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形翻转VEP(PRVEP)及扫描图形VEP(SPVEP)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3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0±5.2 )岁。所有患者于急性期(病程≤3个月)和临床治愈期(病程≤6个月)双眼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电生理RETIport系统行PRVEP检测,刺激图形采用1.00°和0.25°刺激视角的棋盘格,观察P100波峰幅值和峰时。SPVEP检查设备和方法同PRVEP,空间频率依次为1、2、4、6、8、12、16、22 cpd。比较SPVEP视力与主观视力的差异。患眼与对侧眼PRVEP波峰幅值、峰时及SPVEP振幅、相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眼与对侧眼主观视力和SPVEP视力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行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急性期,患眼P100波峰幅值较对侧眼降低(t=30.26、13.59 ),峰时延长(t=-19.89、-29.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P100波峰幅值(t=1.49、-0.57)、峰时(t=-1.22、-1.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期,不同空间频率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1、2、4、6、8、12 cpd,患眼、对侧眼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空间频率6、8、12、16 cpd,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6、8、12 cpd,患眼、对侧眼SPVEP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SPVEP视力均低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SPVEP视力均低于主观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Z=-5.38、-3.00,P<0.001、0.003;临床治愈期:Z=-5.36、-5.38,P<0.001、<0.001 )。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呈正相关(r=0.847,P<0.001 )。结论PRVEP、SPVEP检查能客观评估CSC视功能改变;对于短期临床治愈CSC,SPVEP可探测细微、潜在的视功能异常。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诱发电位,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神经梅毒所致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完善P-VEP检查且P100波潜伏期异常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P-VEP结果、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清指标的特点。结果21例P-VEP异常的神经梅毒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多见(76%、16/21),平均年龄为(45.0 ± 11.5)岁。17例患者眼部症状阳性,4例患者眼部症状阴性。17例眼部症状阳性的患者均被诊断为视神经炎。P-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P100波缺失。患眼P100波潜伏期(135.16 ± 22.21)ms较正常眼潜伏期(92.75 ± 8.26)ms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3、P = 0.007)。眼部症状阳性的神经梅毒患者较症状阴性患者的P100波潜伏期更长[(137.94 ± 23.12)ms vs.(120.33 ± 5.5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8、P = 0.217)。P100波潜伏期和脑脊液白细胞(r = 0.349、P = 0.155)及蛋白(r = 0.240、P = 0.323)间无显著相关性。追踪分析8例治疗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前后P100波潜伏期变化与血清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 0.05)。有5只患眼表现为P100波缺失,其在治疗后6个月内P100波仍缺失。结论神经梅毒患者P-VEP检查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缺失提示视神经损害;P100波波形缺失可能提示视神经损伤较为严重或不可逆转;在神经梅毒患者未出现视神经受损症状前即可通过检查P-VEP发现视神经受损,为明确神经梅毒患者是否存在视神经损伤及损伤程度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神经梅毒 视神经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转录组学作为生物表型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转录组学研究伴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数据量的增加使得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不易被发现,将大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形无疑是展示数据中隐藏信息的最直观的方法。本文将对转录组学研究中韦恩图、热图、火山图、主成分分析散点图、富集分析图、时间序列分析图等常用图形进行介绍解读,以帮助读者在研究中合理运用。

  • 标签: 转录组 大数据 可视化
  • 简介:摘要视觉系统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包括一系列非侵入性无创检测,为临床提供视觉系统不同位置和细胞类型相关功能的客观指标。本指南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制定,介绍了视觉电生理诊断标准流程,包括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图形ERG、多焦ERG、眼电图和脑皮层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概述了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原则,并且通过实例说明常见疾病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及其相应表现。(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92-50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眼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屈光度和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2月6—28日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1例71眼。采用OPD Scan-Ⅲ屈光力/角膜分析仪测定受检眼中间视觉环境和明视觉环境下的球镜度、柱镜度及全眼高阶像差,对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受检眼瞳孔直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进行比较。结果与中间视觉环境比较,受检眼在明视觉环境下瞳孔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30,P<0.001)。明视觉环境与中间视觉环境环境下受检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0±2.38)D和(-6.85±2.75)D,柱镜度分别为(-0.84±0.76)D和(-1.27±0.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种环境下测得的球镜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中间视觉环境下总高阶像差、总三叶草差及总球差等均方根(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间视觉环境下Zernike多项式各项系数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检测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近视和近视散光眼在中间视觉环境下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均高于明视觉环境下的测定值。

