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新闻人的职业生涯是与纪律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中外皆然。香港资深新闻人士阮次山甚至这样说:“在编辑台上,没有‘民主’可言。总编辑对所有文章和工作人员有绝对的指挥权,这和新闻自由无关。”但是,新闻人的心灵世界,又是要求最自由的,他要比常人站得更高,要有比平常人更强的精神企求。对于新闻人,如同莎士比亚所说:当一个人的思想不能比飞鸟上升得更高,那就是一种卑微的不足道的思想。

  • 标签: 新闻工作者 职业精神 新闻自由 新闻报道
  • 简介:经常给报刊写稿,有时主动,有时应约;有时写长的,有时写短的;有的发了,有的没发;有的是原文照发,有的是编辑删改后再发。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作为作者,高兴之余,对报刊的编辑一直心存感激。因为我知道,发表的那些文章,虽然署着自己的名字,但背后凝结着编辑们的心血。编辑们乐于为他人作嫁衣,甘心做无名英雄,我一直十分敬佩他们。所以,在写这篇对编辑可能有点不敬的文章时,我总觉得不够厚道,有点忘恩负义。但是,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又事涉法律,确实值得一谈——尽管以我的能力未必能谈清楚;编辑们既有奉献的精神,亦不乏容人的雅量,想必也十分关注并愿意讨论这个问题。

  • 标签: 作者 权利 编辑 权力 修改权 著作权法
  • 简介:本文首先比较了中俄两国记者权利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对比分析了中俄在新闻记者职务权利的保障、限制和监管三个层面上的异同,以期能为今后我国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提供启示和借鉴。

  • 标签: 俄罗斯 权利 记者 职业
  • 简介: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l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

  • 标签: “新闻自由” 社会历史发展 辨证 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 西方国家
  • 简介:说到美国媒体,“自由”和“保守”常常成为颇有兴趣的话题:一方面,很多人对近年来美国媒体的保守化倾向感到忧心忡忡,而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知名电视节目和报纸又被指责为有严重的“自由主义偏见”。

  • 标签: 美国媒体 “自由” 保守化 报纸 自由主义 电视节目
  • 简介:一、科索沃让你相信了“不可能的事”走在熙熙攘攘的哈佛广场,感觉到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那些提早换上短裙的美丽的女学生和身穿T恤衫的健壮的男同学在温暖的阳光下坐在一起认真读书和轻松聊天的样子,真是可爱,我为他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样和平美好的环境...

  • 标签: 新闻自由 南斯拉夫 科索沃危机 乔姆斯基 新闻报道 哈佛大学
  • 简介:据国际机构调查,北欧国家在新闻自由度方面名列前茅。相较于其他西方传媒大国,尽管地处欧洲边缘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但北欧地区的新闻传播业十分发达,其高度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信息公开与北欧国家的平民政治与透明化行政管理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新闻自由”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围绕北欧国家施行的以“宪法为根本、新闻法为指导、团体组织为监督、新闻伦理为自律”的新闻监管系统进行分析。

  • 标签: 北欧 政府监管 新闻自由 新闻媒介 新闻道德
  • 简介:读过美国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搏击俱乐部》、《肠子》的读者相信已经领教了他的“重口味”以及独特的文本,也许是因为他近些年在中国大陆有些红,他的作品陆续都被引进,之前有《隐形怪物》和《幸存者》,2014年又引进了《地狱派对》和《窒息》。

  • 标签: 口味 自由 中国大陆 俱乐部 幸存者
  • 简介:近日,美国记者布莱尔因搞假新闻被《纽约时报》开除一事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它使人不由地回想起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军方及媒体的种种表现。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再次受到人们的质疑。随着伊拉克战争的尘埃落定,一场大规模的媒体大战也早已结束,但它留下的回忆却是意味悠长的。伊拉克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双方的'软交更多还原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美国 新闻自由 新闻控制 军方管制 假新闻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通过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治事务、社会事务和涉及公共利益的事物,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1]新闻媒介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舆论监督 表达自由 党的十七大报告 意义 公民 保护
  • 简介:出版自由是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石,也是新闻传播实践的基础。晚清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出版自由思想也被诸多学人接受而引入中国。但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对出版自由问题进行详细严谨论述的,当属民国前期王世杰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论文《现代之出版自由》。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并联系他另一篇发表在《现代评论》上的文章《对于中国报纸罪言》进行了综合讨论。

  • 标签: 出版自由 王世杰 民国前期
  • 简介:2011年1月23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10次学术活动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本次活动不设置议题,也不请专人主讲,而采取“自由谈”的形式开展。

  • 标签: 新闻学 北大 自由 茶座 学术活动 传媒研究
  • 简介:近日,有关实名制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先是1月底,宁夏、甘肃两省推行版主实名制。之后,吉林省也宣布要搞版主实名制,并明确跟帖一律先审后发。2月15日,公安部机关报《人民公安报》刊发长文,首次确认要在全国推广版主实名制。2月18日,重庆市成为第四个公开宣布推广版主实名制的省市。2月19日,

  • 标签: 实名制 言论自由 博客 网络实名 责任 互联网经济
  • 简介:摘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逾数月,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从中看到了华夏民族的团结力量,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官方称之为“战疫“,亦不为过。但,面对疫情我们不能只喊一喊“加油“的口号了事,在这期间所暴露出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天灾否?人祸否?被剥夺“言论自由“的李文亮等医生并没有让某些人警醒,“悲剧“依然在上演。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 言论自由
  • 简介:跟拍行为,不是执法行为,而是一种对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行为,因其公开性和特殊性,对公民造成的影响与执法行为并不相同。因此,媒体人员对执法活动进行跟拍报道时,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对跟拍报道的范围、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不能'任性'。

  • 标签: 执法活动 跟拍报道 公民权利
  • 简介:美国媒介揭丑报道中更多的诉求是价值观念的演绎,包括所谓主流社会与主流媒介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往往又是通过在揭丑过程中各方面的权利因素整合而成的,关于兰迪斯的报道就是一例。

  • 标签: 美国媒体 权利 价值观念 主流媒介 主流社会 求是
  • 简介:新华社1971年lO月26日讯联合国大会10月21日晚结束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辩论并进行表决。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2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在表决上述提案之前,美国和日本佐藤反动政府进行了绝望的挣扎,要求联合国大会首先表决它们联合炮制的所谓'重要问题'

  • 标签: 联大 联合国 合法权利 提案 中国 新闻报道
  • 简介:本文从“阐释社群”这一理论出发,对2015年底多家媒体推出的年度新闻评论评选及其颁奖辞、评论策划,以及部分知名评论员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撰写的年终总结等文本展开分析,探讨评论员群体在“热点时刻”的阐释实践:他们是如何理解评论空间与言论表达之间的矛盾,又是如何建构移动新媒体平台上的评论标准,以及在强化身份认同、建构评论员共同体时,使用了怎样的话语策略,又存在怎样的价值分野。

  • 标签: 评论员 阐释社群 热点时刻
  • 简介:鄢烈山时评作品写作手法多种多样,每篇文章读来看似出自不同的作者,却又有统一的风格。在写时事点评时,没有专攻一个方面而是面向社会各个角度,针砭时弊。其写作风格平易近人,视角独到,取材丰富。

  • 标签: 鄢烈山 时评作品 写作手法 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