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缝合治疗飞行人员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治疗的急性闭合跟腱断裂飞行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经皮缝合组和开放缝合组,记录并比较两组飞行人员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伤口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规范进行踝-后足评分。结果共纳入急性闭合跟腱断裂飞行人员27例,其中经皮缝合组12例,开放缝合组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跟腱区超声及MRI检查评估跟腱断裂情况。术后对所有飞行人员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8.3±7.3)个月。经皮缝合组切口长度平均为(2.5±0.5)cm,小于开放缝合组的(12.2±1.7)cm;手术时间平均为(34.1±4.6)min,短于开放缝合组的(75.1±8.7)min;缝合组术中失血量平均为(4.6±1.4)ml,少于开放缝合组的(23.0±5.4)ml;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5、11.79、9.27,P=0.004、<0.001、<0.001)。所有患者切口均完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术中未发生腓肠神经损伤情况。经皮缝合手术组平均住院日(5.0±0.8)d,少于开放缝合组的(6.5±0.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03)。术后第3个月时,经皮缝合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缝合组(t=2.28,P=0.041),术后6个月时,两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均为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缝合组于术后3个月放飞,开放缝合组于术后6个月放飞。结论经皮缝合治疗飞行人员急性闭合跟腱断裂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开放缝合治疗。

  • 标签: 跟腱 外科手术,微创性 缝合技术 回顾性研究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和外科是引领21世纪现代外科学进步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为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及医疗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理论依据,是手术相关学科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两大热点内容,并推动了外科各专业的快速发展。ERAS包含了术前、术中、术后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其中手术作为术中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质量好坏、特别是手术,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作用,是ERAS重中之重的措施。ERAS与外科联合应用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或改善术后患者的近远期疗效。采取手术联合ERAS管理,将使患者切口更小,创伤应激反应更小,更好的手术耐受能力,术后疼痛减轻,更早期的下地活动,更快的器官功能恢复,且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ERAS与外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作为现代医学的两大杰出成果,为现代外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篇章。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微创外科 核心作用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脆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并获得随访患者,基于骨盆脆性骨折(FFP)分型对老年脆性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前环不稳的内固定架(INFIX)加后环骶髂螺钉或髂窝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患者年龄,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随访术后2年死亡率和Koval行走能力指数以评价手术治疗老年人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65~88岁,平均(76.9±5.5)岁。受伤机制59.4%(19/32)为平地摔倒,25.0%(8/32)为坐位摔倒,15.6%(5/32)例外伤史不详。受伤至手术时间3~36 d,平均(9.6±3.3)d。老年人脆性骨盆骨折FFP分型包括Ⅱ型50.0%(16/32),Ⅲ型31.3%(10/32),Ⅳ型18.8%(6/32)。患者术前VAS评分5~9分,平均(6.41±1.07)分;术后VAS评分1~4分,平均(1.71±0.63)分。手术出血量20~200 ml,平均(65.9±35.2)ml。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4%(3/32),其中消化道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56.3%(18/32)患者术后4周下地活动,31.3%(10/32)患者术后6周下地活动,12.5%(4/32)患者术后8周下地活动。术后24个月随访死亡6.3%(2/32),其余30例患者Koval行走指数1级46.9%(15/32),2级18.8%(6/32),3级6.3%(2/32),4级18.8%(6/32),6级3.1%(1/32)(手术后1年脑梗后肢体偏瘫卧床)。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允许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 标签: 骨折 骨盆 外科手术,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技术进入我国已经30年,随着手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视觉系统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从二维视觉到三维视觉,再到荧光显影导航。腹腔镜手术从良性病变脏器的切除或功能修复,到恶性肿瘤的根治,再到根治基础上更多功能保护,应用范围也已普及到消化外科各专科领域。笔者回顾技术过去30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致敬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携手共进之20年。

  • 标签: 普通外科 胃肿瘤 肠肿瘤 微创外科 腹腔镜检查 消化外科
  • 简介:摘要目前对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激光和手术将眼压控制在视神经损害不进一步发展的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青光眼手术不断兴起,为青光眼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新兴的几种手术装置的原理、适应证和临床效果,以期对青光眼手术治疗的选择有所裨益。

  • 标签: 青光眼 手术,微创 眼压 房水循环途径 超声乳化术,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及体重指数(BMI)对闭合胆系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行闭合胆系手术的42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空腹血糖及BMI分为高血糖和非高血糖组及肥胖和非肥胖亚组,对比分析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术后感染、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与非高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BMI、血肌酐、尿素氮、血糖监测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术后感染率、ICU入住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②高血糖肥胖亚组年龄、空腹血糖、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比高血糖非肥胖亚组低(均P<0.05);非高血糖组中肥胖亚组血肌酐水平较非肥胖亚组高(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每升高1mmol/L,术后感染风险增加1.158倍,血清白蛋白是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低白蛋白是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高血糖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的相关因素;肥胖除升高血肌酐,与术后感染及住院时间延长无明显关系。接受闭合胆系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需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及血糖监测率,合理管控血糖,适当控制体重。

