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大学制度伦理是大学制度本身所蕴含的伦理品质以及人们从外部对大学制度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在教育制度日趋完善的当代,探究大学制度后隐藏的伦理道德,不仅是大学自我定位、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而且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伦理架构。对大学制度伦理内涵进行剖析、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伦理向度分析,从相关利益者理论出发,提出以学生的认同度、职工的忠诚度、融资的资信度、竞争的合理性、联盟的稳定性、社会的融合度以及社会美誉度来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伦理框架。

  • 标签: 大学制度伦理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伦理框架
  • 简介:科研管理制度伦理建设是高校加强科研管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应有之义。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伦理建设需要实现3个方面的价值诉求:一是促进科研管理制度与学术伦理互动发展,使科研管理制度接受伦理规约,成为“善”的制度,不断吸收学术伦理精义,促使学术伦理走向制度定型。二是统筹兼顾科研效率与科研公平。科研管理制度设计要明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建立二者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在保护学术公平的同时注重提高科研资源效能。三是促进科研组织与科研个体共同发展。即是要同时做好人际软环境创设和组织设计工作,以及领导的关怀性行为塑造和领导的结构性行为设计工作。

  • 标签: 高校 科研管理 制度伦理 价值诉求 学术伦理
  • 简介:社会伦理是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维度,指的是教师在学校之外的其他社会场域与人交往时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及其道德精神、所应呈现的社会形象以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强调教师的社会伦理,不仅是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外延拓展,而且使教师专业伦理之内涵更具厚度。教师的社会伦理具有隐蔽性、广延性、社会行动与伦理自觉之间共在式的反思性等三个基本特征。教师的社会伦理主要表征在家校关系、社会形象、社会责任三个层面。具体实现策略包含四个层面: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实质性的家校合作制度,培育教师的社会印象管理策略,修养教师良心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 标签: 社会伦理 共在式的反思性 社会形象 社会责任
  • 简介:“向里用力”、“尚情无我”、“乐天知命”、“团体精神”是现代新儒家人物梁漱溟(1893-1988)的四大基本伦理范畴。“向里用力”指个人以反躬自省的方式来寻求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尚情无我”指个人以感情为重进行人际交往而不斤斤计较自身得失。“乐天知命”指个人以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并按客观规律而行动。“团体精神”指个人在集体生活下所必备的关于“公共观念”、“纪律习惯”、“法治精神”、“组织能力”等公德意识。梁漱溟不仅从文化学的角度肯定了儒家伦理的巨大价值,而且为儒家伦理现代化确立了“继承”与“发展”的两大主线,同时对中国文化步入核心层并进行精神蜕变这一客观历史过程做出了首次回应。

  • 标签: 梁漱溟 现代新儒家 伦理 范畴
  • 简介:高科技迅猛发展的负面效应严重制约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科技伦理能够引导和规范科技实践行为,减免科技带来的负效应。因此需要深刻认识加强科技伦理建设的必要性,走出当前科技伦理建设的面临的困境,促进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强化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增强科技伦理立法和宣传教育,从而实现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 标签: 科技伦理 科学技术 伦理 困境
  • 简介: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复杂而强大的功能对教学和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其中的伦理责任问题不可忽视。现代教学技术从开发、设计到应用、推广的过程是多方人员和部门参与其中的过程,因而其伦理责任的承担主体涉及广泛的个人、群体和机构,他们在教学技术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内容和范围的伦理责任,而要把伦理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主体和具体的技术活动过程,则需要通过健全的制度安排、合理的评价机制、有效的教育培训来实现。

  • 标签: 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 伦理责任
  • 简介:大数据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正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要求实现数据的自由、开放和共享,我们的时代也因此被称为“共享时代”,但因此我们也时刻暴露在“第三只眼”的监视之下,由此带来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隐忧,产生了大数据时代人类的自由与责任问题并对传统伦理观带来了新挑战。

  • 标签: 大数据 伦理问题 伦理反思 数据足迹
  • 简介:《礼记》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对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深化与拓展。本文从天地生态背景出发,阐述了《礼记》中和合感应的万物生成思想;从人性的反思中,探讨人与万物的关系及人对万物的伦理道德:节制自身情欲,以时取材;并对《礼记》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作了思考:感恩万物,致和用是当今人应有的生态保护理念。

  • 标签: 礼记 天地 生态伦理
  • 简介:作为依法行政"透视窗口"的行政执法应对"合法"与"合德"兼而顾之,忽视行政伦理,不仅使执法紊乱,还会威胁政府公信力。用伦理学的眼光,结合行政法学、行政伦理学的相关原理检视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梳理出我国行政执法的非伦理现状,归纳其症结所在,从执法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以约束行政自由裁量权为基点的执法体制的道德规制两方面为我国政府法治化和伦理化的统合提供塑造路径。

