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古人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昧如肴馔”。看来,许多时候,“史论”此“经书”更有营养,更易于消化,味道也更醇香宜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学习一点新闻史知识,特别是经过选择、提炼的新闻史人物评传,与学习新闻理论有异曲同功之效,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认清使命,培养纯正的职业道德。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有关中国新闻史人物评传。本期发表徐新平教授撰写的《论严复的新闻思想》,以飨读者。

  • 标签: 新闻思想 严复 中国新闻史 人物评传 新闻工作者 新闻理论
  • 简介:赫伯特·席勒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经济学和新闻学研究教授,兼《经济商业评论》季刊主编。本文是他所著的《思想控制者》一书的第一事。此外他还著有《新闻与文化统治》、《新闻工具与美帝国》等书。《思想控制者》一书,材料比较丰富,对美国垄断新闻事业作了一些批判性的分析。本刊准备选译有关章节,陆续刊登,以供参考。

  • 标签: 新闻报导 社会冲突 个人选择 神话 宣传工具 控制者
  • 简介:一、科索沃让你相信了“不可能的事”走在熙熙攘攘的哈佛广场,感觉到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那些提早换上短裙的美丽的女学生和身穿T恤衫的健壮的男同学在温暖的阳光下坐在一起认真读书和轻松聊天的样子,真是可爱,我为他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样和平美好的环境...

  • 标签: 新闻自由 南斯拉夫 科索沃危机 乔姆斯基 新闻报道 哈佛大学
  • 简介:  关于美国报刊历史的分期,不同的新闻史著作有些不同。比如:胡得深(Hudson)把从1690年到1872年的美国报刊分为这么六个时期(胡得深,1873)。  1、1690—1704:美国报刊诞生期  2、1704—1775:殖民地报刊时期  3、1755—1783:革命时期的报刊  4、1783—1833:政党、宗教、农业、体育、商业多种报刊时期…………

  • 标签: 办报思想 报人办报 早期报人
  • 简介:我觉得作为一家媒体来讲,主动地选择一种完善和改革应该是一种日常的心态和动机。而不应该是非要选定特定的时机干一把,我们要不断地改进,才能适应读者群,打出自己的品牌,有一个有特色的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现在有些报纸照片视觉冲击力不够,缺少人脸

  • 标签: 党报 现代化趋向 科技手段 权威性 可读性
  • 简介:春秋战国时代,政治上列国纷争、学术上百家争鸣及民本主义新思潮的出现,使这一时期的传播活动空前活跃,诸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其文章说理透辟,感情充沛,富于文采而又各具特色,在文化传播史上留下了最灿烂壮观的一页,其传播方式和特点到今天仍有不少被继承和发展.

  • 标签: 传播活动 春秋战国 传播思想 文化传播 文采 特色
  • 简介:<正>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市场报道成为经济报道的重点。许多党报纷纷开设市场专栏,每周一期或两期。目的是,指导消费,提供信息,服务群众,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市场繁荣,也由此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以吸引读者。为了办好《宁波日报》的经济专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宁波日报》 经济报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住宅区 保护消费者利益 专刊
  • 简介:由大同市二轻医院、大同现代医院、朔州现代医院、大同市糖尿病研究所、大同市不孕症研究所、大同现代医学检验中心、大同市科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同市糖尿病学会等10个单位组成的大同现代医疗集团,是山西省大同市首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医疗集团。

  • 标签: 现代医院 大同市 行进 地址 电话 联系
  • 简介:今天,地处我国西南的天然淡水湖泊泸沽湖正吸引着越采越多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探奇。吸引人们的除了泸沽湖那高原特有的湖光山色外,更多的人则是冲着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那奇异的民风民俗而采。初夏时节,记者经过一整天的行程,从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

  • 标签: 泸沽湖地区 摩梭人 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合院 澳大利亚留学生 旅游业
  • 简介: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问题,主要是在我国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出现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党全力支持自己的报刊、广播电台以及后来出现的电视台,经费上全部由组织包下来。当时媒体也要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节省经费。一切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了社会效益,新闻界对此是十分明确的。

  • 标签: 新闻宣传 经费 新闻媒体 新闻界 社会效益 报刊
  • 简介: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编辑、记者和政治家.在新闻出版界建树甚多,享有盛誉,特别在编辑思想方面有精辟的见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标签: 邹韬奋 编辑思想 为人民服务 办报宗旨
  • 简介:电视新闻节目的素材,来自事件现场情形挖掘出的大量鲜活的、多视点的、多方位的具体事实。这些素材的采录,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以便从中获取艺术性强,思想性高的第一手资料,服务于报道。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创作时,心里要装着主题去“挑、等、抢”,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的积累上,才会让节目观点明确、表达流畅、立体厚重。

  • 标签: 电视新闻节目 思想性 镜头 新闻现场 摄像记者 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