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能源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就直接决定了电力能源的正常供应,而变电运检修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起到了保障作用。如何做好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设备状态检修将是电力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本文针对变电运检修中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讨论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在变电运检修中的作用。

  • 标签: 状态检修技术 变电运维 变电设备 状态检测
  • 简介:摘要检修的目的是通过必要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失效,及时予处理,避免造成设备损坏。继电保护与其它设备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更多的要考虑被保护对象的承受能力,避免主设备故障或扩大停电范围。制定继电保护检修策略时要在确保继电保护可靠性不降低的前提下,针对自身的失效特性和技术性能,合理确定检测周期、检测方式,降低检修成本。尽管电保护失效既包含硬件失效,也包含软件失效。但从检修的成效看,主要是解决硬件失效的问题。软件失效更多地要依赖入网检测和版本管控予以解决。因此,本文后续提到的失效主要为硬件失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应的三一体的综合检修策略。

  • 标签: 互感器 三位一体 综合检修
  • 简介:摘要在变电检修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对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开展变电站现场检修工作之前,要对变电现场进行勘查,并且要把现场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找到,进行安全控制措施的合理制定,把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加大力度培训检修人员,使其提高专业技能,对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推动变电检修工作正常开展。

  • 标签: 变电检修 危险点分享 安全控制
  • 简介:摘要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反事故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减少电力故障损失,降低事故影响范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同时,作为电网系统中的组成部门,继电保护装置需要进行常规的检修,以保障装置自身在运行时候的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和灵敏性。而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修方面,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状态检修技术,这种技术极大地满足了电网运行的需要,切实保证了电网运行和维护的效率。文章在结合电网运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在电网运方面的效率提升功能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就功能的发挥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的常态化运行。

  • 标签: 继电保护 状态检修 电网运维 效率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结合文献检索、质性访谈、小组讨论,并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相关制度、政策等方法,初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第1、2轮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加以选择;第3轮问卷使用专家重要性赋值均数法明确指标的权重。结果3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2%、100%、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0.870和0.877,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101、0.105和0.119。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176个三级指标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质量理论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度较高,结果可靠性较强,能够为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引导与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我国健康发展。

  • 标签: 互联网护理 上门护理 居家护理 延续护理 护理质量评价 三维质量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误吸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ICU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质量模型为框架,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应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2轮问卷函询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权威系数为0.894和0.912,判断系数为0.960和0.964,熟悉系数为0.828和0.86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72和0.189。ICU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指导性较强,为ICU护士的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提高了ICU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误吸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三维质量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三质量结构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为规范、有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于2020年1—10月,以三质量模型为框架,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31名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或者居家护理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力资源、公共卫生管理和信息技术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结果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92、0.828;2轮专家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二级指标0.076、0.075,三级指标0.138、0.150 (P<0.05)。最终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三质量结构模式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及可靠,可为科学有效评价"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及可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互联网+护理服务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共对综合卒中中心的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临床工作年限为(24.63±10.08)年,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8,两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229和0.283。最终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的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脑卒中急诊、卒中单元、随访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综合卒中中心日常护理质量监测和持续质量改进提供评价工具。

  • 标签: 卒中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目前的风电机组运行以及维护的内容和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风电机组运行和维护的管理现状,并对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风电场运模式的有缺点进行比较,以供参考。

  • 标签: 风电场 运维管理 运维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实用的基于三质量模式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科学地评价溶栓期护理质量。方法以三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阅读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相关文献,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构建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第1轮0.881、第2轮0.879。10项二级指标及51项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15,第2轮协调系数分别为一级指标0.504、二级指标0.509、三级指标0.541,χ2检验均为P<0.001。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189、0.601、0.210。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51项三级指标的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并为管理者提供标准的、实用性的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质量评价工具。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实用的基于三质量模式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科学地评价溶栓期护理质量。方法以三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阅读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相关文献,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构建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第1轮0.881、第2轮0.879。10项二级指标及51项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15,第2轮协调系数分别为一级指标0.504、二级指标0.509、三级指标0.541,χ2检验均为P<0.001。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189、0.601、0.210。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51项三级指标的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并为管理者提供标准的、实用性的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质量评价工具。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成立科研小组,为初步构建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以结构-过程-结果三质量模式为理论框架,初步筛选相应指标,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从两轮结果的应答率、专家意见和专业性评判以评价各专家对该体系各敏感指标的积极性、权威性和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采用界值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本研究经过第一轮16位专家和第二轮14位专家函询后,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权威系数为0.968~0.90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形成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5个。结论最终构建的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用于实际工作中评价小儿血液科的服务质量

