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于遥感技术的静脉穿刺角度监测,测量不同熟练度人群在进行静脉穿刺时的进针角度,探究其熟练度、进针角度和穿刺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无静脉穿刺经验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和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各30人,在手臂橡胶穿刺模型上进行穿刺,记录2组穿刺时的预估角度,读取监测给出的穿刺实际角度,记录其穿刺成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组穿刺成功率为96.7%(58/60),学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51.7%(3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9.4,P<0.05);护士组角度预估平均差异为(5.2 ± 1.9)°,学生组角度预估平均差异为(8.9 ±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7.10,P<0.05);最适合初学者的静脉穿刺角度范围是(31.6 ± 6.4)°。结论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的角度存在着相关关系,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适宜角度范围在(31.6 ± 6.4)°;操作者对角度的预估值偏大普遍存在;基于遥感技术的角度监测使得静脉穿刺的精准研究成为可能。

  • 标签: 静脉穿刺 进针角度 教学 视觉监测 遥感技术
  • 简介:摘要基于β射线原理的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大气颗粒物监测器。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是可测量大气中可吸入肺颗粒物(PM10和PM2.5)浓度的专用仪器,用户可以交互设置仪器参数进行连续在线测量。本文根据国内外现行标准,对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原理及常见故障进行合理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植入型心电监测(ICM)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心电监测技术,对于晕厥、心房颤动、隐源性脑卒中、不明原因心悸等临床问题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优化管理等意义重大。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撰写此专家共识,旨在提供有关ICM的最新学术进展,规范并推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晕厥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心房颤动 脑卒中 隐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急性脑损伤患者健侧扰动系数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版软件。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采取单篇文献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计算各亚组扰动系数对比的OR值。结果最后纳入文献共计8篇,存在异质性,按发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发病后1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低于健侧,OR值分别为-2.57(95%CI:-3.01~-2.13)、-0.83(95%CI:-1.02~-0.63),而发病后3、7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发病后1、3、7 d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OR值分别为0.75(95%CI:0.39~1.10)、0.61(95%CI:0.32~0.90)、0.50(95%CI:0.01~0.99);发病后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外伤患者1~3 d扰动系数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3~7 d,OR值分别为3.30(95%CI:3.11~3.50)、1.03(95%CI:0.08~1.98)、2.23(95%CI:2.09~2.38)。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扰动系数监测符合脑水肿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规律,反映了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动态了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 标签: 急性脑损伤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扰动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为ICM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的患者168例。植入ICM患者76例(ICM植入组),其中男40例(52.6%,40/76),年龄(62.1±14.4)岁;同期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经晕厥相关的系统性检查且未植入ICM患者92例(ICM未植入组),其中男60例(65.2%,60/92),年龄(63.8±11.9)岁。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22年7月,记录晕厥事件并分析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结果ICM未植入组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事件并明确病因者1例,确诊率为1.1%(1/92);ICM植入组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事件并明确病因者共30例,确诊率为39.5%(30/76),明显高于ICM未植入组患者(39.5%对1.1%,P<0.001)。22例(28.9%,22/76)患者因ICM监测结果而改变了治疗策略:13例(17.1%,13/76)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2.6%,2/76)患者接受射频消融,分别有2例(2.6%,2/76)和4例(5.3%,4/76)患者开始抗凝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1.3%,1/76)非心律失常病因患者接受抗癫痫治疗。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植入ICM后可以显著提高晕厥病因的诊断率,尤其对反复晕厥患者有助于排除心脏性晕厥,因此对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建议尽早植入ICM,及时得到精准治疗。

  • 标签: 晕厥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不明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因打鼾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的成人患者,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同时使用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进行监测,利用均数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Bland-Altman法评估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生成的呼吸事件指数(REI)与PSG生成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一致性,计算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诊断O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诊断OSA的最佳界值。结果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男120例,女78例,年龄45.5(33.0,57.3)岁。