  • 标签: 高血糖 肥胖 糖尿病 闭合性胆系手术
  • 简介:摘要硅油被广泛应用于眼底病变玻璃体手术后的眼内填充,提高了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改善了手术后视功能。随着玻璃体手术时代的到来,硅油填充的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但硅油在复杂眼底疾病手术治疗中仍保留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使用硅油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充分考虑并尽量规避其潜在风险。研发具备一定生理功能的玻璃体替代物,是目前眼底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硅油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述评
  • 简介:摘要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尤其是增生期DR的首选手术方式。针对DR的PPV比较全面的涉及到了PPV各个方面的操作,是视网膜外科医生成熟的标志之一。随着PPV及围手术期抗新生血管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用药、手术中玻璃体的处理、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有新的认识。临床应努力开展新条件下DR手术时机、围手术期药物应用等循证医学研究,为DR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述评
  • 简介:摘要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解剖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的特殊,AEG的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淋巴结清扫范围、食管切缘和胃切除范围、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时代的来临,将SiewertⅡ型AEG的诊疗带入了一个逐步完善和规范的阶段,我国亦通过多中心试验(CLASS-10等)在积极探索外科在AEG治疗中的价值。相信在多项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以及大型前瞻临床研究积极开展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 Ⅱ型 外科手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结直肠外科手术出现至今仅30余年时间。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结直肠肿瘤手术无论从手术入路、手术平台或手术方式上均呈多元化延伸的趋势。此外,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与免疫治疗对外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诊治仍是今后外科研究的另一重要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患者除了关注近期疗效外,更加注重永久疗效,包括长期生存和良好的排粪排尿及性功能,这也是外科追求的终极目标,即永久。为达到这一美好愿景,我们必须努力纠正不当的治疗方式;理性地选择新兴手术入路和手术平台的适宜人群;更加重视和强调肿瘤的综合诊疗;尤其在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基础上,审慎开展新技术的研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微创外科 历史演变 治疗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节段动脉的解剖及其在腰椎手术中的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腰椎节段动脉/lumbar segmental artery”“腹膜后血肿/retroperitoneal hematoma”“医源性损伤/introgenic injury”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1996年1月—2021年8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153篇文献。剔除内容不符合、无法获取原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研究,最终纳入40篇文献,其中3篇中文、37篇英文。总结腰椎节段动脉的解剖特点,重点阐述腰椎节段动脉在前方及侧方融合手术、椎体成形术、椎间孔镜手术等腰椎手术中的损伤风险以及预防和处理策略。结果腰椎节段动脉常由4对成对的动脉(L1~L4)及/或L5动脉构成,L5节段动脉来源的变异性较大,存在率较低。腰椎节段动脉损伤会造成出血、腹膜后血肿、脊髓缺血梗死等严重后果。术前应充分评估手术区域内节段动脉的解剖结构及走行,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操作小心谨慎、密切观察病情,如不慎发生动脉损伤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对策。结论腰椎节段动脉损伤在手术中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而手术者要引起关注。为预防和减少术中腰椎节段动脉的损伤,了解和评估其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处理策略至关重要。

  • 标签: 腰椎节段动脉 腰椎椎间融合术 椎体成形术 腹膜后血肿 医源性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手术治疗中明显增加。由于Siewert Ⅱ型AEG解剖的特殊和生物学特性,目前其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尚未达成共识,也是胃肠外科与胸外科争议的核心。腹腔镜技术可能更有利于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新辅助化疗后AEG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安全、可行,机器人手术可能是未来外科发展方向。笔者重点探讨Siewert Ⅱ型AEG的手术治疗策略,也期待更多针对Siewert Ⅱ型AEG外科临床研究指导手术治疗。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 Ⅱ型 治疗 外科手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尿路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全国87家医学中心行膀胱、前列腺、尿道相关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分为痉挛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275例,年龄65~96岁,平均(73.4±6.1)岁。606例(47.5%)发生膀胱痉挛。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痉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便秘、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和手术部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民族、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咖啡因摄入、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10,P=0.007)、男性(OR=0.595,P=0.030)、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OR=0.510,P=0.002)、便秘(OR=0.627,P<0.001)是老年患者下尿路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男性、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合并便秘是老年患者下尿路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术前进行针对干预,可预防膀胱痉挛发生。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肝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近年来,随着腔镜外科技术在胆道外科的迅猛发展,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手术尤其是经皮经肝一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优势逐步凸显,逐渐在临床应用。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的复杂和广泛,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技术在术前规划、超声导航、胆道出血和胆道狭窄处理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尚缺乏详尽的标准。本文结合作者单位临床实践经验,就上述焦点问题简要叙述。

