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是影响公共卫生的重要病原体,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MRSA在生物和非生物表面上可形成生物被膜,使抗菌药物对MRSA不敏感从而加重感染。本文就MRSA的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主要成分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对生物被膜的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合并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足合并金黄葡萄球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溃疡部位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金黄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128例患者所分离株金黄葡萄球菌西林敏感者为敏感菌组(33例),对西林耐药者为耐药菌组(95例)。结果共分离出128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株(61.72%)、革兰阴性菌45株(35.16%)和真菌4株(3.12%);敏感菌组和耐药菌组患者中分别分离病原菌33株和95株;敏感菌组患者分离菌株对利福平、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G、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呋喃妥因菌株耐药率高于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856、12.309、19.998、15.682、4.072、30.258、6.089、22.233、5.264,P = 0.004、0.001、< 0.001、< 0.001、0.041、< 0.001、0.007、< 0.001和0.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溃疡面积、溃疡病程、入院前6个月使用抗菌药以及高血压均为糖尿病足患者合并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0.010、0.023、0.012和0.029)。结论金黄葡萄球菌是糖尿病足疾病主要感染病原菌,低蛋白血症、溃疡面积、溃疡病程、入院前6个月使用抗菌药、高血压均为糖尿病足患者合并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足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ISPED)11家医院住院的452例MRSA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分析患儿一般情况、高危因素、抗菌药物治疗、预后,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感染型别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别,不同感染型别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52例患儿中男264例、女188例,年龄为2日龄~17岁,其中≤1岁233例(51.5%)、>1~3岁79例(17.5%)、>3~5岁29例(6.4%)、>5~10岁65例(14.4%)、>10岁组46例(10.2%)。发病月份较多的为12月份(55例,12.2%)、2月份(47例,10.4%)、11月份(46例,10.2%)、1月份(45例,10.0%)、3月份(40例,8.8%)。社区获得性MRSA 335例(74.1%),医院获得性MRSA 117例(25.9%)。174例(38.5%)患儿存在基础疾病或长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史。209例(46.2%)患儿本次住院接受医疗侵入置管。182例(40.3%)患儿入院前3个月有β内酰胺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噁唑酮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使用史。临床疾病以肺炎最常见(203例),然后依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33例)、脓毒血症(92例)、深部组织脓肿(42例)、骨髓炎(40例)、化脓性关节炎(26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等。≤1岁组患儿肺炎的比例高于>1~3岁组、>3~5岁组、>5~10岁组、>10岁组[57.5%(134/233)比30.4%(24/79)、31.0%(9/29)、38.5%(25/65)、23.9%(11/46),χ2=17.374、7.293、7.410、17.373,P均<0.01]。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比例高于医院获得性MRSA[33.4%(112/335)比17.9%(21/117),χ2=10.010,P=0.002],而所致肺炎比例则低[42.1%(141/335)比53.0%(62/117),χ2=4.166,P=0.041]。≤1岁组入院后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高于>1岁患儿[(15±8)×109/L比(13±7)×109/L,t=2.697, P=0.007],而≤1岁组C反应蛋白低于>1~3岁组、>5~10岁组和>10岁组[8.00(0.04~194.00)比17.00(0.50~316.00)、15.20(0.23~312.00)、21.79(0.13~219.00)mg/L,Z=3.207、2.044、2.513, P均<0.05],降钙素原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治疗,治愈131例,好转278例,未愈21例,死亡12例,放弃10例。452株MRSA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100.0%敏感,对青霉素100.0%耐药,红霉素耐药率为85.0%(375/441)、克林霉素为67.7%(294/434)、复方磺胺类为5.9%(23/391)、左氧氟沙星为4.5%(19/423)、庆大霉素为3.2%(14/438)、利福平为1.8%(8/440)、米诺环素为1.1%(1/91)。社区获得性MRSA及医院获得性MRSA两组间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MRSA感染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好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并以社区获得为主。临床疾病以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脓毒血症较多见。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MRSA菌株。MRSA对复方磺胺类、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普遍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临床医生需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积极有效抗感染治疗,改善MRSA感染患儿临床预后。