PSG生成的AHI与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的R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4.7,40.2)次/h比16.2(6.1,40.0)次/h,P=0.381),二者显著相关(r=0.914,P<0.05),其一致性检验的平均差-0.06次/h(95%CI:-18.44~18.31);如以REI≥5次/h作为诊断标准,则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诊断OSA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58.0%;以REI≥13.3次/h诊断中重度OS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1%,71.1%。结论该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所得REI与PSG-AHI一致性较好,可用于OSA及中重度OSA患者的筛查。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多导睡眠监测 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ICM)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并植入ICM的患者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中位年龄52.6岁,年龄范围11~87岁。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是否再次发生晕厥及晕厥前兆事件、ICM程控读取随访期间记录到的事件。若患者出现晕厥,则及早行ICM程控。结果随访(15.0±12.3)个月,15例(15/45,33.3%)患者再发晕厥或晕厥前兆,其中9例为心动过缓导致的(窦性停搏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1例为心房颤动(房颤),另有3例意识丧失发作时ICM未记录到心律失常事件,后经脑电图证实为癫痫。在心源性晕厥患者中,9例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选择药物治疗,有1例室速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结论ICM可有效提高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效率。

  • 标签: 晕厥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不明原因晕厥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USCOM)评估婴幼儿肺炎患儿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74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为轻症肺炎组(45例)和重症肺炎组(29例),使用USCOM测定2组患儿心率(HR)、校正流动时间(FTc)、每搏心排出量变异度(SVV)、每搏心排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肌力指数(IN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根据各个年龄段患儿的CI、SVRI具体数值区分血流动力学类型,根据CI值分为正常排、高排、低排,根据SVRI值分为正常阻、高阻、低阻,比较2组肺炎患儿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轻症肺炎组中42.22%(19/45例)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94.74%为高排低阻型。重症肺炎组中79.31%(23/29例)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86.96%(20/23例)的患儿为非高排低阻型,表现出血流动力学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为低排高阻(39.13%)、高排正常阻(26.09%)、低排低阻(13.04%)、正常排低阻(8.70%)。2.治疗前重症肺炎组和轻症肺炎组HR、SVI、CI、INO、SVRI分别为(153.2±19.3)次/min、(32.0±5.8) mL/m2、(4.3±1.0) L/(min·m2)、(1.1±0.4) W/m2、(1 139.0±280.6) d·s·cm-5·m2和(140.2±13.2)次/min、(39.2±4.1) mL/m2、(5.1±0.8) L/(min·m2)、(1.4±0.2)W/m2、(904.7±175.8) d·s·cm-5·m2,重症肺炎组SVI、CI、INO均低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组HR、SVRI均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前心脏前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治疗后HR[(137.6±9.3)次/min]低于治疗前,SVI、CI[(36.2±3.4) mL/m2、(4.7±0.3) L/(min·m2)]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USCOM可快速、动态了解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USCOM发现较多婴幼儿轻症肺炎患儿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高排低阻型,大多数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出现不同类型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非高排低阻型,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 标签: 婴幼儿肺炎 左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植入型心电监测(ICM)在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犬心律失常模型中的应用。方法10只比格犬在长期反复气道通气限制下建立慢性OSA模型,并在造模开始前全身麻醉下植入ICM。初次程控设置心动过速事件为>182次/min,心动过缓事件<60次/min,每周程控,连续记录3个月。结果10只犬均成功植入ICM,未发生切口及囊袋感染等植入后不良事件,术后程控R波高度均>0.3 mV,12周造模期间稳定记录到犬心房自发高频事件,1~12周自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生率为17.00%±13.34%,自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为12.50%±11.38%,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3.05%±16.70%,并且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自发房速和自发房颤(P=0.001)。监测窦性心动过缓事件显著高于自发房速和自发房颤[(8.25±4.94)次对(4.00±2.63)次对(2.00±1.81)次,P<0.001]。结论在犬慢性OSA模型中ICM可作为长程检测心律失常设备,记录数据稳定、可靠。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房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排出量监测(USCOM)对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住的胎龄<34周、出生72 h内入院的16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72 h内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临床表现及是否口服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分为无动脉导管未闭(PDA)组(77例)、非hsPDA组(59例)和hsPDA组(29例)。ECHO检查0.5 h内完成USCOM测定。hsPDA组口服布洛芬,期间每隔24 h连续动态监测USCOM,口服布洛芬结束后24 h内复查ECHO及USCOM。结果与非hsPDA组、无PDA组比较,hsPDA组胎龄[(31.51±1.62)周、(32.09±1.27)周比(30.82±1.61)周,F=8.425,P<0.001]、出生体质量[(1 154.49±192.55) g、(1 195.58±182.02) g比(1 094.66±153.69) g,F=3.366,P=0.037]明显减小;平均血压明显减低[(38.37±2.20) mmHg、(38.53±2.37) mmHg比(30.52±2.31) mmHg,1 mmHg=0.133 kPa,F=142.860,P<0.001];心率[(129.68±7.11)次/min、(130.34±7.27)次/min比(164.76±7.65)次/min,F=271.790,P<0.001]、B型钠尿肽明显增高[(203.76±108.68) ng/L、(152.43±54.24) ng/L比(3 385.31±856.26) ng/L,F=931.300,P<0.001];左心房内径/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1.32±0.12、1.29±0.09比1.60±0.12,F=84.970,P<0.001)。