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叶倩男 平键 徐列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203;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 201203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小囊泡,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内含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能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病理活动。肝细胞窦内皮细胞细胞均能够以外泌体为介质与星状细胞进行信息传递,调控星状细胞的活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活性。现就外泌体对星状细胞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肝星状细胞 活化 迁移 凋亡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星状细胞(HSC)的直接接触调节作用。方法建立HSC及BMSC共培养系(共培养组),共培养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共培养组HSC中Notch通路相关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及Notch4)及BMSC中Notch相关配体(Dll1,Dll3,Dll4,Jag1及Jag2)的表达情况,以单独培养HSC及BMSC为对照组。两组蛋白表达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培养组中Notch1表达量为1.85±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0.25(t=4.235,P<0.05);而Notch3表达为0.4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8(t=-7.971,P<0.05);Notch相关配体Jag1表达为2.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9±0.13(t=6.386,P<0.05)。结论BMSC可能通过Jag1结合Noch1以直接接触机制调控HSC。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肝星状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癌旁组织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接受根治性切除的32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3例,女性47例,年龄17~80岁,中位年龄53岁。癌旁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肿瘤多发(HR=1.895,95%CI:1.155~3.108)、微血管侵犯(HR=1.665,95%CI:1.104~2.512)、肿瘤直径>5 cm(HR=2.400,95%CI:1.603~3.594)、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880,95%CI:1.257~2.810)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HR=1.631,95%CI:1.151~2.311)、微血管侵犯(HR=2.145,95%CI:1.536~2.994)、肿瘤直径>5 cm(HR=1.866,95%CI:1.342~2.592)、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517,95%CI:1.084~2.122)是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癌旁组织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将患者分为低比值组(比值≤18,n=222)和高比值组(比值>18,n=98)。低比值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瘤生存率均优于高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旁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低比值患者预后更佳。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γδ 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锌α2糖蛋白(AZGP1)在星状细胞活化和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诱导人星状细胞株LX2活化和构建四氯化碳小鼠纤维化模型,观察细胞组织中AZGP1的表达情况。应用质粒转染法过表达和抑制表达AZGP1后,分别检测LX2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凋亡功能及相关因子的改变。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活化的LX2细胞中,AZGP1蛋白减少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增多,二者呈负相关。AZGP1基因和蛋白在活化的LX2细胞和四氯化碳纤维化小鼠的组织内显著低表达。过表达AZGP1后,LX2细胞中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和蛋白明显下调;细胞荧光显示过表达AZGP1的细胞活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减少。此外,过表达AZGP1后,LX2细胞的增殖活性和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蛋白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实验显示过表达AZGP1的细胞停滞在G0/G1期比例显著增多、而S期比例显著减少。AZGP1对LX2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AZGP1可通过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而逆转纤维化;过表达AZGP1有望成为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锌α2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对星状细胞(HSCs)中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活化的星状细胞(HSC-T6)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RGZ干预组、RGZ与锌原卟啉-Ⅸ(ZnPP-Ⅸ)共同干预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HSC-T6的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PPARγ、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多组间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RGZ干预组HSC-T6增殖活性及HA、PⅢP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值均< 0.01),但PPARγ、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PARγ:2.97±0.22对比1.07±0.05,0.96±0.08对比0.31±0.03;HO-1:4.28±0.73对比1.80±0.36,1.83±0.26对比0.61±0.09),P值均<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Z与ZnPP-Ⅸ共同干预组同RGZ干预组比较,HSC-T6增殖活性及HA、PⅢP表达有所升高(P值均< 0.05);HO-1的的mRNA相对表达量(3.16±0.38对比4.28±0.73)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31±0.17对比1.83±0.26)降低,P值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但呈下降趋势。