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文学源于生活。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生活。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对税收的描写,也可以使我们对古代税收加深了解。最早反映我国古代赋税形式的作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豳风.七月》记载:“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大意是:领着我的妻子儿女,到公田里去耕作,田官看了很高兴。这反映的是力役税的形式。《豳风.七月》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

  • 标签: 古代诗歌 两税法 赋税形式 月食 力役 南亩
  • 简介:古代帝王,凡励精图治者,在治税方面往往不谋而合,做到从严整治,决不姑息。

  • 标签: 故事 帝王 古代
  • 简介:在中国古代经常出现的经济范畴及理论如义利、本末、节用、轻重、富国、富民、理财、荒政中,富国、富民以其主张者众多、受益面广泛以及与赋税措施紧密的联系,突出于古代经济思想史和赋税史中,影响颇大,具有很高的历史及理论价值。纵观史料不难看出,古代比较进步的思想家、理财家大都怀有富国富民的抱负,阐发出一定的思想主张,而且都把轻徭薄赋、均平赋税看成是富国富民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寄予厚望,具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的社会意义。虽然一些思想只有其学理而未必见诸行事,但那些付诸实践的思想无疑对百姓是有益处的,给处在繁征重赋黑暗中的百姓一丝光亮,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古代 富国 富民 赋税
  • 简介:在人类发展史上,义与利是永恒的讨论话题。古代西方人们对义与利的认识有着其特定的范畴,为了深刻认识古代西方的义利观,从西方义利观的含义人手,研究其派系分支,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抛析义利观对社会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以期为当今的物质与精神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义与利 西方义利观 现实意义
  • 简介:公德缺弱在当今中国已成不争事实,究其原因乃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伦理重私德、轻公德,主张个体本位之故。“亲亲互隐”是儒学中一著名命题,集中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这一特点。

  • 标签: 公德 亲亲互隐 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