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石家庄从农业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变滥觞于被马克思称为"实业之冠"的铁路修建,统一于伴随铁路修建而将各种要素集聚联系的铁路社区的发展,完成于"人口密集"和"生产资料集中"的社区系统内部的完善,最终自发形成了极富有活力又矛盾重重的城市社区。石家庄社区的转型既经历农村社区城市化过程普遍过程,又具有以铁路社区为中介的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宏观规律和社区自身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农村社区城市化的典型个案。

  • 标签: 20世纪早期 石家庄 铁路社区 城市社区
  • 简介:203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导的定县实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知识精英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以自身所见所闻描述了定县实验,并基于各自认识发表不同看法。一些知识精英认为定县实验有益于乡村改造民族复兴,另一些知识精英则指出定县实验内容偏离国情,甚至不乏言辞激烈完全否定者。通过知识精英的争论,可以看出平教会定县实验乡村改造实践的相关得失,亦对于现今的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有所启示。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独立评论》 知识精英 定县实验
  • 简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自由开放体系赋予其极强的包容性,它积极地与其他文论进行交流并有效地容纳其他文论的合理元素。其中,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密切对话已成为历史上不容忽视而值得关注的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论强大的社会性弥补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非历史、反社会的不足,同时弗洛伊德主义在心理方面的关注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作了有益的补充,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精神分析文论的对话与融合历程,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标签: 包容性 对话 融合
  • 简介:英国工人教育协会开创了工人阶级基础教育后成人教育的新形式,英国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但是在国内对该协会的研究却不多见。首先,对比分析已有研究资料,对国内外工人教育协会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其次,从发展历程、创建者、课程、管理体制和经费五个方面梳理中英两国学者关于工人教育协会的研究成果,分析目前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我国开展成人教育工作的启示,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 标签: 英国 工人教育协会 成人教育 综述
  • 简介:《简爱》和《嘉莉妹妹》分别是各自作者的代表作,它们都以塑造勇于追求自我、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在文学上的生动反映。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述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与《简爱》相比,《嘉莉妹妹》塑造的女主角在生活追求、爱情观和事业观上都体现了更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这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英美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不断深化。

  • 标签: 《简爱》 《嘉莉妹妹》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 简介:苏轼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其文学创作推动了宋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教育方面的睿智思想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文通过对苏轼文学教育活动目标、对象、方式等的介绍,探讨了苏轼文学教育活动的思想文化成分,评述了其文学教育活动在当下的意义.

  • 标签: 苏轼 宋朝 文学教育 文学影响
  • 简介:老子《道德经》提出的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以及“以百姓心为心”、少私寡欲、以正治国的治国方略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华夏子民为人立提供了充满智慧的启示。

  • 标签: 道德经 为人 处世 治国
  • 简介:2008年南方雪灾,短时期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雪灾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再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救灾场景,描摹灾难中的人性冷暖,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对这次灾害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思。雪灾文学书写是由宣传部、作协等部门主导发起的创作行为,其生产方式、创作特征都带有特殊的意识形态性,也有一些作家采用独特的视角去表现这场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盛行的宏大叙事。

  • 标签: 南方雪灾 当代文学 意识形态 人性 现代性
  • 简介:郭小川是当代新诗主潮“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视为“战士诗人”的代表。他身上始终交织着“战士”与“诗人”的多重性。他的“战士”自我总是努力地去统摄“诗人”自我,而“诗人”自我在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统摄时,却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有所游离。他越是真诚地写作,越是陷入时代赋予的困境。郭小川其人其诗,因此成为“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复杂纠结的一个典型样本。

  • 标签: 郭小川 诗歌 战士 诗人
  • 简介: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作被称为“诗史”,从中唐开始杜诗就广受世人关注,后代学者争相模仿和学习杜甫的创作风格,杜诗自成一脉,影响着后世诗作。元代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其统治者胸怀宏阔,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文化交流频繁,为文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元代诗歌本就深受唐诗影响,更有“元诗宗唐”之说,尤其对于“一祖三宗”之祖——杜甫的诗歌接受表现更加明显。另外,元代散曲中对于杜甫诗作及其本人形象都有详细记载。元代学者在诗歌及散曲方面的宗杜仿杜,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杜甫(诗) 元诗 元散曲
  • 简介:“现代文学”概念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以阶级斗争为主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当时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而在以经济文化为主要发展目标的今天,“现代文学”概念研究界限的模糊和研究范围的游移无疑不利于它的深入发展。于是,“民国文学”概念应时而生,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没有先验的价值标准,能够客观反映时间框架内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现象,为这一时期文学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 标签: 民国文学 时间概念 时代背景 属性特质
  • 简介:在唐初贞观时期的文学活动中,唐太宗君臣提倡融合南北诗风的贞刚之气和雅正的文学观念。由于文学创作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经历的不同,贞观君臣的诗歌创作多数是咏物和奉和应制诗,大大削弱了诗歌的文学功能。总体来说,贞观时期君臣的文学观念和创作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标签: 贞观君臣 文学观念 诗歌创作 唐诗
  • 简介:自1979年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做出重大转变,到1987年台湾戒严令解除,两岸电影虽无法直接展开交流与合作,却通过民间的录像带流通、影人互访、对岸作品改编,间接达成两岸电影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与情感对话,形成两岸电影交流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 标签: 海峡两岸 电影交流 录像带 电影政策 题材互涉
  • 简介:随着中国科幻作品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科幻文学这一小众文类进入评论家和学者视野,他们在科幻文学理论上不断创新和试验,丰富了文论研究角度和案例来源.从新世纪后出版的科幻小说可以看出中国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完整科幻文学理论,缺乏中国文化特征,一味模仿西方经典科幻作品;科幻文学本身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其正在努力与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科学和工匠精神、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因此科幻文学创作正在成为创新道路上的大胆尝试者,人伦文化特征的熟练运用正在加入中国科幻作家的创作构思中.

  • 标签: 人伦文化 科幻文学 刘慈欣 吴岩
  • 简介: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除讲授法外,应该积极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名著名篇导读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法,五法并用,有所侧重,灵活掌握,因文而异.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古代文学教学质量。

  • 标签: 多元化教学法 古代文学 教学质量
  • 简介:城市,一直是雷米小说极力渲染和表现的主题。电影《心理罪》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均改编自雷米的“心理罪”系列小说。虽然两部电影选择的时间线索不同,但是却完成了雷米故事中所建构的“城市意象”,即“洞穴”化的都市想象与“温情治愈”的人性关怀。本文应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分析两部影片所呈现出来的雷米小说中关于城市的不同意象。徐周版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更注重对城市病的刻画,而谢东燊版的《心理罪》则注重对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的刻画。

  • 标签: 心理罪 洞穴化 人性关怀 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