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前后联合入路(Gibson后外侧入路+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治疗的37例因髋关节融合或强直而行THA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9例;年龄(47.9±12.0)岁(范围26~72岁);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3例、陈旧性化脓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9例、髋臼或股骨颈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5例。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THA。评估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等,术后行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和股骨柄假体固定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异位骨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7.6±16.8)min(范围129~190 min),术中失血量为(850.0±10.8)ml(范围600~1 200 ml),输血率为59%(22/37),输血量为(420±45.0)ml(范围0~8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0.9)年(范围1.2~7.2年)。髋臼杯外展角为43.7°±5.4°(范围31°~55°)、前倾角为20.9°±6.7°(范围10°~3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7.1±9.9)分(范围40~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3.4±12.4)分(范围75~90分)。髋关节术前各个方向活动度均为0°,术后屈曲95.5°±12.2°(范围80°~110°)、后伸10.5°±3.4°(范围-10°~25°)、外展38.0°±8.2°(范围10°~50°)。术后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大腿前部或前外侧感觉异常或刺痛感,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一例出现手术区域深部感染和髋关节脱位。2例髋臼杯位置不良、1例股骨柄在内翻位,但假体均稳定,未行处理。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髋臼杯及股骨柄均存在骨长入现象,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 1级),未发现骨溶解和内衬磨损现象。结论使用前后联合入路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术中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可充分松解软组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关节 关节强直 关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205例THA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不同时期中文版FES-I得分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205例THA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文版FES-I得分分别为(32.24±6.05)、(30.94±6.04)、(28.48±3.5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1.49±8.92)、(72.58±5.52)、(89.15±5.70)分;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2、-0.523、-0.54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1.2%;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3.7%;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6.9%。结论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持续存在,患者跌倒恐惧水平越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越差。护理人员应在术后不同时期评估患者的跌倒恐惧状况,并加强对跌倒恐惧程度较高、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关注与指导,进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跌倒恐惧 髋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 作者: 邓要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平舆县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平舆463400
  • 简介: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那就是髋关节骨折是老年人生命当中的最后一次骨折,从这句话不难看出髋部骨折的危害性非常严重,老年人出现髋部骨折时,很有可能因此而致命。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要了解髋部骨折的有关内容,同时在生活当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预防髋部骨折。在这里,医生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对髋部骨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标签: 老年人;髋关节骨折
  • 作者: 李俊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1530
  • 简介:髋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种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独立行走的能力。目前,手术治疗是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手术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同样重要。术后康复锻炼是髋关节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希望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 标签: 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CroweⅠ~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18例、女62例;年龄(55.7±10.4)岁(范围41~72岁)。三维规划组的40例患者采用下肢全长CT扫描数据在三维重建软件上规划假体型号及安装角度并计算下肢长度差和股骨偏距;常规规划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胶片测量法进行术前规划,根据术前的测量数据及术中双下肢比对的方法计算下肢长度差。比较两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及髋关节偏心距、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统一随访至术后3个月。三维规划组的手术时间为(70.9±7.7) min,术后下肢长度差为(2.78±1.31) cm,髋关节偏心距差为(2.43±1.41) cm,术后1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5.67±3.35)分;对照组为手术时间为(81.6±13.3) min,术后下肢长度差为(5.35±2.15) cm,髋关节偏心距差为(5.50±2.83) cm,术后1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35±4.21)分。三维规划组优于常规规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01;t=-5.74,P<0.001;t=5.75,P<0.001;t=12.33,P=0.002)。三维规划组术中使用髋臼假体与规划型号相同的比例为95%、股骨柄为90%,而常规规划组髋臼假体与规划型号相同的比例为75%、股骨柄仅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P=0.023;χ2=14.92,P=0.005)。80例患者术中无一例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无一例发生脱位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Ⅰ~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有利于恢复下肢长度和髋关节偏心距。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关节成形术,置换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G远程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骨节病致髋关节病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至2021年11月在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治疗的55例(59髋)大骨节病致髋关节病变患者资料,按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式分为常规手术组及5G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组(简称机器人组);其中2例患者双侧髋关节均采用常规手术,2例患者双侧髋关节分别接受常规手术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余患者均为单髋手术。常规组30例(32髋),男16例(17髋)、女14例(15髋),年龄(56.56±9.33)岁(范围36~76岁);机器人组27例(27髋),男10例、女17例,年龄(55.41±10.90)岁(范围24~79岁)。术前记录Harris评分,并通过X线片测算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和双下肢长度差(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远程通信图像及音频信号传输的平均延迟时间为(172.28±36.58) ms,数据包丢失率为1.08%。术后24 h测量FO和LLD,并测算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末次随访时评估Harris评分。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FO、LLD、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9±2.43)个月(范围6~19个月)。两组术前FO、LLD、Harris评分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126.41±12.78) min,较常规组的(88.81±8.83)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P<0.001)。两组FO较术前增加,LLD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器人组LLD为(0.63±0.65) cm,小于常规组的(1.15±0.7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06);两组术后FO、外展角及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术后Harris评分机器人组为(69.00±12.33)分,高于常规组的(62.31±1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39);机器人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为19%(5/27)、常规组为9%(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522)。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5G远程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骨节病致髋关节病变手术时间长于常规手术,但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便于更精确地矫正双下肢长度差。