  • 标签: 行政执法 钓鱼执法 伦理 行政自由裁量权
  • 简介:中国大学现代化的进程和国际化的努力,是由前辈学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在这些探索者的身影中,我们无法绕开蔡元培。检视蔡元培在中国大学的诸多尝试,比如从他对人的个性发展以及文化选择、大学制度的选择等方面的探索中,我们都能够体悟到在“取人之长”的同时,唯有发扬“我性”,才能不为同化。蔡元培以“和而不同”的伦理方法对中国大学现代性进行了独特的诠释,这对当今正推进国际化战略、以国外高水平大学为师、力争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大学来说,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蔡元培 和而不同 大学 “我性” 国际化
  • 简介:在简·奥斯丁的爱情叙事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征程复现了女性真实的自为存在,获得了言说的权利与自由。这是作家对抗遮蔽、挑战权威假说的爱情伦理重塑。其内驱力的目的性是女性写作的自我拯救,即为小说与女性正名的现实突围,其手段是女性主体性言说的叙事策略,其爱情言说的延展性与历史开放性,对于当下爱情讨论依然具有启示性。

  • 标签: 简· 奥斯丁 爱情伦理 叙事策略 启示
  • 简介:在不同的职业话语情境中,幸福有不同的意蕴。在关怀伦理的视界里,基于关系话语,围绕对教育活动实质的认识,教师幸福是可以分享、持续的体验,教师幸福亦是可以期待的。每一种职业都有幸福期待,而教育爱是通向教师幸福的关键。

  • 标签: 幸福 教师幸福 关怀伦理
  • 简介:教育是关乎人一生的活动。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关乎自闭症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为更好地实现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成效,研究者从关怀伦理学视角,探寻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内涵与方法。进一步探明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生命向度与生命意义,实现从"能力关怀"向"生命关怀"的超越,使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赋予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具有伦理实践的可能。

  • 标签: 自闭症 语言障碍 早期干预 关怀 伦理学
  • 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的国家。由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伦理思想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及至现代社会,儒家坚持的"德性为先"的伦理道德观也依然在社会道德观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儒家伦理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即便在体育运动中,也一直秉持着"武以载道"和"体德结合"的原则。体育中所含有的伦理思想,为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促进了体育教化功能的实现。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体育活动中的传统伦理思想发展和实行的状况,来探析如何运用传统伦理思想指导现代体育转型。

  • 标签: 传统体育 现代体育 伦理思想 体育伦理
  • 简介:本文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人格塑造的关系入手,阐述职业伦理视域下,教师人格塑造的现状与成因,探寻教师人格塑造的现实路径。

  • 标签: 职业伦理 教师人格 塑造
  • 简介:酒是道德的试金石,也催化了诗人的情感。唐代酒诗充盈着豪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隐匿的理性之美,既是人性力量的张扬,也善恶分明。酒诗建立在唐代自信、自由、自尊的时代环境中,对传统道德采取了鄙夷、批判的态度。

  • 标签: 唐代 酒诗 反伦理
  • 简介: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资源,可以在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土地伦理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阅读大地"课程倡导让学生投入大地的怀抱,亲手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阅读大地"课程主要通过"听读""闻读""摸读"等策略,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身体实践生活,拥有丰富的土地感觉。

  • 标签: 阅读大地 土地伦理 全文本
  • 简介:高校成人教师工作在成人教育的第一线,由于其角色的多重性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常常陷入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角色冲突的价值定位及评价失范的价值考量等造成的伦理困境当中。因此,探讨高校成人教师的伦理困境,帮助其获得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高校成人教师 二元对立 角色冲突 评价失范 伦理困境
  • 简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独特产物.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再一次凸显了社会伦理关怀的危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亟须伦理关怀,然而他们在物质维度上、精神维度上、道德维度上的伦理关怀缺失,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我们应该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五个层面构建"五位一体"伦理关怀体系,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 标签: 留守儿童 伦理关怀 缺失 反思
  • 简介:叙事作品的伦理是个体视域下,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构建具体道德观和伦理意识,以及读者与文本、作者、人物进行对话的一种伦理价值。当代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别让我走》承载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故事情节的选择、故事人物和隐含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伦理道德的流露,则是读者进行伦理判断的依据。围绕小说中"攫取克隆人身体器官"这一核心事件,本文通过援引修辞叙事学理论,针对黑尔舍姆学校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着重分析人物叙述者、隐含读者和隐含作者各自做出的伦理判断,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伦理价值。

  • 标签: 《别让我走》 伦理判断 人物叙述者 隐含读者 隐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