  • 标签: 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疾病特征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小檗碱对西林金黄葡萄球菌USA300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研究小檗碱对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机制。方法基础研究。本研究使用标准菌株USA300,该菌株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蓝乐夫课题组2019年所赠送。用1/2最低抑菌浓度(MIC)(64 mg/L)和1/8MIC(16 mg/L)浓度的小檗碱处理和无小檗碱处理西林金黄葡萄球菌USA300,分析USA300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将差异基因筛选条件设为:P值<0.05,且差异倍数>2。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测序结果发现,高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共有754个差异基因表达,其中上调基因主要为lukD、lukE、ssaA等,下调基因主要为lukF-PV、lukS-PV、clfA、splB~splF、sspA等;低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有19个差异基因表达,其中上调基因为speG、scpB、rpsQ等,下调基因为betA、bccT等。结论本研究USA300转录组基因表达情况,了解经小檗碱作用后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推测小檗碱主要通过调控细菌细胞壁水解功能、白细胞毒素及其他毒力因子的表达发挥对MRSA的抑菌作用。

  • 标签: 小檗碱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序列分析 RNA 基因表达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中不同来源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明确上海某医院MRSA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二医院2017—2018年期间72株MRSA,综合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72株MRSA中,46株分离自临床病例,26株分离自医院环境。46株临床分离菌株包括33株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以及13株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且来自医院的不同的病区。感染MRSA的住院患者所在科室以老年科(34.8%,16株)、内科(26.1%,12株)和外科(26.1%,12株)为主。MLST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MRSA菌株的ST型差别较大,但ST764是不同来源的MRSA菌株的优势克隆群(40.3%,29株),且PFGE聚类结果显示12株不同来源的ST764型MRSA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0%)。结论ST764型MRSA可能在社区、医院及环境中存在播散,应持续监测MRSA及其变异情况。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社区获得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CA-MRSA)的分子特征、耐药率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抗生素使用及感染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2014至2018年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葡萄球菌,从中筛选出CA-MRSA菌株共72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所收集菌株的7种毒力基因包括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基因(fnbA,fnbB)、溶血素基因(hla,hlb)、肠毒素基因(sec,seh)、杀白细胞素基因(PVL)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ST59组和非ST59组之间耐药率和毒力基因携带率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衢州地区SSTIs CA-MRSA以ST59型(55.56%,40/72)为主要流行克隆株。所有分离株对红霉素(90.28%,65/72)、克林霉素(68.06%,49/72)、四环素(41.67%,30/72)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达托霉素及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序列型59(ST59)型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85.00%,34/40),ST59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克隆型(χ2=11.886,P<0.01)。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72株皮肤软组织感染CA-MRSA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hla(97.22%,70/72)、hlb(33.33%,24/72)、fnbA(50.00%,36/72)、fnbB(48.61%,35/72)、PVL(63.89%,46/72)、sec(4.17%,3/72)、seh(4.17%,3/72),PVL基因在ST59中的携带率为(77.50%,31/40),ST59 PVL携带率显著高于在其他非ST59中的携带率(χ2=7.227,P<0.01)。结论衢州地区SSTIs CA-MRSA的主要克隆为ST59型,与全国其他地区一致,ST59型分离株PVL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其他分离株。SSTIs CA-MRSA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治疗中不宜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软组织感染 葡萄球菌皮肤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细菌毒素类 外毒素类 杀白细胞素类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葡萄球菌已成为引起医院、社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金黄葡萄球菌致病力较强,可产生多种抗原蛋白、酶和毒素,造成机体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全身脏器感染,甚至造成死亡。同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金黄葡萄球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致病能力日趋增强,对临床抗感染造成较大困难。消毒剂是防控金黄葡萄球菌造成医院、社区感染的重要措施,然而,随着消毒剂的大量使用,病原菌对消毒剂抗性增加与敏感性减弱,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造成较大影响,随之而来的消毒剂抗力引起临床广泛关注。因此,临床应对此引起重视,加强消毒剂对病原菌的消毒效果,防止金黄葡萄球菌等菌株播散,对改善社区、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消毒剂 消毒剂抗力