  • 标签: 大骨节病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机器人手术 西藏自治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接受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46例,男6例、女40例,年龄(41.2±7.2)岁(范围25~61岁)。术中通过运动中心适度上移、股骨距逐级截骨、股骨假体适当下沉和软组织充分松解的技术,实现股骨头复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评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Trendelenburg征、肢体长度、骨盆倾斜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72.2±8.8)个月(范围8~101个月)。手术时间为(97.2±12.0)min(范围84~112 min);术中出血量为(550±60)ml(范围350~850 ml)。至末次随访时,无患者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和骨折,无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假体松动表现,无患者需要进行翻修手术。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2.5±1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9.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5,P<0.001)。患者自评满意度:较不满意1例(2%,1/46)、一般满意4例(9%,4/46)、较满意19例(41%,19/46)、非常满意22例(48%,22/46)。髋关节术前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末次随访时全部为阴性。术前真实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为(-2.5±0.6)mm,末次随访为(11.5±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01);术前患者感知LLD为(28.2±5.1)mm,末次随访为(3.4±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P<0.001)。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保留股骨距的长度为(3.2±0.4)mm;患侧肢体延长(45.2±4.6)mm;术前髂腰角为-6.5°±2.3°,末次随访时恢复至-0.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97,P<0.001)。结论对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矫正骨盆倾斜和腰椎代偿性侧凸。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截骨术
  • 作者: 张楠楠 段彦龙 王卉 张宁宁 杨菁 张梦 李楠 黄爽 张楠 金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 儿童肿瘤中心 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儿童肿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5,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燕郊 06520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影像中心,北京100045
  • 简介:摘要患儿男,5岁3个月,主因双髋关节疼痛40 d,间断头痛、复视24 d就诊。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仅有颅脑及脊髓的异常。脑脊液(CSF)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生化检查: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增高。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予抗细菌、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进一步完善CSF免疫分型示成熟B细胞淋巴瘤表型,全身其他部位未见肿瘤浸润,最终诊断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按CNCL-2017-成熟B细胞淋巴瘤方案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现已完成全部化疗,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随访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儿童PCNSL的认识与重视。

  • 标签: 儿童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作者: 王春玲,杨吉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201199
  • 简介:术后谵妄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它与术后并发症、高死亡率、住院时间和院后恢复的风险增加有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和伤害。同时在住院期间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其不良预后和死亡率越来越引起临床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对术后谵妄定义及诊断、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进行综合阐述,并针对病因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提出护理干预,旨在改善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髋关节骨折;术后谵妄;护理;研究进展
  • 简介:患者骨折后多通过髋关节置换术,采取人造关节对所有或部分髋关节进行更换,使关节运动功能得到重建。而在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目前,国内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护理还缺乏经验,其护理内容及形式相对单一。本研究综述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阶段性、国内髋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护理的现状,旨在为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延续护理干预提供指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延续护理;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双下肢不等长(LLD)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保证髋关节稳定性,即良好的假体位置和软组织张力的前提下,术后双下肢等长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有利于预防术后LLD的发生,因此,术前应详细分析骨盆-脊柱状况和LLD的类型及原因。术中结合触摸髌骨位置、克氏针定位及参考股骨头中心和大转子尖的位置关系等方法来调整肢体长度。术后需明确区分真性LLD和功能性LLD,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双下肢长度差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最新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THA术后LLD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关节外科医师对该手术后并发症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手术后并发症 双下肢不等长
  • 作者: 杨玉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人民医院 骨科,内蒙古通辽 029399
  • 简介: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 2021.01-2023.01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有33例。参照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参照组和试验组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Harris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0.2±1.5)周(范围7~13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9.6±1.3)周(范围17~22周)显示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例出现应力性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1例内固定失效,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加大段异体骨植骨。术后6个月UCS Ⅳ.3B2.1组mHHS评分[(80.3±4.6)分]最低,不同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2,P<0.001)。单纯内固定组[(91.6±4.2)分]高于翻修联合内固定组[(8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01)。UCS Ⅳ.3B1.1型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分别为(24.9±2.5)cm及(12.6±1.7)cm、3B2.1型为(25.4±2.6)cm及(13.6±1.8)cm、3C型为(28.1±2.5)cm及(14.9±1.9)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05;F=6.78,P<0.001)。A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7,P<0.001);UCS Ⅳ.3B1.1型(6.5±2.3)枚、3B2.1型(6.7±2.2)枚,较3B3型的(3.5±1.5)枚和3C型的(3.7±1.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01);UCS Ⅳ.3B1.1型(2.3±1.6)枚、3B2.1型(2.8±1.9)枚,较3B3型的(1.0±0.5)枚和3C型的(1.2±0.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2,P<0.001);UCS Ⅳ.3B1.1型(3.8±1.9)枚、3B2.1型(3.9±1.7)枚,较3B3型的(2.0±0.5)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行单纯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同时行翻修者;UCS Ⅳ.B1、B2型的A、B、C三区螺钉数较B3型多。

