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对待道德的态度貌似矛盾,他一方面猛烈地抨击现代道德,并视其为一种虚假意识;另一方面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却诉诸了大量的道德判断。通过考察伦理思想史,我们发现,"道德"一词最初是在西方文化演进的过程作为"伦理"一词的互译词而具有与"伦理"一词相同的蕴涵。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变迁,"道德"一词逐渐脱离了奠基于美德的"伦理"之蕴涵,由古希腊时期的"伦常"向现代的"法则"流变。马克思之所以批判道德并加以拒斥,是因为作为"法则"的道德在现代社会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并着眼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充分揭示了其伦理旨趣,即从"现代道德"回归"古代伦理",通过创造一个理想的居留空间,使生活于其中的个体充分发挥其潜能并实现作为人之现实本质的美德。

  • 标签: 马克思 道德 伦理 美德 意识形态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落实职业道德素养建设,特地针对我校医学类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进行研究,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职业道德素养建设的根本任务。希望能直观反映出在校医学生对从医职业道德的可参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进行在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建议。

  • 标签: 医学生职业道德体系
  • 简介:萧伯纳认为一切艺术都源于说教,他的作品大多数描写了现实的社会,表现了他对婚恋、卖淫、战争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具有摧毁虚伪的道德价值,重建社会新道德伦理关怀。在《他怎样对她的丈夫说谎》中,萧伯纳从“婚外情”这一社会伦理现象出发,深入到“人的自我解放”这一问题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虚伪道德的批判和真实人生的关注。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从“婚恋的伦理困境”“个人的精神危机”和“作为道德教诲的戏剧”三个方面探析《他怎样对她的丈夫说谎》中萧伯纳的伦理表达,发掘文本蕴含的道德教诲意义。

  • 标签: 萧伯纳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表达 道德教诲
  • 简介:道德思维与道德素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道德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德育的理解。基于规则视域开展的德育以规则为核心,忽视学生心灵的成长,易让学生形成功利人格;基于伦理视域的德育注重让学生体会规则背后的伦理价值,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以及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注重学生内生性道德品质的生成。从规则视域走向伦理视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伦理视角思考问题,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理性。

  • 标签: 规则视域 伦理视域 道德教育 道德素养
  • 简介:"碰瓷"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恶化了人际关系,生成了"伦理病灶"。概念上,"碰瓷"即是不义之人以欺诈或勒索等手段占有他人钱财的行为或现象;本性上,恶的本性存在并规定着施害人与受害人、目的、方法和结果等整个事件;后果上,"碰瓷"现象已经和正在消解人们的诚信观念,助推道德冷漠,危害社会和谐,消磨人们的自立精神,由道德危机走向伦理危机,最终成为文化危机。

  • 标签: “碰瓷” 伦理 道德冷漠
  • 简介:像每一个生命那样,任何一种艺术系统的存在,都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地方艺术是发生在特定区域的文化环境之内的具地理、历史、社会和伦理意义的审美形态。伦理上,地方艺术的功能在于把社会成员引导到一个自愿形成的、规范的、理想化的道德范式中去。那些超越物质生存的可普遍性与非普世性的道德规范,像是一种“绝对命令”,为人的精神存在提供文化意义、价值和美感,也为艺术提供素材。泉州地方传统艺术作品不但保留着古风古貌,囊括与融合了农耕、海洋、异域宗教文化等多元生态特性,更蕴藉着丰饶的伦理窖藏。

  • 标签: 泉州 地方传统艺术 伦理
  • 简介:从丛林社会的野蛮竞争,到法治轨道上的良性发展,现代商业文明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尊重竞争对手、坚守法律底线。从竞争的角度看,追赶者的脚步声,其实是推动自身更好成长的鞭子声。就像费德勒和纳达尔,就像林丹和李宗伟,相互竞争的结果应该是相互促进,开拓更广的领域、打造更好的产品,也走向更高的境界。

  • 标签: 商业伦理 公关 竞争对手 良性发展 商业文明 相互竞争
  • 简介:我国有着悠久的考试历史和文化,有着门类众多的考试项目,也有数以千万计的应试者.在各种层次、类型的考试中,绝大多数的应试者能自觉遵守考试规则,通过公平竞争获取考试成绩或证书.但也有少数应试者,因个人能力欠缺或为谋取更大利益,通过作弊等不端行为,扰乱考试秩序,破坏考试规则,冲击考试伦理,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不端应试行为的产生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地反映了应试者个人修养不足的问题.应试者应树立诚信考试价值观,提升个人道德自律,加强自我约束,共同维系考试公德.