  • 简介: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性肺炎仍然是重症肺炎的首要原因。金黄葡萄球菌CAP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征尚不完全清楚,使其抗生素初始经验性治疗更加复杂化。金黄葡萄球菌是除肺炎链球菌以外CAP的主要细菌病原体,鼻腔定植菌的毒力及其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决定其易在病毒感染后引起肺部损伤。金黄葡萄球菌产生的杀白细胞素及其他毒素因子,导致感染后宿主细胞死亡,并激活体液免疫、产生大量炎症因子,进一步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性肺损伤,且可造成全身崩溃性感染。目前人们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毒性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尚不深入,在抗生素耐药时代,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流行使抗感染治疗日益困难,亟待改进综合诊治措施,提高救治率,减少致残率,并探索针对病原体毒力因子和宿主免疫调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 儿童 治疗 合并症
  • 简介:摘要金黄葡萄球菌导致人类感染的疾病范围很广,从轻症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各种威胁生命的侵袭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骨髓炎、心内膜炎、坏死性肺炎等)。金黄葡萄球菌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使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除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外,还需要研发新型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治疗的药物和制定相应策略。构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有利于探索金黄葡萄球菌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该文将从动物模型的种属选择、造模方法、检测指标、优缺点等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模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伏对金黄葡萄球菌生物膜(BBF)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金黄葡萄球菌,选取480枚钛合金板,分别在钛板表面建立7,14,21,28 d金黄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每个时相点120枚。再将每个时相点生物膜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碘伏浸泡组(PBS组)、碘伏浸泡5 min组(5 min组)和碘伏浸泡10 min组(10 min组)。PBS组分别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FITC-ConA)与碘化丙啶(PI)、PI与SYT09染料将金黄葡萄球菌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构,并采用活菌计数法(CFU计数)清点菌落数;5 min组、10 min组采用PI和SYT09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碘伏浸泡后的生物膜变化及细菌活力,采用活菌计数法评估碘伏的抗菌效果。结果PBS组采用FITC-ConA和PI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胞外多聚物逐渐增多,生物膜空间结构逐渐成熟,到21 d时生物膜空间结构变化明显,28 d时成熟;PI和SYT09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菌数量增多,外形呈山峰状。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胞外多聚物逐渐增多,形成了结构化的微环境并逐渐成熟。5 min组、10 min组中培养7 d[0(0,0)CFU/ml]及14 d[0(0,0)CFU/ml]时细菌被全部杀灭,21 d时5 min组及10 min组抗菌作用均减弱,但10 min组[100(100,125)CFU/ml]较5 min组[300(275,425)CFU/ml]的抗菌效果好(P<0.05),28 d时碘伏浸泡5 min组[500(375,700)CFU/ml]和10 min组[250(175,400)CFU/ml]的抗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膜的成熟是细菌和胞外多聚物的整体成熟并形成空间化的微环境,生物膜以21 d为界分成年轻生物膜和成熟生物膜,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胞外多聚物及微环境的成熟;对于培养时间≤21 d的细菌生物膜,碘伏浸泡10 min较5 min抗菌效果好,而对培养时间>21 d的细菌生物膜延长碘伏浸泡时间对于抗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 标签: 生物膜 感染 葡萄球菌,金黄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绍兴地区临床分离金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同源性。方法收集2017年绍兴地区某综合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金黄葡萄球菌,检测菌株的耐药性,比较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和西林敏感金黄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差异。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自血液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FGE试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234株金黄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40.60%(95株),自血液样本中分离到24株。MRSA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呋喃妥因和复方磺胺唑的耐药率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9、9.686、18.586、18.586、17.295、4.446和5.440,P<0.05)。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的为β内酰胺类的blaZ基因(100.00%),其次为erm(C)(74.58%),每株菌最少检出1种耐药基因,最多检出8种。24株血培养细菌PFGE共分为16个型别,无优势基因型。结论绍兴地区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SSA,血流感染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表现为较高的耐药遗传多样性。同源性较为分散。