  • 标签: 三维质量模式 小儿血液科 服务质量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眼科日间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眼科日间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1—8月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质量模型,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眼科日间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1和0.858,专家协调系数为0.098~0.264。最终构建的眼科日间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57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眼科日间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全面、客观地评价眼科日间手术室护理质量,促进眼科日间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手术室 眼科学 日间手术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黄芪药材三荧光光谱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测定黄芪提取物三荧光光谱,通过对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数据的平行因子分析,解析黄芪三荧光光谱的荧光组分特征;测定23个产地黄芪样本的三荧光光谱,并进行质量判别分析。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黄芪80%乙醇提取液的三荧光光谱图主要呈现出305 nm/420 nm(峰1)、280 nm/315 nm(峰2)和265 nm/475 nm(峰3)3组特征激发/发射峰。平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荧光特征峰峰1和峰3各含有1种异黄酮类荧光组分,峰2含有2种氨基酸类荧光组分。不同产地黄芪样本三荧光光谱的特征峰个数及荧光强度均存在差异。结论三荧光光谱可实现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质量一致性评价,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为黄芪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芪(中药)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法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结构-过程-结果三质量评价模式制订帕金森病患者出院延续护理指标,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6月整群抽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及余数分组法分成三组(各50例),分别实施基于三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护理(试验组)、普通延续护理和普通护理。比较三组患者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量表(PD-NMS)、39项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问卷(PDQ-39)评分。结果试验组PDSS评分高于普通延续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而SDS、PD-NMS、PDQ-39评分低于普通延续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护理可改善患者睡眠、非运动症状,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延续护理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护理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联合三超声诊断胎儿颅脑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疑似胎儿颅脑畸形的孕妇82例,均行二超声、三超声诊断。以引产或产后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二超声、三超声单独诊断及二者联合诊断疑似胎儿颅脑畸形孕妇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并对胎儿不同颅脑畸形检出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组82例疑似胎儿颅脑畸形孕妇,引产或产后确诊胎儿颅脑畸形阳性67例,阴性15例;采用二超声联合三超声诊断出真阳性66例,真阴性12例;采用二超声诊断出真阳性61例,真阴性5例;采用三超声诊断出真阳性63例,真阴性8例。二超声联合三超声诊断特异度(80.00%,12/15)高于二超声(33.33%,5/15)及三超声(53.33%,8/15),误诊率(20.00%,3/15)低于二超声(66.67%,10/15)及三超声(46.67%,7/15),P<0.05。二超声、三超声单独与联合诊断不同颅脑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联合三超声诊断胎儿颅脑畸形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其早期筛查提供丰富科学依据。

  • 标签: 胎儿 颅脑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剂量和二剂量分布质量核查方法,为我国IMRT剂量质量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中国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调强放射治疗聚苯乙烯固体模体,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靶体积处方剂量,剂量限制在400 cGy,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剂量限制在200 cGy,静态机架,能量6 MV X射线,对IMRT固体模体,实施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照射后的TLD和胶片邮寄至IAEA剂量学实验室测量和估算。选择加速器多,物理师水平较高的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治疗计划的创建、勾画、照射TLD和胶片的程序与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相同。照射后TLD和胶片邮寄至外部核查组(EAG)测量和估算。结果按IAEA要求,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为±7.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2%和0.8%,符合要求。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6%和-1.0%,符合要求。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在0~10.6%和-0.6%~20.9%范围内。按IAEA要求,二剂量分布3 mm /3%通过率应≥9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为100%,结果优秀。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加IAEA验证方法研究结果:胶片测量与TPS计划二剂量分布通过率在45.0%~100.0%范围内。结论TL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质量核查,胶片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二剂量分布通过率质量核查,方法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强,便于邮寄,数据准确可靠,适合在我国放射治疗机构大范围开展质量保证核查。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免冲洗胶片 靶体积 危及器官 二维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试验联合二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WE)技术评估供肝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脑死亡器官捐献的21例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肝获取前均于本院ICU完成ICG试验和2D SWE检查。根据受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情况,将6例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受者列为观察组,将15例早期肝功能正常受者列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者年龄和移植前末次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供肝冷缺血时间、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ICG-PDR)和杨氏模量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末次Child-Pugh评分和无肝期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CG试验、2D SWE及2D SWE联合ICG试验对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8±13)岁和(5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供者供肝ICG-R15分别为(5.5±3.0)%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ICG-PDR分别为(21±5)%/min和(24±4)%/min,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0±1.3)kPa和(3.9±2.6)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和-0.930,P均>0.05)。ICG-R15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PDR为0.789(95%CI:0.513~1.000,P<0.05),2D SWE为0.756(95%CI:0.5392~0.9719,P>0.05),ICG-R15联合ICG-PDR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R15及ICG-PDR联合2D SWE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0.608~1.000,P<0.05),最佳阈值为ICG-R15=4.15%,ICG-PDR=21.7 %/min,杨氏模量值=3.00 kPa,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7%。结论ICG试验联合2D SWE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优于2D SWE或ICG试验,且具有无创、简便和可定量评估等优势。

  • 标签: 肝移植 供肝质量 吲哚菁绿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动车组运行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动车组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运行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方面。动车组的维护单位通过利用科学技术、建立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对动车组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及时发出数据信号,反映出动车组的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及时处理各类故障,有效维护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 标签: 动车组 运行 检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质量评价模式在首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褥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质量评价模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周。评估两组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母婴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对照组失访8例、观察组失访7例,最终纳入产妇171例,其中对照组85例、观察组86例。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的产妇保健知识得分、新生儿保健知识得分、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急性乳腺炎、产褥感染、产后便秘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湿疹、腹泻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三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对首次剖宫产产妇进行延续性护理,有助于产妇掌握产褥期保健知识,对母婴健康状况有积极作用,并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产妇 剖宫产 产褥期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