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精神分析是一种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旨在实现精神分析科学化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代表着当代精神分析发展的新取向。1999年《神经精神分析》杂志创刊,2000年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协会在伦敦创建,标志着神经精神分析的正式诞生。目前,神经精神分析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意识和潜意识、情绪和情感、睡眠和梦以及临床实践等领域。神经精神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解决心理学发展中一直存在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路线的分离与对立提供新的视角和平台,为心理学中不断涌现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神经精神分析学 神经科学 精神分析学 跨学科
  • 简介:精神分析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可以用于解释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研究文学文本。简要梳理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渊源,分析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指出其缺陷,旨在帮助文艺批评者更好、更有效地运用于文学批评。

  • 标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批评 文学研究 影响 缺陷
  • 简介:自20世纪最后十年至今,意识重新成为科学研究的“宠儿”,学界形成了一股跨学科研究意识问题的高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神经精神分析学家也同样致力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他们从对弗洛伊德的重新解读入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意识理论观点。索尔姆斯认为,意识就像是一种知觉内部的感觉器官,意识的内容即是感觉的资料、记忆的资料以及情感的内在评价,而意识的加工等同于产生感觉、知觉、思维和情绪的加工。潘克塞普在感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情感质概念,强调了情感在意识中的作用。达马西奥整合了意识的内容和意识的状态两种研究方向,将意识分为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

  • 标签: 意识 感质 情感质 核心意识
  • 简介: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看似稀奇古怪的行为,在心理学上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项羽既神勇,又优柔寡断;既英气盖世,又冲动无谋;既残暴不仁,又具妇人之慈。在项羽身上,如此多的矛盾统一,利用精神分析法可以发现:孤儿心理、旺盛的力比多、失控的本我、畸形的超我等心理因素是看清项羽诸多不可思议行为的“照妖镜”。

  • 标签: 精神分析 史记 项羽 心理学
  • 简介:<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又是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这几年,我国文艺学界也曾一度出现过“弗洛伊德热”,关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方法的评介和翻译著作纷涌而出,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文艺中的精神分析方法作系统的考察,力图明确其在现代文艺诸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精神分析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作为一种支艺方法的存在价值。

  • 标签: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方法 存在价值 性欲 心理活动
  • 简介:神经精神分析是一个在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神经精神分析学运用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成果,试图检验、修正、扩展、完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来实现对人类深层心理的动态研究。作为通过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来理解大脑与心灵运动的神经精神分析正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其所涉及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意识问题、情绪问题、睡眠与梦问题这三大领域。神经精神分析既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场学术运动。神经精神分析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在总体上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神经科学 交叉学科 神经精神分析学 跨学科
  • 简介: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广西学术研究的标志,成果不断涌现和积累,形成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造成良好社会影响。在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下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语境下,文化强区战略势在必行。桂走向理论自觉与学术自觉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各学科与跨学科方法基础上形成方法,以方法研究及其新方法运用成果推进桂研究大发展大繁荣。

  • 标签: 桂学研究 方法论 跨学科研究 新方法
  • 简介:将传统佛教唯识与西方精神分析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利用精神分析的成果进一步理解佛教及其它传统文化,并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解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现象。同时,试图利用佛教理论的精髓解读和阐发西方精神分析

  • 标签: 佛教唯识论 精神分析学 比较研究
  • 简介:通常意义上,所谓“思的事情”往往被归之为哲学的专属领域。但美育研究作为一门依托于哲学美学的新兴学科,理所当然地位于“思之事”的范围内。在这个意义上,关于美育方法的讨论的重要性,就十分显著。这主要体现于如何通过对“哲学”与“思想”之关系的重新梳理,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美育的发展路径。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既分又合的关系,来重新认识两种认识的功能与价值,以便在传统二元形而上学早已坍塌的“后理论”时代,能以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建设起一个拥有自我批判力的后形而上学。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新美学”的重构奠基,也在于能为与它相伴的美育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 标签: 美育学 哲学美学 思维方法 事实 价值 后形而上学
  • 简介:由于立法数量的增加和司法问题的凸显,传统的法律解释或法律诠释开始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被安排在法律方法项下进行教学和研究,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诠释的理论基础却是解释的本体转向所带来的哲学解释。本体方法的纠缠意味着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或诠释)在从哲学领域进入法学领域的过程中产生了困难,这种困难是由立法中心主义与用法中心主义立场的差异所产生的。文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厘清为相关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共识。

  • 标签: 法律诠释学 本体论 立法中心主义
  • 简介:“建构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目前的讨论主要围绕着大学精神的内涵、外延和实现途径而展开,达成了一定共识。但需要认真审视方法层面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借鉴与自我生成二者之间的张力?怎样有效地消解各种方法尤其是“外部反思”的有限性?依循这些问题尝试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反思。