  • 标签: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骨折固定术,内
  • 作者: 茅红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省启东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200
  • 简介:目的:分析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髋关节置换术的62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全麻组(观察组)和腰硬联合组(对照组),分析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表现和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T1、T2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能减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喉罩;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 作者: 陈颖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泰州 225300
  • 简介: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期间治疗的3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各16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DVT出现率(0.00%)低于参照组(12.50%),(P>0.05);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87.65±8.23)、(86.37±10.56)高于参照组(64.25±7.14)、(70.15±6.24)、住院时间(15.28±1.0)短于参照组(18.53±3.17)(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缩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时长,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
  • 作者: 李安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贵州大方551600
  • 简介: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0.04±8.96)min、术中出血量为(420.48±49.85)ml,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要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疼痛率分别为(1.70±1.05)d、22.86%,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是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髋关节恢复较慢;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是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髋关节恢复较快。在临床中,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权衡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风险,科学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
  • 作者: 许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盱眙 211700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精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1.3-2022.7作为此次报告的时间范围,研究对象从该时间范围内本院接收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选取50例,通过患者挂号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常规组(n=25),精准护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组(n=25)。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SAS(焦虑)、SDS(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常规组高,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准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使其心态保持稳定,正视疾病的治疗,而且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精准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髋关节翻修术前CT影像分割算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有清晰CT数据资料的翻修病例706例,其中男520例,年龄(58.45±18.13)岁;女186例,年龄(52.23±16.23)岁。均为单侧,左侧402髋、右侧304髋。搭建transformer_unet卷积神经网络并使用Tensorflow 1.15进行网络模型训练,实现对翻修髋关节CT影像的智能分割。基于已研发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维规划系统,初步构建髋关节翻修手术智能规划系统。分别采用dice overlap coefficient(DOC)、average surface distance(ASD)、Hausdorff distance(HD)参数对transformer_unet、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FCN)、2D U-Net、和Deeplab v3+的分割精度进行评估,统计分割耗时对上述网络的分割效率进行评估。结果与FCN、2D U-Net和Deeplab v3+学习曲线相比,transformer_unet网络可通过较少的训练量实现更优的训练效果。Transformer_unet的DOC为95%±4%,HD为(3.35±1.03) mm,ASD为(1.38±0.02) mm;FCN分别为94%±4%、(4.83±1.90) mm、(1.42±0.03) mm;2D U-Net分别为93%±5%、(5.27±2.20) mm、(1.46±0.02) mm;Deeplab v3+分别为92%±4%、(6.12±1.84) mm、(1.52±0.03) mm。Transformer_unet各系数均优于其他三种卷积神经网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割时间方面,transformer_unet分割耗时为(0.031±0.001) s,FCN为(0.038±0.002) s,2D U-Net为(0.042±0.001) s,Deeplab v3+为(0.048±0.002) s。Transformer_unet分割耗时少于其他三种卷积神经网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transformer_unet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维规划系统相结合,可初步完成髋关节翻修手术智能规划系统的构建。结论与FCN、2D U-Net和Deeplab v3+相比,transformer_unet卷积神经网络可更精准、高效地完成对翻修髋关节CT影像的分割,有望为人工智能髋关节翻修手术术前规划及手术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计算机 多探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 作者: 茅红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省启东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200
  • 简介:目的:分析地佐辛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为限,对本院收治的52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实验组(n=26)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辅助,对比平均动脉压、认知功能情况、镇静深度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后整体动脉压指标更平稳,P<0.05;实验组麻醉后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与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动脉压、镇静及镇痛的效果更好、认知功能损伤相对较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地佐辛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入路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入路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85)mg/L]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296.93±124.58)IU/L和(104.79±36.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t=2.54,P=0.013)。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12 h、24 h、48 h前外侧入路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前外侧入路组为(20.73±4.99)h,较后外侧入路组的(41.69±13.58)h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01)。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63.31±6.21)分和(75.76±4.91)分]和UCLA评分[(1.84±0.42)分和(3.69±0.76)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52.69±10.01)分和(71.33±3.66)分,(1.62±0.54)分和(3.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和UC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2/45);后外侧入路组有1例发生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前外侧入路对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较理想的术式,具有切口短、软组织损伤小、隐性失血量低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改善、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老年人,80以上 股骨颈骨折 半关节成形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