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当前,供给侧改革正在各领域深入推进。“农”媒体在转型发展中,也面临着如何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的受众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生态发生巨变,本来就缺实力、缺人才、缺渠道的“农”媒体,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植入“农”媒体的改革中,探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路径,是摆在“农”媒体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那么,面对传媒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农”媒体该如何以供给侧思维来寻求发展?笔者通过在农村信息报社的实践与探索,为“农”媒体的转型提供了发展路径。

  • 标签: 媒体生态 “三农” 供给质量 改革背景 转型策略 移动互联网
  • 简介: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向网络行为、网络关系转化,我国社会转型中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极易在网络平台上引起轰动,形成网络公共事件。本文基于第人效应的理论框架,以“雄安新区炒房”和“江某案百万签名募集”两个事件为例,探究第人效应在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的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新变化。

  • 标签: 第三人效应 网络公共事件 传播效果
  • 简介: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概念所指、生产方式及社会影响,均与大众传播时代表现出本质的不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旧媒介作为技术座架的差异。研究将假新闻放置在人类交流的视野中,探究其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并从主体性、主体间性与人机关系个维度展开批判,得出如下结论:认知心理层面,假新闻通过一系列文本话语策略对公众实施'远距离操纵',撩拨社会情绪,刺激态度分化以瓦解理性共识;生产关系层面,假新闻规模产业剥削数字劳工,加深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商品化;人机交互层面,机器不仅成为交流过程中的普遍中介,而且自身也成为参与者。机器人假新闻将前两种隐喻的消极后果推进到极致的同时,也造成人类主体性地位的陨落与主体间关系的迷失。社交媒体作为一项技术,为人类敞开的是一个爱欲扩张、事实退场、信息商品化加剧、虚拟与现实生活混淆的世界,其致命弱点在于无法保证沟通与互动的真实性。而它遮蔽的恰是被传播研究长期忽视的'身体'问题。因此,研究认为'重拾交谈'可以视为抵抗假新闻对日常生活干扰的一种途径。

  • 标签: 假新闻 社交媒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人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