RGZ与ZnPP-Ⅸ共同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1.80±0.36)及蛋白相对表达量(0.61±0.09)比较,明显增高,P值均< 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上述结果一致。结论罗格列酮诱导PPARγ表达增加进而抑制HSC增殖活化及胶原产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其下游HO-1的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血红素加氧酶-1 肝星状细胞 罗格列酮 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01a(miRNA-101a)是否通过调控肌醇需要酶1α蛋白(IRE1α)信号通路介导星状细胞活化以及对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纤维化模型,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miRNA-101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IRE1α的蛋白表达。星状细胞(HSC)-T6处理分为HSC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活化组、TGFβ1+miRNA-NC组(转染miRNA-101a空白对照质粒)和TGFβ1+miRNA-M组(转染miRNA-101a模拟质粒)。给予对应干预后,检测各组间miRNA-101a、αSMA、I型胶原和IRE1α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组织中纤维沉积明显[(0.17±0.06)%比(2.09±0.39)%],miRNA-101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1.00±0.05)比(0.4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且实验组小鼠组织αSMA、I型胶原及IRE1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00±0.23)比(4.09±0.80)、(1.00±0.21)比(4.98±1.19)、(1.00±0.24)比(3.2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TGFβ1处理抑制HSC-T6细胞miRNA-101a表达,诱导HSC-T6活化,导致αSMA、I型胶原以及IRE1α蛋白表达上调;TGFβ1+miRNA-M组中miRNA-101a表达水平(1.89±0.20)明显高于TGFβ1+miRNA-NC组(0.5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过表达miRNA-101a后,αSMA、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2.65±0.69)比(0.84±0.13)、(3.15±0.59)比(1.3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RE1α蛋白表达亦下调[(2.63±0.47)比(1.0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iRNA-101a可能通过抑制IRE1α信号通路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和纤维化形成。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微小RNA-101a 肌醇需要酶1α蛋白信号通路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星状细胞(HSCs)活化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3—9月,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9例纤维化患者组织标本。人体组织分为健康对照组与纤维化组。C57BL/6实验小鼠分为野生型(WT)、FRNK基因敲除型(FRNK-/-)两组,以四氯化碳(CCl4)进行纤维化造模,完成后使用腺病毒载体构建FRNK基因过表达型(Ad-FRNK)。通过HE、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Y397-FA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提取小鼠原代HSCs,细胞划痕实验检测FRNK对HSCs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对Rac、Rho活化的影响。结果纤维化人体组织PY397-FAK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8±0.09比0.73±0.09),FRNK低于健康对照组(0.68±0.09比0.79±0.11),P值均<0.01。CCl4造模后,FRNK-/-组小鼠纤维化[(153±13)%]较WT组(100%)程度更明显,PY397-FAK与α-SMA蛋白表达量高于WT组(2.50±0.23比0.75±0.09, 1.46±0.20比0.92±0.10),P值均<0.01。在FRNK-/-组小鼠体内重新导入FRNK基因(100%)后,小鼠纤维化程度减轻[(74±6)%],PY397-FAK与α-SMA蛋白表达量减少(0.68±0.11比1.12±0.19,0.68±0.10比0.85±0.06),P值均<0.01。体外实验显示,FRNK可抑制HSCs的迁移功能[WT︰FRNK-/-︰Ad-FRNK为(339±49)%︰(580±53)%︰(259%±33)%],并抑制Rac和Rho蛋白的活化(Rac为0.54±0.07比0.91±0.10比0.77±0.12,Rho为0.45±0.05比0.64±0.06比0.53±0.07),P值均<0.01。结论FRNK可通过抑制HSCs的活化及迁移功能改善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Y397-FAK、抑制Rac和Rho的活化有关。

  • 标签: 肝硬化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细胞迁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阐述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凋亡肌醇磷脂-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数据库数据对FN1在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时留取的患儿组织标本31例,其中因非肝胆疾病导致死亡的婴儿肝脏组织样本3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5例和BA 23例;根据日本Ohkuma's纤维化分级标准对所有组织样本进行分级处理,按照纤维化程度又将BA分两组:轻度(Ⅰ~Ⅱ级)、重度(Ⅲ~Ⅳ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1、PI3K、p-Akt和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以上蛋白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利用qRT-PCR检测组织FN1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FN1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是调控小鼠纤维化的核心基因之一。FN1在B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FN1表达于BA肝细胞细胞质以及肝细胞外间隙,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FN1的表达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s=0.938,P<0.01),其在BA重度纤维化组表达明显高于轻度纤维化组[(0.135 8±0.041 6)比(0.054 8±0.009 5),t=-6.035,P<0.001];(2)qRT-PCR定量分析显示BA重度纤维化组FN1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纤维化组,为(1.038±0.264 3)ng/ml比(0.522 1±0.236 5)ng/ml,P<0.0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3K与PI3K/Akt通路上下游基因FN1(r=0.981,P<0.01)和α-SMA(r=0.988,P<0.01)在BA纤维化中的表达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同样,p-Akt与该通路上下游基因FN1(r=0.946,P<0.01)和α-SMA(r=0.971,P<0.01)在BA纤维化中的表达也都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BA组织中FN1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并经PI3K/Akt信号途径参与调控纤维化进程,干预FN1可能会成为治疗BA纤维化的新靶点。