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适应经济改革形势需要寻求自我生存发展之路¥委机关服务公司经理段继和机关服务公司是经贸委直属的事业单位,其任务是为委机关和全委系统提供服务、管理、保障工作。公司人员多、业务杂、摊子大、分布面广,经费来源主要是管理服务费和委里下拨的少部分事业费。面对经济...

  • 标签: 改革形势 公司人员 服务公司 企业化管理 企业经营发展 经营承包责任制
  • 简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产结构失衡,金融风险增大,产品服务落后,监督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调整信贷结构,推动商业银行优化升级,坚持创新发展,实现金融产品多元化,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等发展路径。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发展路径
  • 简介:2013年广东省商务厅引入竞争机制,对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分配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了以往平均分配和逐级下达资金的分配模式。笔者从具体工作中体会到此项改革,对发挥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最佳的使用绩效,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有着实践上的借鉴价值,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思路。

  • 标签: 商务发展专项资金 竞争性分配 改革
  • 简介:气候变化问题仍是国际关系中需要全球性治理的综合问题,更是协调国际社会集体行动的国际法议题。自1994年生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到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24年多的曲折发展。国际减排规则已从京都机制下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转型为巴黎机制下"自下而上"的模式。未来国际法的发展将在责任转型、大国共治、软法治理等层面深刻影响并推动全球集体减排行动的一致性展开。

  • 标签: 京都议定书 巴黎协定 责任转型 大国共治 软法治理
  • 简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生产的支撑性产业,对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升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外部环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立足阳江市经济发展现阶段特征,采用比较分析法,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了阳江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提出加快开发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 标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产性服务业 相互促进 建议
  • 简介:2016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中国外经贸发展改革"征文评审工作已结束,征文总评会议于2016年8月2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征文自3月12日到6月10日,共收到征文228篇,经审核确认有效征文194篇,稿件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评审委员专家认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今年实行的2015年征文评审新标准非常好,今年收到的稿件质量高于近几年。评审工作自6月22日至8月18日,评审委员会委员们经过初评、复评和总评3轮评选后,8月27召开评审总结会。

  • 标签: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发展与改革 外经贸 征文 获奖名单 评审委员会
  • 简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月20日在京主持召开流通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流通企业面临的形势,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加快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

  • 标签: 吴仪 大型流通企业 改革 中国 市场竞争力 企业制度
  • 简介:改革开放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随后的外贸体制改革使中国对外贸易获得高速成长.并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根据WTO的统计.我国货物贸易额、货物出口额2003年全球排名第4位.货物进口额排名第3位。尽管成就非凡.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还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外贸企业的发展状况出发.考察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外贸企业 中国 WTO 中国对外贸易 货物出口 世界贸易
  • 简介:2010年4月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CCER论坛,讨论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问题。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巫和懋主持,卢锋、姚洋和黄益平发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中心主任肖耿评论。现择其主要观点与内容如下。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改革观 中央财经大学 国家发展 北京大学 2010年
  • 简介:公司治理制度存在着全球性差异。即使在发达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系差异仍然是显着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治理范式:(美国式的)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和(德国式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这两种公司治理模式无论是在控制系统方面,还是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关于两者差异的生成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这些不同角度的制度诠释对两者也持有不同的相对价值判断。对于处于转型和改革进程中的国家而言,对发达经济下不同结构的公司治理范式的比较制度分析有助于拓宽这些国家企业治理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中国国有企业在选择治理改革路径时,应该如何借鉴和学习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并吸收其成功经验,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发达经济下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探究了两种最具代表陆的公司治理范式的结构和功能差异。通过对这两种存在根本差异的公司治理体系的结构特微和制度背景的深入考察和评价,本文从理论上挖掘了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制度的结构及其演进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公司治理体系是其所依附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的产物。中国的国有企业治理改革应在强化市场功能和法律约束的基础上,选择一条折衷和多元化的道路。

  • 标签: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控制体系 改革
  • 简介:去年,郎成平教授对产权理论和国企改革一些问题的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这个先进舆论工具,对“产权理论家”们的倒行逆施表示愤怒声讨,对郎成平教授的仗义执言表示坚决支持。什么国企搞不好,原因是所有者“缺位”,出路是私有化等等,这些说教究竟在理论上能不能成立,有没有事实依据?它们究竟是普度众生的圣经,还是欺世盗名的谎言?不弄清这些问题,不仅会误导国企改革,而且会使我国人民奋斗了大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毁于一旦。

  • 标签: 产权理论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 经济效率 竞争力 科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