USCOM参数:hsPDA组较非hsPDA组、无PDA组的左心室排出量(LVCO)[(0.40±0.08) L/min、(0.40±0.08) L/min比(0.51±0.04) L/min,F=26.760,P<0.001]、心脏指数(CI)[(3.76±0.48) L/(min·m2)、(3.54±0.30) L/(min·m2)比(4.43±0.36) L/(min·m2),F=56.060,P<0.001]、每搏量[(3.75±0.28) mL、(3.70±0.23) mL比(4.22±0.36) mL,F=40.170,P<0.001]、每搏指数[(34.42±2.66) mL/m2、(34.47±3.29) mL/m2比(38.45±3.32) mL/m2,F=20.080,P<0.001]、主动脉峰流速[(1.12±0.12) m/s、(1.11±0.10) m/s比(1.23±0.09) m/s,F=14.890,P<0.001]、校正流动时间[(379.02±22.69) ms、(376.51±27.95) ms比(403.69±39.04) ms,F=10.120,P<0.001]明显增大,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1 109.49±115.67) ds·cm-5·m2、(1 070.01±133.55) ds·cm-5·m2比(861.31±115.22) ds·cm-5·m2,F=41.130,P<0.001]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I和SVR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0.905。C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4.05 L/(min·m2),CI>4.05 L/(min·m2)预测hsPDA敏感性为0.828,特异性为0.860;SVR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 002.5 ds·cm-5·m2,SVRI<1 002.5 ds·cm-5·m2预测hsPDA的敏感性为0.660,特异性为1.000;二者联合,对hsPDA预测的敏感性为0.966,特异性为0.949。结论USCOM对hsPDA有较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联合应用CI和SVRI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产儿PDA早期诊治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早产 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 血流动力学影响
  • 作者: 秦晓筱 杨华俊 王越 刘丽萍 王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70;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100069
  • 简介:摘要连续脑电图监测是一种可实时监测重症患者脑功能变化和亚临床癫痫发作情况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重症病房中。在所有监测到的异常脑电图波形中,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不属于明确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波形但同样存在可能的发作性特征及癫痫发作的风险,其中单侧放电、频率大于2 Hz及叠加其他波形成分的异常波形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风险更高。然而,目前针对该异常脑电现象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仍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尤其在临床治疗流程上尚无指南可循。文中将全面、系统地梳理此类波形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高风险特征,为临床及时干预、提早应对并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重症监护病房 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
  • 简介:摘要在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方面,G-M计数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对G-M计数管的工作原理和信号输出特点展开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灵敏度、能量响应和测量范围三个方面对计数管应用问题展开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应对措施,为环境辐射连续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G-M计数管 环境连续监测 &gamma 辐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咽喉反流日变异来源及48 h口咽动态pH监测(Dx-pH监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72例疑似LPRD患者资料,男43例,女29例,年龄19~74(50.4±15.1)岁。所有患者均住院完成连续48 h口咽Dx-pH监测,比较前后2个24 h的Ryan指数、W指数的一致性及各项反流参数的相关性,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48 h Dx-pH监测,Ryan指数前24 h阳性11例(15.2%),后24 h阳性17例(23.6%),前后均阳性5例(6.9%),任一个24 h阳性23例(31.9%),Kappa=0.211,P=0.064,前后结果不一致的有18例(25%),前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48 h监测较24 h监测阳性例数增加109.1%。W指数前24 h阳性49例(68.1%),后24 h阳性53例(73.6%),前后均阳性42例(58.3%),任一个24 h阳性58例(80.6%),Kappa=0.477,P<0.001,前后结果不一致的有16例(22.2%),前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48 h监测较24 h监测阳性例数增加18.4%。前后各项反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显示,立位各项反流参数相关性较低,卧位各项反流参数相关性较高。结论咽喉反流有日变异性,将Dx-pH监测时间延长至48 h有助于减少日变异性导致的漏诊。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pH监测 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在组织移植或再植术后皮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例患者行组织移植或再植术,术后7 d每小时1次常规监测组织皮温、色泽、毛细血管返流和肿胀等指标,其中术后2、4和8 h移植或再植组织3个不同部位皮温(近、远端和中央处),每次由2名专科护士应用红外线热成像(IRTI)和电子体温枪分别监测,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名专科护士术后2、4和8 h应用电子体温枪单次测定(中央处)的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分别为(36.47±0.45)℃、(34.97±0.46)℃、(36.49±0.66)℃和(35.56±0.55)℃、(36.61±0.67)℃、(35.85±0.56)℃,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IRTI测定结果分别为(36.48±0.45)℃、(36.46±0.67)℃、(36.40±0.66)℃和(36.46±0.48)℃、(36.50±0.69)℃、(36.48±0.67)℃,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IRTI术后2、4和8 