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推动力。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对少年儿童进行信仰启蒙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在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开展优质的少先队活动和家校信仰观念互动等途径来对少年儿童进行信仰启蒙教育。

  • 标签: 少年儿童 信仰启蒙 教育策略
  • 简介:中华民国成立后政体的根本转换以及社会的急剧转型,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生成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经历了从最初借鉴外国到结合国情加以修正与选择的过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宏观法令与办学实践两个层面上得以基本确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现代大学制度虽不断受到冲击,但仍发挥重要作用。反思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作用,我们认为应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大学自治制度并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保障广大教师作为大学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 标签: 民国时期 现代大学制度 生成过程 中山大学
  • 简介:网络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在网络社会中对自己所属群体及相应社会角色所承担义务和过失的自觉态度。通过自编网络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对江苏省25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网络社会责任感良好,但知、情、行表现不一致;女生网络社会责任感高于男生;高三年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感最低;民主型家庭的青少年网络社会责任感最高;城乡不同生源的青少年网络社会责任感无明显差异,但城市青少年网络社会责任行为优于农村青少年。分别从青少年群体特点、学校教育和网络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现状产生的成因。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社会责任感 责任行为 责任认知 责任情感
  • 简介:《教育杂志》作为民国时期一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性教育期刊,在外国教育传入中国的历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杂志》自身栏目设置的变更、关注的时间段、地域的分布以及主题领域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民国时期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基本状况。总的来说,民国时期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特征为:研究范围广泛,以欧美国家为主;跟踪国外研究动态,积极宣传最新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重视职业教育、成人和劳工教育;由对当下西方教育的介绍逐渐推广到对于西方教育历史的关注。

  • 标签: 《教育杂志》 外国教育史 教育理论 教育方法
  • 简介: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而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最为根本的内涵在于乡村师范教育领域不同主体之间权力博弈关系的变迁。在乡村师范教育的权力场域中,民众的教育需求、教育家群体以及教育团体的具体实践和推动、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制定,共同促成了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产生。

  • 标签: 民国 乡村师范教育 制度变迁 权力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