  • 标签: 胆结石 微创 经皮经肝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Wiltse入路小切口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经改良Wiltse入路小切口组(A组)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B组)。采用t检验比较并分析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结果60例病例经过1年随访,无感染、断钉、脱钉、神经损伤等现象。术中透视时间为,A组(1.06±0.44) s,B组(5.29±1.80) s,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3,P<0.05);手术时间为,A组(97.80±17.93) min,B组(88.93±22.72)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4,P>0.05);住院天数为,A组(10.30±3.52) d,B组(10.27±3.4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2,P>0.05);Cobb角为,A组术前(11.90±2.97)°、术后3 d(4.44±1.08)°、术后6个月(5.32±1.06)°,B组术前(11.79±2.60)°、术后3 d(4.31±1.01)°、术后6个月(5.55±1.18)°,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9,P>0.05);同样,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14.832、11.773,B组t=16.782、12.127,P<0.05)。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组术前(57.57±5.00)%、术后3 d(90.47±1.47)%、术后6个月(89.09±2.69)%,B组术前(57.13±5.64)%、术后3 d(89.57±1.97)%、术后6个月(87.57±2.47)%,两组间术前、术后3 d和6个月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7、0.861、1.359,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均比术前显著改善(A组t=-34.545、-29.939,B组t=-36.571、-25.5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法,A组术前(7.90±0.71)分、术后3 d(3.00±0.79)分、术后1周(1.67±0.61)分,B组术前(7.77±0.68)分、术后3 d(3.57±0.73)分、术后1周(1.90±0.61)分,将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周3个时间点,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1、-1.084、-1.564,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均比术前显著改善(A组t=23.233、36.505,B组t=30.224、37.3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椎旁肌肉的损伤以及加快术后恢复速度的优点。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经改良Wiltse入路小切口术可明显减少术中透视时间,即降低X线对人体的损害;同时也减少术后残余腰痛。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啉硝唑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非单纯阑尾炎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资料,共计387例。应用吗啉硝唑+依替米星二联抗生素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按照倾向评分匹配,另外54例使用奥硝唑+左氧氟沙星二联抗生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1∶1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实验组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三种炎症指标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吗啉硝唑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控制急性非单纯阑尾炎造成的腹腔感染,体现了较好的有效和安全

  • 标签: 阑尾炎 外科手术,微创性 吗啉硝唑 急性厌氧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的单纯创伤桡骨头脱位(ITRH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的8例闭合复位失败的ITRHD患者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15~41岁,平均27岁;左侧3例,右侧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2~13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屈伸活动度平均136.9°,旋转活动度平均143.8°。8例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及关节不稳定,除1例前臂旋转明显受限外,其余7例活动功能良好,8例患者的MEPS评分均为满分。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的ITRHD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疗效稳定可靠,术中尽量避免克氏针贯穿固定上尺桡关节,术后应早期进行关节全范围活动。

  • 标签: 肘关节 脱位 外科手术 桡骨头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混合痔使用选择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肛管测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病床号分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切内扎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TST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改变、术后症状评分、肛门平整度与狭窄度等。通过t检验及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治愈率69.77%、显著高于对照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直肠压力差、肛管静息压等均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P<0.05);而对照组术后3个月直肠静息压升高为(17.33±2.40) mmHg(1 mmHg=0.133 kPa),研究组则呈下降趋势(10.37±1.20) mmHg,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指标比较,研究组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直肠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而肛管直肠压力差、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肛门平整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不平整总计占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术后3、7 d研究组患者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创面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患者便时出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混合痔采用TST手术与外切内扎术比较,前者手术治疗效果更具优势,且对于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术后肛门更平整,同时患者术后恢复快速,症状更为轻微,值得推广。

  • 标签: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手术 微创 肛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手术已在中国开展30余年,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胃肠手术已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普及。在技术的发展已经触碰到“天花板”的今天,笔者站在亲历30多年胃肠外科创新之路“过来人”的角度,回顾了外科创新发展过程中渐进、难测却又是必然的特点;剖析了规范化推广和系统化培训是手术在胃肠外科中成功的主要原因;体会到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临床与基础证据的支撑;认识到胃肠手术普及与规范后的再次创新以及如何避免内卷化,是抓住技术发展势头的原动力。本文对胃肠外科手术的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对胃肠外科手术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客观的解析,以期不忘初心,从容迎接未来技术发展的挑战。

  • 标签: 腹腔镜 微创外科 胃肠外科 创新
  • 简介:摘要牙龈瘤是常见的牙周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扩大切除,术后容易遗留软组织缺损。本文报道2例用方法治疗、随访2年并均未复发的牙龈瘤病例,以期为临床牙龈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