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为螺钉造成的孔洞,2次螺钉贯穿造成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0.22%±0.67%、9.30%±0.32%、13.32%±0.38%、17.48%±0.84%,孔洞周围关节面良好、无骨折;另外4例标本的2跖骨基底和楔骨远端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较大,螺钉孔洞周围关节软骨面出现裂隙、骨折,2次螺钉贯穿造成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45%±0.57%、20�

  • 标签: 足关节 关节面 解剖学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3D打印技术辅助下精准切取部分2关节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指骨间关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手足外科收治7例近侧手指指骨间关节部分关节缺损患者,术前采集手、足骨骼三维数据,利用3D打印模型体外模拟手术,术中应用以1背动脉-2背动脉为蒂,在导航模板辅助下切取所需大小的2关节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小关节缺损。本组7例均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结果本组7例病例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平均9.5)个月,修复的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为(56±6)°;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例、良4例、差1例。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下游离2关节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小关节缺损,能精准切取组织瓣,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近侧指骨间关节缺损 第2跖趾关节 3D打印 移植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1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设计应用1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11指,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3例采用1背-1背动脉供血,8例采用1背-2背动脉供血;对3例指腹创面残留的患指修复创面同时桥接了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1例合并屈肌腱缺损切取皮瓣时携带2短伸肌腱。术前应用CDU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 I型,皮瓣面积为1.5 cm×5.0 cm~3.0 cm×8.0 cm,供区采用小腿全厚皮片加压植皮。随访资料来自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皮瓣TPD为5~11 mm,平均8 mm。足部供区创面I期愈合10例,1例植皮近蹼处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不妨碍行走,无破溃发生。结论应用1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覆盖创面的同时可携带肌腱、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第1跖背动脉 趾背动脉 外科皮瓣 手指 指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1例60岁男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肺炎住院,给予止咳、平喘及抗炎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带药包括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和孟鲁司特钠。出院后用药4天,患者出现双足关节疼痛伴红肿,腹胀,浑身乏力,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12 μmol/L,血尿酸228 μmoL/L,尿蛋白(+),尿潜血(++)。排除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考虑急性肾损伤和关节疼痛很可能与孟鲁司特钠有关。停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继续应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7 d后患者关节疼痛好转,尿色恢复正常;2周后,Scr恢复正常(75 μmol/L)。

  • 标签: 白三烯拮抗剂 急性肾损伤 关节疼 孟鲁司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1背动脉-2胫侧动脉一蒂串联皮瓣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5月,采用1背动脉-2胫侧串联皮瓣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致伤原因:挤压伤4例,重物砸伤2例,热压伤2例。患指位于示指4例,中指2例,环指2例。缺损范围2.0 cm×2.5 cm~2.5 cm×3.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或肌腱外露,伴指骨骨折3例。急诊手术3例,亚急诊手术5例,于伤后3~5 d进行。切取皮瓣范围2.0 cm×2.5 cm~3.0 cm×3.5 cm;供区直接缝合3例,植皮5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质地、感觉及关节自主活动度(TAM),及足部供区恢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2.0~5.5 h,平均3.5 h;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8例患者获随访3~20(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饱满,质地柔软,弹性良好,与周围组织相似度高,皮瓣TPD为6~15 mm,平均8 mm;手指屈、伸功能良好;足部供区切口I期愈合,行走及跑跳正常,无疼痛不适。结论应用1背动脉-2胫侧动脉串联皮瓣修复同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简化皮瓣血运重建,手术效果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 标签: 串联皮瓣 第1跖背动脉 第2趾胫侧动脉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我院于2000年5月~2004年3月,应用以2背动脉为轴的微型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蹼缺损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科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3~56岁.受区创面:左侧1、2间及3、4蹼各1例,右侧1、2蹼2例,2、3间及3、4蹼各1例.供区:均为以2背动脉为轴的微型逆行足背岛状皮瓣.6例均为足部蹼良性肿物患者(肿物较大,冷冻等疗法不宜者),其中2例先行激光治疗后局部皮肤坏死缺损.皮瓣面积1.0cm×1.5cm~2.5cm×3.0cm.

  • 标签: 第2跖背 动脉微型 岛状皮瓣 手术修复 足部趾蹼缺损 足趾活动
  • 简介:目的报道2足趾近侧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01年9月~2004年1月,根据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2足趾近侧关节符合组织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结果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光片复查未见关节退形性变的征象.结论该方法是重建手部小关节损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 指间关节重建 手损伤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1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山东省警官总医院骨科收治1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40岁。均采用1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供区以刃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0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均获12~22个月随访,皮瓣无臃肿、破溃,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结论1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穿支恒定,切取简单,皮肤质地与周围相近,皮瓣切取后对足部血供无影响,是修复1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第1跖底动脉 穿支皮瓣 第1跖趾关节 软组织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在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120例采用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手术的患者,在康复期(术后6h~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抽取3组数字组成传统健康教育组、掌上健康教育组、多模式健康教育组各40例,其中传统健康教育组采用口头讲解,发放纸质资料等方式;掌上健康教育组采用制作视频和PPT资料,利用掌上电脑和手机微信进行健康教育;多模式健康教育组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掌上健康教育,并通过互动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比较3组患者的康复锻炼正确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多模式健康教育组患者康复锻炼正确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传统健康教育组和掌上健康教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指导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指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多模式健康教育 跖趾关节移植 功能锻炼 掌指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成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7例(30足)由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前足畸形患者,均有痛与外翻锤状畸形。用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关节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随访,患者患足组外形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痛消失28足,出现第五跖骨外侧转移性痛2足,通过前足减压垫垫入,痛感得到有效缓解。术后VAS、AOFAS评分较术前,差异显著(P<0.05)。依据AOFAS评分得知,在30足中,优22足,良4足,可4足,优良率为86.67%。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患者,采取关节成形术施治,矫正效果突出,还能改善功能及缓解疼痛。

  • 标签: 跖趾关节成形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前足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关节休息位、最大背伸位行ESW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肉骨骼超声、星偏移平衡测试(SEBT)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起后开始步行时)、足底筋膜厚度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A组及治疗B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治疗B组除SEBT测试左侧、右侧平均距离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A组水平(P<0.05)。结论在肌内效贴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能更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改善其平衡能力,并以关节处于最大背伸位时行ESWT治疗效果较佳。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跖趾关节 足底筋膜炎 肌肉骨骼超声 肌内效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跖骨干"Z"字旋转截骨治疗伴有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跖骨干"Z"字旋转截骨治疗的伴有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6例(38足),其中男2例,女34例,年龄18~77(49±18)岁。评估患者术前、术后6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DMAA)、嵌合指数、第一跖骨长度以及功能评分情况。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手术前后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嵌合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的0.75±0.11提升到了末次随访时的0.95±0.07(t=11.728,P<0.01)。术后6周HVA、IMA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的HVA较术后6周有增大的趋势,IMA并无明显差异,尽管术后6周DMAA较术前有轻微增大,但末次随访与术后6周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第一跖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1,P>0.05)。拇趾-关节量表(AOFAS)从术前的(50±9)分提高到了术后末次随访的(80±1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的(5.8±1.1)分降至(2.7±1.5)分,曼彻斯特-牛津足部问卷(MOXFQ)从术前的(70±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5±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24、13.439、16.880,均P<0.05)。结论跖骨干"Z"字旋转截骨治疗伴有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能够明显提高关节嵌合指数,改善关节匹配关系,并且不会显著增大DMAA,尽管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像学复发,但并未明显影响其症状及功能。

  • 标签: 拇外翻 "Z"字旋转截骨 跖趾关节匹配度 嵌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