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柯洁来说,这是“久违”的国内冠军。龙星战独特的赛制非常受柯洁欢迎,因为在龙星战的赛制下,等级分排名越高的棋手,夺冠需要的胜局就越少,、比如去年的第8届,辜梓豪小组赛连胜了10局,只因在半决赛中失手一局便止步决赛。而等级分榜首的柯洁小组赛胜陈耀烨。半决赛胜杨鼎新,只赢了两局便打进决赛,并在决赛中2比0击败李钦诚夺冠。本届比赛,柯洁几乎复制了上届的晋级之路,小组赛胜时越进半决赛,再胜刘星就进了决赛。连笑因为等级分很高,小组赛胜芈昱廷,半决赛胜杨鼎新,同样仅胜两局便打进决赛。

  • 标签: 半决赛 小组赛 龙星战 陈耀烨 赛制 夺冠
  • 简介:本人跟随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小组用SONOST--2000BMD测试仪对193例40-65岁陕西省省直机关干部做了BMD的相关实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群BMD明显高于不运动锻炼人群。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运动
  • 简介:1影响足球课练习密度的要素1.1足球课的特性对练习密度的影响足球运动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来说,具有其独特性,足球课的练习密度受到多方面制约。1.1.1范围广足球课教学学生的活动范围广,一般需要的场地比较大,教师在讲解与示范、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集合的时间比较长,造成练习密度下降。1.1.2易伤性足球运动是项技术多姿多彩,战术变幻莫测,具有对抗、干扰、限制的一些动作,

  • 标签: 足球课 足球运动 体育项目 运球绕杆射门 活动范围 球性
  • 简介:一、体育课的密度(一)体育课密度的概念和意义课的密度(亦称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之和与上课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活动包括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组织措施、观察帮助学生合理休息等。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为该项活动的密度。如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为练习密度(亦称运动密度)。研究西藏体育课密度,在于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可以检查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不断据高课的质量。(二)影响课的密度的因素及调节方法

  • 标签: 体育课的密度 运动负荷 练习时间 练习密度 总时间 西藏体育
  • 简介:通过对35~45岁城市居民的骨密度测试,了解目前山东省城市居民的骨密度水平,从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提醒人们应该注意自身的补钙意识和方法,减少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病残和病死的数量.

  • 标签: 骨密度 缺钙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 标签: 成年男性 身体成分 运动能力 骨密度 相关性
  • 简介:探讨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与下肢跳跃能力的关系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对10~20岁男性青少年63名,依据年龄分为10~15岁和16~20岁组;依据是否从事规律的运动训练,再分为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超声法测量跟骨BMD,下肢跳跃能力指标使用日产ReboundJumping测跳仪测量.结果:男性青少年的BMD在整个青春期呈上升趋势,且10~15岁和16~20岁组BMD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的BMD也呈显著性差异,提示早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密度;男性青少年的BMD与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此相关度受运动训练的影响,运动训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 标签: 男性青少年 骨密度 下肢跳跃能力 运动训练
  • 简介:通过对14名太极拳练习者运动中和运动前、后的HR、血压、心脏泵血功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了40式杨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40式杨式太极拳属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2)练习40式杨式太极拳能够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循环,对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3)超声波的实测证明40式杨式太极拳对心脏的泵血功能有良好的影响。

  • 标签: 40式杨式太极拳 心率 血压 心输出量 泵血功能
  • 简介:血管内皮位于血管壁表层,直接感受血流动力学刺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心血管健康的必要条件。运动导致机体血流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其中流体剪切力作为力信号传导的重要因素,是运动诱导血管内皮结构适应和功能改善的主要生理学刺激。本研究对运动介导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流体剪切力依赖性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包括血管活性物质平衡、血管内皮氧化应激和炎症共重叠信号、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血管内皮祖细胞表型转化和致/抗动脉粥样硬化流体敏感性miRNA的流体剪切力依赖性机制。试图从另一角度阐述运动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为模拟增加流体剪切力的运动场景,达到改善心血管内皮功能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运动 血管内皮 流体剪切力 氧化应激 炎症 线粒体
  • 简介:通过对参加长跑和冬泳的老年人皮脂及心血管机能的测定,认为脉博、血压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影响较大,由此推出的布兰奇指数可作为观察心血管机能常用的指标。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主要受体内脂尤其是血管内脂的影响,皮脂对心血管疾病影响不大。皮脂过低对健康不利,老年人应坚持体育锻炼才能长寿。

  • 标签: 老年体育锻炼 皮脂 心血管机能
  • 简介:1前言太级拳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健身术,对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大量实践和事实证明,通过长年系统的太极拳锻炼,对提高心脏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肌的营养,提高和保持心脏、血管的健康等都大有益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太...

  • 标签: 中老年人 心血管系统 太极拳运动 功能参数 太极拳锻炼 心输出量
  • 简介:目的该研究主要探讨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动脉弹性功能,为早期预警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广州市12区(市)20~59周岁非体力劳动者,分为男子甲组(20~39岁),男子乙组(40~59岁),女子甲组(20~39岁),女子乙组(40~59岁)4个组别。采用日本欧姆龙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受试人群进行安静状态下的动脉硬化参数检测。结果(1)男、女性单次高血压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男、女性甲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趋势基本一致。(2)动脉稍硬率、动脉硬化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其中男性动脉硬化率(动脉稍硬率及动脉硬化率相加)甲乙两组均超过30%,乙组达到45%;女性甲组27%,乙组42%;而下肢动脉堵塞率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均有下降趋势。(3)收缩压、舒张压、右baPWV、左baPWV、右ABI、左ABI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甲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趋势一致。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血压检出率及动脉硬化检出率随之增加,心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发生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增加,导致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

  • 标签: 非体力劳动者 心血管弹性功能 心血管疾病风险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VIP、WanFangdata中有关ACEI/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8月1日。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病例—对照研究(含17个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ACEI/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在所有基因模型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运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ACE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与力量型、耐力型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与游泳类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稳定性较好,漏斗图结果显示各基因模型比较均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与中国力量型运动员运动能力呈正相关,与耐力型运动能力呈负相关,与游泳类运动能力不相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多态性 运动能力 中国人群 META分析