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纤维化 纤维连接蛋白1 PI3K/Akt 肝星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星状细胞(LX-2细胞)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lin-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使用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LC3(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筛选和感染率测定。采用成组设计,用不同浓度NaAsO2[μmol/L:5.00(感染+高砷剂量组)、0.50(感染+中砷剂量组)、0.05(感染+低砷剂量组)、0.00(感染组)]孵育稳定感染LX-2细胞,构建体外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NaAsO2对LX-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测定RFP、GFP荧光,感染率在70%左右,荧光显微镜下观测RFP和GFP的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感染细胞株建立成功。NaAsO2处理24、48、72 h,与空白组比较,感染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余各剂量组细胞活性均下降(P均< 0.05)。各组间LC3、Beclin-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7.450、11.084,11.294、11.745,31.635、12.130,P均< 0.05)。LC3 mRNA水平,感染组、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20.09 ± 6.50、36.57 ± 9.68、14.19 ± 6.17)高于空白组(1.25 ± 0.21,P均< 0.05),感染+高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P < 0.05);Beclin-1 mRNA水平,各组(22.46 ± 0.66、13.38 ± 2.27、20.80 ± 6.95、24.31 ± 7.09)高于空白组(1.10 ± 0.53,P均< 0.05);α-SMA mRNA水平,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1.07 ± 0.27、1.65 ± 0.17、1.73 ± 0.26)高于空白组(0.60 ± 0.11)、感染组(0.31 ± 0.09,P均< 0.05)。LC3蛋白表达,感染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20 ± 0.06、0.15 ± 0.00、0.16 ± 0.01)高于空白组(0.04 ± 0.01,P均< 0.05);Beclin-1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83 ± 0.03、1.20 ± 0.02)高于空白组(0.25 ± 0.01,P均< 0.05),感染+低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0.53 ± 0.03,P < 0.05);α-SMA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78 ± 0.10、0.68 ± 0.06)高于空白组(0.40 ± 0.07)、感染组(0.48 ± 0.04,P均< 0.05)。结论NaAsO2可能通过促进LX-2细胞自噬水平影响砷致纤维化过程。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肝星状细胞 自噬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shRNA下调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对活化星状细胞(HSC)的纽蛋白(vinculin)、细丝蛋白A(filamin A)及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活化大鼠星状细胞系HSC-T6,将携带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及对照空病毒Ad-GFP转染HS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SC的vinculin、filamin A及cortactin表达变化,并利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计算所测蛋白荧光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在腺病毒转染步骤以DMEM代替腺病毒液)、Ad-GFP组(转染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空病毒Ad-GFP)、Ad-shRNA/PTEN组(转染携带靶向PTEN的shRNA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3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靶向PTEN的shRNA成功转染并显著下调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P < 0.05);HSC的vincul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Ad-shRNA/PTEN组HSC的vinculin荧光IOD (19 758.83±1520.60)较对照组(7 737.16±279.93)及Ad-GFP组(7 725.50±373.03)显著升高(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vinculin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HSC的filamin A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3组HSC的filamin A亚细胞分布发生了变化,Ad-shRNA/PTEN组HSC的filamin 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而对照组和Ad-GFP组HSC的filamin A主要位于细胞核,Ad-shRNA/PTEN组HSC的filamin A核质比(0.60±0.15)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15)及Ad-GFP组(1.08±0.23),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filamin A核质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HSC的cortactin主要分布于细胞质,Ad-shRNA/PTEN组HSC的cortactin荧光IOD(54 688.50±2 095.53)较对照组(22 959.94±1 710.42 )及Ad-GFP组(22 547.11±1 588.72)显著升高(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cortactin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TEN表达下调使体外活化星状细胞的微丝结合蛋白vinculin及cortactin的表达上调,并使另一微丝结合蛋白filamin A的亚细胞分布发生改变即出现胞核向细胞质转位。