  • 标签: 中间视觉 明视觉 视觉质量 高阶像差 屈光度
  • 简介:摘要视觉诱发电位(VEP)可提供有关视觉系统功能完整性的重要诊断信息。本标准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修订。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多种技术产生的图形模式刺激;进一步强调在图形翻转或图形给-撤期间应确保亮度无变化;而且在文字方面进行了调整,以使临床VEP标准与ISCEV其他标准更加契合。本临床VEP标准基于一系列刺激参数和记录条件,可提供核心的临床信息,全球大部分临床电生理检查室均可采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87-59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盘早剥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特征,总结图像规律,以提高早期诊治胎盘早剥的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且胎心监护异常的56例病例,按出现胎心监护异常时临产情况分为已临产组(25例)和未临产组(31例),并对其胎心监护图形等资料进行分析;按胎盘早剥产前诊断与漏诊分为产前诊断组(30例)和产前漏诊组(26例),对其胎心监护异常的类型进行比较。结果胎盘早剥常见的胎心监护异常类型为无加速、微小变异、变异减速及宫缩波异常。微小变异在胎盘早剥未临产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51.6%)明显高于临产组(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P<0.01);延长减速在未临产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6.5%)明显低于临产组(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1)。宫缩波异常在产前诊断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50%)明显高于产前漏诊组(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P<0.01);变异减速在产前漏诊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46.2%)明显高于产前诊断组(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2)。结论准确判读胎心监护图形,有助于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当胎心监护出现微小变异、延长减速或宫缩波异常时,需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

  • 标签: 胎盘早剥 胎心监护 诊断
  • 作者: 段晓玲 肖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儿童神经眼科病变破坏脑与眼球之间的协调性,分型众多,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观异常、代偿头位等,常伴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性,传入、传出性视觉障碍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先天性及获得性视觉障碍早期易被临床医师忽略,重视儿童神经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儿童神经眼科疾病,早期给予精准治疗和干预,可促进患儿发育并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是可客观反映视功能的方法,已成为眼科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检查流程有严格的规范。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标准的来源、制定目的及核心内容,帮助广大眼科临床工作者理解加强检查流程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规范推广我国的眼科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工作。(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89-491)

  • 标签: 视知觉 电生理学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能够评估从视网膜至枕叶皮质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中评价视觉功能的较好指标,其应用可有效避免手术相关的视觉损伤。本文将从F-VEP术中监测的发展历程、原则和基本方法、影响因素三方面对F-VEP术中监测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觉是对周围世界各种光和图形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信号的接受过程和认知过程。视觉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视觉产生的神经机制,作为视觉生理学重要内容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以及心电、脑电检查均是通过机体器官组织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现象诊断疾病。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视觉生理学科经过数代人 70 余年的传承和艰苦努力,在相关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回顾发展历程,让我们砥砺前行,在视觉生理学科领域留下更多中国学者里程碑式的贡献。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 70 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81-488)

  • 标签: 视知觉 眼生理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2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毕达哥斯拉长度、总高阶像差(tHOAs)、垂直三叶草差(Z9)、垂直彗差(Z7)、水平彗差(Z8)、斜三叶草差(Z10)、斜四叶草差(Z15)、斜二次散光(Z13)、球差(Z11)、垂直二次散光(Z12)、垂直四叶草差(Z14)以及85 cd/m2和3 cd/m2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矢量分析比较2组术后显然验光散光结果的矢量误差、大小误差、角度误差、矫正指数和成功指数。通过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高眼内散光组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01)。对2组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高眼内散光组矢量误差、角度误差绝对值、成功指数均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t=-2.326,P=0.020;t=-2.587,P=0.010)。SMILE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视力[高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低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高眼内散光组与低眼内散光组间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及3、4阶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 cd/m2下18 c/d空间频率下低眼内散光组对比敏感度高于高眼内散光组(t=-2.877,P=0.005),2组患者术后毕达哥斯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散光的存在会造成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的误差,使高眼内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更大,且降低术后亮环境下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但并未对视力及高阶像差造成影响。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眼内散光 视觉质量 矢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无需摄片即可了解脊柱形态的可视化智能方法。方法采用"单摄像机、多视角"的系统构建方案以便后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在原理验证实验中,利用相机测量一系列画在纸上然后贴在板上的标记物的三维坐标,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真实试验纳入了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骨科就诊的1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及基于该方法与Surgimap软件测量的冠状面Cobb角度数,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原理验证实验中,认为利用五个图像计算Cobb角为最优策略,所得XOY和YOZ平面Cobb角的误差值基本控制在1°和2°之内,精度为1°。真实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量冠状面Cobb角具有可信度,但具体应用时仍需进一步优化。结论该方法成本较低,便于普及与使用,无放射性危害,为今后家庭或社区式小儿脊柱形态监测,以及动态信息反馈提供客观依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脊柱侧弯 基于视觉 智能测量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健康人对鼻唇亚单位照片处理效果的敏感程度。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唇腭裂外科采取25名(20~40岁)鼻唇亚单位基本正常的人物正面照片,用照片人工处理的方法,将各鼻唇部亚单位进行1.1、1.2、1.3倍放大或平移进行调整,得到不同程度鼻唇部亚单位畸形的照片。选择未经矫治手术、无颌面部畸形的年轻健康人189名[男96名,女93名;年龄(20.00±1.32)岁],判断其视觉对于鼻唇亚单位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结果年轻健康人视觉对鼻孔对称性和鼻小柱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高,对唇部对称和唇中线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一般,对唇峰对称性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最低。结论年轻健康人对鼻孔对称性和鼻小柱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高,对唇部对称和唇中线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一般,对唇峰对称性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最低。