  • 标签: 伦理应试者 不端行为 考试公德
  • 简介:机器伦理是由人类伦理衍生出来的,主要体现复杂工具与人类的关系。在科幻语境中,机器伦理从表面上看可能远远超越人类的范围,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受人类现有伦理规范制约的。虽然如此,人类同样借助机器伦理来审视自身伦理,不少科幻电影正以此作为创意的亮点。对于机器,可以置于由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心理系统构成的参考系中予以定位。与此相适应,科幻电影有关机器的创意主要涉及三种关系,即机器与机器的关系、机器与人类的关系、机器与自我的关系。关于机器的叙事呈现出道德化、政治化和艺术化倾向。

  • 标签: 科幻电影 创意 机器伦理
  • 简介: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但目前全球生态问题仍存在很大隐患,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的生态伦理智慧为解决现实生态困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探讨老子的生态伦理观能对人类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与借鉴价值。

  • 标签: 生态伦理生态问题当代价值
  • 简介: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微观的层次,其伦理性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转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管理伦理由班组伦理、班规伦理与班境伦理三个层面构成。班组伦理是班级公平管理的压舱石,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运行;班规伦理是班级人本管理的导航仪,将班级成员指向民主自由之路;班境伦理是班级和谐管理的培养液,营造班级人际交往的包容互助氛围。

  • 标签: 班级管理 班组伦理 班规伦理 班境伦理
  • 简介:2017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审订合格的中小学道德科教科书,共有八家出版社一至六年级的48册通过审订,分别于2018年、2019年开始在全日本中小学投入使用。这是“道德学科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中,东京书籍出版社编订的《新道德》在编写理念、内容构成、版面呈现以及细节处理上都做出了重大变革。但是,由于这些改变主要侧重于形式而非内容,因此,教科书的实践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 标签: 日本 小学 道德教科书 改革
  • 简介:茶几作为生活必需品,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以"礼"为核心的古代中国,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通过茶几的取材变化、使用功能、装饰纹样等方面的转变,传达出了天人合一的文化伦理、实用至上的科技伦理以及追求和谐的审美伦理

  • 标签: 茶几 造物 伦理
  • 简介:从文化修辞学理论视角探讨《金瓶梅》小说中比喻修辞的以恶贬丑、化雅为俗、俗中见美的意象特征。意象性是通过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映射以及文化语境的联想来实现的,其中的伦理意蕴亦清晰可感。

  • 标签: 比喻 意象性 途径 伦理意蕴
  • 简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掘墓人的女儿》是一扇打开人性丑恶世界的“大门”,展现出了一幅人性冷漠的美国社会画卷。这一篇小说从独特叙述视角出发,冷峻地观照了“反犹太人”的彼时美国社会心理。这种畸形的个体心理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社会心理,发人深思。作品吟唱出了女性荒凉怪异的灵魂悲歌。通过剖析《掘墓人的女儿》中伦理身份的演变,可以发现作者对现实世界象征和隐喻引申出来的深刻思想内涵。

  • 标签: 掘墓人的女儿 伦理身份 演变 隐喻
  • 简介:自媒体作为一种智能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新闻传播载体,已经日渐成长为各种信息、观点、民意的集散地,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生态。自媒体时代存在种种网络传播伦理失范的现象,价值失守、制度缺失、舆论对垒和教育滞后是网络传播伦理失范产生的原因。应通过树立正确舆情应对理念、完善网络规范体系建设、发掘培育正向意见领袖以及加大网络传播伦理教育来促进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伦理建设。

  • 标签: 自媒体 传播伦理 舆论生态
  • 简介:"智"作为儒家基本伦理范畴,用以分辨是非并选择方法和途径以实现"仁"。这种"自我归责"体制被移用于对契约行为规范时却导致了对契约相对方主张权利的规则缺失,如官方格式化契约对契约行为的规范仅具有象征性,并无契约解除制度等。这不仅反映了礼制所规范的伦理关系对古代契约法形成的影响,而且表明了契约法作为外在性规则被省略后留下的"空白",被以对"智"的正当追求而自我选择的符合礼制要求的行为规则所填充,这部分难以在直观中显示的"潜在"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古代契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礼制 儒家伦理 古代契约法 “智”
  • 简介:摘要《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学科优势,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 标签: 道德与法制思想道德修养探究
  • 简介:曾国藩,湖南湘乡县人。生于1811年,病逝于1872年。曾国藩生于乱世,出身“耕读世家”,经过严格的家教、刻苦的自学和多年的历练,集文治、武功、道德、文章于一身,最终成为大清王朝的一代中兴大臣,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对于曾国藩的一生,毛泽东曾评价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与毛泽东虽然政治立场截然不同,但是他也曾评价说:“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一世之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慢为人之师资矣”。更有梁启超先生评价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据此,足知曾国藩一生之伟大,特别是他的人格魅力,道德文章,尤为世人所景仰。这里,笔者重点就其思想道德方面择要论述如下。

  • 标签: 思想 品格 风范 美德
  • 简介:文章主要以渗透教学模式为主的大学环境伦理通识教育为考量,从"概念混同""对象内涵""共同体思想""人类困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基础"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契合"等几方面切入,对涉及本学科课程主要内容框架的若干问题进行释义,冀望教学双方能从中获得些许可借鉴之处,能够对大学环境伦理通识教育实践有所补益。

  • 标签: 环境伦理 通识教育 共同体思想 人类困境 经典契合 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