  • 标签: 星状细胞 细丝蛋白A 微丝结合蛋白 纽蛋白 皮层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 siRNA、TIMP-2 siRNA对CCl4诱导的纤维化大鼠星状细胞(HSC)中smad 2/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期构建的TIMP-1 siRNA、TIMP-2 siRNA治疗后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和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正置荧光显微镜计数免疫荧光双标记TUNEL阳性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IMP-1 siRNA组、TIMP-2 siRNA组中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相同趋势,TIMP-1siRNA组、TIMP-2siRNA组中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值均< 0.01)。TIMP-1siRNA组、TIMP-2siRNA组smad2、smad3、smad4的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 0.05)。免疫荧光显示TIMP-1 siRNA组(0.014 3±0.002 4)、TIMP-2 siRNA组(0.010 7±0.004 4)活化HSC的凋亡指数较模型组(0)、阴性对照组(0.002 4±0.002 4)增加(P值均< 0.05)。结论TIMP-1 siRNA、TIMP-2 siRNA促进了活化HSC的凋亡,对smads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细胞凋亡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因复发性细胞瘤施行再次切除手术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初次手术的中位年龄为26.5个月(5~87个月),复发距初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再次切除时间为(5.0±1.4)h,术中出血量50~3 200 ml。获得R0切除10例,R1切除3例;R2切除3例。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患儿总生存率为62.5%。本研究结果表明,再次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儿童细胞瘤,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其适应证,且应联合规范的系统性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星状细胞(PSC)激活在正常胰腺-胰腺炎症-胰腺癌前病变-胰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由PSC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异质性决定的。PSC通过分泌、自噬、能量代谢和微环境失衡等机制影响胰腺炎症和胰腺癌前病变,而抑制PSC激活、促进活化PSC状态改变及诱导PSC凋亡等可能是阻止胰腺炎症向胰腺癌前病变演化和进展的重要干预措施。

  • 标签: 胰腺星状细胞 胰腺纤维化 胰腺癌前病变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砷酸钠(NaAsO2)致人星状细胞(LX-2细胞)纤维化及自噬相关的DNA甲基化位点,筛选与纤维化及自噬相关的特异性甲基化基因。方法采用DNA甲基化芯片Illumina Infinium Methylation EPIC BeadChips(850K甲基化芯片)对LX-2细胞(对照组)及NaAsO2干预(低、中、高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5、10、15 μmol/L NaAsO2,干预48 h)致LX-2细胞纤维化及自噬模型进行全基因组DNA检测,寻找差异甲基化位点。对筛选出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了解基因功能。结果高剂量组细胞纤维化及自噬模型构建成功。850K甲基化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存在25 817个显著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高甲基化位点12 083个、低甲基化位点13 7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参与的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蛋白结合、离子结合、催化活性、酶结合。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包括代谢通路、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内吞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进一步在启动子区,筛选出11个与纤维化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和29个与自噬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基因。结论NaAsO2诱导LX-2细胞纤维化及自噬过程中存在大量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出与纤维化及自噬相关的特异性甲基化基因。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人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自噬 D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成人细胞瘤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老年女性的细胞瘤。患者女,66岁。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血清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癌伴出血及囊性变。行根治性肿瘤及部分肝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脏混合性上皮间叶型细胞瘤伴局灶横纹肌分化。肿物大体呈囊实性。镜下肿瘤由上皮细胞及幼稚的疏密不等间叶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呈胞质嗜酸性肝细胞样及柱状排列成腺管样。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结蛋白、MyoD1、HepPar-1、细胞角蛋白19、甲胎蛋白、β-catenin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少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ICC恶性程度高且缺乏标准、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后往往较差。不同医师对该病的诊治策略不尽相同,手术指征的把握存在分歧。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ICC的分期方法、诊断步骤、术式选择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避免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误诊及漏诊,治疗过度或不足的情况,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 标签: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应用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摘要尽管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唯一有效的内胆管细胞癌(ICC)治疗方式,但由于该病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诊断十分困难,在出现症状时已进入疾病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只能进行有限的全身化疗,故患者病死率目前依然很高。精准治疗是医学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对患者的精准治疗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本综述了ICC患者手术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相关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内胆管细胞癌 精准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