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12月的《巴黎气候协定》并没有包含一个强制的机制,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气候目标与贸易规则之间的潜在摩擦仍然存在。本文将提出一个具体的政策解决方案,既能确保继续遵守核心多边贸易承诺,又允许各国寻求独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碳减排保障允许对来自没有碳排放定价政策国家的进口品实施边境调节税,作为差别碳排放政策,但这只有在证明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可实施。这个程序将针对一小部分碳排放密集和贸易敏感型部门,仍将广泛遵守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简称WTO)长期存在的“国民待遇”原则。这个体系也将吸取在目前WTO规则之下,那些出自贸易救济程序而来之不易的教训。

  • 标签: 定价政策 贸易规则 碳减排 气候 摩擦 “国民待遇”原则
  • 简介:以乡村旅游扶贫要素架构和逻辑思考为基础,提出辽宁省可实行的乡村旅游扶贫保障是:强化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保障乡村旅游扶贫的核心组织力量;扶持乡村旅游事业家,保障乡村旅游扶贫的经济创造力和乡村收益力;实行多样、便捷的财政金融支持,保障乡村旅游扶贫资金的充足和持续;依法调控土地权益,保障乡村旅游扶贫的稳定性和高效益;政府远见引导和高效服务,保障乡村旅游扶贫长效与快速推进。

  • 标签: 辽宁省 乡村旅游 扶贫 保障
  • 简介:本文从经济学界的世纪大辩论开始,阐述了经济社会学看待经济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立场,并把它与新结构经济学进行比较,重点讲述比较优势与市场两个概念,进而延伸至关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讨论。为了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社会嵌入和社会建构,本文从法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比较政治经济学、跨学科的发展主义文献、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社会学,以及政治经济学这5个方面的文献梳理了现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本文着重关心的是从这5个文献的视角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学界关于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辩论到底意味着什么。

  • 标签: 产业政策 竞争政策 社会嵌入 社会建构 经济社会学 新结构经济学
  • 简介:发展普惠金融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或央行的重要职责,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且为人口大国。近年来,印度在探索推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有借鉴意义。本文对印度普惠金融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普惠金融探索实践情况,对更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国外经验 普惠金融 政策选择 国际比较
  • 简介:服务贸易一直都是贸易壁垒最为森严的领域,金融服务作为国家高度敏感的行业监管更为严苛。先验研究中很少关注监管政策的差异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监管政策异质性对金融服务贸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对金融部门的边际效应大于保险部门,对发达国家之间的影响大于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影响。因此,本文建议:国家之间应该加强监管标准互认和监管合作;重点减少金融部门监管政策的异质性;在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贸易协定中,就金融服务的监管援引国际权威组织制定的标准。

  • 标签: 监管政策异质性 金融服务贸易 固定成本 贸易壁垒
  • 简介: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跨国政策联盟”这一创新路径促进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思路,以作为对传统军事力量保护思路的重要补充。通过梳理海外利益在社会层面的挑战,指出跨国政策联盟可以并应当成为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一个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跨国政策联盟的构建及其在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海久利益 跨国政策联盟 海外利益保护 社会力量 中国崛起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亚五国投资政策的梳理,分析出这些政策的制定一方面是由于中亚五国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这些政策也能够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亚五国的投资政策越来越严格,并且受到美国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在该区域的推进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新形势下,中国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建设进程,应该加强与中亚五国的政策协调与沟通,积极探索在投资合作时的模式创新以及人才的交流。

  • 标签: 中亚五国 投资政策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