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耐药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同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16-2019年住院患儿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葡萄球菌462株,分析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462株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中,男性285株,女性177株;金黄葡萄球菌主要感染1岁以下患儿(χ2=73.163,P<0.001),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χ2=27.656,P<0.001);共检出462株金黄葡萄球菌,其中西林敏感金黄葡萄球菌(MSSA)363株,占78.6%,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99株,占21.4%,MSSA和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因均100.0%敏感;MSSA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噁唑、苯唑西林、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5.9%、91.7%、72.2%、96.7%、92.6%、90.0%;MRSA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噁唑、苯唑西林、利福平、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91.9%、82.8%、80.8%、57.6%、90.9%、77.8%、76.8%,提示MRSA的耐药率较MSSA高;MSSA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是青霉素G(91.2%)、红霉素(61.7%)、克林霉素(50.1%),MRSA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均100.0%耐药。结论儿童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形势严峻,且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标本中检出的金黄葡萄球菌以MSSA为主,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MRSA和MS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明显,应合理使用抗菌素,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及减少MRSA的产生。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 抗药性 呼吸道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新生儿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特点。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0月从北京儿童医院共收集到189株新生儿SA临床分离株,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 MLST)、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 SCCmec)分型、金黄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us protein A, Spa)分型,并进行了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 leucocidin, PVL)基因及21种超抗原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189株SA临床分离株中,125株分离自呼吸道分泌物标本,55株分离自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脓液,8株分离自血液,1株分离自胸腔积液。189株SA中有98株西林敏感SA(methicillin-susceptible SA,MSSA)及91株西林耐药SA(methicillin-resistant SA,MRSA)。MSSA克隆型较分散,共发现了42种克隆型,ST188-t189是主要的克隆型,占11%;MRSA共有26种克隆型,ST59-SCCmecⅣa -t437为主要的克隆型,占53%。MRSA中PVL的阳性率(32%)明显高于MSSA(10%)(P<0.01),有166株菌株(88%)至少携带一种超抗原毒素基因,其中携带率最高的为肠毒素基因seq和seb,分别为47%和43%,seb-sek-seq是最常见的超抗原基因谱型。MRSA、MSSA菌株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77/91)和90%(88/98),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MRSA与MSSA的主要克隆型不同,MRSA的主要克隆型为ST59-SCCmecⅣa -t437,MSSA的主要克隆型为ST188-t189, MSSA的克隆型更为分散。MRSA中的PVL阳性率(32%)明显高于MSSA的PVL阳性率(10%),两者超抗原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和90%,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生儿 毒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金黄葡萄球菌生物膜早期形成及后期成熟的影响。方法以ATCC6538及编号为16-22的金黄葡萄球菌为受试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大黄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用银染法观察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形态,结晶紫染色法和连续稀释法进行膜内活菌计数。结果大黄素对ATCC6538和16-22的MIC分别为32、16 μg/ml。形态学观察发现≥4 μg/ml的大黄素能有效减少金黄葡萄球菌的黏附和破坏已成熟的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和连续稀释法的结果表明当大黄素的浓度达到8 μg/ml后,75%的ATCC6538和70%的16-22金黄葡萄球菌生物膜生成被抑制;56%的已成熟生物膜被破坏。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破坏成熟的生物膜。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大黄素 亚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辅助基因调控子(accessory gene regulator,agr)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在金黄葡萄球菌致病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可通过上调分泌性毒力因子,下调细胞壁表面黏附蛋白的表达,影响其侵袭性和生物膜播散能力。根据agr系统序列及agrC和自诱导肽(auto-inducing peptide,AIP)识别受体的不同,可将金黄葡萄球菌分为4型,各型AIP能激活自身agr位点,但可交叉抑制其他类型agr位点表达。