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主体,译者必须遵守一些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译者应该具备诚信、责任、规范和正义等伦理规范,树立正确的翻译荣辱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骆贤凤专著《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就是一部翻译伦理研究的力作。

  • 标签: 《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 翻译伦理 骆贤凤
  • 简介:伦理学,就其主要研究对象来说,是关于国家制度好坏价值标准的科学;就其全部研究对象来说,是关于道德好坏的价值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研究“价值”“善”“应该”“正当”以及“是”或“事实”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解决“休谟难题”——能否从“事实”推导出“应该”——提出优良道德规范制定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制定方法的科学。规范伦理学研究如何通过道德最终目的,从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科学。美德伦理学研究“良心”“名誉”和“品德”,解决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科学。

  • 标签: 休谟难题 伦理学公理 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 简介:公众希望留存这些“诗眼”,其实也是想为传统文化在汉语发音中留存一些“气眼”,让日用交流的语言,至少在诗歌中能够多一份文气、多一份诗情、多一份古意。我们绝不可能要求语言一成不变,相反,更有效率、更为实用、更能容纳当下生活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要看到,在变动不居中,需要找到安放传统的空间。如果只是为了“规范”“统一”等原因而“去异求同”,也就难免在不经意间丧失了记忆,也丢掉了更好地理解传统、理解先人的机会。

  • 标签: 一句话新闻 语言文字 “诗眼” 汉语发音 传统文化 当下生活
  • 简介:近年来,关于语篇连贯性的相关研究在语篇学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语篇与连贯的关系、连贯的内涵以及衔接与连贯对语篇形成的作用等方面。文章以英语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对所筛选的英语新闻报道语篇中的连贯性进行文本解析,进而探索英语新闻语篇的有效连贯策略。

  • 标签: 语篇连贯性 英语新闻 连贯策略
  • 简介: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总结经验、归纳不足,是推进新时代大学教育思想发展的起点。二、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关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是探索高等教育新时代的特征.

  • 标签: 大学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体系 综述 历史成就 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
  • 简介: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社会变革、结构转换、利益调整等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存在"正形塑和生成人的"现代性特征"。社会成员日益多元多样、分歧分化的思想观念使得"多与一""实然与应然""冲突与共识"两极关系的调适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如何在社会主导思想引领下,将社会成员多元多样、分歧分化的思想观念汇聚、凝练、整合为共同的、一致的思想认识,成为汇聚改革合力的关键问题、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紧迫问题、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的重大问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 标签: 思想共识 凝聚 社会合力
  • 简介:“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是古今中外政治学的永恒之问,也是权力伦理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自古希腊以来,先贤已就“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之问展开追寻,他们借助信仰的形式、引入超验的视角、运用思辨的力量,建构一个以终极价值为形上依据,以政治、伦理、法律为形下落实,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指向的权力伦理框架,以表达正义的品格、宣示国家的目的、追溯权力的来源、论证人民的权利,由此揭示了它来自民之权力,走向民之权利,体现民之正义的应然逻辑。对这个永恒之问的求解进程虽然包含了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近现代的若干历史超越,并成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传统资源。但从现实角度看,迄今为止剥削阶级的国家并没有把权力的应然逻辑转化为历史的实然状态。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实现了历史的超越和时代的升华。

  • 标签: 权力伦理 超验 正义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 简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创办于199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直接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具有指导性、理论性、实践性的刊物。办刊宗旨和任务:准确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回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辨析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引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探讨。

  • 标签: 思想理论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教学改革
  • 简介:晚明诗人袁宏道,个性鲜明,行为特出,三次出仕,三次归隐,仕隐之间,狂言未断。其'狂',既有魏晋名士风度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有晚明心学及禅宗的影响,当然更有原儒系统价值观念的重要影响。'狂'是袁宏道的人格期许,也是他的诗学策略。其狂者遮诠法、不循规范的创作理路以及对'趣''韵'的宣扬,给晚明士风和文风带来巨大影响。经过清代的相对沉寂,至现代,袁宏道成为学界热点。文化界对袁宏道的接受明显分为两派。这种分化,显示着双方审美趣味的差异以及政治立场的不同。

  • 标签: 袁宏道 “狂” 思想根源 历史影响
  • 简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汉韩新闻报道中的政治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政治隐喻的始源喻类型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以及汉韩政治隐喻的异同,并揭示出两种语言隐喻思维的异同程度有多大,表现出何种方式,进而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汉韩对比 认知语言学 政治隐喻 新闻报道
  • 简介:叶燮《原诗》所含诗学思想与明代公安派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们的继承和革新。首先,公安派主张“性灵说”,而叶燮则进一步认为诗歌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理、事、情三要素;其次,公安派提出了文学通变观,而叶燮则提出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突破了其一味主变的思维模式;最后,公安派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思想,叶燮进一步指出诗人要有“胸襟”,以及“才、胆、力、识”四要素。

  • 标签: 叶燮 公安派 诗学主张
  • 简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课程以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为主,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合作方教材,可能导致中西文化失衡。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本土文化充实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传承与传播。

  • 标签: 优秀传统文化 中外办学 思想政治导向
  • 简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辩证法思想,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育人和育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关系,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把我们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了方法论指导。

  • 标签: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辩证法
  • 简介:自媒体普遍应用是当下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更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至第二代的结晶体现。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有着相较初代互联网媒体更加独特的功能,也带来更加深刻而值得反思的影响。其“自”性所带来的海量主体、信息供求方式变革、价值观的高度人格化等属性,以更具覆盖面、灵活性和控制力的态势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因而,对自媒体应用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把关,既要历史地把握整个互联网媒体的一般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着力深入认知和分析自媒体独特的“自”性对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越位”优化甚至异化,从而把握其工具性地位边界,在媒体功能与个体自我之间以更加清醒而睿智的姿态实现平衡引导,这也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与时代互动互进的题中应有之义。

  • 标签: 自媒体 思想政治 主体性 工具理性
  • 简介:高校安全稳定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前提,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高校稳定和谐的有效途径。通过借鉴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素养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成果,力图科学阐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新时期大学生安全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探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安全素养教育 研究
  • 简介:杜诗东传朝鲜后,因本身“诗史”的特点对朝鲜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人对其评价甚高,与杜甫同样具有儒家忠君爱民思想的李奎报亦十分推崇杜甫。因各自国情和所处时代的原因,二人在崇信传统儒家功业思想的同时都崇信佛教。二人在佛禅渊源、作品中的佛禅意境、佛禅思想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具有鲜明的国情特征,并衍射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佛禅感悟。

  • 标签: 杜甫 李奎报 佛禅思想
  • 简介: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切实提升中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医文化,把教材理论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青春之问:追寻中医”“医心不改、筑梦中国”“仁和精诚、止于至善”“以法为本,依法治医”的四大教学板块,强化了教学要点、活化了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中医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内容
  • 简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中针对大学生群体以教育互动的形式展开的政治符号系统。由于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行为、步伐与能力,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导力被削弱、大学生政治认同感被侵蚀、教育环境促进性被扰乱、教育功能被弱化的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学生、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建设就成为了时代课题。

  • 标签: 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在“大思政”格局下,深化专题式教学改革成为当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助推“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有效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是在新教材内容基础上,打破教材顺序,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专题,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 标签: “大思政”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题导向 专题教学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义利统一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为导向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价值生成机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诉求。遵循义利统一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当在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求和发挥思想引领的统一中得以实现。为此,应该以人本价值为基点,构建义利统一的合理教育内容,并在价值主体的双向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义利统一 人本价值 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