  • 标签: 大学精神 方法论考察 外部反思 自我生成
  • 简介:萨德(MarquisdeSade)的著作影响法国文坛至深,他对变态行为的描述无疑也是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先驱。然而,萨德的变态幻想并不止于想象,而是背后有着某种坚定的意志支持。而拉康(JacquesLacan)对萨德的阅读则试图找出这个晦涩力量背后的'理性'根据。在拉康眼中,萨德的《寝室里的哲学》(Laphilosophiedansleboudoir)不仅符合康德(ImmanuelKant)《实践理性批判》(KritikderpraktischenVernunft)的理性精神,甚至补充并道出了其中的真理,因而彰显出其颠覆性的精华。于是,在精神分析所开启的欲望向度中,拉康让萨德和康德一起走在弗洛伊德的前面,让萨德继承了代表传统伦理学之转折点的康德,继而开启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颠覆。而在拉康之前,萨德这个人的经验以及其著作的重要性从来没有以其伦理学面貌被发掘。本文随着拉康的阅读,一一检视萨德与康德彼此依存的一体性,道德律法与'绝爽'(jouissance)的关系,以及萨德的'二度死亡'(secondemort)与弗洛伊德的'死亡欲力'玄想。

  • 标签: 萨德 拉康 伦理学 绝爽 死亡欲力
  • 简介:教育是一门增进人类生命能力的学问,学习教育须得讲究法门路径:在宗旨意识上树立以人为中心,通过文化积累、传承与创新来提升人性境界,在不断认识和彰显人类特性的过程中把握教育之本质;在知识基础上形成多元跨学科视界,促使社会成员以认识宇宙天地系统和融入社会生活为方式,体验、诠释和发挥教育之目的作用,凸显教育关涉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发展之理论与实践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上注重交往自觉,追寻生命主体个性激活,引领教育共同体相互间的生命启蒙和智慧生长。

  • 标签: 教育学 生命能力 人性境界 跨学科知识 动态实践性
  • 简介:文学是社会文化“镜像”的折射。美国现当代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别出机杼地描述了一个黑人家族跨越百年的辛酸“寻根历程”,作为整个黑人民族“集体寻根”时代缩影。可见,托妮·莫里森把文学视为与外部世界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一种及物性和关联性的精神活动。小说主人公奶娃承载着挖掘黑人文化历史的使命。本文基于人格特征是个人生理欲望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假设,对《所罗门之歌》进行精神分析解读,研究奶娃人格完善的诱因,从而总结出影响黑人人格完善的因素。

  • 标签: 《所罗门之歌》 奶娃 释梦理论 人格结构 基本焦虑说
  • 简介:摘要 心理学领域常常强调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更是无可替代。现代社会,大家对这一观点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每一个妈妈都会思考,怎样当一个更好的妈妈,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妈妈这个角色背后的意义以及妈妈们应该怎样做。

  • 标签: 精神分析 原生家庭 60分妈妈
  • 简介:精神分析批评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以揭示文学活动中各种无意识因素为目的。如果说精神分析是“关于无意识的科学”①,那么精神分析批评也就是关于无意识的批评,它“致力于考察艺术品中的无意识意义,研究作家所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动机和作家的无意识趋向”。②。在精神分析批评看来,从意识层面考察文学所得到的判断是表层的、片断的和不完整以及不彻底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真实的,实际上人们所没有意识到或者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批评 文学批评 变态心理 创作动机 文学作品
  • 简介:摘要本文着眼于小说的文体特点,遵循小说本身的内在规律,阐述了小说阅读的方法和体会。

  • 标签: 方法 小说阅读 学生
  • 简介: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不断受到中国理论心理学者的重视。这反映了一种趋势,即反思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而寻找繁荣中国心理学的最佳途径。有人指出,100多年来,统辖西方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主义和现象。①我们已撰文探讨了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②本文试图探讨现象方法及其与心理学相互作用的缘由,着

  • 标签: 现象学方法 胡塞尔 心理学家 现代西方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
  • 简介:在诠释与话语范式的影响下,教育政策社会学者将政策视为文本和话语,并形成了方法的诠释取向和话语分析取向。方法的诠释取向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过程及行动者对意义的理解。方法的话语分析取向则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政策话语对行动者行动的形塑作用,以及政策话语的社会条件。

  • 标签: 诠释 话语分析 教育政策社会学 方法论
  • 简介:<正>怀疑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以克服独断为目的,以人类在一定时期所得到的认识为反思对象,以人类特有的哲学思辩,概念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在中外历史上,许多专家学者对怀疑进行过精辟的论述。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

  • 标签: 哲学思辩 马克思 真理 爱因斯坦 思想 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