h时3点测定总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电子体温枪测定时间分别为(4.78±0.08)s、(4.96±0.17)s、(5.13±0.22)s,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点(中央处)测温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和(1.59±0.03)s、(1.64±0.55)s、(1.70±0.08)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T监测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简单方便,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对专科护士个体差异小,具备可重复性,是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移植 再植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电子体温枪 皮温 显微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保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温度变化、围手术期低体温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30、60 min及术后体温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围手术期体温变化,降低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体温监测 低体温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枸橼酸抗凝时不同采血点监测的离子钙浓度与抗凝有效性的靶浓度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最佳采血点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中采用4%枸橼酸抗凝方式的CRRT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CRRT治疗的患者均采用Prisma-FlexV8CRRT机型及科室自配无钙配方的置换液和透析液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治疗需求,将患者分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10例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组30例。2组患者分别在CRRT治疗开始后2、4、8、14、20 h同时在滤器前和滤器后的专用体外离子钙浓度监测的采血点进行采血进行离子钙的浓度检测。为了枸橼酸抗凝的有效性,体外离子钙靶浓度目标值为0.2~0.4 mmol/L。结果纳入的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共收集了400个检测结果,CVVH组共收集100个检测结果,CRRT治疗后2、4、8、14、20 h,滤器前和滤器后离子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D组共收集300个检测结果,CRRT治疗后2、4、8、14、20 h,滤器前离子钙浓度分别为(0.53 ± 0.01)、(0.50 ± 0.01)、(0.52 ± 0.01)、(0.53 ± 0.01)、(0.53 ± 0.02) mmol/L,滤器后分别为(0.41 ± 0.01)、(0.40 ± 0.01)、(0.39 ± 0.02)、(0.41 ± 0.01)、(0.40 ± 0.0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24~103.41,P<0.01)。结论CRRT治疗患者在采用枸橼酸抗凝方式时,不同的CRRT治疗模式,滤器前和滤器后的采血点采集的标本结果并不能同时准确反映枸橼酸抗凝有效性来保证体外循环管路及滤器安全使用。在CVVH治疗模式下,滤器前和滤器后的采血点所采得血检测出的钙离子浓度均可以准确反映枸橼酸的抗凝有效性;在CVVHD治疗模式下,建议在滤器前的采血点进行采血检测,有利于临床上对枸橼酸抗凝有效性的判断。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抗凝 离子钙浓度 最佳采血点
  • 作者: 罗青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贵州省贵定县新巴镇卫生院,贵州 贵定551300
  • 简介:目的:分析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对临床血糖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100例接受血糖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生化进行血糖检验,观察组使用快速血糖进行血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仪器的血糖检验时间、费用和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测费用一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对血糖的检验中,使用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检验血糖指标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快速血糖仪;常规生化仪;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Sonoclot分析监测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指标与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关系。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200例行亲体肝移植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的病历资料,术后1周内由床旁超声多普勒观察术后早期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缺血再灌注后1 h Sonoclot分析监测的ACT用于术后早期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D评分、肝脏冷缺血时间和再灌注1 h时ACT是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onoclot分析监测的ACT诊断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92(0.934~0.983),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80.2%,最佳截断值为228.5 s。Sonoclot分析监测的ACT是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ACT≥228.5 s可减少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凝固 肝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连续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CPOM)作为非侵入性和非干扰性的操作能否在生后早期安全有效地促进母婴皮肤接触(SSC),并收集助产士与产妇的反馈。方法所有接受SSC的新生儿在生后1 h内行CPOM。操作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结束后对助产士和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分发CPOM教育手册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0%助产士和66%产妇给予反馈。大多数助产士能积极接受该操作,愿意在新生儿生后立即使用CPOM。调查发现,产妇对SSC的益处和风险认知存在差异,但在分发教育手册后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生后1 h内使用小型监护进行连续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皮肤接触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简单、无创、创新的特点。研究也表明助产士和产妇都能认可该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利用明渠流量均匀流计算计公式,通过人机界面输入公式中所需的参数和AD转换测量的液位,通过ARM处理器的快速运算,计算、记录并在128*64点阵的COG屏上显示,同时通过RS485串口与GPRS-RTU模块通讯,实现无线远传监控。对生产生活和明渠流量均匀流计算计公式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明渠 均匀流 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