目前,金黄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中agr缺陷株普遍存在,agr不同分型和特定菌株克隆及疾病种类有关,常影响疾病病程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该文对金黄葡萄球菌agr系统4种不同分型和表达缺陷对毒力、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附属基因调节系统 毒力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培养中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hVISA)的流行性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MHA5T(含有5 μg/ml替考拉宁的MH琼脂)和菌群曲线分析法(populats profiles/area under the curve,PAP/AUC)检测hVISA,PCR方法对hVISA菌株进行SCCmec(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 typing,MLST)﹑金黄葡萄球菌蛋白A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in A,spa)和附属基因调节子(accessory gene regulator,agr)分型检测,TritonX-100诱导自溶性检测hVISA菌株和万古霉素敏感金黄葡萄球菌(vancomyc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VSSA)菌株的自溶性差异,real-time PCR方法检测hVISA和VSSA菌株中vraR、mgrA、icaA、icaR、pbp4和agr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血培养中西林耐药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为39.5%,136株MRSA中共检出hVISA 31株,hVISA的阳性率为22.8%, hVISA菌株的万古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主要集中在1.5 μg/ml(占54.8%)和2 μg/ml(占25.8%),而VSSA菌株万古霉素MIC主要分布在0.5 μg/ml(占46.7%)和0.75 μg/ml(占39.0%)。hVISA的主要流行克隆为ST239-SCCmecⅢ-t030-agrⅠ型,有22株,占71.0%,与VSSA相比,hVISA菌株自溶性有所下降(χ2=13.583,P=0.032)。RT-PCR结果显示与VSSA菌株相比,hVISA菌株中vraR、mgrA和ica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了1.58倍、1.53倍和1.06倍(P<0.01),而icaR、agr和pbp4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0.85倍、0.61倍和1.03倍(P<0.05)。结论hVISA的流行率高达22.8%,主要流行克隆为ST239-SCCmecⅢ-t030-agrⅠ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加强院感防控,避免hVISA菌株流行克隆的传播以及VISA和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葡萄球菌(VRSA)的产生。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hVISA 自溶性 MLST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致病株分子特征及耐药性,供临床诊治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金葡菌肺炎患者分离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A检测鉴定西林金葡菌(MRSA)或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盒氏染色体(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21种超抗原(SAgs)基因、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黏附基因fnbB、cna;采用琼脂稀释法、E-test检测14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收集42株金葡菌,其中MRSA、MSSA各21株。MRSA的优势克隆为ST59-SCCmecⅣa-t437(71.4%);MSSA的分型较为分散,以ST25-t078(14.2%)最多见。42株金葡菌中有36株(85.7%)至少携带1种超抗原基因,最常见的超抗原基因型为sek-seq(21.4%);MRSA pvl基因携带率(52.3%)明显高于MSSA(14.2%),而MSSA fnbB及cna基因携带率(42.8%和47.6%)明显高于MRSA(均为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达90.4%(38/42株)。结论MRSA在儿童金葡菌肺炎致病株中检出率高,其主要克隆型为ST59-SCCmecⅣa-t437。儿童肺炎金葡菌分离株的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和多重耐药率较高,MRSA菌株常携带pvl基因,而MSSA菌株携带fnbB、cna更常见。

  • 标签: 肺炎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毒力因子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侵袭性金黄葡萄球菌(SA)感染患儿的感染部位分离株与其鼻腔定植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两类不同来源菌株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1月至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收治的社区侵袭性SA感染患儿的无菌部位收集到45株SA侵袭株,并从患儿鼻前庭筛查出28株定植株。采用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采用PCR法检测菌株中耐药基因mecA、blaZ及毒力基因杀白细胞素(pvl)的携带情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检测感染株和定植株的同源性。结果62.2%(28/45例)的感染患儿鼻前庭存在SA定植。侵袭株40.0%(18/45株)是西林SA(MRSA)菌株,定植株32.1%(9/28株)为MRSA菌株,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株对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抵抗力强于定植株,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4、7.820、5.359,均P<0.05)。感染株和定植株的耐药基因balZ和毒力基因pvl的携带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型上显示,与MRSA感染相比,西林敏感SA(MSSA)感染更容易发生鼻腔一致性定植[16.7%(3/18例)比48.1%(13/27例),χ2=4.671,P<0.05]。PFGE分型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感染MSSA菌株的患儿与感染MRSA菌株者相比,前者更易存在同源性的SA定植[59.3%(16/27株)比27.8%(5/18株),χ2=4.301,P<0.05]。结论侵袭性SA感染患儿的感染株与定植株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但其常见耐药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无差异性。MSSA菌株感染患儿较MRSA菌株感染患儿的鼻腔内更有可能出现一致性定植菌。在侵袭性SA感染患儿中筛查SA的定植状态可能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侵袭 感染 定植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