  • 标签: 调查问卷 年轻人 鼻唇亚单位 颜面审美视觉效果 唇腭裂
  • 简介:摘要产时电子胎心监护是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Ⅱ类监护图形是可疑胎心监护图形,在临床常见,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典型,提示胎儿在宫内可疑窘迫,对于该类图形,需正确识别和解读,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如宫内复苏)及后续的再评估。本文重点介绍各种宫内复苏方法及对各种复苏方法的评价。

  • 标签: Ⅱ类胎心监护 宫内复苏
  • 简介:摘要视觉电生理检查是重要的视功能评估方法,具有客观、无创、定量等优点。然而在眼科临床和医疗鉴定实际应用中,如何规范的使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焦点,主要包括其检查流程和解读方法。视觉电生理检查项目较多,各项目的临床意义不同,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多,因此规范的电生理检查操作流程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检查结果产生后,如何结合临床解读电生理结果也需要规范,既需要遵循电生理临床指南的逻辑思维,又需要具体病例中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注意以上问题后,希望能更规范、合理地使用视觉电生理检查,更加准确地进行客观视功能评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医疗鉴定,避免误判和漏判。(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11-814)

  • 标签: 视知觉 电生理学 参考标准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纤毛是在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上均有的毛发状突起,在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成与维持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纤毛结构和功能异常几乎影响机体的每一个系统,如脑、眼、肝脏、肾脏、骨骼以及生殖系统等。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是一类可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反应的感觉神经元,这个过程称为光转导,发生在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的外节。外节是一种特殊的感觉纤毛,非综合征性纤毛疾病眼部病变几乎都与其缺陷相关,如视网膜色素变性、Leber先天性黑矇等。这些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涉及大量基因的突变。它们可以显示相当大的临床和遗传重叠。到目前为止,针对于视网膜纤毛病的研究为数不多,也尚未有较好的临床治疗策略,总结纤毛功能障碍与视觉发育相关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整体了解这些疾病的特征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光感受器连接纤毛 色素性视网膜炎 Leber先天性黑朦 Usher综合征 综述
  • 简介:摘要双眼视觉问题虽然不是屈光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类型,但诸多证据表明其确实发生于屈光手术后。评估术前双眼视觉状态可以预测和规避术后双眼视觉异常的发病风险。目前临床上眼科医生往往对双眼视觉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可能低估了屈光手术相关双眼视觉问题的影响。本文将围绕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问题进行总结,并分别对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异常的风险筛查方案和风险预测分级、双眼视觉检查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常见的双眼视觉异常分类诊断标准及合理的治疗策略提出建议。

  • 标签: 屈光手术/不良反应 双眼视 融合,眼科/生理 聚散度,眼科/生理 风险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的视觉反馈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常规股内侧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视觉生物反馈训练,疗程为3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进行评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HSS评分中各因子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各因子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P<0.05)。结论通过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视觉生物反馈训练,更有利于全膝置换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反馈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超声学
  • 简介:摘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是一种在细胞水平观测单个细胞之间转录组差异的新兴技术,其基本策略是捕获单细胞,经裂解得到微量mRNA,逆转录后扩增,cDNA用于制备测序文库。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视觉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包括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及视皮层等,负责视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进而形成视觉视觉信息占全部感觉信息的70%以上,故对视觉神经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该技术正逐渐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为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搭建了桥梁。本文介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并详述其在视觉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单细胞 转录组测序 异质性 视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